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電纜助力海洋強國戰略紀實:心潛深海造「神纜」

2021-01-08 浙江在線

  57年前,國際巨頭殼牌在墨西哥灣應用了世界上第一條全液壓軟管臍帶纜。

  57年後,寧波企業東方電纜製造出我國首條大長度海洋鋼管臍帶纜,即將應用於南海深水油氣田文昌項目。

  深入海底,連接陸地與海洋,臍帶纜被稱為「深海生命線」,可謂「國之重器」。57年間,歐美企業壟斷了深海油氣勘採領域核心裝備技術。

  十年磨一劍。6月20日,由寧波東方電纜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設計、製造的大長度海洋臍帶纜正式交付。這意味著中國在高端海洋裝備製造上取得重大突破,將逐步擺脫核心水下裝備主要依賴進口的現狀。「深海生命線」,中國無須再仰仗他人,其背後的戰略意義,不言而喻。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交付當天,寧波東方電纜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周則威心裡久久無法平靜,十年逐夢終有碩果,酸甜苦辣湧上心頭。「在高精尖細分領域打破外國壟斷,雖然只邁出了一小步,但是我們看到了前方的光亮。」周則威感慨道。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關注海洋經濟發展。今年6月12日他在山東考察時強調:「發展海洋經濟、海洋科研是推動我們強國戰略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一定要抓好。關鍵的技術要靠我們自主來研發,海洋經濟的發展前途無量。」

  「臍帶纜成功實現國產化應用,詮釋了寧波企業積極助力國家海洋發展戰略的擔當。」周則威動情地說,「中國要實現海洋強國夢,勇攀核心科技高峰,我們更有信心了!」

  自主創新,白紙作畫

  我國海洋油氣勘採起步較晚。隨著海洋強國等戰略規劃相繼出臺,近年來,深海勘採技術快速發展。

  臍帶纜,如同嬰兒維繫在母體上汲取營養的那根生命之帶,為深水油氣田的上部平臺控制設施和水下生產系統裝備提供電力、通信、液壓動力和化學藥劑通道等連接。通過它,人們在鑽井平臺上,就能精確操控海面之下的深海機器人,實現勘採作業。

  為了打破國際巨頭的行業壟斷,2009年,已成為國內最大海底電纜生產企業的東方電纜,與中海油公司攜手攻堅,進入行業最前沿的臍帶纜領域。

  「我國使用的臍帶纜全部依賴進口,主要購自美國、挪威、英國的4家臍帶纜製造商。」中海油文昌項目經理王會峰說,以中海油荔枝灣3-1項目為例,進口一根70多公裡的臍帶纜就花費了5億元人民幣。

  「研發臍帶纜,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資金,單靠一家企業,是幹不成的。」作為項目負責人,東方電纜副總工程師俞國軍深有感觸。2009年,由東方電纜主要承擔的「水下生產系統臍帶纜關鍵技術研究」課題被列入「十一五」國家863計劃。該公司院士工作站,與中海油研究總院、大連理工大學、上海電纜研究所等單位相繼開展技術合作。

  國家平臺的搭建,助力研發團隊不斷攀登技術高峰。聯合科研院所和高校,一支由30餘人組成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研究團隊由此誕生,不斷攻克臍帶纜設計、製造和測試中的關鍵問題。

  生產臍帶纜難,究竟難在哪裡?作為核心團隊成員,項目技術總監陳凱最有發言權。「細分領域高精尖項目,國外有著上百年的技術沉澱,我們則在白紙上作畫。製造臍帶纜,首先要建立生產線和測試平臺。這些,在國內都是空白。」

  測試演算、建立模型、生產樣纜……臍帶纜的設計要兼顧供電、通信、液壓等功能,還要滿足複雜海況的動態響應要求,其材料強度、抗腐蝕和抗滲透要求極高。陳凱介紹:「2010年,我們從國外進口了1000萬元生產設備,進行改造升級。光摸索臍帶纜的核心製造技術,團隊就花了3年多的時間。經過上百次測試,最後總結出了經驗。」

  掌握技術,還要投產。從技術到設計,再到製造環節,環環相扣。臍帶纜由鋼管、電纜、光纜等13個單元組成。如何一次成型,是要攻克的最大難關。陳凱解釋:「如果說生產傳統電纜是擰麻繩,製造臍帶纜就是拼積木。」

  2015年盛夏,暑熱難耐。項目進入攻堅期。高30多米的生產設施猶如一座巨塔,傳送帶上,樣纜不斷被送至頂層。俞國軍帶領技術團隊,連續幾個晝夜不停,在力學方面進行反覆演算,進行仿真測試,最終取得突破性進展。

  「大連理工大學、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等院所,不斷為課題提供軟體支持,中海油研究院總院在技術上給予分析指導,多方合作,才有了今天的成果。」俞國軍說。

  十年堅守,勇攀高峰

  生產臍帶纜,研發投入巨大。項目上馬之初,東方電纜企業內部多數人不看好。

  「市場競爭激烈,企業首先要生存。在細分領域,訂單少、回報少,研發臍帶纜,需要多久時間、需要投入多少,無法估算。」東方電纜總經理夏峰迴憶,2009年公司計劃涉足高端領域時,反對聲音很大。「有不少人提出,與國外高端海洋纜巨頭『搶飯碗』很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大長度臍帶纜製造,要求高、難度大,攻克這一世界性難題困難重重。」

  決策定下後,東方電纜斥巨資引進一流設備,加大科研投入。近十年間,研發總投入已過億元。夏峰說:「這十年,臍帶纜在經濟效益上對公司幾乎是沒有貢獻的。如果決策層在中途有一點點猶豫,這個項目就黃掉了。」

  不斷學習消化國外製造技術,承擔國家科技項目,與國外設計公司合作,最終東方電纜形成了臍帶纜的產業化和系統維護能力。

  2016年,通過國際招標,東方電纜作為國內唯一的臍帶纜製造商,同國外4家企業激烈競爭,最終成功獲得了中海油文昌項目總長23.047千米的臍帶纜訂單。

  在第三方機構半年時間的跟蹤測試下,這條直徑126毫米、設計應用水深500米、總重超700噸的臍帶纜,成功研製並交付。俞國軍自豪地告訴記者:「臍帶纜國產化以後,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價格優勢,可以降低30%至40%的成本,設計和生產周期也大大縮短。」

  「我們邁出了第一步,接下來的路還很長。」俞國軍說,在「十一五」和「十二五」國家863計劃推動下,公司已經具備臍帶纜產業化的能力。「現在我們的技術只達到設計應用水深1000米,國外先進企業已經達到3000米。『十三五』國家863計劃正在實施,我們正在全力突破應用水深2000米。」

  「臍帶纜的國產化,為我國海洋工程裝備的國產化和南海深水油氣田的勘採以及遠期可燃冰的開發提供了技術保障。」中海油有關負責人表示,這對深水油氣田的高效開發和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海底「蛟龍」從寧波騰起,打開了深海油氣勘採領域壟斷的缺口。深海之下,曙光已現;海洋強國,逐夢不止。

  首席記者厲曉杭

  北侖記者站顧霄揚陳盛竹

相關焦點

  • 蔣興偉委員:加快建設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夯實海洋強國建設
    「建設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對實現海洋強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 加快海洋牧場建設,實施海洋強國戰略——農業農村部從十二方面答覆...
    加快海洋牧場建設,實施海洋強國戰略——農業農村部從十二方面答覆民盟中央提案2019-02-01 16:1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國水產        瀏覽量: 4119 次 我要評論 日前,農業農村部就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4552號「關於加快海洋牧場建設,實施海洋強國戰略」的提案,經商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和財政部後給予答覆。
  • 熱烈祝賀東方童董事長黃芳榮膺「2020品牌強國·創新榜樣人物」獎
    2020年,中國品牌在創新方面取得的成績令世界矚目,中國製造正在向中國創造和中國智造大步邁進。日前,2020年品牌強國經濟論壇暨(第四屆)創新成果發布活動在北京隆重舉行。北京東方童文化藝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芳榮膺「2020品牌強國·創新榜樣人物」獎。
  • 上海交大:一萬一千米深海潛水器將在2020年前完成開發
    這一項目,將填補我國在深海無人潛水器應用上的技術空白。  搶佔深海科技制高點,邁向海洋強國,我國在高新船舶和深海裝備領域發展迅速,捷報頻傳。  深潛器「兄弟連」將迎來徵戰萬米海鬥的新成員  「深海資源的開發關乎國家利益,目前,各國爭奪非常激烈。」
  • 趙義冰: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正當其時
    海洋的和平安寧關乎世界各國安危和利益,需要國際社會共同維護。我國是海洋大國,擁有廣闊的海洋活動空間和豐富的海洋資源,將海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潛力巨大。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這是順應我國發展趨勢和世界發展潮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選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海域面積十分遼闊。一定要向海洋進軍,加快建設海洋強國。」
  • 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承辦中國海洋工程科技創新論壇
    作為2020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的重要活動之一,本次論壇以「夢逐大海,走向深藍」為主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重大戰略部署,助力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升中國海洋工程科技創新能力,加快海洋工程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實施海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以下簡稱「國際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承辦了此次論壇,並為論壇現場提供了優質的志願者服務。
  • 「智慧」的海底電纜
    以專長海洋沉積物的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榮譽教授Chris Barnes為主席,結合國際電信組織(ITU)、世界氣象組織(WMO)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的政府間海洋科學委員會(UNESCO/IOC)與各國研究單位的國際團隊,決定在海底電纜上碰碰運氣 。
  • 深圳:加快組建海洋大學、推動設立海大深圳研究院
    將海洋置於城市發展的戰略位置2018年,深圳率先發布《關於勇當海洋強國尖兵 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決定》,配套出臺《關於勇當海洋強國尖兵 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實施方案(2018-2020)》,開啟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新篇章。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得到國家支持。
  • 固達電纜與喜百年裝飾達成戰略合作,共推家裝行業發展!
    摘要:固達電纜與喜百年裝飾的強強聯合,藉助雙方的優勢資源,將為更多家庭的幸福生活提供服務。2020年4月17日,喜百年裝飾全球品牌戰略籤約會正式啟動,將與全球品牌商共商2020年家裝戰略合作方針。其中,固達電纜作為西南唯一一家線纜企業應邀參加,代表產品為歐標別墅電線和環保家裝電線。據悉,固達電纜與喜百年裝飾一直保持著良好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此次籤約已是雙方的第三次合作,這也標誌著雙方在追求卓越品牌,助力家裝行業發展上又邁進了重要一步。
  • 「深海一號」能源站交付啟航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本報北京1月14日電 (記者冉永平)記者14日從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獲悉:由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深海一號」能源站在山東煙臺交付啟航,它的成功交付標誌著我國深水油氣田開發能力和深水海洋工程裝備建造水平取得重大突破,
  • 「深海一號」暨蛟龍號、「天鯤號」將抵深 集中亮相「大國重器...
    (原標題:「深海一號」暨蛟龍號、「天鯤號」將抵深 集中亮相「大國重器」助力2020海博會)
  • 2019全球海洋科技創新指數發布 中國排名第五
    新增加的海洋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專題,體現了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更加注重海洋科技服務藍色經濟發展,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探索海洋科技成果的高質量產出和供給側改革,打造海洋經濟增長新引擎的工作新業態。&nbsp&nbsp&nbsp&nbsp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主任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吳立新做了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近期工作進展報告。
  • 更加注重經略海洋,加強海洋資源開發保護
    《中共山東省委關於制定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聚焦「奮力向海圖強,開創經略海洋新局面」,提出堅持把海洋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更加注重經略海洋,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山東貢獻,對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建設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建設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等重點工作作出部署。
  • 廣東稅務助力海洋石油企業乘風啟航
    央廣網廣州12月17日消息(記者官文清 通訊員黃芷欣)作為南海西部海域海洋油氣稅收管理服務的專業化稅務部門,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第四稅務分局(以下簡稱省局第四分局)正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國家海洋強國戰略,優化納稅服務,讓便民辦稅「春風」四季常新、持續發力,助力海洋石油企業在中國海洋石油工業這片無垠的藍海上一路引吭高歌
  • 中國海洋工程科技創新論壇舉行
    原標題:中國海洋工程科技創新論壇舉行   10月16日,2020中國海洋工程科技創新論壇在深圳舉行。論壇以「夢逐大海,走向深藍」為主題,多位專家學者圍繞「助力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海能源開發利用及發展趨勢」等主題發表觀點。
  • 鞍鋼集團海洋新材料成果獲點讚
    12月11日,由中國海洋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辦、聯盟成員單位鞍鋼集團等聯合承辦的第五屆中國海洋材料發展高端論壇在廣州舉行,18位海洋材料領域的院士專家和各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代表500餘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我國海洋材料與海洋工程裝備的發展戰略和方向,助力「海洋強國」建設
  • 中國船舶集團與山東海洋集團籤訂戰略合作協議,「耕海1號」二期
    12月21日,中國船舶集團與山東海洋集團在濟南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船舶業務、內河港口航道開發、新能源開發利用、現代海洋牧場及冷鏈物流等領域開啟全面深度合作。雙方將建立高端人才共享機制,積極引進國內外優質智力資源,聯合培養技術人才,共同開展海工裝備、智能航運、綠色航運等領域的關鍵技術研發與轉化應用,攜手助力海洋強國建設。
  • 助力智慧民航,東方通亮相第三屆民航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建設發展趨勢...
    本屆論壇以「讓信息更安全、讓安全更智能、科技助力『智』在民航」為主題,聚焦國家「新基建」戰略下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民航領域的深化應用,促進民航業的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築牢民航網絡安全防線,助力民航業高質量發展
  • 中國船舶集團與山東海洋集團籤訂戰略合作協議,「耕海1號」二期...
    12月21日,中國船舶集團與山東海洋集團在濟南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船舶業務、內河港口航道開發、新能源開發利用、現代海洋牧場及冷鏈物流等領域開啟全面深度合作。雙方將建立高端人才共享機制,積極引進國內外優質智力資源,聯合培養技術人才,共同開展海工裝備、智能航運、綠色航運等領域的關鍵技術研發與轉化應用,攜手助力海洋強國建設。中國船舶集團是世界最大的船舶集團,也是我國海洋科技創新發展的引領力量,在服務國防軍隊建設、推動科學技術進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承擔著重要使命。
  • 美關注中國最先進深潛裝備在西太獲重大進展 關鍵詞:海洋權益與...
    簡單來說就一句話,躋身全球海洋強國行列。「蛟龍號」副總設計師胡震參與撰寫的論文《深海載人潛水器技術的發展現狀與趨勢》提及,深海潛水器是海洋探查和資源開發利用不可或缺的手段,其技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標誌著國家海洋資源勘探開發甚至海洋權益維護能力和科技水平,發展該項技術不僅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國家安全有極為重大的意義,還對未來的海洋空間利用、海洋旅遊業、深海打撈、救生等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和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