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第四公民》,豆瓣8.4!本片獲獎無數,高度還原了美國「稜鏡門」事件始末,帶觀眾了解一個身處漩渦的斯諾登。全片就像一個帶有科幻色彩的政治驚悚片,信息量極大,令人細思極恐,相當值得一看!
這部紀錄片真實地呈現了發生在2013年6月「稜鏡門」的始末,主角就是斯諾登,而女導演也是這件事件的參與者,通過最初與斯諾登的電子通信,帶著攝像機飛到香港,與斯諾登在酒店見面,與衛報記者,一起了解了事情的真相,最終把美國安全局通過科技手段監控全球的電話郵件,揭開了這起轟全球的事件,引起了全球的思考。
紀錄片呈現身處事件當中的斯諾登的當時情形,斯諾登在訪問中提到,出於對全人類利益的考慮,他必須站出來,他可以犧牲自己。事件的發展成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政治運動,斯諾登成了美國通緝犯,他短暫停留香港以後,避難巴西的維基解密的創始人阿桑奇試圖讓巴西政府保護他,但得到否決,最終俄羅斯收留了他,給了他一年的政治庇護,後來又給了他三年。本來只是一個崇高理想的意圖,最終演變成一場全球爭論的政治遊戲,美國政府把他包裝成一個「間諜」,以此對他定罪。
影片儘量內容敏感,但美國政府與媒體娛樂是分開的,無權幹涉它的上映,這是公民自由的權利偉大,本片獲獎無數,仍然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
2013年6月3日,珀特阿斯飛往香港與斯諾登見面,斯諾登在酒店首次向珀特阿斯及《衛報》記者格倫·格林沃德和伊文·麥卡斯基爾展示美國國家安全局(NSA)關於「稜鏡」計劃(PRISM)的內容。珀特阿斯隨身攜帶的攝像機真實記錄了當時的場景。
四人的談話從有關科技與隱私的風險提示開始,當斯諾登用通俗的語言輔以幻燈片解釋龐大的監聽系統如何收集跟蹤私人信息,並展示了從NSA拿走的100萬份文件後,他們意識到這可能是這個時代的影響最深遠的政治醜聞。
紀錄片《第四公民》正是以參與者視角還原了此過程。受制於現實原因,珀特阿斯與斯諾登只相處了短暫的8日,因此缺失了斯諾登離開香港飛往莫斯科,滯留莫斯科謝列門捷沃機場中轉區1個多月並在那裡向世界發表演說的素材。
喜歡這部影片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並發表一下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