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你我就空恨別夢久
燒去紙灰埋煙柳
於鮮活的枝丫凋零下的無暇
是收穫謎底的代價
餘暉沾上遠行人的發
他灑下手中牽掛於橋下
前世遲來者擦肩而過
掌心刻來生記得
你眼中煙波滴落一滴墨
若佛說無牽無掛
放下執著無相無色
我怎能波瀾不驚去附和
一想到你我就恨情不壽,總於苦海囚
新翠徒留,落花影中遊
相思無用,才笑山盟舊
謂我何求
種一萬朵蓮花,在眾生中發芽
等紅塵一萬種解答
念珠落進時間的泥沙
待割捨詮釋慈悲的讀法
前世遲來者擦肩而過
掌心刻來生記得
你眼中煙波滴落一滴墨
若佛說無牽無掛
放下執著無相無色
我怎能波瀾不驚去附和
一想到你我就恨情不壽,總於苦海囚
蓮華妙法,俗世怎參透
普渡眾生,再逢來世某
謂我何求
「芒種」,又名「忙種」,原為二十四節氣之一。「芒」 指植物沒有葉子的穗子外部起自我保護作用的針刺。芒種節氣適合種植有芒的穀類作物,待秋后豐收。
一想到你,我就空恨別夢久
一想到你,「我」就只有無奈的痛恨離別。「夢久」,表達的是我想和你重逢這個「夢」,分外遙遠。一個「空」字,寫出了分別的無奈;而一個「久」,卻無形中流露出「我」的思念情重。
燒去紙,灰埋煙柳
「我」燒掉信紙,將灰燼埋在柳樹下。柳葉稍微長出尚還嫩黃新綠之時,成片望去所呈現的狀態,仿佛輕煙籠罩樹冠,故名「煙柳」,多為清明時節前後。清明,也是最多離別的時節。「柳」與「留」諧音,表達離別時的不舍之情。「我」為什麼要燒掉和他來往的書信呢?
於鮮活的枝丫凋零下的無暇,是收穫謎底的代價
凋零的是什麼,無暇又指什麼,謎底是什麼,代價又是什麼?這一句極其巧妙的表達,讓讀者或許最難以理解。「鮮活的枝丫」對應上句的「煙柳」,我們不妨假設,「我」燒掉的書信是情書,那麼,這凋零的便是現在的愛情,無暇的是曾經的愛情,也就是現在情書燃盡的灰燼,謎底是這種愛情並不長久,終將破裂。而最終代價就是「我」的情感也如這灰燼一樣,再也無法恢復如初了。「鮮活」二字無形中與「我」現在的心情對比,「無暇」也無形中與「我」的感情對比,仿佛世界都崩塌了,再也不完美,再也沒有一絲生機。
餘暉沾上遠行人的發
這是個倒裝句,應是「遠行人的發沾上餘暉」。有意這樣寫,是強調「餘暉」二字。餘暉,即黃昏落日的陽光。「餘暉」是傷感的,是短暫不長久的,有一種對結局的隱喻。這裡其實是「我」的回憶,那日黃昏,他即將離開我遠行,落日的餘暉「沾」在他的頭髮上,如此傷感的場景,他說了什麼,又做了什麼呢?
他灑下手中牽掛於橋下
他將什麼扔到了橋下?古代離別常贈紅豆以表相思,一個「灑」字,其實我們只可以猜測如是。詞中沒有更為具象的物品,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那是「我」送給他的關懷,是「我」表達對他的牽掛的物品。「我」如此放不下他,他卻如此絕情,毅然丟到了橋下面。橋下是什麼?當然是水。所以這一丟下去,就再也找不回來了。
前世遲來者擦肩而過
因為前世「我」是遲來的人,所以今生註定要擦肩錯過。這裡的「遲來」,是一種比喻,意為「我」曾拋棄過他。
掌心刻來生記得
掌心裡刻的是掌紋,也就是命運的曲線。「我」只能憑藉指紋,讓命運來提醒自己來生再記得珍惜,這可能嗎?
你眼中煙波滴落一滴墨
落淚了,證明是相戀關係無疑。但明明落的是淚,為何要說成「墨」?這裡突然換作第二人稱「你」,接近了距離。「我」為什麼對這滴眼淚如此深刻呢?他究竟說了什麼,才讓這滴眼淚如此特別?或許,不過「結束」二字吧!「墨」代表著文字,將眼淚比作墨,其中代表著「我」和他所有過去發生的寫之不盡的故事。「我們」的故事,濃縮成一滴特別的眼淚——墨,滴落了,也結束了。
若佛說無牽無掛,放下執著無相無色
我怎能波瀾不驚去附和
如果當真如佛所說,只要放下,不再執著,就可以無牽無掛,什麼都不會在乎,那「我」怎麼能假裝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去附和他說呢?雙重否定,意思是說,我放不下,無法做到不執著,更無法做到不牽掛。
一想到你我就恨情不壽,總於苦海囚
於是一想到你「我」就憎恨感情的不長久,總讓我被囚禁於感情的苦海中無法自拔。
新翠徒留,落花影中遊
新長出的嫩葉獨自留下有什麼用呢?鮮花已落,只剩下影子在水中遊動。兩相分離,何談美麗?
相思無用,才笑山盟舊
他已經離開,思念也沒有用了,所以「我」才嘲笑曾經的海誓山盟。
謂我何求
不懂「我」的人,才問「我」需要什麼。誰問「我」?
種一萬朵蓮花,在眾生中發芽
等紅塵一萬種解答
詞的上闕曾提到前世和佛,下闕便採用「佛」的視角。蓮花代表聖潔美好,也代表一種智慧的境界,即所謂「開悟」。這裡的「蓮花」更象徵一種因果。佛曾在芸芸眾生中種下一萬種因,等待世間人的不同結果。因此「謂我何求」的,是佛。
念珠落進時間的泥沙
無數人只懂得拿著佛珠念經,祈求佛的保佑,而時間就如同泥沙般流走,白白浪費光陰。「念珠」的掉落,也意味著結果的不如意,比喻非常巧妙。
待割捨詮釋慈悲的讀法
傳說釋迦牟尼佛曾「割肉餵鷹」來詮釋慈悲。「讀法」二字帶有嘲諷意味,因為「慈悲」不是用來讀的,而是要用行動付出的。只有懂得付出,有舍,才有得。
蓮華妙法,俗世怎參透
蓮華妙法是佛語,意為成就眾生,心不喜樂。就算造福了芸芸眾生,心中也不為喜,這種奉獻精神,俗世裡的人又怎麼能明白?
普渡眾生,再逢來世某
佛說,只要普渡眾生,種善因,自然得善果。來世,你就能再遇到你愛的那個人。
謂我何求
佛又問「我」需要什麼。或許現在什麼都不需要了。他之所以離開,是因為「我」做的不好。只要「我」真心付出,那還有何不可呢?
這一首《芒種》,用一個女子失戀後的悲傷痛苦,巧妙地引出佛法中「種善因得善果」的本貞,意在勸誡戀愛中的對方,要真心付出和加倍珍惜,因為這一切都是幾世修來的緣份,來之不易。
芒種從來都充滿著希望,因為付出什麼,就可以收穫什麼。這似乎是一個最簡單,卻又最為深刻的道理。有多少人明白,但卻又糊塗呢。
你隨手點個【在看】,我心中一片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