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
一、我拿第一,但我不想成團!
前幾天,火爆了一整個夏天的《乘風破浪的姐姐》終於迎來了成團落幕。
寧靜、萬茜、孟佳、李斯丹妮、張雨綺、鬱可唯、黃齡這7位姐姐高票成團出道,萬眾期待的「無價之姐」團正式亮相。
天團
人氣與話題一直居高不下的寧靜,果然拿了第一。大家都在期待她C位出道的成團宣言,可是,靜靜子卻說:
「我拿第一了,但我不想成團!」
這句話,炸了現場,也炸了網絡。等現場的浪花和網上的吃瓜群眾還沒反應過來,她繼續說:
「我不很想成團,因為我沒那麼高的服從度,鄭希怡說她準備了一個成團感言,你說一下吧。剛才黃齡說,她只想和她的7位姐姐們成團,我也一樣,我也想和我的7位姐姐們成團。所以我不大想成團。但我拿的這個獎比較重要。我現在出爾反爾,我拿第一,不想成團!藍盈瑩這娘兒們特別棒……感謝這幫娘兒們……」
這7位姐姐中,寧靜是唯一上臺發言讓全組人一起上的;也是唯一讓組員來替自己說成團感言的;就連登上第一的臺階,她都不是很情願,最後把手中的獎盃給了自己的組員再獨自走上前。屏幕上,一頭短髮、妝容妖冶的她一臉無奈,沒有任何拿了第一該有的興奮和愉悅。
這看起來很不「寧靜」。
大家都知道,她的口頭禪是「超超超第一」,節目中她不止一次坦率地說,「來了就是想贏,想拿第一」。寧靜毫不遮掩這份得勝心。而為了這個目標,48歲的她真的很拼,拼到跳舞跳到要吃速效救心丸,從節目開始錄就沒有離開過長沙。然而,她現在真的「超超超第一了」,為什麼卻沒辦法享受這個戰果?
對比下第五名的張雨綺感言,「人生說50%的成,50%的不成,我今天就準備了50%成的發言稿……我要讓我的孩子們知道……你媽我不僅風華絕代,還要乘風破浪……」看的出來,她很享受這份來之不易的成功。
可是,為什麼拿了第一名的寧靜卻無法安然成功,反而有一種內疚的感覺呢?
二、我讓自己比你更成功,是背叛了你?
來看看浪姐裡的另一對好姐妹:孟佳和王霏霏。
一個出生在湖南,一個出生在海南的兩個女孩,竟然相遇在同一個陌生國度——韓國做練習生。那個望不到頭的生活裡,兩個人一起上課練習、揮灑汗水、相互陪伴。再後來,她們和另外兩個韓國女生以miss A出道。在這個組合解散之前,兩個人一起哭著笑著走過了九年。
兩人一起參加了浪姐,還相約一起決賽中PK。可是,節目中途孟佳竟被淘汰,王霏霏知道後一時情緒難以自控,大哭起來。她非常不理解,非常生氣地質問道,為什麼沒有人發現孟佳的好。但是後來,結局卻發生了逆轉。孟佳淘汰後復活,還以第三名成團,還拿了」最喜愛寶藏姐姐獎「,但是王霏霏卻在「乘風破浪」的路上失意了。
這裡面有一些兩人互動的小細節,很真實。
得知自己成團,孟佳愣了一下。她身後的王霏霏卻很開心,推著孟佳趕快上臺,孟佳卻一直在回頭看王霏霏。節目最後,孟佳站在臺上一直在哭,一邊哭一邊看向王霏霏所在的方向。而總決賽結束後,姐姐們在臺上和嘉賓寒暄問好,孟佳卻跑下臺抱住了王霏霏。
寧靜好姐妹
我成功了,好姐妹卻沒有。我讓自己比你更成功,是不是攻擊了你,背叛了你?」
這種感覺熟悉嗎?你聽聽這些話:
「哎,我工作後留在成都發展,後來在市中心買了房子,開起了豪車,可是父母卻還住在偏遠的農村老家,無論怎麼勸說都不肯來和我們一家住,說是怕給我們增加麻煩。可是,一想到老家的房子有時候還漏雨,我連睡覺都不踏實……」
「自從父母離婚之後,母親就沒有再結婚。她一直一個人生活,話也越來越少。我常常去看她,可是我不敢和丈夫一起去,我不想告訴她自己婚姻很幸福,總覺得這樣有些對不起媽媽……」
這到底是為什麼?
三、成功者的內疚
成功,有時是會讓人產生內疚感的。
寧靜讓自己得到了第一名,這可能會讓她產生過分攻擊後的內疚感。這種感覺類似於武俠小說中的降龍十八掌,飛龍在天之後,緊隨而來的是亢龍有悔。
欲望背後的自己
經典的精神分析可能會將這種成功與害怕懲罰的主題,看成是俄期衝突。人類共同的想要與同性父母爭奪異性父母所形成的三角原型。兒子既想要贏,想要把爸爸PK掉,獨自佔有媽媽。同時又害怕,強大的爸爸會懲罰自己,要付出「被挖出眼球」的代價。
但科胡特卻認為俄期衝突不是人類的共同命運,只有在父母過分打壓孩子的愉快與成功,孩子才會有俄期衝突,處在一種想要贏但是又不敢贏的狀態中間。覺得只要自己舒服了,就會有懲罰。
這就像很多學生有考試焦慮,意識層面他可能希望自己考好,但潛意識層面又害怕巨大成功後的懲罰,所以他們就發展出緊張的狀態,讓自己不要考的太好而避免受懲罰。
除了害怕過度攻擊可能帶來的懲罰,有時候,我們不敢比我們愛的人更成功、不敢比他們更幸福,是為了保持內心的忠誠。
比如孩子對於父母。很多孩子出於這份忠誠,他們會重複一些與父母相似的命運,甚至是厄運。這樣的孩子很少會冒險去擁有一個更加開心、更加豐盛的人生。因為如果孩子比父母更加快樂,他們在內心深處會覺得自己是一個背叛者。
可是,我們真的要為了這份恐懼感和忠誠感,將彼此的人生局限在狹小的空間裡嗎?真得要像《莊子》中那個「相濡以沫」的故事,兩條魚在快乾涸的泉水裡,只能互相用口中的水沫沾溼對方的身體才能掙扎生存?
你可能聽到心裡的聲音堅定地說:不!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那我們普通人該如何做,才能改善這種背叛和內疚的情緒呢
「帶著我的愛,往前跑吧!」
(一)、保持對內疚和背叛感的覺察
成功者的內疚,有些時候就像海洋下隱藏的冰川,在潛意識層面悄悄運行,牽絆著我們「直掛雲帆濟滄海」。所以,我們需要在生活中保持一份內省和覺察。
當面臨公司的內聘競崗,想爭取又不敢的時候,你可能需要在此停一下;
當你想要賺更多的錢,但是卻始終無法想像自己變有錢後的畫面時,你可能需要在此停一下;
當你比閨蜜更成功、更有錢、更幸福,卻不敢再和她坦然相處時,你可能需要在此停一下;
這份內疚就像是哈利波特的那件隱形衣,可能只有保持對自我的足夠覺察和內省,才能在稍縱即逝的生活中觸摸到它的蛛絲馬跡。
(二)、有意識地練習攻擊性的表達
當我們抓住那些內疚、背叛感的蛛絲馬跡時,我們可能正陷入想贏卻不敢贏的狀態。這個時候,會有一種很擰巴、很窩火、不痛快的感覺。
你可能就像《天龍八部》裡的段譽,剛學會一點六脈神劍,但是還不能有效地釋放劍氣,反而感到體內有一股洪荒之力在七經八脈胡亂遊走。所以,你要做的,就是運行你的丹田,將劍氣集中於一處,向外表達出來。
不要害怕攻擊性的表達,會破壞你的親密關係。要知道,一段容不下你的獨立自主、自由發展,容不下你的核心需要的親密關係,它不是真正的親密,只是一種控制,你更要去打破它。所以,去找張三丰學武功,充分練習你的攻擊性吧!
它可以是一種行為的突破。比如,「想爭取又不敢」時,逼自己一把去突破舒適圈,不問可不可以,只問想不想,幹就對了。通過外在的行為練習來倒逼內心的恐懼。
它可以是一種能力的專注。比如,去分析自己最擅長的能力和技術,是寫作?人際?語言?然後去刻意地練習,將自身的長板刻意練習,不斷精進,直到練出一把倚天劍。
它也可以是一種人際間的攻擊。比如,從不還價的你可以嘗試去與商家談判價格;不敢競爭的你可以和閨蜜來一場比賽;從來低調的你可以坦蕩地在朋友圈秀出自己的成績和狗糧;或者就是生氣時想吐槽就吐槽,不要憋著……
(三)、有意識地去尋找人際外掛
「人是關係的動物。關係越多,養分也就越多,成長得就會越好。」曾奇峰老師這樣說。
而有養分的關係,應當是一種友好的、信任的、充滿了抱持性的、愛與自由兼得的滋養關係。所以,如果我們在原生家庭中體會到了愉快與成功的被過分打壓,那麼我們就要有勇氣在長大以後去繞開父母,去尋找滋養性的人際外掛。
比如,一個好的諮詢師,一個好的伴侶,或者一份高質量的友誼。
最好的自己
孟佳拿了第三成團了,王霏霏自己卻沒有。她並沒有將孟佳的成功看成是對自己的攻擊和拋棄而是對孟佳說,「帶著我的愛,往前跑吧!」
我們加油
而當一個人的內心擁有越來越多這樣滋養的愛,她也就能夠越來越大膽地去獲得幸福和成功。
最後,願我們都能像寧靜一樣,毫無阻滯地去競爭,去超超超第一;
願我們都能像孟佳和王霏霏一樣,能夠在親密關係中允許並支持自己和對方的成功;
願想贏不敢贏的我們一起,一步一步地去體驗競爭的衝突與矛盾,去增加對自我的認識和理解,去擴大自己的見識和格局,讓自己不斷嘗試突破對成功的恐懼和內疚,將幸福的額度無限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