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琅琊榜》在開播之初不被看好的情況下,成為了當年最受矚目的電視劇,不但包攬了當年的大多重要獎項,也讓男主角胡歌和王凱攀上了事業巔峰。在豆瓣上,《琅琊榜》的評分高達9.1分,被譽為國產古裝劇的標杆之作。
兩年後,《琅琊榜》的續作《琅琊榜之風起長林》回歸螢屏,播出熱度卻不及前作。12月18日,《琅琊榜之風起長林》登陸東方衛視和北京衛視首播。由於播出時間較晚,收視率一直在0.26%左右徘徊。在豆瓣上,該劇的評分也只有8.0分,與前作相比有不小的差距。
無獨有偶,《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也遭遇了類似的窘境。該劇是上半年播出的《軍師聯盟》的下半部,但僅在視頻網站上播出。雖然開播首日點擊破億,但《虎嘯龍吟》的話題度和關注度都不及《軍師聯盟》,顯得有些不溫不火。明明有前作的口碑光環加持,為什麼《琅琊榜2》和《虎嘯龍吟》的播出熱度還不及預期呢?
說到最近的熱播劇,不得不提到《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和《琅琊榜之風起長林》。前者是《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的下半部,後者是《琅琊榜》的續作,雖然有前作口碑光環的加持,播出後卻都顯得有些不溫不火。
12月7日,《虎嘯龍吟》登陸優酷視頻播出。首播當日,該劇的網播量就已經破億。但在網播破億之後,《虎嘯龍吟》的網播量卻並沒有像《軍師聯盟》一樣出現一個熱度的翻升。根據藝恩智庫的網播數據,《虎嘯龍吟》播出期間,網播量始終在4000萬-1億之間徘徊。只有在12月20日當天,日均網播量突破了1億次。
而上半年播出的《軍師聯盟》,開播一周後單日播放量就衝上了3億,圍繞該劇的話題討論也層出不窮。相較之下,《虎嘯龍吟》無論是播放熱度和話題度方面都有不小的差距。截止到發稿前,《虎嘯龍吟》的網播量剛過10億,與同期播出的網劇《柒個我》(8.8億)相比,也並沒有明顯優勢。
兩年之後重回螢屏的《琅琊榜之風起長林》,也面臨著同樣的尷尬。12月18日,這部續作登陸東方衛視和北京衛視播出,收視率卻只能用「慘澹」來形容。播出前三天,該劇的收視率始終在0.2-0.3%之間徘徊。上線4天,該劇的網播量剛剛超過1.5億,日均播放量在3000-4000萬左右,同樣不算特別出色。
這兩部續作的播放熱度和話題度不及前作,難道是因為質量不行嗎?事實卻並非如此。
具體來看,《風起長林》講述的是《琅琊榜》五十年後的故事,劇情延續了第一部的設定,依然講述的是大梁朝堂上爾虞我詐的權謀鬥爭。雖然主演陣容來了個大換血,但劇情和製作水準並沒有掉線。就目前播出的劇情來看,該劇的劇情張力十足,人物形象鮮明,場面設計和服道化也不失水準,因而在豆瓣上獲得了8.0分的高分,已然是網友蓋章的「良心劇」。
《虎嘯龍吟》同樣也沒讓觀眾失望。由於上下兩部是一起拍攝的,故事節奏和製作水準並沒有明顯差別。但令男性觀眾驚喜的是,下半部的家庭戲明顯減少,權謀戲和戰爭戲則明顯變多了。正如上半部飾演曹操的于和偉一樣,飾演成年曹睿的劉歡,也因為炸裂的演技圈粉無數。在豆瓣上,《虎嘯龍吟》的評分高達8.6分,超過了《軍師聯盟》的8.1分。
既然《虎嘯龍吟》和《風起長林》的劇情表現、製作水準都跟前作相差無幾,為何播放熱度和話題度都不及前作呢?文創資訊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回顧上半年播出的《軍師聯盟》,你會發現這部劇的劇情設計非常巧妙,既用君臣鬥智、權力爭鬥的劇情吸引了男性觀眾,也通過溫馨有趣的家庭戲博得了女性觀眾的青睞。根據藝恩視頻智庫的觀眾畫像,這部劇的男性觀眾佔比58.8%,女性觀眾則為41.2%,這對一部「男人戲」來說是比較難得的。
而在《虎嘯龍吟》中,隨著劇情的推進,戰爭戲和權謀戲越來越多,家庭戲則明顯減少。從第四集開始,戰爭戲一連上演了十幾集,雖然讓男性觀眾大呼「過癮」,卻讓部分女性觀眾大呼「審美疲勞」。雖然這樣的劇情安排符合史實,但似乎並不符合部分女性觀眾對該劇的心理期待,因而導致了部分女性觀眾的流失。
《琅琊榜之風起長林》也存在同樣的問題。由於該劇的故事發生在《琅琊榜》50年後,與前作劇情的聯繫比較薄弱。而觀眾對前作的感情又太過深厚,甚至在追看幾集之後,仍不能接受這是一個沒有「蘇哥哥」和「靖王」的全新故事,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劇的口碑。
另一方面,《風起長林》的劇情主線雖然也是揭露朝廷陰謀,但長林軍補給斷絕一案,並沒有《琅琊榜》的七萬赤焰軍慘死般驚心動魄。蕭平旌替兄長查出真相,也沒有梅長蘇忍辱負重十餘年,終於讓赤焰軍冤案沉冤昭雪來得令人震撼。當然,目前《風起長林》只播出了6集,現在談論劇情好壞還為時過早。但不得不說的是,前期劇情缺乏震撼力,很容易導致觀眾流失,影響該劇的播出熱度。
播放平臺和播放時間的變化,也是這兩部續作熱度下降的重要原因。《軍師聯盟》和《風起長林》都是在上星頻道的黃金時段播出,既能圈粉年輕觀眾,也能吸引不少中老年觀眾。
然而,《虎嘯龍吟》放棄了衛視播出,僅在視頻網站上播放,觀眾群體受限也在意料之中。雖然多數年輕人已習慣在網絡上追劇,但電視播出的優勢也不容小覷,既能吸引中老年觀眾,也能促進劇集的口碑發酵。畢竟《虎嘯龍吟》不屬於一部專為年輕人打造的劇集,放棄電視觀眾還是相當可惜的。
《風起長林》雖然在上星頻道播出,但播出時間不再是黃金檔,而是在晚上22點播出。另外,這部劇還採用了周播的方式,僅周一到周三播出。在電視機打開率愈發慘澹的今天,《風起長林》選在工作日的非黃金時段播出,只能說是很有勇氣了。雖然這部劇的主力觀眾也都在網上追劇,但非黃金檔的播出時段和周播方式,同樣不利於該劇的口碑發酵。
回想今年熱播的《人民的名義》和《我的前半生》,你會發現這兩部劇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擊中了時代的痛點和熱點,很容易引起話題發酵。《人民的名義》盡顯真實官場生態,呼應了觀眾「反腐」的呼聲。而《我的前半生》把「婚外戀」赤裸裸地拋到觀眾面前,探討離婚女性生存現狀,很容易引發觀眾的討論熱情。
相較之下,古裝劇在戳中社會痛點、引發觀眾共鳴方面本身就是相對弱勢的。如果是古裝瑪麗蘇劇,還能讓女性觀眾有一定的代入感。諸如《虎嘯龍吟》和《風起長林》這樣的古裝權謀劇,很難找到自身與當代觀眾的連接點。
上半年的《軍師聯盟》能夠引發熱議,一方面是因為劇情存在「洗白」司馬懿的嫌疑,引發了一些「三國粉」的爭論。另一方面是劇中輕鬆有趣的家庭戲,給觀眾帶來了一定的新鮮感。但到了《虎嘯龍吟》中,這兩個話題都已經不再新鮮,很難引發觀眾大規模的討論了。
《風起長林》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兩年前《琅琊榜》播出時,觀眾除了對劇情津津樂道,還對梅長蘇和靖王,梅長蘇和藺晨等「好基友」CP深感興趣。而到了這部《風起長林》,無論是劇中真正的CP,還是網友起鬨的CP,似乎都不如《琅琊榜》中「相愛相殺」的靖王和梅長蘇來得有趣,這也是該劇話題度不足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風起長林》和《虎嘯龍吟》的播出檔期正是一個古裝劇扎堆的檔期。除了這兩部劇,仍在熱播的《海上牧雲記》,也是一個強大的對手。三部優質古裝劇的同場競技,必將造成觀眾的分流,單部劇的播出熱度不及預期,也就不太令人意外了。
當然,這兩部劇都還在播出之中,現在就下結論說不如前作,也未免有點為時過早。就目前播出的劇集來看,這兩部劇都屬於標準線之上的良心之作。至於哪部劇能夠成為經典,甚至超越前作,就要看後續的劇情表現如何了。
作者 | 文創資訊記者 任珊
新鮮文創資訊報導 深度文創政策解讀
精準文創趨勢分析 有趣文化創意分享
文化創意產業信息服務平臺
商務合作、採訪、投稿:wenchuangzixun(微信)2573818674(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