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家上市券商半年報出爐!過半券商淨利增超30% 中原證券卻大降近九成

2020-12-22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23家上市券商半年報出爐!過半券商淨利增超30%,這家卻大降近九成,所為何因?

摘要

【23家上市券商半年報出爐!過半券商淨利增超30% 中原證券卻大降近九成】上市券商半年報正密集披露。27日晚間,中原證券發布2020年半年報,上半年實現12.5億元的營收,同比下滑2.89%;實現3085.08萬元的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87.14%。截至當晚6時,共計23家A股上市券商披露半年報,中原證券是目前淨利潤下滑幅度最大的上市券商。(券商中國)


  上市券商半年報正密集披露。

  27日晚間,中原證券發布2020年半年報,上半年實現12.5億元的營收,同比下滑2.89%;實現3085.08萬元的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87.14%。截至當晚6時,共計23家A股上市券商披露半年報,中原證券是目前淨利潤下滑幅度最大的上市券商。

  已發布半年報的A股上市券商中,多家盈利明顯,但是各公司的營收貢獻點開始呈現出不同的發展質量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華泰證券受益於良好的投資交易能力、投行業務能力等核心競爭力,多項業務市佔率提升;紅塔證券國金證券因特色業務相對突出,上半年業績表現亮眼。

  全行業業績整體表現亮眼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實。但是,正如證券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安青松所言,隨著資本市場地位和作用的提升,中國證券業的發展生態將出現重大變化。

  中原證券上半年淨利降近九成

  2020年對證券行業來說是一個「豐收年」,據證券業協會此前公布的行業經營情況,上半年,134家證券公司共實現營收2134.04億元,同比增幅19.26%;實現淨利潤831.47億元,同比增24.73%。

  中原證券的歸母淨利潤為何會出現斷崖式下滑?正如其在上半年業績快報中所闡述,上半年營收和淨利下滑主要是自營及境外業務收入同比下降,公司計提減值準備同比增加。

  根據其公布的合併利潤表,中原證券上半年實現2.62億元的自營收入,同比下滑47.66%,其中包括3.63億元的投資收益和-0.66億元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均較去年同期有明顯差距。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負,主要為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除此之外,中原證券實現0.18億元的利息淨收入,同比下滑69.54%。利息淨收入下滑主要為買入返售金融資產利息收入減少。報告期內,公司融資融券帳戶新增2,307戶,同比增長50.39%,日均餘額人民幣56.62億元, 同比增長20.34%;股票質押回購待購回餘額人民幣24.70億元,較上年末下降8.79%。資管業務手續費淨收入為0.2億元,同比下滑50.72%。

  報告期內,中原證券唯有經紀業務和投行業務手續費淨收入實現同比上漲,其中經紀業務手續費淨收入3.44億元,同比增幅14.45%;投行業務手續費淨收入0.99億元,同比增幅9.92%。而在同時期內,全行業代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增幅和投行收入增幅分別為17.82%和28.10%。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統計,2020年上半年,中原證券的總資產、淨資產、淨資本分別排名行業第42位、第51位、第69位;營業收入、淨利潤分別排名行業第64位、第86位。

  與此同時,中原證券上半年信用減值損失和其他資產減值損失均明顯增加,其中,信用減值損失1.4億元,同比增加74.70%,主要為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減值準備增加;其他資產減值損失0.23億元,同比增加486.25%,主要為存貨跌價準備的增加。

  過半券商淨利增超30%

  就已披露半年報的23家券商的盈利情況來看,有13家上半年營收同比增幅超過20%,其中更有5家券商的營收增幅超過50%。營收增幅最大的券商為紅塔證券,上半年24.56億元的營收實現226.21%的同比增幅;但營收增幅大並非是小券商的「專利」,也有大券商上半年營收能力猛增,比如中信建投證券以99億元的營收實現67.63%的同比增幅。

  已披露半年報的23家上市券商中,有9家券商營收增幅小於行業平均水平,其中山西證券東北證券、中原證券上半年營收同比下滑。山西證券營收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大宗商品交易及風險管理業務規模減少,公司主要業務板塊業績出現增長,因此其歸母淨利潤不降反增,意味著業務質量在提高。

  再來看這23家券商的盈利情況,有14家券商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同比增幅超過30%,其中有7家券商同比增幅超過50%。歸母淨利潤增幅最大的券商為紅塔證券第一創業,同比增幅超過100%;與此同時,中信建投證券、華泰證券中信證券等頭部券商的盈利能力也遠超行業平均水平,展現出較強的綜合競爭力;不過,國泰君安上半年實現158.12億元營收、54.54億元歸母淨利潤,同比增幅都小於行業平均增幅,也較目前已披露年報的可比同業增幅小。

  自營能力加劇券商業績分化

  一直以來,券商都被視為「看天吃飯」的行業,但是近兩年來,證券行業營收結構開始優化,從較為單一、對通道型業務依賴較高逐步轉為投行業務、投資交易業務、資本中介業務收入佔比較高。而從券商上半年的盈利結構來看,各券商的投行業務、投資業務以及資管業務能力開始加劇分化。

  自2017年開始,證券投資業務連續三年成為行業收入佔比最大的業務,2019年該項業務收入佔比33.89%。從2020年半年報數據來看,很多券商的業績表現為「成也自營,敗也自營」,綜合實力較強的頭部券商越來越展示出良好的投資交易能力,自營收入同比增幅明顯,但也有不少券商受制於資本實力和專業投資能力不足,上半年自營收入欠佳。

  券商中國記者按照「自營收入=投資收益-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淨收益」來計算,23家券商中,12家券商自營收入同比增幅超過10%,另外11家自營收入微增甚至負增長。

  上半年自營收入增幅最大的券商為中信建投證券,44.50億元的自營收入貢獻了近半營收,同比增幅接近200%;紅塔證券上半年業績猛增也主要得益於自營收入的暴增,15.10億元的自營收入貢獻了六成營收;中信證券上半年實現117.95億元的自營收入,同比增幅64.41%。

  國泰君安研報在點評中就表示,中信證券股權衍生品、固收等交易業務方面超群的實力、金融投資資產的迅速擴張將繼續驅動公司ROE穩步上行。招商證券則表示,中信建投債券自營精準把握市場節奏,債券投資收益率領先於市場各類指數,公司資產經營有為。

  不過,有8家券商上半年自營收入同比出現負增長,中原證券上半年2.62億元的自營收入,同比下滑47.66%,明顯拖累了公司上半年業績,該公司上半年實現3085萬元的歸母淨利,同比下滑八成,部分原因是由於自營收入不佳;中泰證券上半年實現了7.66億元的自營收入,同比下滑41.04%;光大證券中銀證券華西證券上半年自營收入均同比下滑20%左右。

  10家券商投行收入超20%

  投行業務被視為券商業務的「發動機」,資本市場改革深化落地,高質量投行正抓住機遇實現跨越性發展。但作為高門檻業務,具備定價銷售能力、風險把控能力、和集團協同的高質量投行或能提高市佔率。

  上半年,券商也實現投行業務淨收入253.17億元,同比增長28.10%。其中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淨收入221.10億元,同比增49.37%;財務顧問業務淨收入32.07億元,同比下滑35.37%。

  就這23家券商的投行收入來看,有10家券商該項收入同比增幅超過20%,也有8家券商投行業務收入出現負增長,投行業務同樣呈現分化態勢。

  上半年投行收入同比增幅最大的券商為浙商證券,3.86億元的收入同比增幅211.93%;國金證券上半年實現7.25億元的投行收入,同比增幅188.53%;華泰證券實現12.61億元的投行收入,同比增幅108.88%。

  今年上半年,華泰證券股權主承銷金額737.2億,債券主承銷金額2300億,分別排名行業第3、第6;併購重組交易8家,交易金額482.19億元,位居行業第2。

  若論投行業務實力,行業非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莫屬,上半年,中信證券實現投行收入22億元,完成1317億元的A股主承銷金額和5631億元的債券承銷金額,均排名行業第一;中信建投證券實現20億元的投行收入,上半年完成股權融資項目22單,主承銷金額693.13億元,均位居行業第1名。多家研報稱,隨著投行領域利好政策陸續出臺和註冊制改革大趨勢,預計這兩家公司的投行業務將持續受益。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

(責任編輯:DF512)

相關焦點

  • 30家上市券商業績曝光!龍頭券商位次初定 中信、海通、華泰、國君...
    原標題:30家上市券商業績曝光,半數淨利增1倍!龍頭券商位次初定,中信、海通、華泰、國君暫居前四 摘要 【30家上市券商業績曝光!
  • 中原證券再遭股東減持 近一月券商股緣何被密集「轉手」?
    除中原證券外,近一個月,也有多家券商遭股東減持。有業內人士認為,股東減持可能是由於券商股的價格表現已達到其心理預期,也有可能是對公司長期發展的不看好。頻遭股東減持原因為何?再現券商遭股東減持。公開資料顯示,渤海公司當前股份來源為中原證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前持有的股份,已於2018年1月3日解除限售。根據公告顯示,自2019年9月30日以來,渤海公司曾3次減持中原證券。
  • 中原證券強勢漲停!頭部券商大力參與同行定增,目的為何?
    來源:財聯社中原證券36億定增「補血」在獲得中金、中信等五大知名頭部券商機構認購後,今天股價強勢漲停,股價報收6.28元,總市值291億元。無獨有偶,第一創業42億定增獲得中信、國君等多家頭部券商參與後,股價也出現較大幅度上漲,浮盈超八成。
  • 券業併購傳聞當道,4家券商定增獲配者大賺!第一創業最多浮盈近九成...
    大手筆參與一創定增,首創等三家國資帳面獲利25億第一創業和首創證券被傳合併,或和這兩家證券公司背後擁有相同的第一大股東密切相關。合併傳聞被否,卻不影響此前參與定增機構的大幅獲利。天眼查顯示,首創證券的控股股東是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首創集團」,該公司為國有獨資),認繳金額4.1億元,持股比例為63.08%。
  • 又有券商上市了!「打工皇帝」加盟 更有顧問為中信證券原董事長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國聯證券A股上市,A+H券商陣營再次迎來擴容,國聯證券也成為第13家A+H上市券商。  國聯證券登陸上交所    7月31日,國聯證券成功登錄上交所,成為A股第39家上市券商,同時也是繼華泰證券、東吳證券、南京證券之後,第4家江蘇本土上市券商。
  • 上市券商2019年業績新鮮出爐,一哥狂賺超100億
    來源:中國基金報作者:王元也 截至1月9日晚間八點半,共有30家上市券商公布了未經審計的2019年12月財務數據(母公司口徑)。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券商去年12月業績的話,「炸裂」或許也不算誇張。同比來看,除去2家沒有同比數據的券商,28家券商中,有22家券商12月營收同比實現上漲,1家扭虧為盈。其中,6家同比增幅超過100%。2019年12月,東方證券(港股03958)實現營收12.81億元,同比上漲358.27%,增幅最大。中原證券和華安證券次之,同比漲幅分別為209.48%和205.61%。
  • 17家上市券商2019年12月營收淨利環比倍增 中信證券領銜成月度「雙...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在2019年12月,上述31家上市券商中有17家券商營收、淨利潤均實現環比翻倍。從營收和淨利潤金額看,中信證券成為2019年12月營收和淨利潤的「雙冠王」。 營收方面,31家上市券商中,有12家2019年12月營收超10億元。
  • 券商新三板開戶完成率曝光:95%券商完成指標,華泰開戶最多
    原標題:券商新三板開戶完成率曝光:95%券商完成指標,華泰開戶最多,大限僅3天,中銀、世紀等7家尚未完成新三板開戶仍是各家券商案頭緊迫的KPI,截至5月25日,日均開戶1.18萬戶,超九成券商完成股轉公司下發的任務目標。完成率排名首尾券商相差之大,出人意料,比如,排在首位的安信證券開戶率達86.97%,但排在末位的中銀證券僅完成20.82%。
  • 7券商2019年12月月報出爐:6家業績環比明顯增長 華鑫證券意外虧損
    每經記者:王硯丹 每經編輯:何劍嶺2019年12月的券商月報開始陸續出爐,這也意味著2019年全年上市券商的業績正逐漸浮出水面。截至2020年1月8日晚間,共有7家上市券商或參股券商的上市公司公布了2019年12月月報。這7家上市公司以區域性券商為主,中信、國泰君安等「大塊頭」暫未亮相。從這7家的情況來看,2019年底開始的市場反彈已經開始帶動券商業績回暖。
  • 多家上市券商三季報亮相,中信證券穩居「一哥」、月賺超14億元
    又一家重量級券商即將登陸A股。不過,證券板塊今日表現乏力,截至收盤,中銀證券、湘財證券等紛紛大跌。 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昨日公告稱,公司股票將於2020年11月2日在上交所上市,這也意味著,中金公司將成為第40家A股上市券商,以及第14家A+H股券商。
  • 券商ETF(512000)單日流入超7億!長城證券:應戰略性積極布局券商
    來源:資本邦今日早盤,券商板塊整體呈現反彈走勢,紅塔證券大漲超7%領漲券商股,中泰證券、哈投股份、南京證券等漲幅靠前。從券商板塊近期走勢來看,自12月2日創下階段性高點以來,指數進入連續調整,昨日券商指數大跌超4%,價格創出近半年新低,券商ETF(512000)跌3.89%。
  • 下半年頭部券商將「分食」146億元新增收入
    「馬太效應」加劇券商行業利潤向少數集中據中國證券業協會(以下簡稱「中證協」)官網顯示,今年上半年,134家證券公司(財務報表未經審計,包括未上市證券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未合併報表,下同)2134.04億元,相比去年131家公司同比增長
  • 兩北京券商「衝A」有了新進展,首創、信達證券完成上市輔導
    A股上市券商陣營又將擴容,這次的「新人」是兩家北京券商——首創證券、信達證券。據北京證監局官網日前的消息,首創證券、信達證券已於2020年年底相繼完成了上市輔導。兩家券商均計劃登陸上交所主板,且均在去年8月啟動上市輔導,其中,首創證券IPO輔導券商為國信證券,信達證券的輔導券商為中信建投證券。一家是成立二十載的北京國資旗下券商,一家是AMC系券商,兩家券商IPO動向備受市場關注。具體推進方面,據國信證券發布的首創證券上市輔導總結,雙方於2020年8月份籤訂輔導協議,11月30日完成上市輔導。
  • 老虎證券開戶客戶數突破100萬 創美港股券商最快增速
    美國東部時間11月25日盤前,華人地區領先的美港股券商老虎證券(NASDAQ:TIGR)發布了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報告期內,公司營收達3804萬美元,同比大增148.2%,連續三個季度營收同比翻倍。
  • 券商業績回暖!2019年12月單月淨利累計超100億元
    2019年已經過去,上市券商12月業績基本出爐。據華泰證券統計,近來已披露業績的32家上市券商12月實現淨利潤134億元,環比+162.4%;實現營收355億元,環比+138.0%(剔除方正母公司分紅2.77億元影響)。32家券商中營業收入環比均實現正增長,28家淨利潤環比正增長。
  • 三成上市券商年內遭重要股東減持 已「落地」1.72億股 9.91億股...
    摘要 【三成上市券商年內遭重要股東減持 已「落地」1.72億股 9.91億股正在實施】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40家A股上市券商中,已有12家券商發布19份股東減持計劃,這意味著,三成上市券商遭遇了股東減持。
  • 東方證券最多七成員工將「變身」股東 券商「留人」放大招
    又見券商「喊」員工當股東。6月17日晚間,東方證券不超過總股本2%的員工持股計劃出爐,涉及資金不超4億元,預計不超過4000人,即最多有近七成公司員工將參與其中。從參與門檻來看,參加該員工持股計劃的對象範圍包括:截至2020年4月30日與公司或下屬控股子公司籤訂正式勞動合同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其他員工,預計總人數不超過4000人。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東方證券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在職員工數量合計5772人,也即意味著,以最高4000人計,東方證券將有最多近七成員工參與此次員工持股計劃。
  • 重磅出爐!2019年券商研究實力排行榜!
    2019年全年,國內共有88家券商共4144位分析師,發布了167594份研報,共覆蓋2309家A股上市公司。按細分領域看,宏觀、策略、金工、固收和行業方面,都是哪些團隊領先同行?從閱讀次數來看,又有哪些研報最受歡迎?本文將通過研報數量、研報閱讀總次數、深度報告數、覆蓋公司家數等多個維度,對券商研究能力進行呈現。
  • 第二屆「金中環」榜單出爐 盈立證券榮獲「最佳券商研究團隊」獎
    2020年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的公司一共有144家,共募資3595.03億港元,創下10年來最好水平。2020年全球前十大IPO交易中,三宗「花落」港交所。有鑑於此,國內領先的港美股資訊第一平臺智通財經攜手同花順財經,努力挖掘在各細分領域令人矚目並尊敬的港股金融機構共襄資本盛宴,舉辦了第二屆「金中環」評選活動(首屆於2017年舉辦),香港中資證券業協會、香港中資基金業協會、香港中國金融協會、香港中資上市公司協會、全球廈門大學金融校友聯合會等為支持單位。據了解,本屆評選活動有近100家機構參與評選,盈立證券從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