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新生代入侵好萊塢
好萊塢的銀幕上隨處可見英倫面孔(含愛爾蘭),其實不算新鮮事,好萊塢黃金時代的伊莉莎白·泰勒、費雯麗都是英國人呢,很多人都不知道吧?
英倫同胞為何能「攻陷」好萊塢,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最會說英文啊。認真地分析這句話,它並非單純的玩笑。
首先,英國是美國的文化祖先,美國脫口秀主持人「扣扣熊」採訪美劇《豪斯》裡的英倫男星休·勞瑞有過這樣的對話:休·勞瑞感慨美國送給世界最好的禮物是「爵士樂」,扣扣熊反問休·勞瑞,你知道英國送給全世界最好的禮物是什麼嗎——美國!
其次英國的戲劇教育傳統更濃厚,當分析英國演員的集體成功時,《衛報》和《娛樂周刊》都試圖拋棄國籍不同,將落腳點放在演員教育的根基上。
「在 20 歲出頭時,他們在戲劇學校,為如何正確發音花費三年時間。與此同時美國同齡演員在為可口可樂的廣告之類試鏡。」
「到美國後,學校的發音訓練也讓他們能夠,驕傲地,熟練掌握美國口音。」
「他們擅長扮演與自己非常不同的角色。系統訓練讓他們能勝任任何角色。」
而且英國人真的更會說英文。
簡單看看如今走紅的英倫明星教育背景好了。
「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倫敦音樂與戲劇藝術學院取得古典表演專業的碩士學位。
「抖森」湯姆·希德勒斯頓的教育背景是伊頓公學—劍橋大學—英國皇家戲劇藝術學院。
他們中間看起來最像痞子的湯姆·哈迪,大學念過兩間戲劇學校,分別是 Richmond Drama School,以及曾經培養過皮爾斯·布魯斯南、麥可·法斯賓德、科林·費爾斯的英國戲劇學校 Drama Centre London。
一身痞氣的湯老溼是真正的高材生
看到沒,「學霸」的手都伸進好萊塢啦!抱著學習成績不好,所以才去考藝術學院的同學,你們該醒醒啦。
關於英倫演員在好萊塢,之前還有有個好玩的說法「他們漂洋過海去好萊塢老乾髒活,反派幾乎被英國人承包。」
還真別說,《獅子王》裡的刀疤傑瑞米·艾恩、《沉默的羔羊》裡的食人魔安東尼·霍普金斯、《這個殺手不太冷》裡的變態警察加裡·奧德曼……
當然這種狀況這些年有了變化。
這些口音神態格調高冷的「老鄉們」成群結隊攻佔了洛杉磯的攝影棚。他們可以是田納西的農場主、20年代的紐約客,他們可以在白宮內指點江山,也可能走在塞爾瑪遊行的前頭。
美國人不爽了,為什麼林肯總統是英國人?為什麼馬丁·路德·金也是英國人?山姆大叔氣憤不已:「連我們的超級英雄都被英國佬搶走了!從超人到蜘蛛俠再到蝙蝠俠(前任)漫威DC都未倖免。」
來看看,時光網為你總結的好萊塢最新的英倫勢力,看看他們都有哪些本事。
海莉•阿特維爾
80後的海莉·阿特維爾雖然有英美雙國籍身份,但從出生到23歲戲劇學校畢業,她的工作與生活重心都在英國。然而真正令她走紅的,還是兩部美國電影。
在多部電視電影裡客串之後,2007年,海莉被伍迪·艾倫相中,獻出了大銀幕首秀,成為電影《卡珊德拉之夢》的主演。片中的她扮演伊萬·麥克格雷格的女友,海莉很快也因此走進影迷的視野。2011年的《美國隊長》讓海莉國際知名度得到提升,作為這部商業大片的女主角,海莉飾演美隊的軍中愛人佩姬·卡特,片中她復古女軍人的形象英姿颯爽、個性十足。此後海莉不僅電影電視新片不斷,還擁有了自己領銜主演的電視劇——《特工卡特》。
傑克•休斯頓
美劇《大西洋帝國》中那個一半臉裝著錫片的Richard Harrow是他在熒幕上最廣為人知的形象。為了塑造這個經歷過一戰摧殘的老兵形象,傑克•休斯頓不僅改造了面部,還用在嘴裡含著棉花的方法創造了角色特殊的發音方式。
與海莉同齡的傑克出身於電影世家,他爸爸叔叔姑媽不是演員就是導演編劇,爺爺約翰•休斯頓更是數次榮膺奧斯卡的資深電影人。
「大西洋」之外的傑克一直活躍在好萊塢,出演了《殺死汝愛》《美國騙局》等作品,也許因為不羈的氣質,他所飾演的角色也常常離經叛道。去年,傑克被好萊塢翻拍版《賓虛》選中出演男一號,紮根大銀幕的勢頭愈發兇猛。
艾米莉亞·克拉克
美劇《權力的遊戲》第五季已經落幕,不過「龍母」艾米莉亞•克拉克的影星之路才剛剛開始。2009年當時22歲的艾米莉亞從倫敦戲劇中心畢業,那時候她還只是參加一些學生短片和肥皂劇的演出。直到一年後飛往洛杉磯面試,拿下《權力的遊戲》丹妮莉絲•坦加利安的角色,她的人生才被徹底改變。
憑藉前四季《權力的遊戲》中的表現,剛滿28歲的艾米利亞已兩獲艾美獎提名,「卡麗熙」的名號在美劇迷中家喻戶曉。而好萊塢的大製作也相中了她,即將登陸內地的經典科幻續作《終結者5》中,她擔綱女主角,演繹新一代莎拉•康納,與「終結者」施瓦辛格對戲。
詹姆斯·達西
39歲的詹姆斯•達西是榜單中最年長的,從電視圈出道至今快二十年了,但他俊朗的面孔以及最具殺傷力的憂鬱眼神始終魅力不減。
早期在英劇中演過不少好角色的詹姆斯•達西,也早早就奔向好萊塢影視劇淘金了。2003與羅素•克勞共演《怒海爭鋒》、2011年成為麥當娜《傾國之戀》的男主角,2012年參演沃卓斯基姐弟的《雲圖》。最近,他又在美劇《特工卡特》中擔綱男一號賈維斯。也許是特殊的英倫氣質讓他即使在美國的銀幕上也是以年代戲角色居多。有媒體說「他好像是從狄更斯的小說裡走出來的人。」而他自己也顯得與世無爭,據說他沒在美國長時間居住過,除了拍戲,他更願意住在倫敦,陪伴家人和寫作。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自從2000年在英劇《心跳》中初出茅廬,本尼一直是位高產的演員,電影電視劇舞臺劇作品未曾間斷,《霍金的故事》《弗蘭肯斯坦的靈與肉》等都是極為優秀的作品,但真正讓他大紅大紫的,還是 2010年BBC英劇《神探夏洛克》中的「卷福」形象。
走紅以後,本尼的實力開始被好萊塢認可,標誌性的長臉終於邁向全球。從好萊塢的商業大製作《星際迷航》《霍比特人》到爭議影片《維基解密》,再到近年來的奧斯卡熱門《為奴十二年》《模仿遊戲》,他的電影票房與口碑齊飛。以至於漫威電影宇宙也難擋魅力將其招入麾下,主演《奇異博士》。
凱拉•奈特莉
「出名要趁早」說的就是她這樣的演員。16歲出演《我愛貝克漢姆》一戰成名。2003年被《加勒比海盜》系列選中,年僅18歲就成為好萊塢商業巨製女主角,與約翰尼•德普、奧蘭多•布魯姆同臺,這朵英倫玫瑰綻放全球。兩年後,凱拉主演的《傲慢與偏見》為她同時帶來金球獎和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奠定了這位年方二十、沒有學院表演學習經歷的英國少女國際一線的地位。
《贖罪》《公爵夫人》《危險方法》《末日情緣》,從少女演到少婦的凱拉也頻頻接下更加「美國化」的角色。當然片約不斷的她從未遺落英倫本色,憑藉《模仿遊戲》今年再次獲得奧斯卡提名的青睞。
弗萊迪·海默
92年出生的弗萊迪·海默是榜單上最年輕的一位英國演員,但豐富的從影經歷卻不輸他人。7歲時被選中和德普與溫絲萊特共同主演《尋找夢幻島》,從此走進好萊塢,與德普的合作也為他帶來了《查理與巧克力工廠》的男一號邀約。
當年的童星如今已是劍橋畢業的高材生,弗萊迪·海默走上了轉型之路,主演青春片《吐司》 《考試過關的藝術》、獻出了銀幕同性初吻、領銜主演的驚悚美劇《貝茨旅館》也續訂到了第四季。
奧蘭多·布魯姆
1999年,22歲的奧蘭多•布魯姆正在倫敦的一家劇場演出,而臺下觀眾裡坐著一位日後將改變他人生軌跡的人——彼得•傑克遜。從《魔戒1》問世到《霍比特3》的終曲,銀幕上的精靈王子並沒有太大變化,而他的扮演者奧蘭多•布魯姆,卻已從一名普通的倫敦小演員成長為票房千萬的好萊塢明星。
後魔戒時代,炙手可熱的布魯姆在《加勒比海盜》、《天朝王國》、《特洛伊》等古典商業大片中繼續披荊斬棘。然而就像精靈王子與世無爭的性格,布魯姆並沒有安於商業大片的現狀,一直希望突破自己,不論是回到話劇舞臺還是成立自己的公司投拍獨立電影,他和當年劇場裡的那個男孩一樣,繼續執著於表演。
愛瑪·沃森
2011年《哈利•波特》電影系列終結了,但愛瑪•沃特森並沒有著急趁熱打鐵繼續演大片,而是選擇進入美國的常春藤名校布朗繼續深造。她通過「後哈利•波特」時代的作品《壁花少年》《珠光寶氣》竭力擺脫自己「英倫乖乖女」的銀幕形象,化為美國少年肆意揮霍青春。
與「赫敏」相伴十年的愛瑪有著和這個角色太多的相似之處,學霸、熱衷公益、成為聯合國親善大使、為性別平等搖旗吶喊……今年她還入選了《時代周刊》「全球最有影響力的100人」名單。
然而做到這一切的她,今年不過25歲。
裴淳華(羅莎曼德·派克)
1979年出生的她會彈鋼琴拉大提琴,會說英法德三語並正在苦練中文,牛津大學英國文學畢業。23歲成為007系列的邦女郎,與布魯斯南片中攜手;2004年和約翰尼德普出演《浪蕩子》;2005年出演《傲慢與偏見》中的大小姐簡,2009年出演《成長教育》,2013年在阿湯哥的電影《俠探傑克》中出演女主角……每一部戲都有走紅相,可事實並非如此,而當年一起出演《傲慢與偏見》的其他85後姑娘都比她更出名了。
直到去年主演《消失的愛人》,裴淳華才憑藉這個心機婊角色逆襲成功,成為頒獎季最受矚目的女星之一。
湯姆·哈迪
健碩的肌肉,沙啞低沉的嗓音,走心的演技與一張帥氣不羈的面孔,英國演員湯姆•哈迪飾演的硬漢和反派具有別樣的氣質。對於哈迪來說,兩次與好萊塢的邂逅成為他事業登上新高峰的絕佳助攻。
第一次是1998年被美劇《兄弟連》選中,促使他提前結束學業步入演藝圈,為之後在好萊塢大製作《黑鷹墜落》《星際旅行10》中繼續嶄露頭角保留了機會。第二次事業的飆升點是在2010年諾蘭電影《盜夢空間》中飾演伊姆斯,成熟利落的造型充滿男子氣概。在此之後,湯姆•哈迪開始在好萊塢的舞臺上大放異彩,《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無法無天》《勇士》《瘋狂麥克斯》等佳作輪番登場人氣飛漲。
凱瑞·穆麗根
能夠駕馭短髮的女生通常具有不俗的氣質,凱瑞·穆麗根就是這樣一位特別的英國女演員。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中她的短髮造型驚豔四方,和萊昂納多的對手戲也顯得從容不迫。
然而這個娃娃臉女孩的成功並非偶然,表演的興趣並沒有得到家人的支持而是靠個人的意願堅持下來。從第一部大銀幕作品《傲慢與偏見》中扮演四女兒凱蒂,到《成長教育》中飾演女主角珍妮並因此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凱瑞•穆麗根只用了四年的時間就讓大洋彼岸的好萊塢記住了她的名字。
湯姆·希德勒斯頓
修長的身材,清澈的聲線,古典的外貌,外加「伊頓—劍橋—皇家戲劇學院」的背景,湯姆·希德勒斯頓的身上貼著完美的英國演員標籤。連「卷福」康伯巴奇都誇他「要長相有長相,要才華有才華」。然而若不是託「乾爹」肯尼斯·布拉納的福,拿下漫威超級英雄片《雷神》中洛基的角色,好萊塢與全世界的影迷可能至今還不能慧眼識珠。
《雷神》與《復仇者聯盟》促成了抖森如今的高人氣,《唯愛永生》《金剛:骷髏島》、《猩紅山峰》等名導大片的邀約也都紛至沓來。
多姆納爾·格裡森
剛入行時,多米納爾得跟著老爸布萊丹•格裡森的電影蹭龍套。早期在《大地驚雷》與《別讓我走》的客串也並不驚豔。直到2010年,《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兩部電影裡比爾•韋斯萊的角色才讓多米納爾初嘗商業大製作的滋味。
2013年,多米內爾首次擔綱男主角的愛情喜劇《時空戀旅人》大獲好評;2014年與法斯賓德領銜主演的獨立片《弗蘭克》,參與主演了安吉麗娜朱莉執導的戰爭片《堅不可摧》;今年的新片《機械姬》也是口碑佳作。於是越來越多的好萊塢製作注意到這位瘦高的紅髮愛爾蘭演員。他成了《星戰7》的重要反派,小李的衝奧新作《還魂者》有他聯合主演,阿湯哥的新片《梅納》也邀他來做男二號。
丹·史蒂文斯
劍橋畢業之後,史蒂文斯的職業生涯與許多前輩們一樣從劇院起步,英劇則是他聲名鵲起的真正舞臺,《美麗曲線》《理智與情感》嶄露頭角之後,2010年《唐頓莊園》中「馬修·克勞利」的角色成為他職業轉折的關鍵點。「大表哥」討喜的角色設定與史蒂文斯本人儒雅的扮相是吸引觀眾的關鍵。
隨著三年長約到期,史蒂文斯毅然離開劇組把家搬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國,希望能在大銀幕上贏得突破。厭倦自己「好男人」形象的他,接連在《行過死蔭之地》《訪客》中一改紳士腔調,操起美國口音演繹瘋狂暴力分子。
查理•漢納姆
十三歲出道的漢納姆主演英劇《同志亦凡人》後本土揚名,很快他便決定搬去洛杉磯發展事業。2003年他在大牌雲集的電影《冷山》中獲得一個角色。2005年回到英國拍攝了電影《足球流氓》,卻因此片打動了一位製片人,由此獲得出演美劇《混亂之子》男主角的機會,該劇成功續訂了六季。
不羈的漢納姆拒絕過《五十度灰》男主角的邀約,因為「想要做演員到60歲,並且那時能有賺大錢的大角色,所以必須謹慎挑選對長遠有利的片子」。2013年,一向飾演叛逆形象的查理•漢納姆終於獲得了拯救世界的「大角色」,成為《環太平洋》的男主角,並且還會在續集中繼續發力。
安德魯•加菲爾德
和其他英國新生代演員類似,安德魯•加菲爾德早早就登上了英國的銀幕和戲劇舞臺。儘管有《男孩A》的吸睛表現,《獅入羊口》也與羅伯特•雷德福、湯姆•克魯斯以及梅麗爾•斯特裡普同臺競技,加菲爾德名聲大噪靠的還是兩部非常美國化的電影。
2010年大衛芬奇的《社交網絡》讓他實力初顯,片中安德魯飾演扎克伯格室友——愛德華多.薩瓦林,這一角色的成功塑造為他獲得了金球獎最佳男配角的提名。不久後,29歲的加菲接過彼得•帕克的衣缽,兩部《超凡蜘蛛俠》令他的名字響徹全球。儘管他的蜘蛛俠之路很快就要完結了,但加菲接下來還會在其他領域大放異彩,比如與馬丁·斯科塞斯合作的《沉默》。
亨利·卡維爾
《超人:鋼鐵之軀》上映後,成為2013年風光無限的大片,而這位美國超級英雄的扮演者——亨利•卡維爾也是位英國演員。
具有古典紳士外表的卡維爾從影之路並不順利,接片不斷卻一直不慍不火。參演熱播美劇《都鐸王朝》為他帶來了不少人氣,然而此後卻在包括《007》《蝙蝠俠》等一系列大片面試的最後階段被淘汰,多次與「走紅」二字擦肩而過。直到《超人:鋼鐵之軀》,他才終於尋找到突破口。未來DC電影之中,這位「英國出身」的克拉克•肯特的地位不可動搖。
艾米莉·布朗特
艾米莉•布朗特從影這些年來一直穩紮穩打步步高升。2004年英國電影《我的夏日之戀》中那個頹廢少女讓她走進公眾的視野;2006年《穿普拉達的女王》中女助理的角色為她帶來金球獎電影類提名,梅姨對她讚不絕口的誇獎更能證明她在好萊塢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此後陸續接拍的《陽光清洗》《奧斯汀書會》《年輕的維多利亞》《狂野標靶》等獨立製作也都體現了她不俗的表演實力。
與阿湯哥合演的科幻大片《明日邊緣》票房大獲成功,「全金屬悍妞」的形象為她積攢更高人氣;在《魔法黑森林》中,她與梅姨再次飆戲, 2014年的成績奠定了艾米麗好萊塢一線女星的地位。
大衛·奧伊羅
倫敦戲劇音樂學院畢業之後,大衛•奧伊羅的表演事業同樣從戲劇舞臺起步,在英國的電視劇與銀幕上以配角身份頻繁亮相。成為英劇《軍情五處》的固定班底也讓更多人注意到了這位年輕的英國演員。
鑑於「英國影視圈沒有那麼多有趣的黑人形象可以演」,奧伊羅流利的轉變口音來到大洋彼岸的好萊塢「搶飯碗」。去年,他在銀幕上令人信服的塑造了美國黑人解放運動的靈魂人物馬丁•路德•金博士,一戰成名。《塞爾瑪遊行》為奧伊羅帶來的不只是金球獎提名,也讓他一躍成為全球黑人演員中最受矚目的實力派新生代。
詹姆斯•麥卡沃伊
相比其他英倫演員先是本國成名再到美國發展,詹姆斯•麥卡沃伊的成長之路顯得更艱難一些。先是在《兄弟連》客串了小角色,又在魔幻系列《納尼亞傳奇》裡演半羊人,讓許多影迷記住了他迷人的藍眼睛。不久後他因英版《無恥之徒》中的史蒂文的角色初獲業界認可。
2007-2008兩年內,麥卡沃伊接連出演三部人氣不俗的電影。《成為簡奧斯汀》、《贖罪》這兩部年代電影讓他發揮英倫深情男優勢,另外一部就是更加商業化,也讓一直演文戲的詹姆斯吃了不少苦的動作片《通緝令》。2011年,麥卡沃伊成為《X戰警:第一戰》的主演,成為年輕的X教授,終於完成了好萊塢之旅的最關鍵一步。
麥可•法斯賓德
擁有德國與愛爾蘭血統的法斯賓德與其他英倫演員的銀幕呈現相比,或許少了些憂鬱,更多一些驕傲的雄性氣質。
為演《300》中的斯巴達戰士,他每天運動4小時用10個星期打造自己的身材;為了演出《飢餓》中絕食66天的桑茲,他把體重降到50多公斤,切斷和親人的聯繫。努力的收穫是不言而喻的,在昆汀電影《無恥混蛋》中的表現讓影迷們記住了他,《羞恥》讓他收穫金球獎最佳男主角提名;《為奴十二年》給他帶去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如今,從《刺客信條》《X戰警》這樣的商業動作片到《賈伯斯》這樣的傳記片、《麥克白》這類歷史電影都紛紛找上門來,說他是好萊塢最炙手可熱的男星之一也不為過。
作者:彭二代,RZ
Mtime時光網出品
↑↑↑長按左邊二維碼,或掃描指紋即可關注時光網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原文
《大聖歸來》票房已破7億
《捉妖記》破15億 「大聖」主創答謝自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