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自考教育經濟學模擬試卷及答案(四)
第一部分選擇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教育經濟學學科研究的原則不包括( )
A.學科的思想性與科學性相結合原則
B.保守性與開放性相結合的原則
C.理論聯繫實際原則
D.批判與吸收相結合原則
2.從數量上研究確立計算教育的社會經濟價值的理論依據不包括( )
A.勞動價值學說
B.複雜勞動與簡單勞動理論
C.按勞分配原則
D.勞動簡化理論
3.人力資本理論基本出發點是( )
A.重視土地和人口數量的作用
B.人力資本投資作用大於物力資本投資作用
C.人口質量重於人口數量
D.教育投資比物力投資更有利
4.★政府調節教育供求矛盾的依據在於( )
A.教育屬於「準公共產品」
B.教育屬於「公共產品」
C.教育社會需求與個人需求的矛盾
D.教育需求和供給之間的矛盾
5.教育對科學技術進步的作用論述不正確的是( )
A.教育具有再生產科技的功能
B.教育具有使科學轉化為生產技術的中介作用
C.教育是科技再生產的有效形式
D.教育決定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
6.教育產業的特殊性是有其三個基本特性決定的,即教育是基礎性產業、間接性產業和( )
A.多效性產業
B.第三產業
C.專業性產業
D.獨立性產業
7.需要著重考慮中等教育學校網點結構和布局,逐步普及中等教育並使中等教育結構趨於合理的地區是( )
A.城市、沿海各經濟發達地區和內地少數發達地區
B.經濟中等發展程度的地區
C.經濟發展中地區
D.貧困地區
8.下列各項不屬於教育公用經費的是( )
A.公務費
B.業務費
C.設備購置費
D.人員補助工資
9.教育投資相對量與經濟指標增長相比,發展趨勢是( )
A.相對遲緩
B.相對滯後
C.超前速度增長
D.平行速度增長
10.集權制國家義務教育投資主要來源於( )
A.地方政府
B.國家或中央政府
C.聯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
D.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佔一半左右
11.學生已滿法定勞動力年齡因受教育而放棄的就業收入的成本是( )
A.教育物質成本
B.教育社會成本
C.教育直接成本
D.教育間接成本
12.計算升學率的公式是( )
13.學校提高教育投資使用效率的前提條件是( )
A.正確教育投資的宏觀決策
B.完善教育投資的管理體制
C.建立最佳的人力、物力結構
D.提高學校的管理水平
14.高等教育的生均成本隨學校規模的擴大和學生教師比的提高而( )
A.呈下降趨勢
B.呈上升趨勢
C.呈穩定趨勢
D.呈起伏趨勢
15.決定個人是否接受教育或受某種級別類教育的依據是( )
A.教育個人收益
B.教育經濟效率
C.教育社會效益
D.教育經濟投資經濟效益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
二、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16.教育經濟效率
17.★人力資本
18.教育的個人需求
19.教育投資結構
20.教育機會成本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21.為什麼說複雜勞動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22.簡述教育對經濟發展的直接作用。
23.教育投資分配結構主要包括哪些?
24.簡述美國科恩教育經濟效率計量方法。
25.結合實際,說明教師勞動的特點是什麼?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26小題10分,第27小題15分,共25分)
26.★人力資本理論代表人物中丹尼森的主要觀點與舒爾茨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什麼地方?
27.論述中國教育投資歷史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