噹噹噹噹~
按照說明書上內容,我來給大家講解一下:
▲ 我知道很欠打,順著網線來打我呀~
不得不說,松下新出的這款吹風機從第一次亮相起就充滿懸念:先是讓大家猜代言人,公布代言人是劉雯後,官方又發起了「松下黑科技」、「自帶精華的風」這兩個話題,吊足胃口。
首發公布售價,2999 元的價格也引起不少人的好奇:3000 元高檔吹風機裡,除了戴森終於又多了一個新選擇,那它到底值不值得買呢?
我們這次選擇了 199 元的米家吹風機和 2990 元的戴森吹風機和它比一比:一個是價格相差 15 倍的平價吹風機,那它會比米家好用十幾倍嗎?
另一個是價格幾乎相同的戴森,它們的表現又會有什麼差距嗎?
一起來看:
要知道一款吹風機到底好在哪兒,先得回到「我們為什麼要買吹風機?」這個最基本的問題上來。
吹風機作為區別於自然風乾的幹發方式,是為了滿足快速幹發的需求而生的。能不能在不傷害頭髮的前提下迅速把頭髮吹乾,這是我們評價一款吹風機好壞的基本標準。
為什麼把這個看起來很基礎、答案又很明顯的問題放在前面老生常談呢?
因為光是在測評第一項指標的時候,這款吹風機就讓我們大跌眼鏡。
01
風溫
一般情況下,我們吹乾頭髮的時間在 1 分鐘(短髮)、5 分鐘(中長發)、10 分鐘(長發)左右,而使用吹風機的時候風嘴會和頭皮保持一定距離,同時也不會舉得太遠,這個距離一般在 15cm 左右。
根據這樣的日常使用場景,我們把測溫儀擺放在距離吹風機風嘴 15cm 的位置,吹 1 分鐘、5 分鐘、10 分鐘,然後分別記錄溫度的數值波動,並把這 10 分鐘內的溫度變化做成了曲線圖。
▲ 米家水離子吹風機
▲ 戴森吹風機
▲ 松下 EH-XD20 吹風機
3 款吹風機的溫度變化曲線圖:
米家的表現在預料之中,作為一款平價吹風機,我們確實不能苛求它在智能溫控方面做得有多麼盡如人意——不過最後溫度飆到 80°C 以上也是讓我們捏了把汗。
▲ 在 9 分 59 秒左右測溫儀感應到 81.3°C 的高溫
這個溫度實在是過高了,高溫會讓頭髮枯黃、脆弱、沒有光澤,還有可能會灼傷頭皮。
我們頭髮的主要成分是纖維角蛋白,一般蛋白質在 60℃ 左右就有失活變性的趨勢,所以一般宣傳說自己溫控好的吹風機都會把溫度控制在 70℃ 以下。
▲ 比如飛利浦有款 57°C 恆溫吹風機
▲ 比如 Tescom 宣傳自家吹風機的 60°C 恆溫
這款吹風機宣傳的一大亮點,是使用後有助於改善發質:
然而讓我們沒有想到的是,松下 EH-XD20 吹風機開機吹了僅僅 25 秒,溫度計就開始報警了……
溫度計的報警溫度是 60°C,也就是說,拿起這個吹風機對著頭皮某一處吹 25 秒,頭髮、頭皮溫度可能就會超過 60°C。
但官網的說法可不是這樣的:
「根據室溫自動調節人體舒適幹發溫度」,這張圖還表明,當室溫在 30℃ 左右時,風溫只有 55℃。
開玩笑嗎?
並且在這款產品宣傳的「三大黑科技」中,有一大黑科技就是它的「周圍溫度檢測感應器」,據稱可以「自動檢測並調整溫度,養護頭髮、頭皮和肌膚」。
認真的嗎?
我們實測的結果是開機 2 分鐘內,距這款吹風機吹風口 15cm 處的溫度就迅速升高到 70℃ 以上,而且從第 2 分鐘起,溫度就一直穩定在 70℃ 以上。
松下 EH-XD20 確實沒有像米家吹風機一樣,10 分鐘左右時溫度上升到 80℃ 以上,但這並不說明它家溫控做得好。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樣是 3000 元價位的吹風機,在測試的整整 10 分鐘內,戴森默默地、始終把溫度始終控制在 55.3℃~56.7℃ 之間。
10 分鐘的時間裡,戴森的溫度上升幅度在 1°C 左右,它就一直待在溫度曲線的最下方,保持著一條近乎平行的橫線。
同行們用幾十秒的時間就讓溫度計發出「滴滴滴」的報警聲,它就一直停留在縱軸 55°C 的位置,笑笑不說話。
02
風量
風量,就是風大不大,風量大小直接決定了吹乾速度,松下這款吹風機在這方面的表現——依然令人失望。
我們吹個桌球做直觀對比:
這回不僅是戴森了,連米家也笑笑不說話。
上面說了,要在不傷害頭髮的情況下迅速把頭髮吹乾,吹風機就該做到溫控好、風量大,戴森在基礎測評的這兩個方面可以說是贏得毫無懸念。
松下在溫控上還是做得比米家更好一點的,即使風量沒有米家大,不過評價一款吹風機時,不傷害頭髮顯然應該佔更大權重。
所以綜合考慮,我們認為松下 EH-XD20 要比米家吹風機更好一些。
……
這不是一句廢話嗎?米家吹風機售價 199 元,松下 EH-XD20 賣多少錢?
實測了兩個吹風機最基本的標準後我們確實有點困惑,但它在實際體驗中說不定有亮眼表現呢?我們找來 3 位同學實際體驗一下,一起來看:
嘻嘻:
一句話評價:我選米家。我對吹頭髮的要求不是太高,買吹風機主要還是考慮性價比。
阿洋:
這次松下用時格外久,因為用了說明書中的「智能冷熱交替模式」:
一句話評價:我選米家。松下和米家吹完我覺得差不多。
丁丁:
一句話評價:我選戴森。不知道為什麼松下把我的頭髮吹出了這麼「炸裂」的效果,我這種發量大的人還是老老實實用戴森吧,風大、吹乾快才是剛需。
松下吹風機也不是「萬金油」,EH-XD20 說明書裡說了:
如果是天然捲髮、頭髮容易卷、發質很好、負離子燙髮 3~4 個月內、短髮的人,可能難以產生各個模式的效果。
我們的消費建議是:符合上面幾種情況的人,不必買。
01
所謂的「黑科技」,並不是新技術
除了實測中幾乎形同虛設的溫度感應之外,這款吹風機身上還有兩項「黑科技」,概括一下就是:一,有負離子和納米水離子;二,能控制這兩種離子的發生量。
負離子嘛,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所有的吹風機都開始宣傳自己的負離子功能了。負離子能幫助消除頭髮上的靜電、閉合毛鱗片等等,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很多消費者也發現,負離子確實能讓頭髮變得柔順有光澤。
帶負離子功能的吹風機多了去了,有負離子功能並不能算什麼黑科技,增加了負離子的產生量也不能算黑科技,倒是「納米水離子」還值得說道說道。
松下有一項專利技術叫「Nanoe」,按他們官方的說法,納米水離子能滲透進頭髮、皮膚,之前松下有款 NA98 也有肌膚模式,也有納米水離子的功能,也能用來吹臉、吹頭髮。
之前的產品上就已經有的技術,在它基礎上進行改良,好像也不能叫「黑科技」吧?
這些功能理論上是真的,但並不是特別有必要。
吹風機最重要的是把頭髮吹乾,什麼養護頭髮、做頭皮護理、甚至給皮膚保溼,都不應該是我們使用一款吹風機要達到的目的。
吹風機小小年紀,怎麼就承受了太多不該承受的要求和壓力……
02
「空氣精華」
這個就比較有趣了,一提到這款吹風機,我們就會看到商家在不遺餘力地宣傳「空氣精華」這個概念,比如在商品名稱裡:
在首頁宣傳頁上:
在我們都很好奇什麼是「空氣精華」的時候,詳情頁告訴了我們答案:
如同「空氣精華」般為髮絲注入水漾活力。
在座的語文課代表們都知道,這是一種比喻的修辭手法,是通過把一種事物看成另一種事物來認識它。
這裡的事物當然是納米水離子和負離子,喻體是「空氣精華」,也就是說,並不是真的有「空氣精華」存在。
行吧,我們都是成熟的大人了,這也不是我們第一次見到廣告語裡打比方。但在商品名稱、首頁宣傳、微博話題中都用到這些話術,最終發現這只是個比喻——emmmm 真的有點一言難盡。
03
學習成本有點高
實際體驗下來,比較強烈的感受是:使用這款吹風機需要一定的學習成本。
這款吹風機的按鍵是全英文的,而且不同模式的操作比較複雜,比如 VOLUME(效果)有 UP(蓬鬆)和 DOWN (服帖) 2種;LENGTH (髮長)有 LONG、MEDIUM、SHORT 3 種;TEMP(風溫)有 HOT、冷熱風交替模式、COLD 3 種。
風力強度有 3 檔;而且光是風溫的種類,就有不同的 8 種:
如果是平時買個小家電連說明書都懶得看的人,那還是算了吧,這款吹風機不是為你們準備的。
如果幾個月前你問我這個問題,我會回答你:當然不值得買啊!
溫控不理想、風量一般般。對一款吹風機來說,在基本要求還沒做到盡善盡美的時候談「改善發質」、「給肌膚補充水分」,這都是耍流氓。
但是現在我不太會這樣說,倒不是我改變了對它的觀點,而是我不太願意用自己的觀點去影響其他人做判斷、下決定了。
我尊重每一個人的消費決策,也尊重他們形成這項決策的認知路徑。
因為它性能優越下單和因為它外表好看下單,並沒有什麼高下之分。
因為它是你喜歡偶像代言還是因為它是同類產品裡的佼佼者,只要你決定了要花這筆錢,那它對你來說都值得。
說到底,它值不值得買的意見和最終決定權,在所有看到這篇文章的消費者手上。
不知道你會得出什麼樣的結論呢?
好了,這篇文章就寫到這裡啦,或者對於文章內容有任何意見,都歡迎留言和我們討論呀~
· The End ·
撰文 鹽丁丁呀
設計 落大雨
- 推薦閱讀 -
點擊圖片即可查看文章
看了這篇有收穫,就點個 ▼ 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