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堂(gōng táng)。
舊時官吏審理案件的廳堂。[巴金《滅亡》:「女人也跪在青天大老爺底公堂上,被人拉著她底兩手,隔著她底寬大的衣服,用皮鞭敲她底背。」]舊時家族的祠堂、共同的房屋等。也借指祠、廟一類的土地財產。[《新華月報》1950年第9期:「管理各種祠、廟、會、社的土地財產,叫做管公堂。」]
公堂參考例句:
1、他們為了這點小事對簿公堂,未免太小題大作了吧?
2、公堂之上的應對自如,是堂下數年的徹夜苦讀。
3、如果你執意否認你侵犯我公司的經營權,那就只好對簿公堂了。
4、在公堂上,受害者歷陳了自己的受害經歷,聽者無不落淚。
5、他們曾是情投意合的一對愛侶,如今卻因為金錢的糾紛對簿公堂。
6、周婦之子為繼承林家香火回復林姓,不惜與生母對簿公堂。
7、似乎他還沒從與甄秀麗對薄公堂的陰影裡緩過勁兒來。
8、在舊時衙門的公堂上,常掛有「明鏡高懸」的匾額,官員常用其標榜公正無私,斷案精詳。
公堂有關的成語:
1、烘堂大笑(hōng táng dà xiào):唐代御史有臺院、殿院、察院之分,由臺院一名年資最高者主雜事,謂之「雜端」;凡公堂會食,都不談笑,如雜端先笑,則三院之人隨之大笑,謂之「烘堂」。見唐趙璘《因話錄·徵》。後因以「烘堂大笑」形容滿屋的人同時大笑。
2、對簿公堂(duì bù gōng táng):簿:文狀、起訴書之類;對簿:受審問;公堂:舊指官吏審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審問。
3、階下囚(jiē xià qiú):指在公堂臺階下受審的犯人;泛指在押的囚犯或俘虜。
《公堂造句和解釋_公堂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由[小孩子點讀]APP獨家原創整理並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小學家庭同步輔導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