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轟炸》是一部神奇的電影。
2011年立項啟動,2015年開機並殺青,2018年在國內上映的檔期一再跳票。
因為快鹿集團、施建祥、崔永元、範冰冰、蕭鋒等人的各種新聞和傳聞,從娛樂圈到財經版再到政法新聞,這部電影未露真容就一直在持續轟炸大眾的視線。
而本片導演蕭鋒10月17日發布微博讓檔期懸念塵埃落定——《大轟炸》最終(被迫)取消了國內上映計劃。
但據說10月26日會在美國的電影網站上線播出,院線會小規模上映。
見微博上在美網友說,在萬達控股的美國AMC影院已經看到了。
《大轟炸》英文片名《Air Strike》,並非之前各種中文海報上的《Unbreakable Spirit》或《The Bombing》。
IMDb給出的評分是4.7(滿分10分),爛番茄網站沒有評分,Metacritric上搜不到該片。
美國版本是片長97分鐘,相比原先說的132分鐘,足足刪了35分鐘。
演員是全英文對白。
我剛下載的應該就是這個版本。
中國老百姓和中國軍人全都說著一口流利的英語,關鍵是配音和人物氣質並不吻合,相當出戲。
中文字幕的翻譯更是災難,這個字幕組很不靠譜,各種莫名其妙的直譯,影響觀影體驗,幸好是下的中英雙語字幕。
但話說回來,能這麼快分享資源,我等「伸手族」應該已經要感恩了。
範冰冰在片子開始出場11秒鐘、說3句臺詞就消失了。
請輸入圖片描述
「Now,to the basement」、「Everybody,hurry!come,now」、「come on,dear」。
範的人設很正面,但對推動劇情無關鍵作用,這樣的客串找大咖確實沒什麼必要,更別提憑此就拿走3000萬片酬——當然,可能是把戲份刪了。
謝霆鋒也只兩場戲就領盒飯了。
他們倆名字在片尾字幕列為「Special Appearances」。
片子裡的華語大牌演員像數星星一樣。
題材很主旋律,還有戰爭大場面,有《建軍大業》那類獻禮片的架勢,而實際上《大轟炸》當初確實是為紀念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 2015年)籌備的,只是未料後續那般波譎雲詭。
戰爭特效場面老實說也並無新奇之處,好萊塢標準工業水準,但比起國產摳圖還是好多了的。
有的說本片投資7億,有的說本片耗資4億,還有3.5億、十億多等多種說法,總之就是一部宏大巨製,但導演的講述裡,劇組卻窮到吃土,什麼困難時劇組只剩一萬五千元支撐,什麼連布魯斯·威利斯入住酒店的定金都付不了,什麼一系列自毀程序成為國內負債最多的導演。
是資方瞎吆喝其實是泡沫,還是錢花去了隱秘的去處?水太深了,至今吃瓜群眾還是聽和尚念經。
劇情講述的是抗日戰爭侵華日軍轟炸重慶期間,中國軍民如何同仇敵愾,年輕的中國飛行員在美國飛行教官的幫助下與日本空軍展開一系列慘烈悲壯的空戰,老百姓不願做亡國奴依然頑強自救、向死而生,弘揚的是中華民族浩然氣節。
主線的戲劇衝突主要來自美國飛行教官(布魯斯威利斯 飾)與中國熱血飛行員在作戰理念上的差異。
片中有戲劇性的一幕,日軍頻頻在上空轟炸,教官卻和中國百姓在茶館裡打麻將,他說「麻將不是小孩子的玩意,這是模擬戰爭,可能對你的批判性思維有幫助。」
麻將在片中被多次提及,重慶人愛打麻將的特色看來也是一種文化輸出了。
布魯斯-威利斯被主打一番男主,可能當時迷信他一代動作巨星的名聲,但其實年過六旬的他早已過氣了,他今年的新片《Death Wish》(虎膽追兇)北美票房才勉強過了3000萬美元,中國票房更只有2200多萬人民幣。
他和前妻黛米-摩爾生的女兒拉莫·威利斯在《大轟炸》裡也有且僅有一場戲。
另外黃聖依在片中也只剩下一場戲一句臺詞(「But I can't leave you here」),對戲的是15年前拿過奧斯卡影帝的艾德裡安·布洛迪。
布魯斯也好,艾德裡安也好,要在北美作為票房號召力,想必都是乏力。
劉燁是中方宣稱的男主,但和他有很多對手戲的耿樂演得更有層次。
諸多綠葉中演得最好的是範偉,生動自然,情緒也有轉折遞進。
女演員裡戲份最多的是馬蘇,其次是張鈞甯,再來是車永莉。傳說中的陳道明、劉曉慶不見人影,不過片尾演員表裡仍有他們的名字。
中方飛行員戲份最多的竟然是韓國演員宋承憲。
《大轟炸》除了主角光環(例如宋承憲兩次中彈墜機還和敵機自殺式對撞,但怎麼都不會死),連配角也有配角光環。
例如防空洞裡發生坍塌和踩踏,車永莉硬是活了下來,還保住了襁褓嬰兒;
例如不管日軍怎麼轟炸掃射,茶館依然堅挺,馮遠徵永遠都能躲過一劫;
例如範偉抱著炸彈跑出戶外引爆,但就是毫髮無傷。
雖然是拍的戰爭歲月,各種狂轟濫炸、各種建築物坍塌、各種人群逃命,但影片的整體色調非常明亮,有點違和,但或許導演就是想留有希望的光芒。
軍人保持著乾淨的面容和一絲不苟的髮型。
軍營裡會過生日。
被轟炸過的教堂會有孩童和大人一起嬉戲。
茶館裡會舉辦麻將大賽。
有和烽火佳人激情的吻別。
有革命浴火情誼之後的共結連理。
總得來說,97分鐘版本的《大轟炸》比較平庸,在抗戰題材上沒有貢獻更多新意。
雖然有花式轟炸、戰機交鋒、城市淪陷、死屍成堆,還祭出了孩子流血死亡,但卻感覺戰爭的慘烈和戰爭對人性的拉扯體現不足,所謂家圖情懷的感染力也普普。
說到底,還是一部明星刷臉的拼盤作業。
倒是更替導演蕭鋒唏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