沉寂多年的1號店,以再出發的姿態再度出現在人們的視野。
7月1日,已經隸屬京東旗下的電商購物平臺1號店啟動全新版本灰度測試,並更名為「1號會員店」。
這一消息業內早已知悉:此前,京東零售集團CEO徐雷曾在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透露,京東計劃在二季度末將原來的「1號店」轉型為「1號會員店」,針對高線市場的中高端人群推出精選商品的付費會員服務。
此時,京東PLUS、天貓88VIP,蘇寧Super會員店等模式已經平穩運營了2年多,入局已經晚了的1號會員店,還能掀起什麼風浪?
不管怎麼說,1號會員店的登場,宣告了「1號店」這個有12年歷史的中國電商品牌,徹底與我們告別。
1號店是中國商超電商領域的「先行者」,沒有之一。
成立於2008年的1號店,由曾任戴爾全球採購副總裁、亞馬遜全球供應鏈副總裁的於剛博士與搭檔劉峻岭聯合創建。1號店的定位是「基於B2C模式的網上超市」,也是國內最早進軍電子商務的企業之一。
成立之初的1號店,專注線上超市B2C電商業務。尤其在日常剛需領域,網上超市的概念為消費者營造了非常便利的線上購物環境,使1號店迅速成長。
2008年,1號店即實現了417萬元的銷售額;2009年則達到了4600萬元,增幅超過10倍;到2011年,1號店的銷售額已經高達27.2億元。短短數年間,1號店以「三級跳」的形式,成長為超市電商領域毫無爭議的頭部企業。
但輝煌之後,誰也未曾想到,1號店從雲端跌落的速度會如此之快。
B2C電商,尤其是垂直快消品類天然具有重投入屬性,還讓1號店即便走在高速發展的快車道上,依然始終面臨著資金鍊斷裂的危險。
2010年,燒錢無數的1號店面臨資金鍊斷裂的危險,市場份額也沒有顯著提升,急需外部輸血才能維持。
於是就有了後來9年間,1號店「三易其主」的故事。
2010年5月,中國平安注資8000萬元,取得1號店80%股權。
但僅過了一年,中國平安就將1號店17.7%股權作價4.5億元轉讓給了沃爾瑪。次年,沃爾瑪將股權增持至51%,成為大股東。
雖然作為主打快消品零售的電商平臺,1號店運營過程中始終有「流量難、話題弱、低毛利、配送成本高」等劣勢。資本方必須不斷為1號店輸血,才能維持其正常發展。
也正是因為如此,1號店被中國平安「無情拋棄」,但1號店的優勢還是幫助其獲得了飛速發展。創立僅3年,1號店的銷售額就增長了652倍。
現在回過頭看,1號店能夠飛速發展的核心因素,在於其系統的可擴性——能夠容納各種商業模式,可以產生非常好的顧客體驗。選擇快消品作為主營業務,也使其盈利模式具有可複製、可持續、可發展的特點。
這種可持續性包括幾個方面:首先是平臺,1號店的平臺能夠支撐其業務模式不斷更新;其次是產品,1號店主營的快消品種類多達數十萬種,產品品類非常豐富;最後是通過打造倉儲物流實現點面布局,成為1號店高速擴張的基石。
此外,1號店也把客戶體驗和上遊供應商的價值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這些方面的建設確保了消費者的購買頻率和客戶的忠誠度。
但遺憾的是,1號店沒有把自身的優勢轉化為勝勢。
第二次易主,1號店成為世界500強企業沃爾瑪在電商領域的重要棋子。
作為國際零售業巨頭,沃爾瑪掌握著全球最大及最有效率的供應鏈。收購1號店的行為,可看做是沃爾瑪準備進一步開拓中國市場的舉動。
背靠沃爾瑪這棵實力雄厚的大樹,1號店在2013年的交易額達到了115.4億元。
但誰也沒想到,這就是1號店的巔峰了。
2015年,1號店董事長於剛博士對外披露了2014年1號店的「年報」,並未提及銷售額及盈虧狀況,只宣稱了如「擁有註冊用戶接近9000萬,其中移動註冊用戶超過3600萬,訂單佔比超過40%」、「在網際網路金融、網際網路醫藥、海購、O2O、創意營銷和大數據應用方面均有很大突破」等1號店在2014年取得的成績。
事實上當年1號店創始團隊和沃爾瑪的關係已經非常緊張。
剛一接手,沃爾瑪方面就對1號店的財務、人事等職能部門人員進行了全盤「清洗」,更對1號店管理層在業績考核指標、廠商管理、商品毛利以及市場推廣方面提出了全新要求:1號店須全方位接受沃爾瑪大賣場式的業績考核。
但1號店創始團隊不能接受沃爾瑪的全面調整。更何況沃爾瑪換將的步伐的確邁得太快——原1號店董事長於剛博士和CEO劉峻岭被沃爾瑪安排作為榮譽董事長和戰略管理顧問,以「確保平穩過渡」,具體事務則由沃爾瑪總部王路接手,沃爾瑪高管Roger和Daisy則作為臨時領導和協調人,接管了於剛和劉峻岭的所有職權。
簡單說就是,創業多年,一朝出局。
內耗極大傷害了1號店,隨著創始團隊高管的陸續離職,1號店從此幾乎消失在人們的視野裡。
直到2016年,京東出資14.35億美元,正式從沃爾瑪手中收購1號店。
但第三次易主,1號店已經不是當初的那個1號店了。百度百科上1號店的大事記更新停留在了2017年10月,從那以後直到京東宣布1號店更名「1號會員店」,1號店已經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快三年了。
會員店是什麼?
其實它並不是一個新概念。
會員店,原本是商超的一種形式。如果要追溯這種形式的始祖,就不得不提開市客(Costco)。
Costco是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成立於1976年,到2009年已經是美國第三大、全球第九大零售商。
作為會員制倉儲批發俱樂部的創始者,Costco目前在全球七個國家設有超過500家的分店。2019年,Costco在上海開設了中國大陸境內的第一家分店。
此外,成立於1983年的山姆會員店也在中國市場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其首家店鋪於1996年在深圳開業,至今已有26家店鋪。
數據顯示,Costco商場在上海開業剛滿一個月,註冊會員已超20萬。而深耕中國市場24年的山姆會員店,會員數已經突破280萬,核心會員續費率超80%。
線下的成功能否搬到線上?
京東早在2016年初就開始了會員制電商方面的探索。當年,京東推出了國內電商領域第一個電商付費會員體系——京東PLUS會員。到2018年,京東PLUS會員數已經突破千萬,並上線生活特權,以期實現消費者的全場景覆蓋。
不過,會員制電商發展到今日,也面臨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何在存量之爭中取得突破?因此,多家電商都在試圖通過跨界合作挖掘存量空間。
如「天貓88VIP」。其門檻並不高,只要淘氣值滿1000就可成為會員,並享受優酷會員、蝦米音樂會員、餓了麼會員和淘票票會員等特權。此外,會員還可在天貓超市、天貓國際、和288家大牌店享受9.5折優惠,都是非常生活化且實用的會員福利功能。
88VIP購買快消品的折扣還不錯
蘇寧也在會員制電商進行了積極布局:今年618期間,蘇寧易購整合蘇寧超市、蘇寧國際、蘇寧金融、PP視頻、PP體育等資源,上線Super會員店,同步推出針對Super會員的多種權益,探索電商付費會員的更多玩法。
與天貓、蘇寧針鋒相對的京東,在今年1月推出了「JDP計劃」,聯合平臺、品牌及線下商家等共同打造付費會員生態。對此京東方面表示,2020年集團將投入100億專項資源用以支持該計劃,並將與200家品牌達成合作。
據京東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京東PLUS會員享有的生活特權已新增超100個異業品牌,涵蓋餐飲、教育、出行、酒店、影院等多個行業,有超600萬PLUS會員領取了線下特權。
2020年初,京東集團副總裁韓瑞曾對外表示,PLUS會員數量接近1600萬,據京東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618期間,PLUS會員成交額同比增長超過120%。
因此,在新時代的存量市場爭奪戰中,京東的主陣地毫無疑問仍是PLUS會員。
那麼「1號會員店」的意義何在?
近幾年,阿里、京東、蘇寧等電商紛紛將目光瞄準了用戶廣闊的下沉市場,並通過「拼購」、「特價版」等產品滿足和激發下沉市場用戶的消費需求。
而對於平臺原本擁有的一二線城市用戶,電商平臺則選擇通過付費會員服務,增加平臺與消費者之間的黏性,促進消費者在平臺的復購。
從京東公布的相關數據我們可以得知,今年618期間,新安裝京東App的用戶中,近68%的用戶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在25-40歲的核心用戶群體中,25歲以下群體佔比為19%,40歲以上群體佔比為31%。
此外,京東旗下社交電商平臺「京喜」,在今年618期間新用戶增長環比超過100%,新用戶中有70%來自3線及以下城市。
上述數據說明,京東在下沉市場已經取得了一定的市佔率。未來,京東應該更為積極地布局「服務一二線城市中高端用戶」。
京東集團首席戰略官廖建文曾對媒體表示:「消費趨勢未來會分成兩級,一塊是下沉,圍繞品質;還有一塊,尤其很大可能會走到品類和品格。」
從1號會員店的定位看,其就是京東在打造「品類和品格」領域的全新嘗試。
山姆會員店中國電子商務及市場部高級副總裁陳志宇曾提出:「會員制的核心是要有清晰的目標,提供最能滿足會員需求的商品、服務和權益……將全球最好的商品帶給會員,這是我們的重要差異化,也是為會員提供核心價值的利器。」
要做好會員制電商,必須在供應鏈上實力足夠強大,才能在會員制商超領域不被議價權轄制所阻礙。
而供應鏈,恰恰是京東一直以來的優勢所在。
總的來說,京東將1號店打造成為面向高端的付費會員店,一方面是希望打破流量天花板,讓用戶、客單價等核心數據有更為廣闊的成長空間。一方面也是為開闢新業態,讓京東在智能化、供應鏈建設等方面的努力獲得一個展示平臺。
所以除了服務中高端消費者以實現盈利,1號會員店也是京東「秀肌肉」的重要舞臺。
1號店再度出發,人們或許會問,創始人於剛去了哪裡?
2015年離開1號店後,於剛創辦了「1藥網」。2018年,「1藥網」成功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彼時於剛已年近60。
這位康奈爾大學物理學碩士、沃頓商學院博士將他離開1號店後滿懷的熱情投向了「1藥網」。如今,「1藥網」已經發展成為擁有B2C醫藥平臺「1藥網」、網際網路醫院平臺「1診」及B2B醫藥平臺「1藥城」三大業務板塊的111集團,也是目前中國最大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醫藥健康平臺之一。
和1號店一樣,於剛也再出發了。只是,他對「1」的情懷,似乎一直都在。
註:文/糯米超人,公眾號:派代網,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億邦動力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