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裡記載:袁紹舊歲感冒吐血症候,今方稍愈,商議欲攻許都。意思是袁紹去年得了感冒,結果病了很久,弄到吐血,後面好了點,想要攻打許都。
想到袁紹自幼習武,四處徵戰,體格健壯,又不差錢,竟然把一個感冒拖了一年,還拖成了嚴重肺炎。真是不可思議!
那個時候,醫聖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已經完稿了,可是沒有微博、頭條、新聞、電視臺、報紙、QQ、微信等的宣傳。只靠口口相傳不太管用,因為很多人壓根不感興趣,所以也不傳播。蔡倫發明的紙張也沒有流行普及。袁紹他自己還把精力花在了打打殺殺上面,整日憂心忡忡,只關注戰爭和美女,不關注醫聖張仲景。所以,袁紹勞累,吹風,受涼,感冒惡化,也很正常。
若袁紹早點服用了張仲景編寫的《傷寒雜病倫》中被譽為群方之首的「桂枝湯」,肯定不會拖那麼嚴重,還能快點恢復健康,助力官渡之戰。
根據《三國演義》的描述,很明顯,袁紹表現出了外感風寒表虛症(太陽中風),得的這個感冒是風寒感冒。
按照張仲景的意思,治療這種類型的感冒應該取桂枝9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生薑9克、大棗一枚(擘),然後在砂鍋裡放5味藥和500毫升水,用文火煎20分鐘(不宜久煎),煎取200毫升,第二煎用水350毫升,煎取200毫升,合併兩次共煎取的400毫升藥液,酌情用量,分兩次溫服。溫服半小時之後,喝熱稀粥一小碗「養汗源」以助藥力;蓋被子以避風寒,並捂出汗,直到讓全身出微汗(脾胃調和,氣血流動)方可停止服藥。否則繼續溫服藥液,重複前面的流程。
通常,患者出現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核心症,可區分傷寒還是中風),鼻鳴乾嘔(肺胃失和),苔白不渴,脈浮緩或脈浮弱的症狀,基本可以判斷病症為風寒傷人肌表,腠理不固,衛氣外洩,營陰不得內守,肺胃失和所致。那麼治療就能用桂枝湯以解肌發表,調和營衛。
用中醫的思維來看,這種症狀出現的機理是:外感風寒之邪客於肌表,衛氣浮甚於外,與邪抗爭。所以「衛強」導致發熱症狀。同時,衛氣奔越抗邪不能衛護營氣,營陰不能內守,所以「營弱」,肌表疏鬆,表虛不固,才出「病汗」。此方配伍嚴謹,是標準的治療風寒表虛症的方劑。
方中桂枝為君,辛甘散寒以調衛,治「衛強」。白芍為臣,酸寒斂陰以和營,治「營弱」。君臣相配,邪正兼顧,調和營衛,散中有守,汗中寓補,表解裡和。生薑助桂枝辛散衛分表邪,大棗助白芍養營。姜棗合用,升騰脾胃之氣津,共為佐藥,而增強桂芍調和營衛的作用。炙甘草為和事老,調和諸藥。另外,桂枝甘草,辛甘化陽;白芍甘草,酸甘化陰;姜草棗益胃氣,共成調和陰陽之方。
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桂枝湯沿用了兩千多年,確有奇效,被譽為群方之魁。可以說弄懂了桂枝湯,就弄懂了半部《傷寒雜病論》,就知道怎樣按照症、證、病擇方。
現代醫學研究出中醫的風寒感冒是因風吹受涼而引起的感冒,秋冬發生較多。其症狀為渾身酸痛、鼻塞流涕、咳嗽等。中醫的衛氣就是免疫體系,營氣就是營養物質。對於一般的由低熱導致的體質下降,桂枝湯可替代抗生素、激素等對抗病毒、細菌,並「補虛」。
所以,桂枝湯的方義體現的「甘溫除大熱」的思想對應了西藥治療循環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等的原理,這真是名不虛傳。
結合著國粹文化看,這個治療感冒的千古第一神方以桂枝命名,很有文化底蘊。桂從木從圭,圭是古代諸侯與王的信物,以此作為「聘」之禮,所以《本草經》雲「為諸藥先聘通使」,桂枝的作用就是可以打通不同領域之間的隔閡,建立一種互相信任的機制。
但是,臨床上,風寒感冒的病人可能病機複雜,症狀也多樣化,也就是得病的症狀沒有那麼標準。而桂枝湯只適合桂枝湯症,所以可以在祖方桂枝湯基礎上加味中藥,使得使用的範圍增大,以治療桂枝湯適應症。
看來,縱然方劑在組成上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所以,用方一定不要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而要靈活加味減味衍生出適應病症的方劑。
譬如可用柴胡湯桂枝湯治療老年人遷延不愈。臨床上,若老年人的感冒因為失治、誤治,而超過15天遷延不愈,並且除了桂枝湯的典型適應症之外還有全身關節酸痛,乏力,氣短,咳嗽,舌淡紅苔薄白或白膩等症狀可以考慮加柴胡、黨參、法半夏、生黃芩等。乏力或氣短加生黃芩;鼻塞或流涕加辛夷;咳嗽加杏仁、前胡等。
但需要明確的是,桂枝湯加味不是膚淺地增加了治療範圍,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分析。有時候,由於增加某味中藥的劑量和品種不同,就會使得方劑的主治功效與適應人群和桂枝湯大相逕庭,不可混用。
譬如桂枝加桂湯就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加桂枝至15克,治療方向就變成了溫通心陽,平衝降逆。桂枝加芍藥湯就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加了一倍用量的芍藥,治療方向就變成了補益內虛腹痛等。再如小建中湯是在桂枝加芍湯的基礎上再加了一味飴糖,治療方向就變成了溫中補虛、益氣養血、和裡緩急等。
還需注意的是,服用桂枝湯後出的「藥汗」需要滿足「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的要求。就是說遍身都要出汗,而且所出的汗只能是微汗,不可以出大汗。
另外,桂枝湯在適應人群上還有「三禁」:
一為表實無汗者禁;
二為嗜酒之人,內多溼熱者禁;
三為陽熱內盛者禁(桂枝下咽,陽盛則斃)。
<END>
本文由我刊徵稿發表,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不能代表本刊觀點。本微信平臺長期徵稿,徵稿郵箱cjcmmxinmeiti@126.com,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百年老店北京同仁堂特製蜜煉桑葚膏,推薦給大家使用,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