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喜歡《紅樓夢》,喜歡它的「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所以,對於這種發自肺腑創作出來的作品,我都有著天然的好感,它們有著攝人心魄的力量,譬如野夫紀念亡母的那篇《江上的母親》。
今天桐哥想和你們分享的這首《黑夜問白天》也是這樣的歌曲,它是明晚林俊傑將要發行的新專輯《偉大的渺小》中的最後一波主打。
這首歌給我的感覺是如此壓抑,我能從中感受到那種滲入骨髓的無奈和疲憊。
圖片中的這三句是歌曲第二段主歌的歌詞,望著它,我的腦海中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野夫《江上的母親》這篇文章中的這段話:
整整十年過去了,秋水長天,物換星移,我們姐弟的隱痛和歉疚卻從未平復。我們在一起相聚時,基本也儘量迴避這個話題,誰都知道心上的創口還在暗夜滲血。
事實上,我有一個錯覺,我覺得《黑夜問白天》之於林俊傑就如同《江上的母親》之於野夫,是這篇文章在音樂藝術上的投射。《江上的母親》是我閱讀野夫的第一篇作品,而後就愛上了他充滿痛感的文字。這篇文章寫在母親失蹤十年後,重溫了母親的人生、遭遇和令人痛切心扉的結局,通篇充滿孤獨和痛苦,令人無不動容。這裡,謹摘錄下文章第一段。
這是一篇縈懷於心而又一直不敢動筆的文章。是心中繃得太緊以至於怕輕輕一撫就砉(音「花」,擬聲詞,桐哥注)然斷裂的弦絲。卻又恍若巨石在喉,耿耿於無數個不眠之夜,在黑暗中撕心裂肺,似乎只須默默一念,便足以砸碎我寄命塵世這一點點虛妄的自足。
如果把這段中的「文章」替換成「歌曲」,是不是毫不違和?私以為這首歌也是JJ「縈懷於心而又一直不敢動筆」的歌曲,表達的同樣是那「無數個不眠之夜, 在黑暗中撕心裂肺」。
前奏上來就用幾個鋼琴單音符,不知不覺渲染出一種濃濃的孤獨感,再加上左右聲道閃回出現的電子樂器的聲音,一下下敲擊著聽眾的心。我從未想到,這首歌的主歌竟然會短到只有三個分句,然後瞬間進入副歌直抒胸臆。副歌編曲也加入了貝斯和吉他,刻意調大的貝斯聲似乎是在強調一種壓抑感。
進入間奏,一切歸零,只有細密的鋼琴聲和幾處極其不和諧的詭異的電吉他聲,這幾個不和諧的音像極了禿鷹在半空盤旋時悽厲的叫聲,像是啼血的杜鵑之音。就在我以為JJ將在第二段主歌將要重複第一段主歌的孤獨感時候,沒想到這裡沒有等到副歌就直接加入了鼓點,而且還越來越強烈,隨著「被五十三天的孤單抽一鞭」一句的轉調,直接將全曲帶向了抒情搖滾。
吉他的掃弦和電吉他的加入通過延時效果將整首歌曲的情緒不斷推向高點,橋段激烈的鼓點、之後的和聲、電吉他掃弦和JJ本身愈來愈激昂的演唱,使得歌曲情緒達到頂峰,似乎是絕望透頂之人終於找到了微光的出口,與此同時JJ也大聲唱出「說再見不如忘掉能再見」。這時,我突然有種「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的感覺。
最後,群響畢絕,似乎剛才的一切都不復存在。
事實上,這首《黑夜問白天》不僅編曲豐富,層次感強,其歌詞本身無疑也是非常精彩的,始終做到層層遞進。從「黑夜問白天」到「黑夜恨白天」再到「黑夜吻白天」,從「等再見不如說一次再見」到「說再見不如忘掉能再見」,從「挑一天」到「今天」無疑都是和自己的一種和解、一種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