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7日刊 | 總第1810期
醫院是偉大的練習室,它會讓人在反覆哭泣中變得成熟;兒童醫院是小孩子的避難所,它教給你如何在「見眾生」中保持純真。
上海電視節期間,有多部新劇展出。其中,由楊磊執導,陳曉、王子文、賈青、于小偉、朱嘉琦主演的都市醫療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因獨具心思地刻畫了兒科醫生這一群體,整體呈現出溫暖治癒的畫風,而顯得清新十足,引起了行業的關注(下為先導預告片)。
近年來,紀錄片《人間世》的走紅,讓醫療題材的作品走進更多人的視野。因為工作強度大、風險高、待遇差,兒科處於醫學「鄙視鏈」底部,是一個常年處於超負荷運轉的行業。
陳曉 飾 鄧子昂
據2016年《中國兒科資源現狀白皮書》顯示,全國兒科醫生共約13.5萬人,缺口約9萬人。而隨著全面二孩時代的來臨,兒科醫生的緊缺正在加劇。
兒科涉及的話題和社會問題很多,但在影視作品中,卻屬於稀缺題材。
因此,《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是一部應運而生的作品。出品方咚咚鏘影視認為,關於兒科醫生的一切,值得被更多人知道。創作者要把這些反映出來,讓觀眾看到他們的生存狀況以及精神風貌。
王子文 飾 焦佳人
從2015年開始策劃,到如今進入後期製作,《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已歷時四年。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講述了一群兒科醫生,為了守護兒童的生命防線竭盡所能,全心全意地救治、服務兒童的故事。
「每一天都為希望而戰!」這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它根植在兒科醫生的精神風貌之中。
觀眾的口味是作品培養出來的,而虐、爽的這些口味強勢的內容很容易讓人上癮。但生活中不只有這兩種味道,電視劇也是一樣。
真實不一定是批判的,它不僅僅只是展現這個世界糟糕到什麼程度。糟糕之中仍有光明、希望與溫暖,才是生活的本來面目。
賈青 飾 谷佳人
每部電視劇都有自己的口味,如何傳達出這種「正能量」,取決於創作者靠近真善美的決心。
醫院是矛盾集中的地方,也能展現最真實的人性。兒科醫生治癒的不只是病人,而是這個世界的未來。《了不起的兒科醫生》並不是一部以重口味為取勝策略的電視劇,它的強項是對真實與溫暖的調性把控。
製片人江薇表示:「故意為了虐而虐,沒必要。我們不是復仇劇,陰謀、獵奇和控訴黑暗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想要溫暖人心。」
「如果他們不能夠把自己變成兒童,就無法治好兒童。我們觀察到,兒科醫院院長、醫生和演員聊天,像帶小孩一樣哄著,很萌。」兒童醫院的特殊之處在於,這個地方可以合情合理地讓一群成年人「做回小孩」。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刻畫了老一輩、中年和青年三個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科醫生。他們擁有區別於其他科室的總體氣質——富有童心,氣質純真——但他們又擁有各自的代際差異。
老年的兒科醫生如院長,經驗豐富、性格溫暖,具有傳承精神;中年兒科醫生如許秉澤,因為生活重擔和新人輩出的壓力,代表正在搖擺和出走改行的一群人;青年醫生中,每個人入行的目的不同,他們代表著兒科界的新生力量。
嶽躍利 飾 谷立峰
于小偉飾演的許秉澤曾和鄧子昂並稱「普外兩大支柱」,然而超負荷的工作量與家庭壓力,不成正比的收入和待遇,以及被優秀後輩襯託得越來越平庸的現實,讓他的一腔熱血降了溫,他轉向了私立醫院。
于小偉 飾 許秉澤
王子文飾演的焦佳人是雲南麗江來的小鎮女青年,當醫生存在報恩心理;陳曉飾演的鄧子昂是備受賞識、追求完美的天才型醫生,當醫生既為尋求安全感,也有實驗心理;賈青飾演的谷佳人是醫二代,有見解有主張,專業冷靜,治病救人一開始只是她成功路上的跳板。
「就像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父母,醫院也有各種各樣的醫生,不管他們披著什麼樣的外衣,他們對病童都充滿了愛。」在兒童醫院的訓練場上,前路不同的青年醫生們經歷種種,最終變得純粹。
一切藝術都是環境的藝術,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樣的人。跟一貫見到醫院裡的大白牆不同,《了不起的兒科醫生》中的兒童醫院宛如一個樂園。
製片人江薇表示:「醫院場景的整體風格是溫馨和治癒。在色彩選擇上,原想用莫蘭迪色系,它比較有高級感和靜態美。跟美術老師商量後,對原色進行了加工,每一層有一個主色調,層層變化,第一層藍色,第二層綠色,第三層粉色……這樣小孩子的醫院更像兒童樂園,可以減少兒童的恐懼感。」
這樣的設計為整部戲增添了乾淨怡人的氣質,除了為兒童著想外,也有為醫生考慮的意思在。
「以鄧子昂為例,這位兒科醫生界的天才型選手,痴迷於最先進的醫療技術,把手術的完美看得太重要了,以至於不能接受失敗,心理焦慮。通過他的變化,我們想給身處兒科的醫生送去一些輕鬆的感覺,讓他們不要那麼焦慮。」
朱嘉琦 飾 王航 張沐兮 飾 方蔓
只有了解更多,傳達給觀眾的才能更多。《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的編劇團隊在上海兒童醫院蹲點大半年,積累了海量病例,然後根據劇情需要、輕重緩急和人物成長對這些病例進行了選擇。
在功能擔當上,病例主要分為主角成長、互相治癒和科普三塊。
「我們沒有採用現在很流行的單元劇形式,那樣一單元一故事的獨立形式,不符合中國觀眾喜愛情節交織、前後勾連的觀看習慣,所以病例一定要跟人物成長結合在一起。」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選擇以兒外科切入。身處時刻有劇烈事件發生的外科,主角更能獲得快速地成長。
「以兒外科切入,有關生死,入戲快,且可凸顯醫生技術和想法,但我們沒有那麼極致地拷問人心,主要是傳達普世價值。」
在預告片中,焦佳人到醫院報到的第一天,就遇到了兒童墜樓事件。
第一個案例非常有代表性,畢竟兒童墜樓新聞幾乎層出不窮,但事關生死的案例又非常緊急。緊急的事件能將人物最好和最壞的一面暴露出來,在第一集中,鄧子昂和焦佳人的反應,很快界定了二人的性格。
在這部劇中間,穿插了一些帶有科普性質的病例,比如小孩被異物噎住,燒傷怎麼樣處理,如何處理兒童親子關係,實用性比較強。
「大病例展示人物關係,前面主要是主角的成長和轉變,後面是男女主的互相治癒;口播病例增加劇的專業調性;片尾的100秒科普是想為社會做一些事。」
仝卓 飾 雷皓
由於片中一些案例較為少見,在專家的建議下,劇組用「科普100秒」短片的形式,對生活中最常見、最需要普及的基礎性問題進行科普。這些短片由上海兒童醫院、首都兒研所的專家撰寫,配以演員的表演,放在了每一集的片尾。
不論是戲裡戲外,《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都對細節精益求精。他們在電視節上推介新劇的房間裡,大片大片的向日葵開得正好,工作人員正在有序地更換花束。
對此,江薇笑稱:「向日葵代表著希望,跟劇中傳達的『每一天都為希望而戰』的精神相符。當然做這些也是基於我們的風格,我們想給大家營造一個舒適放鬆的氛圍。」
「鄧焦」組合求解年輕人情感議題
人物關係與醫學理念緊密交融
「我們給了別人一個假的希望,又把人推到深淵裡去。」這是鄧子昂心灰意冷之際說出的話,充滿了挫敗感。
醫學中有太多不確定性,不能保證每一起手術都成功,對於醫生而言,失敗是必修課。
各行各業的人都需要面對失敗,但醫生手術失敗的代價更難承受,他們的成敗關係到小孩子的生死。他們能夠救人,卻不會救自己。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並沒有像很多都市劇一樣選擇精英視角,這部劇設置鄧子昂和焦佳人這兩位主角,卻選擇從「普通人」焦佳人的視角進入故事。
這當然不僅僅是為了讓女性受眾更有代入感。「社會發展需要精英推動關鍵一步,然而,具體事情需要普通人來執行,他們雖為無名之輩,卻很偉大。」這是《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的價值觀所在。
在兩位主角的故事裡,也藏著原生家庭的故事。
雖然焦佳人是雲南麗江孤兒院長大的,但生性樂觀,充滿感恩,她自知是一個普通人,所以加倍努力;鄧子昂因父母忙於生意,從小缺少父愛母愛,兒童醫院給了他安全感,是他逃避缺愛童年的庇護所。
一個人出生在哪並不會決定他的人生,最終決定人生道路走向的,還是要看一個人的「心嚮往之」。故事的後面,樂觀的焦佳人把陽光照進了孤僻鄧子昂的精神花園中。
懸浮是現實題材行業劇的大忌。「治病生涯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醫生是要論資排輩的。如果一個兒外科精英醫生只有25 歲,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劇本必須符合邏輯。」
作為副主任醫師,鄧子昂的年齡設定是33歲,從海外深造後回國投身兒科事業,他幽默毒舌,對醫學有著不被人所理解的執著。
焦佳人的年齡設定是26歲,在雲南麗江大地震中成為孤兒,後在昆明醫科大學完成了7年本碩連讀,又在當地醫院輪轉規培,後來才進了上海童馨醫院進行專科規培。
「看完《那年花開月正圓》覺得陳曉很適合鄧子昂這個角色,陳曉是87年生人,32歲的年紀很符合鄧子昂。因為這部戲是用女主角度進入的,女主經歷的是一個遞進式的熟練過程,所以男主的搭配至關重要,因此先定了陳曉,後來選了王子文來演焦佳人。」
在人物成長線上,表面上是鄧子昂和焦佳人的互相治癒,實際上包含著兩種醫學觀念度量的平衡。
「對待病人的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只治病,不幹預病人家屬和病人情感;另一種是融入病人生活,幹預所有環節。這兩派聲音始終存在,有時候一派會壓倒另一派。」
在劇中,鄧子昂的老師會側面敲擊他:「你又要在病人身上做實驗了。」鄧子昂往往會說:「這種醫療手段可以試試。」而焦佳人是治人先治心一派的,有時候也會照顧過度。
觀眾可能更關心大病和疑難雜症,它們能否被治療,衡量著醫學技術發展的進程。但這部劇裡也表現了一些平常的、看似不起眼的小病。
「對於兒童而言,疾病不分大小,只要發生在他們身上,就需要細心呵護。現在國家提倡社區醫生、家庭醫生,提倡分級診療,以便更有效地調動醫療資源服務大眾,這也是醫學的發展方向之一。」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選擇在二者中尋找平衡:既不要過於追求完美手術,也不要一味「治人先治心」。介入病人要適度,別搶保姆和心理醫生的工作,術業有專攻,先救眼前人。
剛踏入一行的年輕醫生,視線輻射的半徑有限,要經過漫長的時日才能開闊,這便是成長的意義。什麼樣類型的醫生都需要經歷這個過程,同樣,醫學也在不斷發展。
江薇認為,海量的兒科病例決定了這個題材是可以成系列的。「如果有機會做第二部、第三部,會跟醫學和科技發展結合,比如第二部可以嘗試做人工智慧和普通醫生交融工作的內容。」
當然,《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想要探討的遠不止醫學與技術。隨著時代發展,老百姓對兒科醫學的態度正發生著變化,社會對醫生的要求也應時而變。兒童醫學牽動著這個社會最活躍的一根神經,只要恰切把握時代脈搏,這將是一個蘊含無限創作空間的題材領域。
【文/毛毛王】
▼
近期熱文
把網劇IP孵化的院線電影看遍,也就段子劇和動畫能打
酷評|《向西聞記》:港劇觸網,人性觀瞻請向「西」看
戰爭劇裡的狼性男人雙子星在此|電視劇60講(番外)
影視獨舌 由媒體人李星文創辦的影視行業垂直媒體。我們的四項媒體主張:堅持原創,咬定採訪,革新文體,民間立場。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歷史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