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許不認識幾米,但你或許看過梁詠琪、金城武領銜主演的愛情片《向左走向右走》,或者梁朝偉、楊千嬅主演的電影《地下鐵》。如果你都沒看過,也沒關係。因為接下來,我會帶你認識他。
幾米,內心善良,外表靦腆,不擅言語表達,卻用畫筆描繪出夢想,將情感和思緒藉由「畫」傳達他的內心的「話」,俘獲了無數粉絲的心。在1995年時曾經患上了「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也正是這個疾病,讓他對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他更熱愛生命,也明白生命中每個平凡瞬間的可貴。
他說:「生命的變化太快,太殘酷,來不及準備,也無法預料。所有的美好都在當下,而所有的變化也變得美好。我感念那一段飽受折磨的傷痛時光,讓我變得感性而敏銳,許多平凡的小事變得重要,而許多非凡的大事又變得無足輕重」。
他用繪畫的方式,道出了都市人的孤獨內心,表現了成年人的疲憊和無奈,與此同時,又仍堅持著人性中的「真善美」。這位用「生命」在畫畫的畫家,也獲得了很多的獎勵,算是對他付出的回報。
幾米在2009年10月首次出版這本《星空》,書的封面寫著「孤單時,仍要守護心中的思念;有陰影的地方,必定有光。」這句話,讓人忍不住回想起自己孤單時的種種畫面,但同時又從心中,生出一道光,把這份孤獨照亮。
翻開第一頁,裡面有這樣一句話:「抬頭望著星空,世界變得好大好大......」世界很大,我們很小,我們每個人不過是星空下的一抹塵埃,也許很快,就會消失在這茫茫世界當中,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卻真實的存在過。
這本書,他說是獻給「無法與世界溝通的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有比我們幸福的人,但同時也有更多,也有比我們不幸的人。那些無法與這個世界溝通的孩子,那些活在自己世界裡的孩子,那些即便不再是孩子,但仍會時常感受到孤獨和無奈的「大孩子」們——同樣需要獲得一束光,照亮他們的內心世界,讓他們可以感受到這個世界的溫暖。
幾米在《星空》中描述了一個小女孩的故事,6歲之前,她和爺爺奶奶住在山上,每到夜晚,抬頭便能看到無數的星星。後來,她被爸爸媽媽帶到城市生活,但是爸爸媽媽忙著工作,沒有時間陪她,更無法理解她,她覺得很孤單。不久後,爺爺的離世,讓她感到更加孤獨。直到有一天,學校轉來一個和她一樣「孤僻」的男孩,男孩的爸爸是個船員,長年不在家,媽媽白天晚上都在上班。原本沒有關聯的兩個孩子,卻因為一次男孩子被欺負,女孩子挺身而出救了他,於是,他們成為了「朋友」。
他們開始一起上學、一起回家,「他的窗整夜亮著燈,有時像是暗夜裡海上的燈塔,有時像是掉落人間的星星」。有一天,女孩的父母再次爭吵,她決定和男孩離家出走。他們背著書包,一起逃離這個看不到星星的城市。他們開始了「流浪」的生活,他們回到了女孩爺爺的家裡,然而,在那裡,她卻再也看不到爺爺了。於是他們開始繼續漂泊——穿過幽靜的森林,坐船劃到湖心,因為爺爺說過「等濃霧散去後,就可以看到最美麗的星空了」。他們往湖裡遊去,去「摘星星」。當醒來後,女孩生了一場大病,再上學後,男孩卻離開了,據說他爸爸的船終於靠岸了。
故事很簡單,其實就是兩個孤獨的孩子,給了彼此溫暖和希望。孤獨,是家人造成的;溫暖,卻是朋友帶來的。也就是說,他們成為彼此人生裡的「光」,治癒對方內心的孤獨。但最終,他們仍然回歸了自己的家庭,或許,帶著另一個人給予的那份光芒,去照亮同樣孤獨的家人。孩子擁有一顆純潔的心,但這顆心,同樣也很脆弱,需要我們成人用生命去守護,其實也是守護我們自己的內心。
每看一次這個故事,我就會感受到一次心靈的震撼。這個孩子,其實就是我們自己,更確切的說,是孤獨時刻的我們。每個人在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有過孤獨無助的時候,有過不被理解的時刻,寂寞、委屈和傷痛,從此住在我們心裡,成為我們心中的「黑暗地帶」。直到——有一束光,照進這片黑暗,給我們帶來光明。所以我們一直在期待這束光的到來,我們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來,也不知道它會什麼形式出現,但我們相信,它終將來到,這,其實也是一份「希望」。
每一個孩子的內心,都存在一束光。這束光,可能來源於父母,也可能來自於朋友,甚至有可能是陌生人,或者,僅僅是過去的一份溫暖的記憶,也可能照亮一個人一生的路。而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是個孩子,或者說,我們的內心,其實一直住著一個孩子。因此,我們每個人心中,也許在我們沒有意識到的地方, 都有這樣一束光的存在。
越是黑暗,越渴望光明;越是孤獨,越渴望溫暖。如果有機會,我們都能成為一束光,給予他人溫暖,讓這個世界,也擁有更多的光與亮。
小時候生活在農村的我,很喜歡看星空,因為一抬頭,就能看到一閃一閃的星星。那個離我很遙遠的星空,卻給過我很多美好的幻想。我幻想有一天我可以在星空中遨遊,我可以看到不同的星星真正的樣子,我可以觸碰每一顆美麗的星星......星空,構築過我無數個美夢。
然而,當我長大以後,我卻越來越少能夠看到這麼美的星空,離農村越來越遠,離小時候越來越遠,離單純的美夢,似乎也越來越遠。星星隱藏在大城市的霓虹燈的夜色當中,我已經很難看到;時間被工作和生活填滿,我已經沒有這麼多閒暇,去仰望星空;就連夢境,都越來越少,甚至當我早上醒來,已然記不住自己前一晚有沒有做夢......唯有,孤獨似乎離我越來越近。
就在這樣一段時間裡,我很喜歡幾米的書。看他的書,似乎感覺自己又重新回到了很單純的孩童時代。即便仍有煩惱,仍有痛苦,但是會覺得,已經沒有這麼難受了。他的書,給了我一種力量,這種力量,我覺得是穿破內心的黑暗,讓我重新感受到光的存在......他的畫,或者說「畫中話」,就是一束光。
也因此,我一直相信文字的力量,我相信,文字本身也是有生命的。這個生命,是書寫它的人所賦予它的。如果這個人,擁有溫暖的力量,那麼文字也會有溫暖的力量,如果一個人,擁有愛,那麼他的文字也能夠傳遞出愛的能量。從此,我便愛上了文字,愛上了寫作,因為我知道,文字治癒過我的內心,我也希望,用文字,去治癒他人。我最大的希望,是通過文字給予他們更多的力量,即便這種力量,無比渺小,但我會盡我所能。
後來,我看到一個朋友的文字,很有力量,但直到我看了她的採訪才知道,她的童年,過得並不快樂,甚至可以說是痛苦的折磨,那本不應該是一個孩子應該承受的。然而,她挺了過來,不僅如此,她通過自己的力量,不斷的向上生長,她說自己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束光,照亮別人。
那一刻,我終於知道,原來,「光」是這樣一種存在。即使你看不到它,但你能夠感受得到,只要有光存在,一個人就擁有了夢想,就看到了希望。每個人的光,都是不同的,但是我們需要去尋找,去發現它,讓它在我們的生命中生根發芽,繼而開出花,結出果,散發出更耀眼的光芒,然後,我們再用這束光,去溫暖他人。
我忽然間明白另外,為何我如此喜歡星空。因為在那般黑暗之中,可以看到在十幾萬光年之外的星星發出的光,我看到的其實不是當下的那個時刻的星星,而是之前的星星。其實它也通過光,告訴我「一切終將成為過去」,我們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也不過是過去發生的,並非當下的感受,也就是說,時間終將會治癒孤獨,會遺忘傷痛。星空用自己的力量給了遙遠的我,帶來了光,還有夢想,光的力量,無比強大......星光,在某種程度而言,是「希望之光」,後來,文字成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光,陪伴我走過人生中無數個低落的時刻。
我們必然會面臨人生的諸多挑戰,我們會經歷各種艱難險阻,會遭遇各種痛苦折磨,會留下傷口疤痕,在堅強的外表之下,隱藏的是一顆脆弱的心靈。我們希望有人能夠給予我們溫暖,給予我們理解,但我們不是別人,無法體會別人的辛酸;別人不是我們,無法了解我們的孤獨。
正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正因為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活著都不容易,我們才更需要獲得心靈上的共鳴,更希望擁有一束光照亮我們內心的黑暗。
願我們都能擁有「希望之光」,照亮我們人生之路,同時帶給我們溫暖,驅走我們內心的孤獨,而我們,也用自己的光芒,去溫暖別人,照亮別人的路。
【我是sinly慢讀漫思,喜歡閱讀和思考,熱愛學習和成長,如果我的文字讓您有所啟發,歡迎關注,我們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