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期末網上閱卷,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八年級物理、七年級政史、還有一個年級的地生。這幾科不清晰。原因我們自己印的答題卡,部分科目用的紙張差,背面油墨通透,掃描時力透紙背了,另外答題卡有大片重的裝飾線或圖片,製版印刷了很容易粘上筒壁,弄得試卷不整潔。光考號的一次辨別率都不到三分之一,給老師帶來巨大麻煩。
如同不帶雨傘的時候偏偏下雨,帶了雨傘就是大晴天;出門的時候想著要拿門鑰匙,不要錯拿車鑰匙,結果就是拿了車鑰匙,沒拿門鑰匙;每天小心翼翼地看著自己的錢包,就短短一會兒疏忽,錢包就進了小偷的口袋;如果一片塗了果醬的麵包掉在地上,你越不希望塗有果醬的一面著地,結果卻往往都是如此……這就是墨菲定理所講的: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錯,那就一定會出錯。
A.定理的提出
墨菲定理是由愛德華·墨菲提出來的,他是美國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工程師,曾經參加美國空軍的MX981實驗,這個實驗的目的是測量人類對加速度的承受極限。其中一個實驗項目是將16個火箭加速度計懸空裝置在受試者上方,1949年,在一次火箭減速超重試驗中,他和上司斯塔普少校因為儀器失靈發生了事故。墨菲發現,事故的原因是一個技術員將測量儀表裝反了,而且是有條不紊地將16個加速度計全部裝在錯誤的位置。
於是對他的某位運氣不太好的同事隨口開了句玩笑:「如果一件事有可能被做壞,讓他去做就一定會更壞。」
由此,墨菲得出了一個結論:如果做事情的方法中,有一種方法會導致事故,那麼一定有人按照這個方法做,結果就是不管概率多小,事故一定會發生。
在事後的記者招待會上,斯塔普少校將墨菲的發現稱為「墨菲定理」,並且用簡潔的方式做了表述,此後,「墨菲定理」在技術界不脛而走,它提醒人們一個不容爭論的事實:技術風險分分鐘會從可能性變成突發事實。
幾個月後,墨菲定理多次出現在航天機械相關領域。如今,經過多年的使用,墨菲定理已經變成習語,它的內涵沒有變換,但出現了許多變體,比如「會出錯的,終將會出錯」「東西越好,越不中用」「笑一笑,明天未必比今天好」,等等。
B.定理的詮釋,神一樣的墨菲定律,這就是你倒黴的原因
事情往往會向著你想到的不好的方向發展,只要有這個可能性,就一定會發生。這是一種偶然中的必然。墨菲定律的極端情況就是,如果壞事有可能發生,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並造成最大可能的破壞。就像你口袋裡有一枚金幣,害怕別人知道,害怕它丟失,所以,你每隔一段時間就摸一下口袋,確認金幣是否還在,這個動作引起了小偷的注意,最終,在你被其他事情分散注意力時,小偷把金幣偷走了。
基本上而言,根據「墨菲定律」可以推出四條理論:1、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 2、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 3、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 4、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我們總是說「上的山多終遇虎」,「禍不單行」,其實「墨菲定律」便是講的這麼一個道理。趕著去參加重要會議時,卻發現計程車不是有客就是不搭理你; 而平常不需要出粗車時,大街上又到處都跑著空車;一個月前不小心打碎了浴室的鏡子,仔細檢查和衝刷後也不敢光著腳走路,等過了一段時間確定沒有危險了,不 幸的事還是照樣發生,你還是被碎玻璃扎了腳。 墨菲定律告訴我們,容易犯錯誤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弱點,不論科技多發達,事故都會發生。而且我們解決問題的手段越高明,面臨的麻煩就越嚴重。所以,我們 在事前應該是儘可能想得周到、全面一些,如果真的發生不幸或者損失,就笑著應對吧,關鍵在於總結所犯的錯誤,而不是企圖掩蓋它。
半個多世紀以來,墨菲定理在不斷地提醒我們,人類解決問題的方法越高明,面臨的麻煩就越嚴重,事故一直在發生,並且永遠會發生。容易犯錯是人類的本能,一旦妄自尊大,偶然的小錯誤就會導致巨大的悲劇;如果人類能謙虛一些,承認自己無知和鄙陋,時刻記得墨菲定理,那麼也許結果就不會那麼糟糕了。
在安全管理方面,墨菲定理尤其適用。任何一件事,如果客觀上存在發生事故的可能性,不管概率有多小,當這件事重複去做時,總會有個人按照錯誤的方法做,導致事故的發生。比如在飛機維修中,檢查座艙密封性時,如果未將座艙壓力調節器開關放在工作位置,或者在拆裝助力器時忘記打開口銷,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雖然只有很小的概率會導致飛機出事,但如果不避免差錯的發生,飛機早晚會出事。
像運載火箭這樣的高精密設備,每一個零件的可靠度都在0.9999以上,也就是說,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在萬分之一以下,可是,發射事故依然發生。儘管總體分析,原因是複雜的,但也不能迴避小概率事件導致災難的客觀事實。
人們對小概率事件總有一個誤解,既然是小概率事件,在一次活動中是不會發生的。正是由於這種錯覺,由於人們的麻痺大意,事故發生的可能性才變大。小概率事件只是有很小的概率會發生,並不代表它不會發生。墨菲定理就是在強調小概率事件的重要性,不管危險事件發生的概率有多小,都不能忽視。
墨菲定理是至理名言,不可違逆嗎?也不是,歷史上有人打破過墨菲定理,針對的就是塗滿果醬的麵包片為什麼掉在地上時,一定是塗果醬的一面著地這個問題。據說,美國人曾經做過一個調查,驗證塗好果醬的麵包片是不是掉下去的時候一定是有果醬的一面著地。一檔電視節目做了這個實驗,一些人往空中拋麵包片,結果發現,果醬朝上和果醬朝下的概率是一半一半。奇怪,為什麼在家裡就不是這樣呢?
後來,研究人員揭開謎底,果醬朝下和美國人家裡餐桌的高度有關。一般人都習慣將果醬朝上放置麵包片,從桌子上掉下去時,麵包片會翻轉固定的圈數,然後落地,後來,有人改變了餐桌的高度,墨菲定理才被打破。
在更多的場合裡,比如技術安全方面,打破墨菲定理比較困難,甚至可以說不可能。因為任何設備、任何操作總是有誤差的,沒有人能消除誤差,也就是永遠不可能消除安全隱患。人們可以做的只是尊重墨菲定理,承認人類的能力有限,謙虛地檢查、審核、反覆確認,以將事情向糟糕方向發展的概率降到最低。
赫爾巴特曾經說過:「如果不堅強而溫和地抓住管理的韁繩,任何功課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
班級作為學校的基層組織、日常教學活動的主要戰場,管理是否得當就顯得十分重要,班主任更是班級管理中的重中之重。然而,理想總是美好的,現實總是那麼殘酷。由於各種原因,我在班級管理中依舊存在許多問題,即便我在工作中已經嘔心瀝血,可是班級常規依舊是浮光掠影、漏洞百出。結合眾多案例,我發現這當中的「漏洞」多半是自身的管理理念、管理手段以及管理方法的選擇差異造成的。
眾所周知,管理是一門學問,門外漢想當然的管理方式只會讓自己如盲人過河一般。為了能夠科學而又民主地進行班級管理,我開始涉獵管理的相關知識和原理。其中最我受益匪淺的,當屬「墨菲定律」帶給我的幾點啟示與思考。
C.趣味創意應用拓展,當心!你可能鑽進了「墨菲定律」的套套裡
墨菲定律的適用範圍非常廣泛,它揭示了一種獨特的社會及自然現象。它的極端表述是:如果壞事有可能發生,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並造成最大可能的破壞。
這一定律很快傳播開來,並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其內涵被賦予無窮的創意,出現了眾多的變體。
a. 人生哲學
1.別試圖教貓唱歌,這樣不但不會有結果,還會惹貓不高興?
2.別跟傻瓜吵架,不然旁人會搞不清楚,到底誰是傻瓜。
3.不要以為自己很重要,因為沒有你,太陽明天還是一樣從東方升上來。
4.笑一笑,明天未必比今天好。
5.好的開始,未必就有好結果;壞的開始,結果往往會更糟。
b.處世原理
1.你若幫助了一個急需用錢的朋友,他一定會記得你——在他下次急需用錢的時候。
2.你早到了,會議卻取消;你準時到,卻還要等;遲到,就是遲了。
3.你攜伴出遊,越不想讓人看見,越會遇見熟人。
c.關於愛情
你愛上的人,總以為你愛上他是因為:他使你想起你的老情人。2.你最後硬著頭皮寄出的情書;寄達對方的時間有多長,你反悔的時間就有多長。
d.生活常識
一種產品保證60天不會出故障,等於保證第61天一定就會壞掉。 2.東西久久都派不上用場,就可以丟掉;東西一丟掉,往往就必須要用它。
3.你丟掉了東西時,最先去找的地方,往往也是可能找到的最後一個地方。
4.你往往會找到不是你正想找的東西。
5.另一排總是動的比較快;你換到另一排,你原來站的那一排,就開始動的比較快了;你站的越久,越有可能是站錯了排。
6.一分鐘有多長? 這要看你是蹲在廁所裡面,還是等在廁所外面。
墨菲定律應用廣泛,有人說,只要當你還在呼吸,就用得著這條定律。這也是它被譽為20世紀最重要發現的原因。
減輕墨菲定律的幹擾
小夥伴們不要擔心,如果覺得墨菲定律在自己身上老是太準甚至影響了自己的想法時,要記住這只是個定律而已!
下面給大家幾條小技巧來減輕墨菲定律的幹擾:
一、儘量避免感情用事。控制情緒,抵制煩惱。在處理煩惱問題時可以遵循以下四個要訣:
1. 照著正確的解決方法去做;
2. 儘量收集資料,找出讓你煩惱的原因;
3. 衡量資料的重要性,並找出對付的方法;
4. 觀察事情進行得是否順利。
二、不要衝動地去做一件事,把問題和其他有關係的事情再慎重考慮一遍,如果沒有比立刻行動更重要的事,那就立刻去實行。
三、壓力太大的時候,稍微休息一下。
四、為了切合實際,不要嫌麻煩,再檢查一遍。
五、按部就班地從事情發生的過程中找出解決辦法,不要妄下斷言。
六、和自己的意願對照一下,看看自己所做的決定是否違背心意。
人總是存在幸心理的,總認為自己不會是最倒黴的那一個,或者說總是存在著過多而且過於美好的希望,總希望會出現轉機,或者認為這次是個天上掉館餅的好機會,於是就放鬆了警惕。墨非定律的實質告訴我們:不要存在僥倖心理。能夠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的人,本身就是一種成功。人生正是這樣,不斷地經受磨難,才能變得更堅強。你從失敗中學到的經驗是一輩子寶貴的財富。
人生最大的失敗,就是永不失敗和不敢面對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