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十而已》這部劇真的太火了,每一天的熱搜幾乎都被它佔據。
許放炮、陳養魚、梁海王的「渣男行徑」更是成為廣大網友的聊天熱點,網友們甚至還笑談,整部劇唯一的好男人就只剩4歲的許子言了。
那這個懂得心疼外公,愛自己的媽媽,能把自己最珍貴的零食分享給爸爸的可愛萌娃是如何煉成的呢?
這就不得不提刷屏朋友圈的「顧佳式育兒」。
「我出月子的那天,我忽然發現,顧佳已經死了,活下來的是許子言的媽媽。」這是顧佳電視劇開演不久,顧佳說出的一句令很多媽媽扎心的話。
自從孩子出生以後,媽媽們似乎不再擁有自己的名字,而變成了某某某的媽媽。這麼說,雖然有些辛酸,但確實是非常多媽媽的真實寫照。
在電視劇中顧佳的母親角色,三觀正確、會循循善誘、對孩子的引導與陪伴都讓觀眾驚呼:「這是這部劇對我最大的收穫。」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的生活態度、思維方式都深深影響著孩子的性格和習慣。
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言傳」是以理服人。在與外界的接觸過程中,孩子很難判斷什麼事情是好的,什麼事情是不好的。言傳的教育,要以理服人,家長們不僅要讓孩子知道該怎麼做,還應該讓他們了解為什麼要這樣做。
「身教」是以身作則。要孩子做到的,家長首先做到;要孩子不做的,家長首先不做;家長做不到的,絕不強迫孩子做;孩子想做的,家長理性地引導孩子去做。
▽
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的引導。孩子的成長不僅需要父母在教育上給予孩子引導,更需要在情感上與孩子互動交流,處理好親子關係。
不僅要給孩子安全感,更要為孩子建立歸屬感和信任感,這將決定孩子在未來的人生觀和處事態度。
除了這些,「顧佳式」育兒真的太戳心了!
生兒育女之後,自己便不再是自己,所有的一切都以兒女為中心,希望拼盡全力給到孩子最好的物質生活、教育環境甚至把美好的未來都提早鋪好了路。
為了給兒子爭取優質的教育資源,顧佳咬牙貸款購置豪宅。揮毫之下,她比誰都明白,從此生活更加如履薄冰。
當兒子錯失幼兒園面試機會,顧佳使出渾身解數討好幼兒園董事王先生的夫人。因為她知道,這是兒子走向未來最後的機會。
收起自己的驕傲,放下自己的身段,低下自己高傲的頭顱,顧佳為了孩子,隱忍著所有她這輩子都不曾想到過的委屈、為難。
她親手製作蛋糕送上門、她假裝偶遇去接近、她用自己拖鞋換下王太太高跟鞋,提著鞋光腳走二十幾層樓梯,只願用一顆卑微的心討得王太太的一份憐憫……
所有的一切隱忍,只為博一張兒子進入幼兒園的「通行證」。
連朋友鍾曉芹看到這一幕忍不住落淚,她問顧佳:這樣做為什麼?值得嗎?
沒有當媽的人,也許永遠都不會明白,孩子是母親永遠的軟肋。為了成就孩子,每一個人女人都願忍下所有的委屈。
顧佳卻一笑而過,安慰她:那是她當媽的修行,只能靠自己。一句話道出了千言萬語,像一記猛拳戳到了胸口。
在和太太們的聊天中得知海外名校對於「騎馬」技能的加分,出手自己的包包為許子言交了學費,只為了讓兒子以後的求學路更加順利,獲得更好的教育和履歷。
本是職場精英的她,甘願退居「幕後」,做起了全職媽媽,一邊要輔佐丈夫的事業,另一邊擔起照顧家庭的重任,為兒子從幼兒園開始就要贏得站在金字塔上層的人生的機會。
顧佳,對於孩子的愛毋庸置疑,對於孩子的教育也別有費心。
劇中,顧佳和丈夫到幼兒園參加家長面試的時候,她說:「我非常重視對於許子言學習習慣和生活規律的養成。」
可見,顧佳對於孩子的成長,並不是任其隨意長大,而是非常清楚孩子在什麼階段應該接受什麼樣的教育,應該如何去引導、陪伴孩子。
顧佳在劇中的很多行為和臺詞都頻頻戳中很多家長的心,值得去揣摩和深思。
「教育從來就不是錢的事,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做。省出來的時間能去賺更多的錢,浪費的時間是所有支出中最奢侈、最昂貴的。」
顧佳對於兒子的愛事無巨細,也看得出來她是一個有準備的媽媽,無論是物質生活上,還是精神生活層面,她都非常重視對於兒子的陪伴和引導,對於希望把兒子培養成為什麼樣的人擁有清晰的認識。
即便如此,她已經做得非常全面,拼盡全力了,但還是提出了「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做。」
隨著孩子年齡的成長,TA始終要面對一個集體、一個學校,一整個社會。
顧佳對許子言的教育可以說是全面的均衡的教育,不拘泥於家庭,也不放手於機構。
在生活中,她注重言傳身教,逐漸引導許子言的思維觀念和言行;同時,還為許子言提供有準備的環境,通過專業的教育環境提升許子言的能力。
內外兼修,我們的許子言又怎麼會不優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