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4月8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強調,要堅持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抓緊解決復工復產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力爭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確保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心中有目標,腳下有力量。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會對我國經濟社會造成較大衝擊,現在全球疫情快速擴散蔓延,對世界經濟貿易造成嚴重衝擊,國內外因素疊加,做好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難度明顯增大。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的發展,越要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堅定信心、迎難而上、主動作為,力爭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必須加快推進復工復產效率。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步向好,各地復工復產按下「快進鍵」,發展的內生動力不斷釋放。但復工的企業還面臨諸如有效需求不足、原材料供應不上、物流不暢、資金和工人短缺等「堵點」「斷點」「痛點」,復工不達產的問題凸顯出來。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優化完善疫情防控舉措,千方百計創造有利於復工復產的條件,不失時機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和實施力度,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落實好各項減稅降費政策,為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實體經濟發展提供精準金融服務。對地方和企業反映的難點堵點問題,要抓緊梳理分析,及時加以解決,推動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達產。加強對困難行業和中小微企業扶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有序推動各類商場、市場復工復市,促進生活服務業正常經營,積極擴大居民消費。加快推進投資項目建設,形成供需良性互動。
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必須著力統籌做好「六穩」工作。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是經濟政策之錨。堅持減負、穩崗、擴就業並舉,針對部分企業缺工嚴重、穩崗壓力大和重點群體就業難等突出矛盾,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加大穩投資力度,一企一策、一項一策,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加快項目前期工作,切實做好資金保障、做好重大項目儲備。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合作,繼續優化營商環境,做好招商、安商、穩商工作,支持外經貿企業抓緊復工生產,為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持續注入正能量。
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必須培育壯大消費新模式。新冠肺炎疫情給不少傳統製造業、服務業受到較大衝擊,而在線消費消費則紅火了起來,無接觸配送、無人零售、直播零售等消費新模式快速發展,使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得到回補,成為疫情期間引領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已呈現出「得數位化者得先機」的趨勢。消費新模式有助於解決老問題,激發新動力。把握新消費的市場發展契機、升級換代契機,有助於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也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必須加強監督。推動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有力有序推動復工復產,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的緊迫任務,也是對衝疫情影響的重要著力點。紀檢監察機關要加強督促檢查、推動落實,充分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作用,推動中央宏觀政策措施落地見效,繼續深化扶貧領域腐敗和不正之風專項整治,推動全面查缺補漏,加快補齊短板弱項,鞏固脫貧成果,為如期實現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做出應有貢獻。(樂兵)
責任編輯:趙桂金(EK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