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張眼
提到日本電影,大概沒有人能夠忽略黑澤明。他不僅是第一個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亞洲影人,更是電影界的神級大師,他的《七武士》《羅生門》等作品至今仍經久不衰。而他的三位「迷弟」如今更是名震影壇的大導演,他們分別是:弗朗西斯·科波拉、喬治·盧卡斯和史蒂文·史匹柏。
我想,倘若有誰能被這樣的一位電影大師視為日本影壇未來的希望,也該是莫大的讚賞和榮譽了,而這個人就是北野武。黑澤明曾在死前修書一封,說:「北野,你幹得很不錯,如果沒有你,日本的電影未來將混沌一片。希望你能謹記我的託付,繼續發揚日本電影的傳統。黑澤明敬上。」
不會寫劇本的演員不是好導演,沒錯,這句話就是在說北野武。他不僅是導演,同時也是演員和編劇,難得的是,這幾種身份他竟然能兼顧得很好,甚至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好,而上映於2000年的《大佬》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
《大佬》又名《四海兄弟》,講述的是一個關於日本黑幫大佬在美國的故事。山本(北野武飾)因為在黑幫鬥爭中失敗,走投無路的他只好去尋找在美國洛杉磯留學的弟弟阿健(真木藏人飾)。可他不知道的是,這時的阿健已經成為了在街頭兜售毒品的毒販。
我始終記得山本在知道阿健成為毒販後打了他一拳,這其中或許是對於弟弟和自己一樣走上了一條不歸路的氣憤,又或許還有對於命運不可抗拒的無奈,原來無論在哪裡,山本也逃不開這樣的處境。終究,大佬還是那個人狠話不多的大佬,他解決掉了維德,將墨西哥人的地盤收入囊中,又一次地陷入了無休止的爭鬥之中。
很多人都無法理解所謂的江湖義氣,正如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麼加藤(寺島進飾)為了山本可以如此輕易地一槍結束了自己的性命,或許,我們無法理解的只有四個字——心甘情願。如今的世道,到處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而「俠義」二字仿佛只存在於那些我們無法觸及的過去,更為諷刺的是,只存在於那些像加藤一樣的,被我們視為歪門邪道的人身上。對於加藤來說,山本不僅是大佬,更是精神領袖。因此,為了大哥的事業,他死得義無反顧。
加藤的死去為山本帶來了白瀨(加藤雅也飾),這個他以為可以幫助山本將組織變得更好的人,卻最終導致了他們所有人的覆滅。白瀨的野心是病態的,他或許不是真心實意地臣服於山本,可他也從未想過加藤會真的死在自己面前,所以替山本賣命只是他的「不得不」。就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他是一個舊式古惑仔,一個連自己的命都不在乎的人,選擇不擇手段地擴張地盤一點也不奇怪,他在一開始大概就知道最後的結局吧。
其實血緣也未必是多麼可靠的東西,即使阿健和山本是親兄弟,但在最後山本選擇陪Danny(歐瑪·艾普斯飾)留下的時候,阿健卻選擇了離開。而在這樣的故事中,女人代表愛情,而愛情只是點綴,只有兄弟才是一切。
所以,山本在最後還是放走了那個黑手黨頭目,只是為了將Danny已經死了的消息放出去而已。為此,他選擇慷慨赴死。可誰也不知道的是,他早已給Danny安排好了後路,造成他假死只是為了讓他能遠走高飛而已。「我詐賭騙你的六十塊,附加利息統統還你。」原來那個包裡的不是衣服,而是他給Danny準備好的錢。他們的義氣看似輕描淡寫,實則價值千金,而Danny在車裡流著淚罵髒話的樣子,就是對這個大佬最高的敬意。
雖然大多數人都認為宮崎駿和久石讓才是絕配,但在我看來,北野武和久石讓才是最佳拍檔。伴隨著久石讓的《Brother》,我的眼前仿佛浮現了山本和Danny打賭、開玩笑時的那些輕鬆時刻,即便只是暴風雨前的寧靜,但也有過片刻的溫情。
在北野武的鏡頭下,沒有過多的語言和動作,同時,他也將暴力簡化到了極致。混黑幫的永遠是說切腹就切腹,說割小指就割小指,說開槍就開槍,沒有一句廢話,乾淨利落。北野武的暴力美學一直帶有一種冷靜的特質,而在這冷靜的暴力之後,卻是他獨有的溫柔和浪漫。
常常有人很牴觸帶有暴力、血腥等色彩的藝術作品,但其實,暴力美學所要表達的也不僅僅是暴力而已。我們不僅能從那些歌頌愛與和平的作品中感受到美,暴力也可以帶給我們別樣的感受。或許可以用北野武一次接受採訪時的回答作為結尾,曾有記者問他:「你不擔心你的電影有太多暴力內容帶壞年青人嗎?」他說:「他們看那麼多雞湯,也沒見誰被教好了啊。」的確如此。
-THE END-
通關密語: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