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八佰》原聲音樂大碟封面
2020年首部華語戰爭巨製《八佰》於8月21日全國各大影院上映,歷時一年打造出的讓影片更加增色的《八佰》原聲音樂大碟也在同日發行。
《八佰》原聲碟一共收錄了20首電影原聲作品,由電影音樂大師作曲Rupert Gregson-Williams(代表作《血戰鋼鋸嶺》等)與 Andrew Kawczynski(代表作《敦刻爾克》等)攜手金牌音樂製作人於飛,與包括捷克國家交響樂團在內的超過兩百位國內外頂尖樂手共同演繹完成。全片的音樂錄製、混音、母帶工作歷時一年,參與創作製作及演奏的音樂人遍及洛杉磯、索非亞、倫敦以及北京,創造了國產電影多項音樂製作「之最」。
片尾曲《蘇州河》(Remembering)更是力邀享譽世界的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與華語歌壇天后那英共同演繹。單曲製作由安德烈·波切利的御用製作人Bob Erzin親自操刀、協同著名影視音樂人於飛、金牌作詞尹約、張承及國際頂級管弦樂隊共同打造,完成了一場跨越時空、高唱和平與人文關懷的音樂對話。
《八佰》導演管虎對於影片的意義曾表示「就是為了讓大家看見,讓國際上的聲音看見,中國一路走來,經歷過什麼; 中國一路走來,一直沒有忘記什麼」。影片除了向觀眾傳遞出令人感動與振奮的民族氣節,更將這種精神傳承給中國的年輕一代,同時也向世界發出呼喚和平之聲。在現今更重視個體利益的時代,戰爭年代的團結精神仍然激鼓舞著所有人,提醒大家團結是一種偉大的力量。而這張專輯,正是用音樂來傳遞精神,通過宏大的交響樂配器,展示出殘酷而感人的歷史事件,它是一種警示,更是一塊裡程碑,讓大家警醒——歷史不應被遺忘。
安德烈·波切利&那英演唱電影片尾曲《蘇州河》
先導片尾曲《蘇州河》(Remembering)將影片的精神,用音樂完美表達出。《蘇州河》(Remembering)的旋律改編自傳唱廣泛的愛爾蘭民間小調——「倫敦德裡小調」(Londonderry Air),這首「倫敦德裡小調」的旋律,在影片中曾藉由士兵以口琴演奏方式呈現於觀眾。音樂監製於飛認為,這部猶如史詩般的戰爭影片發人深省,而這段動人的旋律,恰恰起到了畫龍點睛的幫襯效果,於是決定再一次用這個旋律作為片尾曲,首尾呼應,希望藉此引發每個人直面內心、直面承諾、直面生命的反思。波切利與那英的驚喜跨國組合,更為電影及原聲音樂增色,波切利純淨清澈的嗓音與那英渾厚充滿力量的合唱相呼應,以醇厚的表達為這部史詩電影收尾,令觀眾置身電影的宏大敘事與發人深省的思考中不願離開。這對「神仙」組合也用他們精湛的唱功向全世界傳遞愛與和平的信息。
從創作、製作到發行,《八佰》電影原聲大碟歷經數載,終於同影片一同呈現在觀眾和聽眾面前。除電影原聲音樂在各大數字平臺上線外,此次環球音樂還將特別發行黑膠唱片,並且計劃推出首批800張限量編碼收藏版,呼應片名,用音樂向歷史致敬。
影片《八佰》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駐守上海四行倉庫的戰士,他們是孤軍奮戰4晝夜的勇士;他們是蘇州河畔的鐵漢,他們是這區區一幢倉庫的守衛者。他們也曾有過懦弱,他們也曾被冷漠圍觀;但他們不退縮,他們是 「八百壯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