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十而已》憑藉著真實為主題,從生活、職場、情感多方面出發,還原了三十歲左右的女性在面臨著這些困惑時的選擇,可以說這部劇很好的抓住了觀眾們的痛點,讓一向評分苛刻的網友,在豆瓣評出8.2的高分,收視率也有了顯著的提高,可以說《三十而已》是一部製作精良的女性群像電視劇。
在劇中,江疏影飾演的王漫妮是北漂,每天面對著工作中的勾心鬥角和生活裡的一地泥濘,她沒有太多時間去抱怨,除了深夜裡的一句嘆息外,第二天起床又得幹勁滿滿的形象,讓無數北漂、上漂等人感同身受,就連在《乘風破浪的姐姐》綜藝節目中,才走進觀眾視野的孟佳也不由的發文感嘆。
孟佳在社交平臺上發文表示,王漫妮的經歷讓她感同身受,記得她在韓國出道後,因為要做個小腫瘤切除手術,所以她躺在醫院的病床上時,因為害怕家人擔心而不敢告訴他們,身邊又沒有幾個朋友,所以只能自己一個人去醫院做手術,一個人等著麻藥醒的時候,那種孤獨和委屈,如今想起來也是心酸。
就因為這部劇投射出了當下人的影子,不僅能從中引發共鳴,還能在她們的行為裡得到些反思和啟迪。
比如江疏影飾演的王漫妮,她身上就有當代年輕人生活態度上的縮寫。
在劇中,王漫妮為了擠入「上流社會」,堅持留在上海打拼,渴望自己能在三十歲前升職加薪。然而王漫妮在打拼的同時,又為了能享受精緻的生活,願意用自己收入的一半去付昂貴的房租,也會因為三十歲後需要講究品質這個觀念,會在每個季節裡買一雙打折的名鞋,這種消費觀與如今年輕人的「精緻生活」多麼類似。
在《奇葩說》中,「精緻窮」的生活態度也曾經被當過辯題來讓辯手辯論,如今的人都喜歡過著光鮮亮麗的生活,所以靠著超額消費來維持自己表面上的精緻,然而每天面對一連串欠下的數字,這種生活真的有必要維持嗎?儘管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但是精緻窮在劇中披上了歸屬感的意義,從而引發了觀眾們的熱議。
這種生活方式,的確是會讓當下的自己感覺到舒適,然而在這個舒適背後,卻是遍地的狼藉,今年的疫情,讓多少超前消費的年輕人為之奔潰,也讓很多人都意識到了,精緻窮不是自由,是盲目的虛榮,是一場消費主義的自我包裝,當消費被包裝成了「投資」,趨之若鶩的人就多了。
所以在《三十而已》的劇中,王漫妮的上漂生活看似值得同情,但其實這只是編輯的自我包裝,在王漫妮述職時,和上司說的每句話似乎都在理,然而仔細的研究卻又說不上王漫妮的職場規劃是什麼。
職場上的打拼,不僅僅只是單純的靠著忍耐、和不區別對待客戶的這些常規問題上,而是應該先提升自我的能力,當一個面對機會來臨時,有足夠的準備去迎接挑戰的人。
這才是真正的職場打拼,而編輯塑造出來的王漫妮形象並未讓我們看到這點,從最新一期的《三十而已》中,職場劇又似乎陷入了一個死循環,王漫妮與「白馬王子」相遇的橋段,讓職場劇又重新走上了偶像劇的路子。
檸萌影業打造出來的《三十而已》和《二十不惑》兩部影片不可否認是兩部將女性形象塑造得很好的影片,在《二十不惑》中姜小果的形象與王漫妮都有異曲同工之處,兩者在職場上都是拼勁十足的人。
然而這兩部劇都犯了同樣的錯誤,明明都是在講述著女性職場上的風姿,編輯卻硬要加入偶遇「白馬王子」的橋段,讓之前編輯想要表達職場不易的獨立女性形象毀得一乾二淨,也讓網友們紛紛吐槽,她們一點也不普通。
或許編輯也沒意識到,劇中的姜小果和王漫妮每天趕著時間擠地鐵,沒日沒夜的寫著方案和盡心服務顧客的職場形象,會因為一個簡單的男性形象而全盤瓦解。
國產劇都有這樣的一個潛意識,女性的成功背後,一定要緊跟著一個相輔相成的男性角色,所以在編輯的筆下,潛意識的將周總等優秀男性形象加入,所以在這種條件下,塑造出來的女性形象會是空洞的。
這也是為什麼同樣是《三十而已》中的角色,顧佳會比王漫妮「討喜」。
顧佳在劇中雖然也有丈夫,但是她的丈夫卻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在有了這個前提條件下,顧佳的獨立女性形象就凸顯出來了,在她高情商和雷厲風行的行為處事中,一下子就讓無數的全職媽媽為之讚嘆,並朝著她的方向努力學習,這才是這部劇所要傳達的正能量,而王漫妮的形象則是遺憾和可惜的。
作為一個真正有夢想的職場打拼者,應該展現的是專業能力和高要求的素養,而不是將自己的未來寄托在一次的偶遇和不真實的愛情幻想中,真正優秀的女性,是在每一次的學習中,提升自己,即便遇到了另一個優秀的人,也能勢均力敵,誰也不會成為誰的附庸,誰也不會一敗塗地。
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郭晶晶在嫁給霍啟剛時,媒體筆下的郭晶晶是「下嫁」,而不是「麻雀變鳳凰」。郭晶晶一枚又一枚的奧運金牌,是她人生履歷上最耀眼的光芒,就連霍啟剛在介紹自己時,開口說的是我是郭晶晶的丈夫,而不是郭晶晶是我的妻子。
當然,《三十而已》中江疏影飾演的王漫妮,不可否認是一個很好的角色,寫出了很多女性的痛點,然而作為一部女性職場劇,更希望在職場和愛情的觀念中,可以有更好的詮釋表達,而不只是空談而已。
對此你有什麼樣的想法,歡迎評論區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