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你來說,徠卡Q2真的合適嗎?

2021-02-14 膠片的味道

徠卡不久前正式發布了自己的第二代全畫幅固定鏡頭相機Q2,這是一款4700萬像素的數位相機,配有成像超級銳利的固定式28mm F1.7鏡頭,並且在拍攝時也能帶來很多樂趣,當然享受這一切的前提是你能夠買得起。不過換句話說,即便你買得起但Q2就真的適合你嗎?看了下面這篇DPReview帶來的體驗,你或許能找到答案。

徠卡相機從誕生至今就一直與街頭攝影和新聞攝影緊密相連,所以第二代的Q系列相機也非常適合這些人群來使用,這一點兒也不奇怪。新機的28mm F1.7 Summilux鏡頭不僅成像清晰銳利,而且在低光照條件下也可以穩定地進行手持拍攝。相機提供了兩種設置自動對焦區域的方式,包括通過觸控螢幕操作或通過後部的四向撥杆來操作。無論選擇哪種,對焦點的移動和自動對焦的整體響應速度都非常出色。使用徠卡Q2時,我們其實無需使用觸控對焦選項,只需使用方向鍵即可。如果你是一個更加純粹的拍攝者,那就可以繼續移步到手動對焦,鏡頭的對焦環有著很好的阻尼,使用起來非常令人愉悅。相機還提供了兩種對焦輔助工具:自動放大和峰值對焦,此外,鏡筒上還有一個超焦距刻度。

對於街頭攝影師來說,很重要的是最好能無聲無息地進行拍攝。 徠卡Q2的葉片式快門幾乎做到了完全靜音,而它的電子快門則是徹徹底底的靜音,相應的,前者可以提供最高1/2000秒的閃光同步。儘管沒有彈出式閃光燈,但Q2支持通過熱靴連接獨立式閃光燈。Q2採用了全新的368萬畫點OLED電子取景器,與前代產品相比,其在細節和色彩還原方面有重大進步,而新機的3英寸104萬畫點觸控螢幕也很不錯,只是沒有翻轉屏限制了拍攝角度。

不得不說,28mm鏡頭有時可能太廣了,尤其是在不能變焦的情況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Q2提供了數碼變焦的「裁切模式」。在該模式下,相機可提供35mm(3000萬像素)、50mm(1500萬像素)和75mm(660萬像素)的裁切選項,選擇其中一個時,你仍然會看到完整的28mm視野。如果拍攝Raw+JPEG文件,則前者將會保存應用裁切前的全解析度文件,後者則會是裁切後的文件。

談到旅行攝影,你想要的一定是一臺不會讓你失望的相機,續航時間、天氣密封、焦段的多功能性和弱光拍攝能力都是值得考慮的因素。總體而言,徠卡Q2具有穩定的續航時間,每次充電後可拍攝約370張,但我們的使用經驗表明,實際拍攝的張數可能會接近這個數字的兩倍,當然這還是取決於你的拍攝方式。不幸的是,Q2不支持USB充電,因此你必須將充電器裝在包裡。Q2得到的最重要的一項升級應該是增加了天氣密封功能,提供官方標稱的IP52評級,意味其能夠抵禦一些毛毛雨和顆粒物質的侵襲。

阻礙Q2成為終極旅行相機的最大因素是缺少變焦能力,雖然35mm、50mm和75mm的機內裁切很方便,但後者的解析度已經相當低了,只有660萬。因此,如果你有使用長焦焦距拍攝需求的話,那Q2可能並不適合你。另一方面,Q2的鏡頭應該能讓你在弱光下大顯神威,28mm F1.7的Summilux鏡頭即便全開也相當銳利,而且相機的新型4700萬像素傳感器應該也提供了更大的動態範圍。

不過,如果在一天結束時,你無法上傳照片與好友分享,那旅行還有什麼意義呢?所幸的是,徠卡Q2提供了低功耗的藍牙功能,你也可以根據需要通過Wi-Fi輕鬆傳輸照片。唯一的缺點是Q2默認的JPEG配置文件看起來有些平淡,因此你可能需要在發布之前通過應用程式來進行一些個性化的調整。

在購買相機前,我們需要問自己的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這款相機是否會讓我在出門時想要帶著它?」我們認為,徠卡Q2就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它看起來非常華麗,又不是太大、太重。此外,由於採用了鎂合金機身和防潮防塵結構,它也應該是非常耐用的。

我們在使用中還切實感受到了新機卓越的手動對焦能力,以及快速且準確的自動對焦,這都讓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時間進行構圖,或者加快速度拍攝。話雖如此,市場上的其他相機提供了高度可用的追焦及人臉識別模式,這基本可以消除對焦上的差別。如果你還是一個相機新手的話,這些相機通常更容易使用,也是更好的選擇。除此之外,第二代Q系列相機直出JPEG照片的膚色也並沒有令我們感到非常印象深刻,它們往往看起來太過中性,飽和度不高,達不到討喜的程度。為了獲得最佳效果,我們建議對RAW文件進行處理。如果你不熟悉RAW格式的話,那麼還有其他直出JPEG更好看的相機可供選擇。

在考慮到拍攝風光作品時,一部旁軸式的數位相機可能不會是你的首選,但Q2那令人印象深刻的、連邊角都很銳利的鏡頭,緊湊的機身,以及高解析度的傳感器都使其成為了一個很好的選擇。此外,我們希望其在50的基礎ISO下的動態範圍能夠優於競爭對手。如前所述,徠卡Q2具備一定程度的防塵、防潮能力,還有良好的續航時間。然而,對於風光攝影來說,Q2還是存在一些人體工程學設計上的不足,例如缺少翻轉屏,而且相機安裝在三腳架上後也幾乎不可能打開存儲卡槽或電池蓋。最後,缺少背光按鈕可能會讓黑暗環境中的機身設置成為挑戰。

如果你是一個人像攝影師,那28mm顯然不是傳統的人像焦段,這樣一來使用Q2就真的沒有多大意義了。 但對於那些願意改變規則的人來說,28mm和35mm還是可以很容易地勝任新聞攝影中的肖像拍攝的。如上所述,雖然像素上會有不少損失,但Q2還是提供了50mm和75mm的焦段可供選擇,其1/2000秒的頂級閃光同步速度也使得這款相機成為使用閃光燈進行日間肖像拍攝時的不錯選擇。但是,缺少眼部自動對焦模式意味著你可能需要使用手動對焦,或者自己將對焦點移動到拍攝對象上才能確保拍攝出清晰的影像。

你可能會認為將Q2這樣的相機用來進行視頻拍攝有點愚蠢,但請先不要笑得太早,Q2還是可以拍攝穩定的DCI或UHD 4K/30p視頻素材的,與此同時,你還可以輕鬆地點擊進行對焦。相機還能夠以120p的速度拍攝慢動作的全高清視頻,其ISO50的基礎感光度能夠讓你在明亮的光線環境中拍攝時減少對ND濾鏡的需求,只是這部相機並沒有提供任何類型的接口,你沒有聽錯,它沒有耳機口、麥克風口、HDMI接口甚至是USB連接。

最後,如果你不介意徠卡Q2的固定鏡頭和不可翻轉的觸控螢幕的話,那它將會是包括街頭、旅行、家庭等在內的很多攝影類別的絕佳選擇,它還可以被視作一部方便的一體化風光相機。雖然其28mm的鏡頭可以被用於拍攝一些廣角的「環境肖像」,但它可能不並不是大多數肖像攝影師的正確選擇。

新攝影 nPhoto 授權轉載

相關焦點

  • 徠卡 Q2:街拍的種子 | 喬所長評器材
    相機的鏡頭上擁有可以鎖定的手動對焦指柄,以及微距切換環,這隻鏡頭的手感非常好,手動對焦時的阻力很合適,雖然用這臺相機,我幾乎不會用手動對焦模式,但是用慣了徠卡35mm f1.4和28mm f5.6手動對焦鏡頭的我,還是很喜歡這支鏡頭的手感,偶爾也會玩一下。
  • 徠卡或將推出Leica Q2 Monochrom黑白版?
    近日有傳聞圖片稱徠卡將在2020年11月帶來Leica Q2 Monochrom黑白版本,傳感器或許延續自M10 M的4000萬像素黑白傳感器,較彩色版4700萬像素略有降低。
  • 徠卡 Q2 Monochrom 是一臺怎樣的相機?
    Suffolk SkyLeica Q2 Monochrom我在徠卡的工作是照相機測試員,我的責任是向徠卡報告問題。Leica Q2 Monochrom f1.8 1/500s  ISO200多年以來,徠卡相機單色傳感器的解析度有了明顯提高,雖然並不像2012年M9 Monochrome 出現時那樣令人震驚。我花了很多時間在所有Leica Monochrom相機上,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黑白相機改變了攝影師的拍攝方式。至少對我來說,這讓我對圖像的構圖有了更多的思考。
  • 跳脫色彩的情懷相機:徠卡Q2 Monochrome評測
    ■外觀造型徠卡Q2黑白機採用了與徠卡Q2相同的4730萬像素全畫幅傳感器,只不過傳感器從彩色換成了黑白傳感器。在外觀上,徠卡Q2黑白機與徠卡Q2的造型完全相同,機身尺寸為約 130 × 80 × 91.9 mm,重量約為652g(帶電池和存儲卡重量約為734g)。相對於徠卡Q2來說,徠卡Q2黑白機在重量上稍稍增加了幾克。
  • 蹭個徠卡Q2的熱度—到底什麼叫徠卡色?德味到底是什麼味?麻辣?五香?
    最近徠卡Q2好評爆棚,大家都在說Q2「徠卡味」更濃了,那什麼TM的叫「徠卡味」?麻辣還是五香?我家有孜然,能用麼?
  • 2021年,徠卡Q2還值不值得買?
    動圖:28mm/35mm/50mm/75mm 線框對比即使你裁剪到了 75mm 焦段,照片jpg也有大約 700 萬像素,用於網絡分享或者中等照片列印也是足夠的。Q2 有4K攝像功能,如果你喜歡拍視頻,尤其是需要拍娃的話,不只是自動對焦,用視頻拍攝記錄瞬間要比攝影保險的多。
  • Q2從這款「終極」相機開始愛上徠卡
    同時還要足夠可靠,能夠應對街角隨時不期而至的夏雨……每次看著徠卡全畫幅以上的產品線,M系列深厚的底蘊和S系列高昂的價格總是讓人望而卻步。Q2輕鬆的自動對焦,相對入門的售價,總會成為我窺探徠卡世界的第一扇門。低調的黑色外觀下,徠卡集成了4730萬像素全畫幅傳感器和Summilux28毫米f/1。7ASPH。鏡頭變成一隻手拿著。
  • [攝影]隨拍機之王-徠卡Q2開箱
    原版的徠卡Q就已經十分優秀,快速的自動對焦,即使是全開28mm f1.7都銳不可當,但是唯一遺憾的就是這一塊徠卡祖傳24MP CMOS,動態範圍相比索尼A7R3和D850相差甚遠,而這次,換上全新47MP CMOS的徠卡Q2,甚至把戰火燒到了中畫幅無反的戰場,要知道44x33mm的中畫幅,裁切3:2後也只是輸出45MP而已,強大的動態範圍已達到135旗艦相機水準。
  • 瀋陽徠卡Q2全畫幅微單相機特惠42490元
    【中關村在線遼寧行情】徠卡Q2數位相機,近日在商家「瀋陽徠卡世家」特價促銷,優惠價為42490元感興趣的朋友可直接前往瀋陽市和平區三好街百腦匯2D02詳詢,關於徠卡Q2數位相機的促銷信息也可諮詢(聯繫電話:13032426666 )該商家。
  • 傳徠卡下月將推出黑白版Leica Q2
    來源:太平洋電腦網近日,業內有傳聞稱徠卡將在2020年11月推出Leica Q2 Monochrom,即Leica Q2的黑白版本。但是徠卡強大的4000萬像素傳感器也足夠成為人文精選,黑白直出情懷滿分,意味十足。至於機身的其他性能是否會有所改變,還等得Leica Q2 Monochrom推出後才能知曉,這會是你的心動產品嗎?
  • 新品徠襲 | 徠卡Leica Q2正式發售!首批到貨【即刻搶先預定】
    真摯的徠友,真愛著徠卡!想必,你從漫天的傳聞中已嗅到了Q2的「毒」沒錯!江湖傳聞兩三年的徠卡Q2今晚,就在剛剛北京時間3月7日22:00正式向全球發布作為徠卡史上革命性的一款高像素數位相機自然倍受矚目而作為徠友的你今晚,我們也為大家帶來前所未有的驚喜獻上這第一道毒德味我們在不久前即拿到了一臺樣機
  • 2020年了,徠卡M10-P還值得購買嗎?
    M10-P和M10本身並沒有太大的區別,靜音快門、觸控螢幕、水平儀等多出來的功能也不是必須的,但就是因為覺得「螺絲釘的顏值高於小紅標」,最終讓我們為差價買了單。JPG格式出片油潤有質感,很多時候直出的色彩都能令人滿意,DNG(RAW)格式寬容度也非常好,後期空間很大。特別提醒大家,使用M係數碼機身,也不應偏執的迷戀所謂的「直出效果」。後期,也是攝影的重要組成部分。
  • 聽說你要入手徠卡M10-P
    如果你是一名近視眼,可能黃斑對焦有一點點困難。不過不要緊,M10-P具備實時取景峰值對焦,我們可以通過峰值對焦來獲得更加精準的對焦。再有,玩徠卡M怎能不學一學估焦和盲拍,掌握了這項技能,你距離攝影大師又近了一步~
  • 宇宙裝逼指南第一季:徠卡相機
    好吧,我承認拿幾個貌似不太懂攝影的人來說徠卡,可能沒什麼說服性。攝影師大家都認識誰?回歸主題,小編告訴你,荒木經惟也是徠卡的用戶之一。但是這張圖片……請問荒木先生,徠卡相機還有增加運動細胞的功能?
  • 布列松用過的徠卡八枚玉鏡頭
    上圖右邊就是「布列松版八枚玉」,編號1656195(「MP-298」拍攝提供)和大家一樣,可能會非常好奇地問:「MP-298」的這支布列松版八枚玉,是真的嗎上圖是布列松的第一部徠卡。(網絡圖片)由此我想到,如果當年徠卡真的出了M口IIIg,那麼,布列松就不用去改口了。
  • 窮玩徠卡?
    徠卡和窮玩好像搭不上邊,不過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如何1000人民幣以內玩Leica了。徠卡於攝影一直是朝聖的存在。
  • 徠卡鏡頭的「銳」是什麼銳?
    你所感知的「細節」,並非因為它真的在細微末節中存在,它只是利用了光線。如果放大徠卡照片,你會看到,比如說,臉部皮膚看起來非常生動,幾乎就像你可以觸摸它一樣。M10+35/1.4,by Ieokwok你看到一張照片時,可能會發現它具有藝術性,會引發你的情緒,但這些感情該如何統一標準呢?相比之下,放大看頭髮的清晰程度就好衡量得多,但誰又真的在乎能數出多少根毛?對大多數人來說有什麼意義?你認為呢?這正是關於銳度的有趣之處。 你只需看照片——用你的眼睛和心。
  • coser「你這是卡片機嗎,拍不出好照片吧?」攝影師「這叫徠卡」
    攝影師朋友笑完之後拿起手中的徠卡看了看說「的確,拍照還是選別的牌子好」。對於徠卡這一款相機,很多人不懂為什麼它的價格會那麼貴,動輒幾萬塊十幾萬,但是拍照質量也和普通幾千塊的相機沒什麼區別,甚至功能性還要更少一點。的確用徠卡和別的相機做對比,徠卡的拍照質量算不上特別好,但它價格高昂。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徠卡被製造出來的本身意義就不是拍照,而是奢侈品。
  • 使用徠卡、哈蘇相機時,這些問題你遇到過嗎?
    越來越多的朋友們開始旅行,或是出門拍攝,許久未碰相機,有時候你會突然發現:誒?這個問題應該怎麼解決?別著急,我們整理了君峰的客戶和粉絲朋友們近期諮詢過的相機使用問題,說不定你也曾碰到、或者以後可能遇到。不妨接著往下閱讀,收藏本文,供需要之時使用!
  • Leica M5,一臺被嚴重低估的徠卡M系膠片相機 | 百年徠卡【07/100】
    因為偏離了M3以來經典的徠卡造型,M5從出廠開始,就一直是「離經叛道」和「另類」的代名詞,不被那些「徠卡原教旨主義者」所接受,甚至一度被扣上了「差點將徠卡拖入破產深淵」的大帽子(其實更重要的是1970年代徠卡主要的市場--歐美深陷經濟危機泥潭,而同時期的日本相機廠商們奮起直追,膠片單反以較低成本和先進技術逐漸蠶食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