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著名手槍之伯格曼手槍形形色色

2021-02-13 牛戈文草

對於槍械發燒友來說,伯格曼這個名字肯定不陌生,雖然他並非槍械設計專家,但以其名字命名的兵器公司卻大名鼎鼎,曾經廣泛流行於舊中國的著名的花機關,就是伯格曼製造。實際上,對於手槍的研發,伯格曼同樣也是下了多年的功夫的。

現就以時間為軸,將各型各式的伯格曼手槍做一羅列。

1,最初的1892/1893年式

最初的伯格曼手槍誕生於1892年。這一年,德國槍械設計師路易斯·施麥瑟與伯格曼公司合作,開始設計一款採用內置5發彈倉的自動手槍,並在1892年獲得專利,1893年開始生產。就是下圖這個:

該槍採用延遲後座自動方式。口徑7.5毫米,發射瑞士7.5毫米左輪手槍彈。彈倉前置供彈,容彈量5發。

該槍的裝彈與後來的自動手槍嚴重不同,它是先打開彈倉的右側板,然後再裝入5發漏夾。請看:

這是不是有點像曼利夏步槍的漏夾?的確有點像。

再看:

這就是從槍身右側打開的彈倉門,5發的漏夾即從這裡裝入。

這槍沒能獲得軍隊的認可,只生產了少數幾支樣槍便停產了。但它是一系列伯格曼手槍的鼻祖,其意義和地位卻是重大的。

2,伯格曼1號手槍

1894年,伯格曼公司對原槍進行了改進,這便有了1號手槍:

和原型槍相比,1號手槍主要的變化是操作機構的重新設計,延遲後座式被改變為簡單的自由槍機式,簡化了工藝,降低了成本。

該槍的口徑有多種,有7.5毫米、5毫米、6.5毫米。其中的5毫米伯格曼手槍彈如下圖:

這兩顆5毫米伯格曼子彈,並不相同,一顆(上)是早期型號,無拉殼溝槽,一顆(下)是後期型號,有拉殼溝槽。

1號伯格曼手槍也不是很成功,仍然只是生產了少數樣槍便停產了。

3,伯格曼2號手槍

1896年,伯格曼2號手槍問世。2號伯格曼手槍先後有過多種樣式。最先生產的是這個樣子:

請看上圖,這個板機十分的土老冒,沒有護圈,很像我們古代兵器中的某種板機。

上圖是板機被摺疊後的情形。

這種無板機護圈的型號大概只是一個試驗,沒生產幾支便放棄了。接下來是下圖這種樣式:

該槍諸元:

口徑:5毫米

初速:177米/秒

全槍長:280毫米

槍管長:90毫米

全槍重:1.03公斤

實際上,伯格曼2號手槍還有幾種不同的樣式,但區別不大,不列。

4,伯格曼3號手槍

還是在1896年,又有伯格曼3號手槍問世。看圖:

和2號伯格曼不同,3號伯格曼發射6.5毫米伯格曼手槍彈:

6.5毫米伯格曼手槍彈也分早期和後期,早期的子彈(左)沒有拉殼溝槽,後期的(右)有拉殼溝槽。

該槍諸元:

口徑:6.5毫米

槍全長:255毫米

槍管長:114毫米

槍全重:885克

初速:216-236米/秒

3號伯格曼手槍的標準型槍管長114毫米,但也有槍管長184毫米的型號:

伯格曼3號手槍取得了一定的商業成功,德國軍隊仍然沒有採用,但德國以外的軍隊有少量購買。

5,伯格曼4號手槍

1896年這一年,伯格曼是豐產的,4號手槍也研發於這一年:

4號伯格曼手槍只是口徑由3號的6.5毫米增加到了8毫米,其他一如既往。這是它使用的8X22毫米子彈:

4號伯格曼手槍全長255毫米,槍管長114毫米,與3號手槍完全一樣,但因為加大了口徑,全槍重有所增加,為950克。

6,伯格曼5號手槍

1897年,伯格曼手槍出品了5號手槍。該型手槍與前邊的幾型手槍有了一個跨越式的革新,其最大的不同,是供彈改原來的固定彈倉為活動彈匣。請看圖:

這是5號伯格曼手槍的早期型號。這型號極少見,更多的是下面這種:

除了供彈方式的改變,另一個改變是口徑,5號伯格曼使用7.8X25毫米子彈。就是這個:

值得一提的是,後來的毛瑟7.63X25毫米子彈,就是根據此彈仿製成功的。

伯格曼手槍之1、2、3、4號,自動方式都是自由槍機式,從5號伯格曼開始,自動方式改為槍管短後座式。

那個時候的很多手槍,都有用於抵肩射擊的盒式槍套,伯格曼也不例外。

5號伯格曼手槍的諸元:

口徑:7.8x25mm毫米

初速:400米/秒

彈匣容量:10發

槍管長:89~133毫米

該槍有過幾種衍生型,比如:

還有長槍管的卡賓槍型:

長槍管型的5號伯格曼手槍,其槍管達到了343毫米。毛瑟早期也有這樣的卡賓槍型,不知二者誰影響了誰。

7,伯格曼1899年式

如圖:

這是一支過渡型號手槍,據說只生產了兩支便告終止,我也沒找到關於該槍的其他資料。

8,伯格曼6號手槍

1910年,一款簡化了設計的伯格曼手槍被研發。對於這支槍,有些資料說是6號手槍,有些則說是簡易型手槍,這裡權且將其稱作6號手槍。

這槍的口徑8毫米,發射8X18毫米伯格曼手槍彈,雙排雙進彈匣供彈,彈匣容量5發。

6號伯格曼有過多種衍生型,比如加長彈匣的型號:

比如更加長彈匣的型號:

這長彈匣的伯格曼像不像一支微型的二十響盒子炮?但請注意,這是半自動手槍,不能連發。

9,伯格曼火星手槍

1903年,被稱作火星的該型伯格曼手槍問世。

火星手槍的口徑有多種,有7.8毫米、9毫米、10毫米和11.35毫米。彈匣容量有6發、10發兩種。

此為火星手槍的後視圖。

火星手槍的局部。

這是比較成功的伯格曼手槍,曾被幾個國家的軍隊訂購,但德軍仍然沒有採用。

10,專供西班牙的博格曼·貝亞德手槍

1908年,西班牙人向伯格曼公司訂購了3000支火星手槍。應西班牙人的要求,對原槍進行了改進,改進後的這批槍被稱作博格曼·貝亞德手槍。

原型德國火星手槍是4條右旋膛線,貝亞德手槍則是6條左旋膛線。從外觀上看,該槍的槍管、握把與原型不同。

該槍口徑9毫米,6發彈匣供彈。發射9X23毫米拉戈手槍彈。在西班牙,也被稱作9毫米拉戈手槍。

貝亞德手槍自1908年裝備西班牙軍隊,一直使用到1939年。

11,專供丹麥的伯格曼M1910手槍

1910年,丹麥向伯格曼公司訂購了4840支火星手槍。相比供給西班牙的貝亞德手槍,這批丹麥合同手槍又有改進,被稱作M1910手槍。

和M1908貝亞德手槍相比,從外觀上看,一是握把不一樣,二是彈匣插座上多了一個半圓形的手指切口,其他看不出有多大的不同,實際也沒太大的差別。

此為該槍的頂部近景。

12,丹麥改進後的M1910/21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丹麥想繼續訂購M1910,但此時的生產廠家已經無法提供,於是丹麥只好自己生產。生產是1921年開始的,生產時又有改進,所以便稱作M1910/21式手槍。

看看它的槍套:

真夠複雜的。

這支手槍在丹麥軍隊中,一直服役到1946年。

13,1920年式試驗型伯格曼手槍

看圖:

這槍乍看上去像不像二十響的毛瑟手槍?可調表尺,前插梭,都有點像。

該型伯格曼手槍是一次不成功的嘗試,沒找到更多的資料和圖片,只知道其為半自動,彈匣容量15發,其他不知。

14,伯格曼的另類改型

華沙起義時,起義軍將M1910/21型進行了改造,加長了槍管和彈匣,還增加了快慢機,變成了衝鋒手槍或者微型衝鋒鎗。

以上各型博格曼,遠遠看去有點像毛瑟駁殼槍,但至少外觀比駁殼槍簡單。可惜的是伯格曼這一系列手槍,軍方購買的不多,因而產量也不大,戰鬥性能也不知怎樣。

相關焦點

  • 柯爾特左輪手槍上榜世界最著名左輪手槍排名,原因竟是這?
    作為集「美貌」與優秀性能於一身的柯爾特左輪手槍,其具有可靠、威力大等優勢,在世界最著名左輪手槍排名中幾款柯爾特型號的左輪手槍榜上有名。雖然早在18世紀便出現了轉輪槍的雛形,但它們過於笨重複雜,並不實用。
  • M1911 手槍
    正因為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槍械知識的原因,對它念念不忘,正巧不久後在一次老師提問1911年國際發生過什麼大事時,回答說:1911手槍!被罰到教室門口站崗了(正確答案是1911年中華民國成立)!1940年美國軍方對M1911正式命名為「Automatic Pistol, Caliber .45, M1911」,而對1924年推出的改進型M1911A1則命名為「Automatic Pistol, Caliber .45, M1911A1」,越戰時期的M1911A1又更名為「Pistol, Caliber .45, Automatic, M1911A1」,在整個服役時期美國共生產了約
  • 著名槍械——柯爾特M1860陸軍型轉輪手槍的優缺點,以及先進之處
    引言美國南北內戰時期(1861年4月12日~1865年4月9日),戰場上湧現出了許多款好槍,其中有一款轉輪手槍為戰鬥雙方,尤其是北軍(聯邦)士兵所廣泛應有,在許多場著名戰鬥裡都有它的身影。可以說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美國的歷史進程,這款對美國歷史有著重要意義的轉輪手槍就是著名老槍——柯爾特M1860陸軍型轉輪手槍(Colt Model 1860 Army Revolver)。
  • 讀者點登:德林傑手槍之歷史起源
    德林傑手槍的起源——費城德林傑手槍其實德林傑手槍並不是指具體某一個型號的手槍,而是一系列單管或多管微型手槍的統稱。一般所說的德林傑手槍這個概念是要排除微型自動手槍和轉輪手槍的,比如白朗寧FN M1906手槍體積也很小,發射.25ACP手槍彈,但是它是一支自由槍機原理的自動手槍,就不列入「德林傑」的範圍,所以「德林傑」特指那些撅把裝填的、非自動、非轉輪的微型手槍。
  • 被稱為「手槍之王」的54式手槍,為什麼卻被淘汰了?原因一言難盡
    被稱為「手槍之王」的54式手槍,為什麼卻被淘汰了?原因一言難盡!五四式手槍於1954年定型並命名,現在主要是供給基層指揮員和特種兵使用,一般是用來自衛和打擊近距離罪犯,這是我國生產和裝備量最大的一款手槍,仿製的是前蘇聯tt1930/1933式手槍。
  • 槍中貴族左輪手槍,第三種堪稱手槍界勞斯萊斯!
    世界上第一支具有現代意義的左輪手槍是美國傳奇軍火製造商塞繆爾·柯爾特在1835設計發明的。當時很受大家歡迎,它具有手槍自衛的功能,西部牛仔們也喜歡在腰間誇兩把左輪手槍,顯得優雅古典,有貴族氣質,所有左輪手槍也具有槍中貴族之稱。
  • 格洛克、貝雷塔、沙漠之鷹等手槍:深度解析黑客帝國的經典手槍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薩沙看電影系列第48集格洛克、貝雷塔、沙漠之鷹等手槍
  • 手槍種類集合 - 百度經驗
    手槍是一種單手握持瞄準射擊或本能射擊的短槍管武器,通常為指揮員和特種兵隨身攜帶,用在50米近程內自衛和突然襲擊敵人。現代手槍的基本特點是:變換保險、槍彈上膛、更換彈匣方便,結構緊湊,自動方式簡單。現代軍用手槍主要有自衛手槍和衝鋒手槍。自衛手槍射程一般為50米,彈匣容量8~15發,發射方式為單發,重量在1公斤左右。
  • 機械之美!讓人愛不釋手的手槍剖面圖,太美了!
    想喚起男性最原始的破壞欲,還得靠手槍! 今天我們按研發年代順序囊括了幾款頗具代表性的單發手槍、轉輪手槍和半自動手槍,不只是乾巴巴的外殼,每一把槍我們都將它一刀切開了。如果這還不夠刺激你的腎上腺素——22張圖(包括一張GIF)都是高清大圖!
  • 【機械之美】讓人愛不釋手的手槍剖面圖,太美了!!!
    想喚起男性最原始的破壞欲,還得靠手槍! 今天我們按研發年代順序囊括了幾款頗具代表性的單發手槍、轉輪手槍和半自動手槍,不只是乾巴巴的外殼,每一把槍我們都將它一刀切開了。如果這還不夠刺激你的腎上腺素——22張圖(包括一張GIF)都是高清大圖!
  • 二戰時期的幾款手槍
    M1911系列亦是約翰·白朗寧以槍管短行程後座作用原理來設計的著名產品,其各種特點也影響著其他在二十世紀推出的手槍。3、柯爾特M1917轉輪手槍它在1917年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美國陸軍所採用,以補充制式的M1911 .45 ACP半自動手槍的空缺。此後,它主要於二線和非部署的部隊之中所使用。M1917亦具有兩種版本,一個來自柯爾特,而另一個來自史密夫韋森。該槍(柯爾特M1917)於1917年生產,是M1909的改進型,採用半月形彈夾,無底緣手槍彈,槍架與彈巢間間隙較大。
  • 世界上容量最大的緊湊型9mm手槍-斯普林菲爾德「地獄貓」手槍
    斯普林菲爾德公司發布了世界上容量最大的緊湊型9mm手槍——Hellcat」地獄貓」手槍。該槍具有全尺寸手槍的所有特性,但是又足夠小巧方便攜帶。這把長154毫米寬、寬25毫米的手槍,僅重0.5公斤,擁有一根76毫米長的槍管,可容納13+1發9mm手槍彈。
  • 帶您解析二戰時期的手槍
    M1911系列亦是約翰·白朗寧以槍管短行程後座作用原理來設計的著名產品,其各種特點也影響著其他在二十世紀推出的手槍。3、柯爾特M1917轉輪手槍它在1917年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美國陸軍所採用,以補充制式的M1911 .45 ACP半自動手槍的空缺。此後,它主要於二線和非部署的部隊之中所使用。M1917亦具有兩種版本,一個來自柯爾特,而另一個來自史密夫韋森。該槍(柯爾特M1917)於1917年生產,是M1909的改進型,採用半月形彈夾,無底緣手槍彈,槍架與彈巢間間隙較大。
  • 袖珍手槍-84式微型自動手槍
    1970年世界上惡性劫機事件接二連三發生,而中國當時的民航系統還沒有健全的安保系統,國內也出現比較惡劣的事件,民航機配備安保人員和安保武器迫在眉睫,在民航上這樣的環境中,軍用手槍十分不適合,因而著手研製了外形"嬌小"的1984年式7.62mm微型自動手槍,84式手槍也是我國最小的手槍
  • 槍言彈雨談手槍:那些在電影中成名的手槍
    在所有類型片中,觀諸影史紀錄,以動作類型片最為受歡迎,歐美各國、尤其是好萊塢,從影史最初的動作傑作《火車大劫案》(The Great Train Robbery, 1903),到2019年創下影史賣座新紀錄的《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都是不折不扣的動作電影。
  • 格洛克手槍最全發展史,Glock發布各代手槍權威指南
    第二代格洛克17型手槍在1995年,格洛克公司還推出了格洛克26型和格洛克27型手槍,這兩款手槍是格洛克製造的第一批超緊湊型手槍-通常現在認為這是第一批針對消費市場而非警察和軍事市場的槍枝當膛內有彈時,抽殼鉤升起做提示之用在內部結構方面,第三代格洛克手槍在扳機銷的後部增加了一個延長使用壽命的十字銷,這個十字銷可以降低手槍射擊時閉鎖塊多承受的壓力-這種改進可以延長手槍的使用壽命
  • CF:國服與外服手槍,外服:一把手槍打殭屍,國服:我不要手槍
    CF:國服與外服手槍,外服:一把手槍打殭屍,國服:我不要手槍相信大家都玩過穿越火線了吧,這款可以說曾經也是火爆全網吧的遊戲。雖然現在的很多老玩家的退遊,但是依然不會忘記當年熱血的那個時候。為了這款遊戲與幾個好朋友去通宵刷槍,與他們一起打殭屍,一起刷分等,那些都是老玩家的記憶。
  • 刺激戰場蠍式手槍測評 無後坐力的衝鋒手槍!
    不過,今天小編要說的不是它,而是一把本該是手槍卻成為一把比衝鋒鎗短距離火力壓制還犀利的衝鋒式手槍。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把神奇的衝鋒手槍吧!  在刺激戰場過往的歷史中,手槍表現十分差強人意。  如果非要從矮個子裡挑一個高的,那麼裝擴容後單量達25發還有全自動模式的P18C手槍,還能勉強一看。如今,官方估計也看這種情況看不下去了,一把蠍式手槍橫空出世,近距離火拼寂寞無敵。
  • 五四「大黑星」手槍的親家,各國仿製的TT手槍
    香港電影中,中國國產54手槍頻頻搶鏡「黑星手槍」並不是一種手槍型號,而是港臺電影給中國國產54手槍取的綽號。臺灣媒體將將國產54式手槍稱為「大黑星」;而香港媒體則將車稱為「黑星」。其在外形上,68式手槍的套筒座後方輪廓改變了,多了一個角,避免了TT-33手槍套筒後坐擊錘咬虎口的弊端;更核心的改進在內部,原TT-33手槍讓槍管偏移開鎖考的是鉸鏈,這和它的參考原型柯爾特M1911手槍一樣,68式把它改了,改為類似白朗寧HP手槍的斜面開鎖。
  • SW大口徑多功能左輪手槍
    ,這就是我們最早接觸的左輪手槍。但到20世紀初出現了由魯格設計有可拆式彈匣的輕巧手槍P-08,雖然轉輪手槍也推出過可拆式轉輪彈倉,但因為本身必需承受發射的火力,所以較彈匣笨重而沒有流行.而稍後白朗寧、瓦爾特等著名設計師發展出有可以匹敵左輪手槍的高可靠性保險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