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個省份的高校錄取工作已經進入收尾階段,許多優異的考生憑藉高分考入知名院校,也有今年敗北的學生選擇復讀再戰,志願填報是項大工程,任何考生都不可麻痺大意,否則便會後悔莫及。
志願填報手冊中,包含了上千所院校,它們種類複雜丶特色不同,難免讓人感到眼花繚亂,不知如何選擇,對志願填報沒有做提前功課的考生和家長更是「一臉茫然」,亂填一通,甚至耽誤學生前程。
許多考生和家長覺得部分大學的「校名」非常高大上,但實際上這些院校甚至還不如地方學院,也有部分考生和家長聽信簡訊詐騙,選擇野雞大學,被騙了學費不說,更耽誤了學生的青春。
甚至和親朋好友共聚一堂,共商志願填報大計,部分高校也正利用家長和考生的「校名情懷」,便「拼命」更名,來吸引更多更好的優質生源。
教育部「最新消息」:高校校名將被「限制」
但在近日,我國教育部發布了「最新」消息,讓部分高校的「更名夢」徹底破碎,對部分高校的校名使用提出明確規範。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不能用學校所在城市之外的地域名,不能使用國外大學的中文譯名或者簡稱。大家或許都有一個共識:河北工業大學雖以河北命名,但卻身處天津,可以說是「潑出去的水」,但河北工業大學依舊是河北省內唯一一所211大學,如果河北工業大學因此而被限制,那麼河北省內的高校沒幾個能拿出手的了。
2.師範類院校丶農林類院校在合併或調整時,原則上可以保留師範丶農林的名稱。師範類大學近年來備受考生和家長青睞,農林類院校雖有些「冷門」,但部分專業的就業率高的嚇人,我國對相關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讓這兩類院校保留名稱,也是為了讓考生能分得清丶看得明。
部分大學生心態「崩了」
當教育部公布這則消息後,部分大學生表示:「我心態崩了」,尤其對河北工業大學的學生來說,這個不小的打擊。目前天津已有天津工業大學,那河北工業大學又該何去何從呢?而西南大學可以說是包含師範丶農林兩大類,又該怎麼更名嗎?
加上之前許多大學在國內均有不小名氣,國內野雞大學盛行,許多考生和家長不會辨別,很容易將更名之後的重點本科院校錯認為野雞大學,進而紛紛選擇「視而不見」,優質生源便不翼而飛。如果此文件真正落實,無論是對大學或是在讀大學生來講,都是一個「壞消息」。
2020年部分考生填報志願時,只選擇感興趣的專業,根本沒有考慮到其他專業,但肯定會選擇服從調劑,結果公布後才發現,自己已經被調劑到冷門專業,家長和準大學生更是直言:「為什麼不早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