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萬事不一定非要唱高調地「利他」
而是先不作惡
小時候,家附近有個自行車修理鋪經常往路上扔小鐵釘,車子反覆被扎,只能不斷去他家補胎。俯下身去仔細分辨,你會發現丟在路上的不是鐵釘,是人性的惡。
雖然怒從心起,但那個時候沒有監控,沒有網絡,扔了也就扔了。
長大了,當我們聽聞一起起曝出的創業造假事件和惡意做法,依舊怒從心起,只是現在的情況已與當年不同,有無數雙眼睛盯著。
2016年8月,鉛筆道曝出一則關於校園洗衣創業公司「宅代洗」的消息,本是一則普通報導,但創業團隊的一個做法引發了軒然大波。
事情的經過熟悉又俗套:2016年4月18日,「宅代洗」上線,選擇某市的6所高校進行體驗式營銷,首單免費,但4天過去了團隊只接到一份訂單。「同學們都不相信,萬一衣服丟了,洗得不乾淨,洗壞了怎麼辦?」
於是,團隊有人出了個餿主意。他們選擇了一所男生偏多的高校,剪斷宿舍所有自助洗衣機電源線。「四天在宿舍樓沒法洗衣,逼著他們用一下』宅代洗』」。
這次強制試用讓平臺訂單量迅速上升,一天最高訂單1100份,首月盈利60萬元,範圍也擴大到周邊5所高校。
宅代洗事件極大觸動著人們的神經,遭到了指數級的口誅筆伐。
今天再翻這筆舊帳,絕非是給創業者背後再來一腳,因為創業真不易,宅代洗也已消失。我只想說「Don’t be evil.」——創業不一定非要唱高調地「利他」,而是先不作惡。
其實,類似事件每天都在上演,有人為了流量惡意炒作侵權,有人為了融資而數據造假聯手欺騙。瑞幸咖啡只是因為樹大招風而被盯上最終曝了出來。
問題來了:為什麼創業者這麼容易觸犯底線?莫非他們的底線比普通人低?
顯然不是底線標準高低的問題,而是他們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面臨善惡抉擇的難題,頻率之高,難度之大,心力沒有修煉到一定程度,就很難搞定。
比如,一個不合情理卻合法的賺錢機會擺在面前,你賺還是不賺?是包裝產品拼命忽悠,還是潛心研發做長線?是拿真實數據去裸見投資人,還是數據造假弄得光鮮亮麗?
任何人的抉擇,無非是在長利與短利,大利與小利,正利與邪利之間的博弈,也就有了下面這個善惡公式:
善|惡=(長利|短利),(大利|小利),(正利|邪利)
一定有人會說,我要生存,顧不了善惡。
其實,說這話的人,在抉擇前肯定也想過,做了惡事會有什麼後果。可一旦僥倖心理佔了上風,就會鋌而走險。
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政府補貼大幅退坡,不少靠「騙補」活得特別滋潤的新能源汽車企業頓陷困境。在被查實騙補後,一批新能源汽車企業被取消整車生產資質。
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但也必須承擔選擇的後果。作惡的結果往往是「雙輸」,騙補事件受傷的不只是新能源汽車企業,更虛耗了納稅人的錢、辜負了國家信任和社會期待——任何惡念都是以犧牲他人的權益為代價的。
最終,作惡是一種「負和博弈」,兩敗俱傷,誰也沒有獲益。想想也很簡單,當我們對他人作惡,他人也可以反過來對你作惡,最後一定不是正和博弈或零和博弈,而是負和博弈。
02
長時間用善念對待周圍的一切
運氣就會來
不作惡,是創業者的基本素質,更是善念的基本底線。
為什麼一定要遵循善念?因為它能救命,這還真不是喊喊口號那麼簡單。
二戰期間的一天,歐洲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從法國某地乘車返回總部。那天大雪紛飛,艾森豪忽然看到一對法國老夫婦坐在路邊,凍得瑟瑟發抖。
艾森豪立即命令停車,讓翻譯官下車詢問。一位參謀急忙提醒:「我們必須按時趕到總部開會,這種事還是交給當地警方處理吧。」
艾森豪卻堅持要問,「等到警方趕來,這對老夫婦可能就凍死了!」詢問得知,這對老夫婦去巴黎投奔兒子,汽車卻在中途拋錨。
艾森豪聽後,立即請他們上車,特意繞路將老夫婦送到巴黎兒子家裡,然後才趕回總部。
艾森豪命令停車的瞬間,沒有複雜的思考過程,只是出於人性中善良的本能。然而,事後得到的情報卻讓所有隨行人員震撼不已。
原來,那天德國納粹狙擊手早已埋伏在他們回總部的必經之路,目標就是擊斃歐洲盟軍最高統帥。然而,敵人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艾森豪會為幫那對老夫婦而改變行車路線。
多年後歷史學家評論道:艾森豪的一個善念躲過了暗殺,否則二戰的歷史將改寫。
很多人會說,這就是運氣好。對,這確實是老天給的好運氣。但我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自己就沒有這樣的運氣?
一位創業者曾感嘆,過去不相信創業有運氣這一說,創業十幾年後發現還真存在運氣。當然,不是一開始就有好運氣,那個時候即使有,也會易得易失。
運氣從哪裡來?從長時間用善念對待周圍的一切來。
雖然眼前會吃虧,但堅持下去變成習慣,就會不知不覺改變周圍的氣場,讓我們與周圍的事物日漸融洽。久而久之,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都願意圍繞著我們,很多無形的力量就會在關鍵時刻「意外」地幫我們,這個就叫運氣。
在我看來:善念=運氣
圖:善念與你的成功
雷軍在一次論壇上說,「我真的認為在成功的創業者中,絕對有不低於百分之八十五是運氣在裡面。所以對成功者來說,還是要保持持續的努力;對失敗者來說,其實也不用怨天尤人,因為有些東西真的是上天註定的」。
上天再註定任何事,有一樣永遠不變,就是我們的善念,以及由善念帶來的運氣。
當然,必須承認,善念帶來的運氣往往滯後,甚至會滯後很長時間。但不要緊,時間終會給出答案,怕的就是等不到那一刻。
03
決不能突破的三層底線
許多創業失敗表面上看是資金、團隊、市場問題,實際上是創業者內心的價值觀造成的。
創業者是個充滿夢想但又異常艱難的群體,一直在目標和底線的夾縫中尋找生存空間。
一旦這個空間被擠壓到喘不過氣,有人就會順勢滑向底線,甚至只考慮結果而拋棄規則,最終進入一種「無底線」的狀態。
第一重底線,是道德
創業在很多人眼裡是一場遊戲。數據造假就是遊戲心態下催生的一顆毒瘤,並形成了造假鏈:
創業者先是對銷售額、點擊率、用戶數等經營數據造假,拿到錢後對外宣稱的融資額也造假;
A輪投資人幫助創業者造假去忽悠B輪投資人,投資經理還會拿到回扣;
更有造假被揭穿後惡意攻擊友商,甚至兩家企業提前串通好進行惡意炒作。
手段之多,令吃瓜群眾智商備受考驗,也讓接盤俠心驚膽顫。
賽富投資閻焱曾公開表示,「創業者大範圍融資造假已成常態,造假程度前無古人。」不得不說,道德底線的實質是「知恥」。
第二重底線,是法律
網絡直播一經興起就被玩壞,各種亂象令人側目:惡搞調侃、色情低俗、虐殺動物、飆車飆酒、奢靡炫富……亂象背後恰恰是有些平臺故意放縱主播「打擦邊球」,這已然不是道德問題,而是突破了社會治安甚至刑的底線。
法律底線的實質是「守規」。過去幾年,不少區塊鏈ICO項目在未經本人許可的情況下就拿創投大佬做背書,直接在白皮書中寫明某某某是核心成員,閻焱、徐小平、帥初等都曾中招。
這種騙局無非是利用參與ICO的人既看不懂項目本身也不懂白皮書,而只會通過站臺的投資人對項目進行判斷,就妄加炒作。
結果很快跌破發行價,眾多投資者血本無歸,不少創始人也進去了。
第三重底線,是人格
人格的底線最隱秘。
近些年,「毒雞湯」型知識創業者遍地開花,頂著大咖、知識IP的名義,臆造杜撰出一些蠱惑人心的理念、認知甚至謠言,用專職炒作的手法擴大自己的知名度。他們有的為牟利,有的則是為製造信徒,享受這種成就感。
然而,你能說他什麼?
他既沒違反法律,也沒有突破道德底線。可他們內心很清楚這些東西到底有多大價值。
這種慢性毒藥表面帶來的是眾人狂歡,扼殺的卻是國民的思維力和創造性。
這不只是錢的問題,而是社會的責任和良知。社會要尊重創業者的人格,創業者反過來同樣要尊重社會的人格。所以,人格底線的實質是「節操」。
知恥,守規,節操,便是創業不作惡的三大底線。看似簡單,實則艱難,需要我們心力的隱忍修煉和不斷提升。
然而,話說回來,單單要求創業者不作惡並不公平。心力的修煉不是創業者一個人就能完成,它需要的是整個創業生態都心懷善念、抑惡揚善。
不幸的是,一部分投資人的惡念,少數媒體的惡念,某些服務機構的惡念,甚至創業大賽組織者的惡念,都成為創業者前行路上揮之不去的夢魘。
心胸的狹隘,無知的傲慢,利益的驅使,讓惡念的幽靈一直遊蕩在創業生態中。
這些惡念毀的不是一個創業者,而是中國健康的創新創業生態。
不善的創業,遲早是要還回去的。不作惡,心向善,乃心力之本色。
如果我們在最落魄絕望之時,還能心存一絲善念,就是最可貴的心力,也是反敗最值得期待的運氣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