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想成為富人,努力不是唯一,建立起一種思維,才能少走彎路,這種思維就是人脈思維;真正拉開窮人與富人距離的,不是努力,也不是能力,而是……人脈。
有人說,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80%都要歸因於人脈。在當下這個競爭激烈的大時代中,你只有建起起人脈思維,在人脈經營上做到八面玲瓏、遊刃有餘,才可以為財富的賺取和事業的成功開拓更為寬廣的道路,如果沒有非凡的人脈經營能力,想要少走彎路,甚至是走出一條捷徑,困難是相當大的。當然,這裡並不是呼籲人們忽視專業知識的培養,而是強調「人脈是一個人通往財富、成功的門票」。
所以說,要想賺錢和成功,首先應該提高自己的修養,展現自己的人格魅力,建立起自己的人脈思維。這是人脈創造經濟的時代,如果沒有人脈,財富和成功都很難獲取,這也可以說是一條富人定律。
比爾·蓋茨曾說過:「高接觸和高科技同樣重要。」這裡的高接觸強調的就是人脈,毫無疑問,人脈對一個人的財富和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做什麼事,單靠個人的力量是很難獲得成功的。如果有了豐富的人脈,你就找到了成功的捷徑,將會在人生之路上順風順水。
來看一個商場的案例:
李昌碩會年屆四十時,便已身價過億,早把生意發展到了海外。在他人眼裡,他是個不折不扣的成功人士。然而讓人想不到的是,多年之前,李昌碩不過是個來自偏遠農村的窮小子。
大學畢業後,李昌碩曾在家鄉工作了一段時間,然後在一個朋友的推薦下到了上海。在上海工作期間,李昌碩通過朋友介紹認識了第一批商界朋友,裡面有不少的港商,後來,他們建立了一個商會,李昌碩加入了這個商會。後來,商會的副會長因工作調動要離開上海,在離開之前,他推薦李昌碩作為自己的繼任者。就這樣,李昌碩成了商會的副會長,藉助商會這個平臺,李昌碩經常會將一些認識的港商朋友聚在一起,讓他們介紹一些自己的朋友,這樣就有機會認識更多的香港名人,甚至不乏一些明星和富豪。
因為經常共同活動,很多朋友都成了生意上的夥伴。後來,李昌碩成為這個商會會長,他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商會的經營管理當中。在商會的經營活動中,他開始收穫回報。
當上海的房地產行業剛開始快速發展時,李昌碩在朋友的推薦下也開始投資於房地產。通過房地產界的朋友,他不費任何力氣就買到了多套打折的房子。幾年後,在朋友的建議下,李昌碩陸續把手上房產變現,獲得了可觀的收益。就是這一桶金為他以後事業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據李昌碩說,他總共認識約2000多個朋友,每年都會見面4次以上的約有800個,經常見面和聯繫的達300多人。平均下來,李昌碩每天至少要與10個人見面或聯繫,這樣的交友量也非常人所能比及。
李昌碩積累的豐富人脈,讓在他事業的發展中處處遇貴人,所以才成就了他現在的龐大事業。在談到如何取得現在的財富和成功的時候,他說:「是朋友的幫助造就了我的成功,這些朋友就是我人生中的貴人!」
在李昌碩的奮鬥過程中,人脈網的不斷拓展成為他最終取得輝煌成果的關鍵之所在。當人脈積累到一定程度,他便會藉助自己龐大的交際網開創自己的事業,搖身成為「大人物」。
其實,即使在宣揚個人奮鬥的西方社會,「人熟好辦事」的潛規則也同樣存在,更不要說歷來講關係、重人情的中國了。
所以,不要錯過能夠結識更多人的機會,更不要忽視那些非富即貴的人,他們很有可能就是你日後成功的重要人物。你要抓住機會,努力收集目標信息,最好能夠敢於介紹自己。其實交際就重在推銷自己,當然也要掌握好方法,把握好那個度,讓彼此的交往能夠更加融洽,順利。
其實,當下的社會,絕大多數的人都需要好好上一堂人脈課。因為現實中的人們總是與自己身邊的貴人擦肩而過,他們通常都會將自己獲得的他人的名片隨手扔掉,或者轉眼就忘了剛才還與自己言談甚歡的人。不要把每一次談話都當作普通的談話,不要把每一次會面都當作簡單的會面,如果是那樣,就無異於買櫝還珠,容易忽視掉很多重要的構建人脈的機會,而這些,正是獲取財富和成功的關鍵。
總之,為了給自己創造更有利的條件,讓自己的人脈關係網開枝散葉,就去認識更多的人,結交更多的朋友,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要知道,如果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有一群人可以幫助你,而不是毫無人選,這種優勢是很難得的,可以讓你少走許多的彎路。(百家號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