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HTC部分手機業務被谷歌收購,這家曾在市場上叱吒風雲的手機品牌終於開始「割肉」了。而HTC並不是唯一一家曾經輝煌、最終黯然謝幕的廠商,諾基亞、摩託羅拉都和它有著相似的命運。不過,衰落卻並不是老牌手機廠商的宿命,至少到目前為止,國外的蘋果、三星,國內的OPPO、華為們就能保持長盛不衰、欣欣向榮的狀態。
HTC為何沒能逃脫被收購的命運?
HTC手機業務被收購,並不是什麼新聞,因為一年前就有關於HTC出售手機業務的傳言。HTC手機業務經營不善,出售止損在許多人看來是大概率事件。當然,9月21日的收購確實也有一定的特別之處,因為谷歌以11億美元收購的是參與Pixel手機的團隊,HTC自有品牌的手機業務和生產線仍然得到了保留。不過,這已經是HTC手機業務衰落的一個結果,否則有哪個公司會出售「團隊」呢?
在安卓系統發展初期,HTC曾是安卓陣營的龍頭老大,全世界第一部安卓設備正是來自於HTC:HTC G1.這似乎也為今日谷歌收購HTC部分手機團隊埋下了伏筆。在頂峰時期,HTC在美國智能市場的份額僅次於蘋果。在2011年的鼎盛時期,其市值高達338億美元,然而在今天其市值已悄然縮水超過95%,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手機業務的日漸式微所致。
隨著三星等廠商在高端手機市場的發力、其餘國產手機品牌憑藉性價比優勢佔據中低端市場,HTC面臨的競爭日趨激烈,先發優勢不再。市場表現引發連鎖反應,HTC對於供應鏈話語權日益削弱,今年還以6.3億元價格賣掉其位於上海的製造工廠。在產品層面,HTC在今年推出了U11這款可圈可點的旗艦,然而在一眾安卓新機中卻缺乏核心競爭力。2016年,HTC手機總出貨量僅為1000萬臺,不及OPPO一個季度的銷量(2016年Q4為2450萬部,IDC數據),現在HTC在手機市場份額已只剩下0.68%,跌出前十開外。
從近幾年HTC的財報來看,HTC的手機業務已經深陷虧損的泥淖。8月HTC公布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其在第二季度虧損6423萬美元,這已經是HTC連續9個季度虧損了。手機虧損的情況下,HTC又豪賭VR,不再像OPPO們專注於手機。儘管推出了HTC Vive這款在高端VR市場極具競爭力的旗艦產品,然而VR市場本身就不瘟不火,讓在VR市場優勢明顯的HTC 也沒有得到實際的好處。現在押注VR的HTC已經是騎虎難下,手機業務頹勢難以扭轉,二選一已經成為HTC的一個必然,將部分手機業務出售給谷歌或只是甩包袱的開始。
AI時代谷歌正在變得越來越硬
毫無疑問,谷歌是一家不能更軟的網際網路公司。然而隨著安卓系統進入成熟期、AI技術的方興未艾,谷歌對硬體正在變得愈發重視。在Amazon Echo風生水起後,網際網路行業已經意識到,AI時代軟硬體結合才是未來。更早之前,不論是Google Glass還是Nexus諸多硬體產品都已出現,然而它們對於谷歌來說更多是玩具一般的存在。
宣稱要AI First的谷歌,愈發傾向於打造自己的硬體。2016年的Google I/O大會上,谷歌Nexus品牌徹底讓位給Pixel是谷歌變硬的開始。硬體對於谷歌而言,再也不是Nexus手機或者平板那樣的樹立給Android陣營的樣板了,谷歌希望從Pixel手機切入來打造一個自己的硬體矩陣。同時,谷歌還發布了VR盒子、智能音箱、電視盒子等多款硬體產品。
通過收購HTC的Pixel手機團隊,谷歌可以更好地實現軟硬體一體化,谷歌和HTC的合作關係可以說是親密無間,谷歌自行推出的最早一款Nexus One和去年10月發布的Pixel都是由HTC代工,雙方多年來的團隊磨合和協作已十分順暢。還有一種說法是,HTC手握的大量的硬體專利,是要做硬體的谷歌所覬覦的,它通過9月21日的收購協議獲取了 HTC 的部分非獨家智慧財產權。
可以預見,谷歌未來或許會繼續收購更多HTC業務。事實上,在發布會上,HTC已經透露了不整體出售手機業務的原因:HTC曾在2012年11月與蘋果籤訂長達10年的專利交叉授權協議,授權範圍包括雙方目前及未來所持專利,目前仍在有效期內。專利交叉授權協議到期後,HTC手機業務整體出售是大概率事件。諾基亞式故事在手機行業不斷上演,這樣的結局讓人唏噓,似乎手機行業都難以避開衰老曲線,老牌手機最終似乎都會走向衰落。
手機品牌如何才能基業長青?
當然,也有例外。不久之前,蘋果發布會迎來全世界的關注。iPhone X被視作是蘋果再一次改變世界的作品。X讀成Ten,是對iPhone誕生10周年的紀念,也彰顯了蘋果希望在下一個十年再次扮演領頭羊角色的雄心壯志。未來十年會發生什麼還充滿不確定性,但從iPhone X的發布來看,我們還看不到蘋果有任何衰落的跡象。
許多人未曾留意到的是,在國產手機廠商中,也有誕生十年、仍朝氣蓬勃的手機品牌:iPhone同齡的OPPO手機,在去年三四季度成功坐上了國產手機第一的寶座。我們試著找出iPhone 和OPPO身上的共同點,通過此來發現手機品牌保持基業長青的規律。
1、以用戶價值為依歸,把手機做成消費品
不管是蘋果還是OPPO,它們的產品創新無一不是圍繞著用戶需求而展開。以iPhone 5s的TouchID為例,指紋解鎖相比之前的密碼、圖案在安全性和便利性上都更勝一籌,因此迅速受到用戶青睞並在手機上普及,iPhone X再次引入FaceID重新定義解鎖方式。僅僅是解鎖一個小功能,iPhone 都在不斷「折騰」,這實際上體現的是關注用戶核心需求的思路。
OPPO手機曾經有一個深入人心的廣告語:「充電5分鐘,通話2小時」。在OPPO Find 7上首次推出的VOOC閃充技術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充分利用散碎的時間完成充電,在出差、旅行、逛街等多種情況下解決手機電量問題。如同iPhone TouchID改變智慧型手機解鎖方式一樣,OPPO的快充理念也快速普及,已經成為包括iPhone X在內的所有智慧型手機的標配。電池續航是用戶的痛點,在電池續航本身難以突破時轉而在充電方式上創新,這同樣是關注用戶價值的做法。
不論是iPhone 還是OPPO,這樣的產品創新都還有很多,比如iPhone 4s的Siri、OPPO N1的旋轉攝像頭……而所有這些功能創新都是圍繞用戶最需要的功能,而不是像某些廠商做一些華而不實的花哨功能,或者為了創新而創新的黑科技功能。說到底,iPhone和OPPO手機都在把自己努力做成消費品,而不是黑科技產品,進而可以不斷俘獲眾多用戶。
2、專注於相對細分的市場,不貪吃
回望過去幾年,一些廠商跳出手機之外,做起了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甚至無人機。然而我們在OPPO和蘋果身上看到的是,專注。迄今為止,蘋果的產品線依然還在個位數,並沒有什麼熱都做什麼,OPPO更是把專注做到了極致,將手機市場做到極致,不輕易分心。
就算只做手機,我們會看到,很少有手機廠商能經得住誘惑不玩機海戰術,中高低端市場都要通吃,甚至一個市場還有數個品牌。而OPPO、蘋果的戰略則專注於少數幾款機型,做好做精。目前OPPO主打定位於中高端的R系列,不玩機海戰術;蘋果的手機產品線雖然有所增加,但每年的新品都控制在兩三款,並且都是高端產品。事實上從每年的發布會數量也能看出兩家都是專注型品牌。
這種專注不只是體現在產品線規劃上,比如在渠道建設上,OPPO多年前開始渠道建設,擁有超過20萬的線下網點,覆蓋到中國上至一二線城市、下至每一個縣鄉鎮。在線上市場如火如荼、手機廠商紛紛轉戰線上時,OPPO依然堅持專注線下市場不動搖,這已經成為OPPO的核心壁壘,現在其他手機廠商都在轉戰線下,然而已很難做到OPPO渠道的廣度和深度。
3、注重核心技術底層創新,不受制於人
對手機廠商來說,核心技術永遠是最核心、最難被模仿的競爭力,如果沒有核心技術很容易在供應鏈、專利上受制於人。不過,技術研發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成本,且在短期內未必有直接回報,所以不少手機品牌對於底層技術創新都望而卻步。
反觀蘋果和OPPO,都極為重視核心技術研發和底層技術的創新。
蘋果在意識到處理器是手機核心之後,從iPhone 4開始便逐步過渡到自家的A系列處理器,iPhone X上的A11處理器由蘋果自行設計,GPU採取了自家方案,綜合性能在手機處理器中沒有敵手,同時還擁有了機器學習模塊、仿生隔離器等為AR功能、FaceID創造了條件。如果不是自助研發處理器,iPhone X很難有這麼多的創新功能。
OPPO則在外觀設計、拍照、快速充電等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截止到今年9月,OPPO在國內申請了13435件專利,拍照相關專利1549件,外觀專利238件。
早在功能機時代,OPPO就推出了極具時尚氣息的「笑臉手機」,A103背部的攝像頭、揚聲器、自拍鏡組成了一個笑臉,在同質化的手機設計中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而2012年,OPPO推出了一款4.85mm厚度的R5,成為一款經典的超薄手機,即使今天看來,這個機身厚度也沒有幾款手機能夠達到。拍照方面,除了前面提到的旋轉攝像頭外,今年發布的OPPO R11也是少數將前置相機做到2000萬像素的機型。在今年的MWC上,OPPO展示了自家的5倍無損變焦技術,而目前市場上的大部分旗艦手機都只能做到兩倍無損變焦。
而在去年的MWC上,OPPO演示了SuerVOOC充電技術,15分鐘就能把一部電池容量為2500mAh的手機充滿電,做到了「充電5分鐘,通話10小時」,成為快速充電的領導者。
4、營銷策略抓住用戶心智,不跟風不炒作
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移動網際網路佔據主導地位的今天,營銷對手機品牌來說尤為重要,酒香還怕巷子深,同時營銷本身變得更加多元和複雜,形形色色的營銷套路很容易讓手機廠商亂了陣腳。OPPO和蘋果在這一點上都很聚焦,不跟風不炒作,只做那些能夠抓住目標用戶群心智、與用戶溝通對話的營銷,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蘋果穩坐手機行業龍頭的寶座多年,在營銷上一直採取單一的模式,幾乎每代iPhone的廣告都能引人注目,成為營銷的經典案例,儘管現在許多手機品牌都在聘請代言人,但iPhone卻不跟風,還是採取「逼格」式營銷套路,這正是其目標用戶群青睞的對話方式。
而OPPO的營銷策略最大的特點是明星代言和超級IP跨界合作。目前,OPPO全明星家族成員大概已有10人,包括楊冪/李易峰/楊洋/鹿晗/TFBoys/周杰倫/迪麗熱巴等超級明星。此外,OPPO還是巴薩羅那俱樂部的官方合作夥伴,聯合推出過R9巴薩定製機,及史無前例紅藍撞色設計的R11巴薩限量版。在當下,明星和娛樂節目是用戶和手機品牌間的橋梁,這種營銷方式為OPPO帶來立竿見影傳播,不禁讓小米、華為、榮耀、金立等手機廠商也紛紛效仿。
此外OPPO的廣告語一般都著眼與具體產品的最突出的特點,將賣點展現給用戶,「說人話」,例如「充電5分鐘,通話2小時」就強調OPPO手機的快充功能,這則廣告語傳播效應極佳,基本所有人聽過這則廣告詞,成為一個經典案例。今年OPPO主打的R11的廣告語「前後2000萬,拍照更清晰」,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反觀另外一些手機廠商卻通過「黑科技」「生態」這樣的專業話術來做傳播,大眾消費者都很難理解。
正如前文所言,蘋果和OPPO都把手機做成了消費品,它們的營銷方式和快消品一樣,深入人心。
5、將用戶體驗做到極致,讓產品簡單易用
簡單易用,男女老少甚至幼童不學習都能用,是iPhone的特質。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iPhone通過軟硬體一體化、AppStore中心化應用分發機制以及iOS不斷升級來提升用戶體驗,用戶不需面對複雜的操作和設置,因而深受大眾用戶青睞。
同樣,OPPO也是一個重視用戶體驗、努力讓產品好用易用的手機品牌。比如,在《王者榮耀》風靡中國後,OPPO就聯合高通、王者榮耀,針對遊戲中的重要場景,如遊戲加載、英雄選擇、普通戰鬥場景、大規模團戰等場景一個一個的分別去調試,最終實現2小時穩定60幀的效果。作為王者榮耀唯一官方合作夥伴, OPPO R11系列是首個支持「智能場景識別」和「多核多線程技術」的手機,並且較長時間保持唯一合作機型。正是因為產品好用易用,所以OPPO受到很多大眾和年輕用戶的青睞。事實上,中國許多過去未曾通過電腦接觸過PC網際網路的用戶,正是通過OPPO這樣的品牌直接進入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
可以看到,蘋果和OPPO,兩個定位截然不同的手機品牌,仔細分析之後發現不少共同點。對用戶核心需求的關注、專注的市場定位、對底層技術的投入、抓住用戶心智的營銷策略,是它們長盛不衰的共同原因。如果手機廠商想要避免再走諾基亞之路,那麼OPPO和蘋果的共同點是必須要借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