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陳 墨
「女子被造謠出軌快遞員」事件又有了新進展。受害者谷女士(餘杭法院立案受理通報中稱「谷某某」)以「誹謗罪」向杭州餘杭法院提起刑事自訴,法院已正式受理立案申請。
而其中一位造謠者郎某的父親則一再表示:兒子並非針對谷女士,就是小朋友開玩笑。
「小朋友開玩笑」的說法引起了新一輪的輿論激憤。「成年男子造謠女性出軌誹謗他人導致對方社會性死亡」,是「小朋友開玩笑」?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在谷女士維權過程中,造謠者及家屬一直拒絕道歉和賠償,認為這是「開玩笑」「鬧著玩」,這也反映了不少人認為「編造下流故事傳播只是開玩笑」的社會現實。
事件的前情提要是:今年7月,造謠者郎某偷拍了一段谷女士取快遞的視頻,隨後與何某分飾「快遞小哥」與「女業主」身份,捏造了曖昧微信聊天內容,並將視頻和聊天截圖發至微信群,又被陶某轉發,最終形成了網絡裂變式傳播。6天後,郎某和何某因誹謗他人被行政拘留9日。
捏造的微信聊天截圖
可沒想到,更可怕的事情還在謠言和誹謗之後:從谷女士小區業主,到其領導、同事、朋友都在議論,信息被洩露,甚至有外國網友發來信息罵她;她被原來的公司勸退,重新求職一直被拒絕;她失眠嚴重,食慾減退,常無法控制情緒,最終被確診為「抑鬱狀態」。
谷女士一步步遭遇了「社會性死亡」。而造謠者呢?僅僅被行政拘留9日,拒絕道歉和賠償,甚至到目前為止,輿論的壓力和刑事責任的恐懼都沒能讓他們有道歉的態度,依舊認為是「小朋友開玩笑」。
回看整件事,受害者谷女士一直處於被動局面。從被偷拍造謠,到被說三道四,到被原單位勸退、求職被拒,到抑鬱,她遭遇了一場社會共謀的對一個女性從物質到精神的連鎖絞殺,共謀者包括造謠者、傳播者、圍觀者、谷女士的原單位,等等。
比起男性,社會對於女性的要求更嚴苛,女性的出軌行為,無論真假,總是遭到更多的譴責和批評。而不少人一直以來都認為,編造下流故事傳播只是開玩笑、鬧著玩。
而在這樣的社會背景和社會氛圍下,一個被他人造謠出軌的女性所遭遇到的損害是極其嚴重的。這不是個案,而是目前的社會現狀。站到輿論聚光燈下維權的谷女士,已算幸運,而現實中被類似事件損害的受害者不在少數。
不過,谷女士是勇敢的。她遭遇「社死」之後的做法不是忍氣吞聲,而是硬剛。當兩位造謠者沒有誠心誠意地對她道歉時,她選擇使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向法院提起了刑事自訴。
對造謠者的惡行,最好的回應不是無視,而是拿起法律武器反擊,這值得類似受害者維權借鑑。
目前,對此事中造謠者的惡行已經形成人人喊打的氛圍,「追究他們刑事責任到底」也已經形成了社會認同。
但僅有輿論氛圍和社會認同是不夠的,必須在立法和執法層面,加大對此類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釐清類似事件後如何補償受害人的精神損失和物質損失。
只有明晰違法的邊界和懲處細則,才能真正遏制那些「開玩笑」「鬧著玩」的造謠傳謠者。希望法院的處理後續,能讓造謠者、造謠者家屬以及其他懷有不法之心者明白什麼是開玩笑、什麼是違法犯罪。
作者:狐狸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