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和一位兄長聊天時的對話。晚上,我還在回味,職高應該進一步發展壯大,努力為各行業培養創造人才、高級技術人才。
這不就是古代的工匠嗎?古代各行各業,注重師徒傳承,一為高超的技藝,二為仁厚的品德。師徒關係甚至超越父子和母子,是傳說中「魂生」關係。師徒擁有共同的專業,共同的話題,共同的志趣愛好……
人入到任何一個行業,都應該幹一行,專一行,精一行,攀登每個行業的「珠穆朗瑪峰」。
昨天的微信朋友圈,我看到了一篇《97歲!大國醫吳孟超退休》的文章。仰望一下吳老,絕對是到達了中國乃至世界肝膽醫學的「珠穆朗瑪峰」。
哇!97歲,剛剛退休。這應該是咱們中國退休年齡最大的人了吧。這是一個一直實幹的人,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做出震驚世界的成績。如果為他樹立一座職業功績豐碑,那麼在這個豐碑上,一定會有這些數字:從醫70年,拯救1.6萬人,退休前每周至少三臺手術,培養一批院士、長江學者,培養260多位博士、研究生。我們可不要忘了,這是一位97歲高齡的老人家作出的成績。
在他身上,我們看到肝膽醫學技藝的傳承,更看到一種「懸壺濟世」的仁愛之心。每一個病人在得病的時候,其實這個病就成了病人的全部或者大部分,更是他家庭的全部或大部分。吳孟超說:「只要病人需要,我隨時可以投入戰鬥!」
這不就是工匠精神最偉大之處嗎?反觀,最近幾天,身邊的朋友,很多人咳嗽、感冒、發燒……據大家猜測,應該是一種病毒感染。僅僅過了幾天,最初的患者用藥發現,某一種藥,對這種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於是乎,大家蜂擁到藥店購買此藥。這個藥,一下子火了。藥店因缺貨漲價。對比之下,仁心何在?
光環加身,傳奇人物吳孟超。面對比籃球還大的肝臟腫瘤手術,眾人或因怕技術不過關,或因愛惜自己的羽毛不敢上前,只有他敢,「我不過是一個吳孟超嘛」;手術環境複雜,打開胸腔,一片血海,他不用眼睛而就用手一摸,立刻血止,這不就是「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的境界嗎?但他不是一位鋼鐵巨人,所以在他做手術的過程,汗流浹背,衣服溼透,所以做完手術之後,他累得癱坐在長椅上,久久不能動,所以他的手指因長期拿手術鉗而嚴重變形,他的腳因長期用力踩地而嚴重畸形。
夜幕降臨,星空璀璨,仰望17606號小行星——「吳孟超星」尤其光芒四射,向他深深致敬!
每一個行業,每個人幾乎付出一生的時間在做。但是每個人到達的層次不同。「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聰慧如莊子,不明說廚師的層次不同,而用他們折損刀具的短長來形象表達。族庖,大眾到達的層次;良庖,優秀人物到達的層次;神庖,鳳毛麟角人物到達的層次。
你現在在哪一個層次?未來在哪個層次?如何到達?
那就是在想要放棄的時候再堅持一會,放棄15畫,堅持16畫,想要成功就多堅持一會!
差之毫厘,謬以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