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于晏28日現身上海,作為國際野生動物保護組織野生救援(WildAid)公益大使,他與公眾分享親歷海龜棲息地參與保護及拍攝的海洋紀錄片《海龜奇援》,並獲頒海洋勇士勳章。彭于晏表示,這趟橫跨中美洲和亞洲的救援之旅,讓他親身感受到海龜救援的重要性。「我希望更多人能夠了解到海龜的狀態。跳出演員以外,我能夠了解這個世界,讓我覺得生命是很重要的事情。我們有更多的責任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或物,讓更多人了解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做拯救海洋的勇士。」
《海龜奇援》是一部以海龜保護為主題的系列科普紀錄片,由艾美獎「最佳攝影獎」獲得者擔任總導演兼總攝像師,作為野生救援組織欽點的公益大使,彭于晏深入實地參與海龜保護行動,親身參與孵化、救援、保護和放歸工作。11天時間裡,彭于晏隨攝製組跨越三大洲,從亞洲到中美洲再到南美洲,行程超過34000公裡,相當於赤道長度的85%。
身體力行拯救珍稀海龜 彭于晏:我和海洋有緣分
對於演員彭于晏而言,這是一次沒有劇本、沒有對手演員、沒有彩排的未知旅程。「我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但我充滿期待。」彭于晏透露,自己從小就特別喜歡海洋裡的動物,特別是海龜,「或許因為演員的身份,我有幸可以影響到一部分喜歡我的人群,我跟海龜跟海洋都蠻有緣分的,而水對人類來講也是很重要的元素。希望透過我的參與,做到用我的角度去了解這個事情,也許會影響更多人看。」
野生救援邀請彭于晏擔任公益大使參與海龜保護,不僅因為他是關注度極高的公眾人物,更緣於他長期以來通過自律的生活方式踐行環保,是以自身行動保護野生動物的榜樣。發布會上,彭于晏分享了在海龜棲息地的經歷,包括救助被漁網和船槳弄傷的海龜並將它們放歸大海,和巡護員一起尋找新產下的海龜卵、為新出生的小海龜測量身長和體重等等。「海龜成年需要20年,20年後它會回到放生的地方來產卵,如果這片沙灘被破壞,它就需要找新的合適的地方才會產卵。」
彭于晏透露,他在救援行動中有幸見證並參與了小海龜放生下海的全過程,而這也令他生發出更強烈的責任與使命感。「我覺得很幸運,這是計劃之外的事情。放生是必須要在旁邊看著的,我們要確保他們在回大海的途中不會遭遇到其他的事情。」
真情實感倡導海洋保護 呼籲減少塑料製品使用
透過彭于晏的實地觀察,海龜救援也得以更真實清晰地呈現在大眾面前。「當地義工不帶任何盈利目的,自發地住在附近照顧他們。因為海龜是吃水母為生,而塑膠袋和水母很相似,它們分不清塑膠袋和水母,所以真的希望大家減少塑料製品的使用,靜下心來保護地球。」
彭于晏透露,《海龜奇援》紀錄片拍攝於電影《緊急救援》之前,因為電影拍攝過程中涉及到許多與海洋相關的戲份,而這也使得彭于晏數次回想起救援海龜的日子。「因為參與過真實救援,所以我在拍《緊急救援》時有一種別樣的感覺。每一次在海裡拍戲時,我會特地注意一下,海裡有沒有海龜,有沒有我之前在哥斯大黎加放生的Mr.Friend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