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趙佶《鴝鵒圖》領銜,南博呈現大型花鳥畫展

2020-12-23 騰訊網

「鸜鵒飛爭翅跳蕭,急難枝上目如椒。寫情若果通於理,何事助金思滅遼」,這是1760年春天,乾隆在觀覽《鴝鵒圖》軸時,在畫面頂端幾近中間的位置題寫的兩首詩之一。

澎湃新聞獲悉,12月26日,宋徽宗趙佶《鴝鵒圖》將在南京博物館推出的「百花呈瑞--南京博物院藏曆代花鳥畫迎春特展」展出。與之一同展出的還有宋、元、明、清及至近現代花鳥名家作品。從宋徽宗到元代李衎、倪瓚,再到明代沈周、文徵明、陳淳、徐渭以及清代「揚州八怪」……近百件精品,勾勒半部中國花鳥畫史,構成南博展覽史上最強大的花鳥畫陣容。

北宋 趙佶 《鴝鵒圖》軸(局部)

據相關文獻記載,《鴝鵒圖》為北宋徽宗趙佶的作品,畫面描繪了三隻八哥,它們分布在畫面對角線的兩端,與虯曲而蒼勁的樹幹相互支撐,保證了畫面的平衡。右下角兩隻八哥廝鬥正酣,無比激烈,欲置對手於死地,另一隻八哥雖停在樹枝上觀望——絕非袖手旁觀,而是虎視眈眈,時刻準備參戰,只是伺機而動。文人皇帝趙佶怎麼會描繪出如此血腥的場景,難道他內心世界也充滿著「暴力」傾向?兩雀打鬥即是血腥,何以見得?

除了血腥的場景,還有就是佔據畫面三分之一的半枯半榮的松樹。松針如鬃,纖毫畢現;松果如鈴,搖搖欲墜。松枝枯死可能由來已久,但畫面呈現的天乾物燥以及八哥性情的暴戾恣睢,應該可以判斷這是一個秋燥大旱的季節,且旱季持續時間較長。據此前相關資料的介紹,八哥性子確實剛烈,但如此殘忍、如此血腥,還是極其少見的。

北宋 趙佶 鸜鵒圖 軸 紙本 墨筆 88.2cm×52cm

在乾隆眼裡,《鴝鵒圖》是一處別開生面的活潑地,生死攸關的活潑地。庚辰春,即1760年春天,乾隆在御覽此圖時,除了御題「活潑地」三個大字外,還在畫面頂端幾近中間的位置題寫了兩首詩,即「鸜鵒飛爭翅跳蕭,急難枝上目如椒。寫情若果通於理,何事助金思滅遼」和「活看哵哵噪枝頭,想像傳真艮嶽秋。論世徒悲千載下,童謠早應出乾侯」。

據說藏於南京博物院的趙佶《鴝鵒圖》,除了乾隆題的「活潑地」三字是從原畫上揭下來以外,其餘皆為收藏原畫者龐萊臣請高手臨摹的。也有專家經過研究與考證,認為它是真跡。如果是假的,那個臨摹者真是高高手。據說當時龐萊臣請人臨摹了兩幅,均可亂真,另一幅由原田尾山當作真品購得,帶回了日本。

元 李衎 修篁樹石圖 軸 絹本 設色 151.5cm×100cm

澎湃新聞獲悉,12月26日,趙佶《鴝鵒圖》將在南京博物館推出的「百花呈瑞--南京博物院藏曆代花鳥畫迎春特展」展出。與之一同展出的還有宋、元、明、清及至近現代花鳥名家作品。展覽分「宋元:格物致知&翰墨遊戲」「明:院體富貴&文人野逸」「清:南昌激越&毗陵優雅&維揚奇異&海上恬美」「二十世紀:寫生之趣 寫意之韻」四個章節。從宋徽宗到元代李衎、倪瓚,從林良、呂紀到沈周、文徵明,再到陳淳、徐渭,再到藍瑛、陳洪綬,從八大、石濤,到華嵒、金農、鄭燮等「揚州八怪」,從惲壽平、吳歷,到蔣廷錫、鄒一桂、 錢維城,從王翬師徒,到沈銓,從海上「三熊」「三任」,到虛谷、趙之謙、吳昌碩,從「二高一陳」,到「三吳一馮」,從齊白石到徐悲鴻、張大千,到于非闇、陳之佛,再到唐雲、陳大羽……近百件精品,勾勒半部中國花鳥畫史,構成南博展覽史上最強大的花鳥畫陣容。據悉,有五分之二的展品從未公開展出。

明 林良 秋坡集禽圖 軸 絹本 設色 155.4cm×82.3cm

清 金農 玉壺春色圖 軸 絹本 設色 131cm×42.5cm 1761年

在中國畫中,凡以動植物為描繪對象的繪畫,統稱「花鳥畫」,具體可細分為花卉、翎毛、蔬果、草蟲、畜獸、鱗介等,畫法則有「工筆」「寫意」「兼工帶寫」等數種。花鳥畫始於唐代,興盛於宋元,濫觴於明清。

清 虛谷 枇杷圖 軸 紙本 設色 129.8cm×72.1cm 1896年

作為傳統的三大畫科之一,花鳥畫的立意,往往關乎人事。它既重視真,具有「識夫鳥獸木之名」的認識作用,又關注美與善的觀念表達,更強調其「奪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張通過創作與欣賞表達人們的志趣情操與精神生活。尤其元、明以來,花鳥畫不僅是自然景物的模寫,而且是人格化的象徵,畫家們往往利用比興、題跋等手段自由地傳達各種複雜的、豐富的情感。

清 任頤 新秋鵝浴圖 軸 紙本 設色 172.6cm×95.2cm 1870年

就繪畫史發展而言,所謂「黃家富貴、徐熙野逸」,所謂「墨花墨禽」,所謂「林良寫意、呂紀妍麗」,所謂「勾花點葉」,所謂「青藤白陽」,又所謂「常州畫派」「揚州八怪」「海派」……濃縮地勾勒起花鳥畫發展之路,可謂浩浩蕩蕩,絢麗奪目。

于非闇 張大千 幽蘭竹石圖 軸 紙本 墨筆 89.8cm×57.4cm 1947年

有曰「百花齊放,爭奇鬥豔」,又雲「百花呈瑞,歲朝迎春」,大自然的花、鳥、草、蟲等靈動生趣,中國畫的花鳥畫更是內容豐富,蘊涵生意。

徐悲鴻 立馬圖 軸 紙本 墨筆 92.8cm×28cm 1943年

據悉,此次展覽將展至2021年3月28日。

附:作品清單

Ⅰ宋元:格物致知&翰墨遊戲

宋 趙佶 鸜鵒圖 軸 紙本 墨筆 88.2cm×52cm

元 李衎 修篁樹石圖 軸 絹本 設色 151.5cm×100cm

元 倪瓚 古木叢篁圖 軸 紙本 墨筆 102.9cm×43.9cm 1369年

元 佚名 飛鳴宿食圖 軸 絹本 墨筆 154.8cm×68cm

Ⅱ明:院體富貴&文人野逸

明 林良 秋坡集禽圖 軸 絹本 設色 155.4cm×82.3cm

明 呂紀 榴花雙鶯圖 軸 絹本 設色 120.4cm×40.2cm

明 殷偕 鷹擊天鵝圖 軸 絹本 設色 158cm×89.6cm

明 張路 蒼鷹逐兔圖 軸 絹本 墨筆 158.3cm×97.3cm

明 夏昶 滿林春雨圖 軸 絹本 設色 178cm×66.6cm

明 沈周 玉樓牡丹圖 軸 紙本 設色 150.4cm×47cm 1507年

明 文徵明 冰姿倩影圖 軸 紙本 墨筆 76.9cm×24.5cm

明 陳淳 松石萱花圖 軸 紙本 設色 153.2cm×67.5cm

明 王問 荷花圖 卷 金箋 設色 26cm×908cm 1539年

明 周天球 蘭花圖 軸 紙本 墨筆 50.3cm× 24.2cm 1579年

明 周之冕 桂子圖 軸 紙本 設色 148.9cm×79.4cm

明 陳栝 平安連瑞圖 軸 紙本 設色 90.4cm× 46.4cm 1546年

明 王維烈 菱塘哺雛圖 軸 絹本 設色 105.9cm×40.3cm

明 徐渭 三友圖 軸 紙本 墨筆 142.4cm×79.4cm

明 陳嘉言 寒梅野禽圖 軸 紙本 墨筆 111.5cm×48.6cm 1615年

明 文從簡 臨唐寅女兒嬌圖 軸 紙本 設色 63cm×32cm 1640年

明 文柟 金俊明 金傳 歲寒三友圖 軸 紙本 墨筆 127.5cm×48.2cm

明 陳洪綬 花卉圖 冊 絹本 設色 31.7cm×24.9cm

明 胡士昆 蘭石圖 卷 紙本 墨筆 33.9cm×405cm

Ⅲ清:南昌激越&毗陵優雅&維揚奇異&海上恬美

清 李因 荷花鴛鴦圖 軸 綾本 墨筆 149.5cm×51.5cm 1681年

清 周淑禧 鳩雀先春圖 軸 絹本 設色 147.5×47.8cm

清 周璕 騰龍圖 軸 絹本 墨筆 189.5×96.5cm

清 吳歷 竹石圖 軸 紙本 墨筆 97.2cm×34cm

清 朱耷 古椿雙鹿圖 軸 紙本 墨筆 169.5cm×80.3cm

清 原濟 芳蘭圖 軸 紙本 墨筆 43cm×29.4cm

清 惲壽平 殘荷蘆草圖 軸 紙本 設色 131.3cm×59.8cm

清 蔣廷錫 海棠牽牛圖 軸 絹本 設色 108cm×55cm 1726年

清 鄒一桂 梅花水仙圖 軸 紙本 設色 153.4cm×73cm

清 馬荃 牡丹錦雞圖 軸 絹本 設色 158.9cm×43.2cm 1713年

清 錢維城 紫藤罌粟圖 軸 紙本 設色 145.3cm×43.3cm

清 沈銓 綬天有祿圖 軸 絹本 設色 173cm×93.5cm 1756年

清 餘省 八百長春圖 軸 紙本 設色 174.9cm×92cm 1759年

清 王文治 柳燕圖 軸 紙本 設色 69.1cm×32.3cm

清 王翬師徒 歲寒圖 軸 絹本 設色 136.2cm×59.2cm 1693年

清 虞沅 榴葵雙鸝圖 軸 絹本 設色 125.9cm×43.9cm

清 張杰 富貴長春圖 軸 絹本 設色 149cm×45cm

清 顏嶽 桃花雙禽圖 軸 絹本 設色 55cm×41cm

清 高其佩 水中八事圖 冊 紙本 設色 31.6cm×41cm 1712年

清 華嵒 花鳥圖 屏 綾本 設色 55cm×37.5cm

清 陳撰 荷香十裡圖 軸 紙本 墨筆 99.5cm×42.1cm 1754年

清 李鱓 石畔秋英圖 軸 絹本 設色 118.9cm×56.6cm 1715年

清 汪士慎 梅花圖 軸 紙本 墨筆 123.5cm×31.3cm

清 黃慎 雙鴨圖 軸 紙本 設色 50cm×73.5cm

清 金農 玉壺春色圖 軸 絹本 設色 131cm×42.5cm 1761年

清 高鳳翰 松節蓮房圖 軸 紙本 設色 211.3×90.4cm 1728年

清 邊壽民 歪瓶依菊圖 軸 紙本 墨筆 95.8×50.4cm

清 高翔 榴花圖 軸 紙本 設色 53.6cm×24.5cm 1742年

清 鄭燮 託根亂巖圖 軸 紙本 墨筆 106.8cm×51.7cm

清 羅聘 秋蘭文石圖 軸 紙本 墨筆 149.5cm×32.7cm 1794年

清 李方膺 百花呈瑞圖 軸 絹本 設色 162.5cm×43.1cm 1736年

清 蔡嘉 歲朝圖 軸 紙本 設色 112cm×50cm 1718年

清 潘恭壽 柏萱竹石圖 軸 紙本 設色 214.7cm×66cm 1789年

清 潘思牧 仿古花卉圖 軸 紙本 設色 102.8cm×25.5cm 1791年

清 顧鶴慶 朱竹圖 軸 紙本 設色 114.7cm×22.6cm 1831年

清 湯貽汾 水仙木石圖 軸 紙本 設色 128cm×45.2cm 1846年

清 翁雒 耄耋圖 軸 絹本 設色 101.6cm×41.6cm 1841年

清 吳熙載 梅花圖 軸 絹本 設色 85.8cm×29.3cm

清 朱熊 菊石圖 軸 紙本 設色 127cm×28.2cm

清 張熊 芝仙供壽圖 軸 紙本 設色 128.8cm×40cm 1877年

清 王禮 秋花遊鴨圖 軸 軸 紙本 設色 122.7cm×38.8cm 1852年

清 任熊 花卉圖 冊 紙本 墨筆 30cm×32.5cm 1850年

清 趙之謙 歲朝圖 軸 絹本 設色 91cm×49.6cm 1866年

清 虛谷 枇杷圖 軸 紙本 設色 129.8cm×72.1cm 1896年

清 任薰 花石錦雞圖 軸 紙本 設色 74.8cm×31cm

清 陳崇光 蓮渚鳴禽圖 軸 紙本 設色 138cm×33cm

清 任頤 新秋鵝浴圖 軸 紙本 設色 172.6cm×95.2cm 1870年

清 吳昌碩 玉蘭牡丹圖 軸 紙本 設色 147.5cm×78.5cm 1900年

清 任預 花卉鳥獸圖 屏 紙本 設色 142.5cm×37.8cm 1881年

Ⅳ二十世紀:寫生之趣 寫意之韻

齊白石 群蝦圖 軸 紙本 墨筆 88.7cm×46.5cm 1932年

金城 柱石石榴圖 軸 紙本 設色 98.8cm×52cm 1922年

吳徵 竹石芭蕉圖 軸 紙本 設色 102.3cm×51.3cm 1947年

高劍父 松鷹圖 軸 紙本 設色 93.5cm×40cm 1936年

張善子 巨石臥虎圖 軸 紙本 設色 123cm×44.7cm 1931年

馮超然 花石貓蝶圖 軸 紙本 設色 107.2cm×54.6cm 1937年

陳樹人 柳蟬圖 軸 紙本 設色 57.6cm×39.7cm

高奇峰 鯉魚圖 軸 紙本 設色 133.7cm×59.1cm 1926年

于非闇 張大千 幽蘭竹石圖 軸 紙本 墨筆 89.8cm×57.4cm 1947年

朱屺瞻 竹石圖 軸 紙本 設色 130.7cm×33.5cm 1947年

汪亞塵 九如圖 軸 紙本 設色 105cm×40cm 1945年

徐悲鴻 立馬圖 軸 紙本 墨筆 92.8cm×28cm 1943年

陳之佛 梅鶴迎春圖 軸 紙本 設色 144cm×82cm 1961年

王個簃 美意延年圖 軸 紙本 設色 151.5cm×80cm 1944年

錢松喦 菊石圖 軸 紙本 設色 79cm×24.5cm 1941年

馬晉 立馬圖 軸 紙本 設色 99cm×33.3cm 1951年

傅抱石 天竹圖 軸 紙本 設色 146.7cm×41cm 1962年

唐雲 荷花蜻蜓圖 軸 紙本 設色 110.7cm×51.9cm 1941年

陳大羽 殘荷鴛鴦圖 軸 紙本 設色 102.5cm×69.5cm

羅尗子 江南春早圖 軸 紙本 設色 93.3cm×41.3cm 1963年

(本文部分資料綜合自南京博物館公號)

相關焦點

  • 宋徽宗的花鳥小品畫賞析
    宋徽宗之所以在藝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一方面是由於他以皇帝的身份不遺餘力地推動藝術的發展,另一方面還因他本身就是一位開宗立派的藝術大師。趙佶在藝術發展上非常全面,人物、山水、花鳥諸體皆精,尤以花鳥畫成就最高。 他名下傳藏至今的書畫作品約有30餘件,其中有四幅小品均為花鳥畫作。
  • 趙佶:選錯專業入錯行,原來你是這樣的宋徽宗!
    歷來論畫者都以為趙佶最擅長的是花鳥畫,又尤以工筆重彩花鳥最有特色,傳世作品,也是花鳥畫最多。他的花鳥畫用筆挺秀靈活,與瘦金書法有共同的特色。畫面富麗,與黃筌、黃居寀父子一脈相承,又有所發展,丰神飄逸,氣韻高妙。據說他畫鳥雀,常以生漆點睛,隱約凸出紙絹上,幾欲活動。此外,他的作品也有比較粗獷的水墨畫。
  • 水滸傳梁山起義的背後推手——宋徽宗趙佶
    這個「天」就是我們今天主人公,宋徽宗趙佶。趙佶,如果他要不是皇帝,那他一定會被後人敬仰,壞就壞在他是個帝王。元豐五年(1082年),十月初,趙佶他爹宋神宗,看到後唐李後主的畫像嘆為驚人。十分羨慕,可能是上天註定的,十月十日,趙佶出生了,滿足了神宗的願望。後世有言:「生時夢李主來謁,所以文採風流,過李主百倍」。
  • 荔枝文藝課|看「花鳥」話「吉祥」 南博史上最強花鳥畫陣容來襲
    近百件精品, 勾勒半部中國花鳥畫史;
  • 關於趙佶聽琴圖真筆問題——趙佶題了字,沒有代筆的意義!
    摘要: 宋徽宗趙佶,是北宋末期竭力提倡寫生花鳥的畫家,而於人物、山水也是無所不能。他所流傳下來的作品,如根據歷來的著錄說來,是太少了,其中尤以山水為最少。他的人物畫,現在所能見得到的,除了「搗練圖」和「諕國夫人遊春圖」都說明是摹唐張萱的畫筆外,還有「文會圖」和這裡所要談的「聽琴圖」。
  • 宋徽宗趙佶:後宮1萬佳麗與13件瘦金體真跡
    宋徽宗趙佶(1082-1135),宋代第八位皇帝,亡國之君,卻詩、書
  • 最美花鳥畫欣賞:《枯樹鴝鵒圖》
    枯樹鴝鵒圖佚名(南宋)絹本設色25cm×26.5cm故宮博物院藏>此圖是一幅扇面畫。畫面呈「V」形構圖,畫一鴝鵒立於枯枝之上,枝上有病葉數枚,葉緣已被蟲蝕,現焦枯斑駁之狀,鴝鵒神完氣足,側首注視遠方。南宋的花鳥畫在繼承北宋寫實傳統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畫院對創作的限制不再那麼生硬,因此繪畫取材更為多樣,風格也趨向自由活潑。同時,理學自南宋成為官學以來,其「格物致知」的思想影響社會各界,講求「物理」和「格物」之風在繪畫上表現為對「寫真」的追求。
  • 歷史名人宋徽宗趙佶與廣東肇慶的故事
    肇慶的歷史曾經很「輝煌」,做過南明王朝皇都,做過兩漢時期蒼梧郡郡治,又是明清時期兩廣總督府所在地;同時在肇慶起家的皇朝亦有數個,比如南北朝的陳國,五代十國的南漢,除此之外還有一位在肇慶發跡的皇帝不得不提——他被就是史家稱為「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的宋徽宗趙佶,這位中國藝術上史上獨一無二的全能天才,在政治史上卻是不稱職的最高領導,背著昏庸荒淫的罵名,最後被金兵俘虜北上,做了亡國之君
  • 宋徽宗6個女兒被金太宗賜予金室子弟為妾,趙佶跪寫奏表謝恩
    主要人物關係要說清楚北宋滅亡的那段歷史,首先要理清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和金兀朮,以及宋高宗趙構的人物關係。宋徽宗:趙佶,是高宗趙構的父親。趙佶河北琢縣人,是著名的書畫家。他的書與畫均可彪炳史冊,其書,首創「瘦金書」體;其畫尤好花鳥,並自成「院體」,充滿盎然富貴之氣,令花鳥畫步入其全盛時期。趙佶生於北宋元豐五年,為宋神宗第十一子。初封端王。元符三年,他的哥哥哲宗趙煦(神宗第六子)去世,因無子,皇太后向氏召立端王佶繼位,趙佶時年十九歲。趙佶繼位在當時曾遭到朝中大臣的反對,認為其輕佻不可以治國,但向太后力薦。
  • 這些畫就讓他賠了妻女,玩完了天下丨藝家の宋徽宗
    昨夜讀書,恍然悟到——這宋徽宗趙佶便是「玩物喪志」的典型人物啊!▼ 趙佶(1082年5月5日—1135年6月5日),宋朝第八位皇帝,古代少有的藝術天才與全才。他熱愛畫花鳥畫自成「院體」,又自創了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其人尤工於草書。
  • 宋 趙佶《柳鴉蘆雁圖》
    宋徽宗趙佶的花鳥畫,風格以工細彩墨為主,《柳鴉蘆雁圖》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這幅畫共分二段,前段畫一株柳樹和數隻百頭鴉。
  • 宋徽宗:天下一人
    宋代本來就每年有三次大型慶典——「春、秋、聖」,各地老百姓從士大夫到農民無不遊樂,繁華盛景吸引仁宗的宮女聽到宮牆外的熱鬧還要抱怨宮裡冷清。到了趙佶,乾脆從每年的臘月就開始準備,一直嗨玩到正月底。作為研究宋代開封最重要的敘事和圖像史料——《東京夢華錄》和《清明上河圖》,二者都是以宋徽宗時代為歷史背景。後人對於宋代社會生活的論述和描繪,有意無意中也多以徽宗時代作為樣本。
  • 趙佶是如何成為宋徽宗的?為什麼一個女人三句話助其一臂之力
    宋徽宗趙佶畫像趙佶的上位純屬偶然,毫無準備的被一個女人用三句話推上了皇位。首先,他具有趙家血統。宋徽宗《閏中秋月詩帖》第三,沒有兒子的向太后,三句話力推趙佶上位。向太后見此狀後,慢條斯理地說了第三句話,「先帝生前曾說過端王有福壽,且性情仁孝」意思是立趙佶正符合宋哲宗的意願。事已至此,章惇勢單力薄,無法再爭。於是向太后宣旨,招趙佶進宮,在宋哲宗靈柩前繼位,這就是宋徽宗。
  • 宋徽宗趙佶與茶的故事:內涵上顯得更為豐富也更為奢靡
    按照《宣和北苑貢茶錄》的記載,宋徽宗在位的時候,武夷山北苑的御茶園不能再囿於傳統上貢的龍鳳團茶,必須跟著皇帝的心思變花樣,以悅龍心,至少精製了幾十種貢茶,讓這位藝術皇帝來玩賞:白茶、龍園勝雪、御苑玉芽、萬壽龍芽……等等,不一而足。趙佶樂此不疲,不過,也就沒有時間精力來管國家大事了。
  • 宋徽宗趙佶被俘之後的生活,你羨慕都羨慕不來
    宋徽宗是宋朝第八位皇帝,生於北宋元豐五年,是宋神宗趙頊的第十一個兒子。北宋末年時期,宋徽宗趙佶出生了,在這時候宋徽宗成為了倒黴皇帝之一。歷史上有宋徽宗這樣經歷的皇帝,絕對是僅此一位的,他曾經被俘虜。大家覺得宋徽宗趙佶被俘之後的生活是怎麼樣的呢?是不是以為特別悲慘,天天挨打被罵,活得豬狗不如?只能說是想多了。
  • 宋史上最有才情的帝王宋徽宗趙佶,國亡被俘受折磨而死
    宋徽宗趙佶說起這最宋史上最有才情的帝王宋徽宗趙佶或許有些小夥伴不曉得是宋朝的那個皇帝,不過小編提示諸位就知道了。就是哪位在水滸傳中泡妞逛妓院迷上李師師的哪位,《水滸傳》中施耐庵說他「這浮浪子弟門風幫閒之事,無一般不曉,無一般不會,更無一般不愛;即如琴棋書畫,無所不通,踢球打彈,品竹調絲,吹彈歌舞,自不必說」;趙佶在政治上確實碌碌無為,昏庸不堪,但是他的文學成就卻非常驚人。趙佶不僅擅長繪畫,而且在書法上也有較高的造詣。
  • 一周觀展指南|莫奈「日出」接近尾聲,徽宗「鴝鵒」將展金陵
    在北京,蔡國強將「一個人的西方藝術史之旅」呈現在六百年的故宮;在南京博物院,宋徽宗等作品領銜的花鳥畫展,勾勒半部中國花鳥畫史;在遼寧博物館,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述說著文學與藝術的融合。在海外,受到疫情影響,歐洲的美術館基本處於關閉狀態。
  • 宋朝花美男形象代言人——宋徽宗
    而將宋式美學推至巔峰的人,不是別人,而是宋朝的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趙佶,他從來不是位好皇帝,但他是個藝術天才。相傳宋微宗在書法、繪畫、音律、茶藝、設計、收藏上的藝術造詣相當之高,他也不愧為宋朝花美男的形象代言人。01 瘦金體創始人宋徽宗開創了一種極具個性的字體:瘦金體。
  • 書畫專訪|鴻雁歸處是吾鄉——專訪花鳥畫家吳冰
    宋 趙佶 紅蓼白鵝圖工筆花鳥畫是中國傳統繪畫重要流派之一,也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它所表現的對象一般是大自然中的樹木、花草、禽鳥、走獸、蟲魚等等。吳冰作品大雁是工筆花鳥畫家們喜歡畫的主要題材,歷來都有畫大雁的高手。宋代的皇帝趙佶、明代的呂紀、清代的邊壽民都以畫雁聞名,邊壽民為了觀察大雁的生活習性,就住在葦塘邊上,與大雁朝夕相處。
  • 如何以正確的姿勢水平看待宋徽宗的藝術史成就?
    當代中國大眾文化中,宋徽宗趙佶很可能是最有熱度的古代藝術家。 在幅式選擇上,他們更多地偏愛於捲軸和小品,花鳥團扇漸成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