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5日,「十元店」名創優品在美國上市,當天他們的漲幅超過20%。要早在前幾年你能想像嗎,一家小小的十元店竟能做到上市?
其實,世界各國都存在「十元店」模式,歷史最悠久的有五十多年的歷史,CBNFData盤點了中日美的「十元店」,深究哪種「十元店」比較有前途。
1 簡單回顧下日美百元店的發展之路
日本大創來源於地攤
日本Daiso大創可以說是「十元店」這種零售模式的鼻祖了,大創是在上個世紀70年代起步的,主要賣美妝護膚,零食和各種日用品。
最開始創始人在販賣殘次品的流動攤得到了靈感,因此把店鋪定為「百元店」,它將成本價在70日元左右的產品定價在100日元,利潤率很好地維持在30%左右;但由於消費者對便宜沒好貨的固定思維,以及隨著日本民眾消費升級後,70日元的產品銷量有所下降,單純低價的模式已經無法吸引到消費者。
為此,在不改變售價前提下,創始人就提升部分產品的成本和質量(甚至有部分商品的毛利被壓縮到2%),用很低毛利的產品作為引流款,通過高低利潤產品的搭配,從而保證了店鋪的整體營收平衡。
美國十元店走農村包圍城市路線
美國的2家擠入世界500強的十元店叫dollargeneral和dollertree,它們佔領了美國90%以上的十元店市場份額。它們採用獨特的農村包圍城市發展線路,與沃爾瑪等大型商超、雜貨店展開了差異化的競爭。
已經有81年歷史的dollar general,主要的目標群體是年收入四萬美金以下、生活在遠離雜貨店的美國人,最開始的定位是賣折扣商品,單價多在5美元以下;而dollar tree的十元店更為徹底,全店產品基本都在1美元以下。
中國的十元店,高度相似卻又能快速發展
我國的十元店品牌產品是非常龐大的。依託國內強大的製造業優勢,十元店能和代工廠直接對接,採用定製、大宗訂購模式,以更好地壓縮成本。
在我國,名創優品是最為人們熟知的,而MUMUSO,YOYOSO等風格相似的十元店常常讓消費者們傻傻分不清楚。
相比較於美國的農村選址,中國的十元店更傾向於起步於一二線城市,打著販賣美好的家居百貨口號,在人流密集,交通樞紐開店,店鋪和產品風格主要走日韓風。
2 總結中日美十元店的選品規則
大創——看重進店率和店鋪毛利率
為了提高進店率,銷售更多的產品,大創在擴展實體店的過程中不斷進行產品推新,滿足消費者的新鮮感,每月能有800種產品被開發,目前的SKU達到70000種;
為了儘可能提高毛利率,大創尋找成本更低廉的供貨商,開創OEM代工模式。其大部分供貨商來自中國大陸;節約開店成本方面,大創做倒閉店鋪的接盤俠,所以不管在路邊,郊區,百貨商場都有它的身影;人工成本方面,大創大量僱傭兼職工,截止2020年全職員工只有400名,佔比不到2%。
美國十元店——注重產品結構的搭配及單店產出
Dollar general主要以日用品,食品飲料等低消耗品為主,季節品、家居品、服飾也有。但是它注重高低毛利產品搭配,生活消耗品毛利率最低但是消費高頻次能做到薄利多銷,而家居用品,季節品,服裝用品能擁有更高的毛利率,共同拉動了銷售,使得Dollar general實現了30年連續銷售增長。
Dollar general在控制成本上做的也很嚴格,這得益於其在農村和郊區的選址、較小的店鋪面積、簡潔的裝修和簡單的職員配置。開一家新店,其成本只有25萬美金元左右,但是店鋪靠近宜家,沃爾瑪等大型商超,白嫖巨大的客流;所賣的產品都是很暢銷的,在大宗採購上降低管理成本,同時也在供貨商上有更好的議價權。
中國十元店——傾向於玩營銷維持進店率
國內的十元店,換新頻率較高,注重給消費者新鮮感、體驗感,善於用新品和營銷玩法維持進店率和復購率。例如,它們和年輕人喜愛的漫威、故宮、熊出沒、friends等國內外ip聯名,希望通過ip背後強大的粉絲群體,發展ip周邊從而提高產品銷量。
3 中日美十元店,你更看好哪種模式?
日本十元店主要通過高質量爆款,高低毛利平衡收益;
美國主要通過低租金,嚴格選品和大宗採購;
中國十元店主要依託供應鏈,開發自有品牌商品。
大創的出海之路很順暢,卻在中國大陸遇到麻煩。2012年規划進去廣州市場,最終還是沒能打開中國市場,2018年宣布退出中國市場。雖然他們的供應商幾乎相同,但是名創優品這個本土十元店顯然吊打大創。
美國十元店的主要問題是中國代加工,外購的產品佔到40%。一旦中國這個世界工廠這個廉價工廠,價格一上去,自然利潤也就下來了。
中國十元店裡出海之路就比較順暢,主要瞄準東南亞市場,代加工的優勢,人工成本以及租金便宜的助攻。
相較之下,你覺得哪種「十元店」後續能一如既往火下去?你又看好哪種模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