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雙十一,就會有新學攝影的同學陷入困惑:魚老師,你給我推薦性價比高的相機吧。也有學過一陣子攝影的同學想要器材升級,不知道什麼才是該入手的那款。
再過幾天就是購機的好時候,寫下本文,希望可以幫到喜歡攝影的新手,買到稱心如意的器材,留下生命裡的美好時光。下文相機價格僅為寫文時的參考值,具體會隨時間變動。
新手買相機很容易陷入的誤區就是:只看型號。魚老師你告訴我,是索尼A7更好呢?還是選富士x100f?是選尼康的D7500還是佳能的80d呢?對於新手來說,買機身似乎就是全部了。難怪一些同學買完覺得,咦?怎麼不太好用呢?拍照畫質不是很好,又不能虛化?是不是買到爛相機啦。
如果相機都是正品,很可能是因為使用套機鏡頭,畫質一般。雖然覆蓋了常見的焦距,但畫質特別是光圈不夠大,達不到一些新手想要的「虛化」效果,夜裡暗光也容易「糊」。
有些同學有特殊需求,他對我說,魚老師,我就買個相機來隨便拍一下。我問他拍啥,說拍星空。我一口老血沒嗆出來。星空攝影對器材要求高,也對拍攝現場夜空的純淨度及天氣要求高,而且還要求一定的專業戶外知識。
也有聽信了相機導購的話,買了看起來專業的大長焦鏡頭拍娃。且不說累得夠嗆,結果那望遠鏡般的焦距,只能拍到娃的睫毛,這還算好的,更多的時候,拍到的是奔跑中的娃糊掉後,抖動的鼻孔河。
以上種種,都是以機身優先買相機容易出現的烏龍。簡單來說,如果只知機身,忽視鏡頭,也就不知道自己拿相機拍啥,所謂的【性價比】更是無從談起。只顧著省錢,卻達不到效果,更傷感是有同學花了大錢,效果卻南轅北轍。
關於鏡頭,書上說原理多又雜,在魚老師這裡就一張圖:
簡單來說,如果你主要拍風景,那麼【好遠啊】就是你的菜,俗稱廣角鏡頭。如果拍人像比較多,那麼【剛剛好】就是你要考量的,標準鏡頭接近人眼感覺,攝影大師如布列松和馬克呂布很喜歡用。而【好近啊】則是拍鳥,拍荷花,拍舞臺、拍愛豆、拍一切可遠觀而不可褻玩,俗稱長焦鏡頭。
上面同學要拍星空,如果買了最右邊長焦,那基本很難遼闊。同理,你想拍大特寫,如果買了左邊廣角鏡頭,也可以拍,感覺鏡頭得戳到對方的頭。
同學諮詢我最多的拍攝場景,就是在日常在城市裡拍拍人像,寵物,咖啡館等,偶爾外出旅行拍風景。我通常會推薦初學選擇【套機鏡頭+50定焦】的高性價比組合。咦魚老師你不是說套機鏡頭不好嗎,為啥這裡又推薦?因為便宜啊。經常套頭和機身一起買,幾百塊就到手了,單買則要一兩千。
套頭主要當廣角鏡頭用,還可以拉近拉遠練習構圖。想虛化和夜景暗光,就用50。覺得不夠近怎麼辦,走幾步嘛,實在再不行,【截圖】功能用起來。相機畫質這麼高,原圖裁剪一下,發發朋友圈看不太出來。
拍星空和拍鳥本身就是燒器材的題材,並不是初學者「隨便拍一下」可以涵蓋的範圍。當然也有一些所謂長焦相機或者不能換鏡頭的廣角相機,它們的畫質達不到我想要的效果,如果不介意的話可以入。
但如果真的不介意畫質,為什麼要買相機呢?買個主打拍照的旗艦手機,預算還綽綽有餘,何況現在廠商宣傳入魔,再過幾年近可拍細胞,遠可拍宇宙,相信也不是難事。
我自己的鏡頭是下面這些,16-35用來拍風景,50、85用來拍身旁點滴,拍微距用105mm百微鏡頭。因為不拍鳥或荷花又不喜歡用相機來健身,就沒有買長焦。
【性價比購機第1步:根據自己喜好的題材,確定好想要的焦距,考慮對應鏡頭。】鏡頭的預算建議在三成以上,不要花了1萬買全畫幅機身,結果配的鏡頭才700元,很明顯頭重腳輕。
先考慮鏡頭,接下來才考慮機身。因為流水的機身,鐵打的鏡頭,我幾年前買的鏡頭現在賣得更貴了,而機身早就更新幾輪。對初學者,買機身最應該先考慮的不是什麼像素,畫質,黑科技,而應該考慮最直接的,【重量】。
尤其是女生用起來很容易就放棄了。不要覺得單反更專業,現在同價位微單效果也很好。
有同學想拍vlog,問我買什麼單反,這本來就很衝突。vlog要求的是多變的角度,輕便的攜帶,不引人注目的使用場景,單反都沒有。而索尼更為小巧的黑卡、a6000和a7幾大系列,根據不同用途來劃分,也各有交叉。
我覺得對初學者來說,最重要的是使用率。初學使用率高大大增加練習可能,練習多了會越拍越好,進一步增加使用率,良性循環。在2019年雙十一這個時候,我主要推薦能換鏡頭的微單和單反。索尼的黑卡系列很適合拍vlog,但價格已經能買A7系列。而富士的x100f作為旁軸相機,更推薦已經有基礎的街拍愛好者使用。
【性價比購機第2步:根據自己的體力,選擇微單或者單反機身】,有條件最好現場握持,再想像自己要背著相機和另一個雜物包走大半天的感覺。以我自己為例,雖然有全畫幅單反和鏡皇,但有了孩子後經常感覺身體疲累,追求輕便的我,估計以後主力機就用A7了。如果不是畫質狂人和鏡頭折騰愛好者,實際應用中更推薦微單。
解決了鏡頭和機身,接下來就是根據購機預算進行排列組合。假如預算一定,我覺得入門比較理想的方式是:舊一些的機身+套機+50定焦雙鏡頭。可以用套機拍風景,50拍細微,不夠廣就退兩步,不夠近就走兩步。
有些同學追求最新的機器,結果就沒預算給鏡頭了,一直用套頭,有些同學不想要50,但35和85這兩個也很常見的定焦鏡頭通常要更貴,很容易超出預算。
接下來按照預算進行推薦,方便你的實際操作:
預算3000價位:
這個價位,推薦不買相機。這基本是以前入門卡片機的價位,這些年手機大發展,這個價位基本已經沒有卡片機的位置了。當然如果你一定要買相機覺得和手機感覺不同,那就推薦索尼黑卡3。現在黑卡已經到7代,2014年的黑卡3要說性價比當然是高的,但從良心來說,更推薦加點錢,買個2019年底出的國產旗艦手機,不要幫大法清庫存了。
預算5000價位:
這個價位是各大相機廠商爭破頭的位置,也是很多人買入門相機的心理價位。5000價位微單,我會推薦索尼的A6000雙鏡頭套機,就是下面這個。我覺得過去幾年它不管是顏值還是效果在這個價格都很能打。
有些同學反映A6000型號很老了,畢竟和黑卡3一樣都是2014年上市。如果預算多些,可以機身升級成可以拍4k視頻的A6300或A6500。2019年索尼還更新了a6400,但是這些機身的價格,也夠的上A7一二代了,如果不是追求輕便的vloger,從以後換鏡頭的折耗考慮,不推薦入。
到這個預算的微單,我會更推薦全畫幅的A7M系列。而尼康佳能的單反,這個價位如果你去買佳能的3000D或尼康的D3500套機,配上小痰盂鏡頭都綽綽有餘。但我並不建議去買這個機身3000入門價位的單反,因為它們的撥盤有削減,要用組合鍵。整體質感也不如大單反。但這裡有個優勢就是更輕。
如果你把它們當入門微單來用,還有個優勢就是它們可以正常用單反鏡頭,雖然尼康和佳能也在出微單,但重心還是在單反。這兩家單反大廠的微單鏡頭群,相比索尼和富士還是不足。
雖然上圖看起來,4000元就能坐擁雙鏡頭單反,我並不太推薦。相比佳能鏡頭都有馬達不用擔心自動對焦,尼康用戶更要注意,如果買D3500的話,這個機身不帶馬達,入門50d型定焦沒法自動對焦,需要搭配G型鏡頭使用,預算又增加了。
以我的經驗,5000的價位買單反,還是推薦這兩家的入門常規產品線,如下:
套機加上一個700元的入門50標準鏡頭,足夠滿足初學者的拍攝需求。而這個價位的尼康5600機身還是沒有馬達,700的D鏡頭不能自動對焦,還是只能買1500自帶馬達的G鏡頭。
如果不是特別在意品牌,這個價位的入門單反還是推薦佳能800D雙鏡頭套機。
接著說下套機常見的焦距:18-55,一些鏡頭會有更長焦的105甚至140端,鏡頭也會更貴,但實際應用中,實際105和140都不常用,真要用到這個焦距,端著相機走兩步也基本能搞定。
拍鳥和荷花經常用到200+以上的焦距,不是套機能夠著的。我會讓同學選擇最便宜的18-55練手,使用18端加走動,拍一些風景也是可以的。等有經驗需要更好的畫質,就換更好的廣角定焦或變焦鏡頭,折耗也不大。
而且我覺得拍風景很重要的是天氣,發兩張我用套機拍的照片,原片直出。
半畫幅鏡頭相比全畫幅大約有著1.5倍的視覺變化,用50mm鏡頭的話,接近常用全畫幅中焦85的感覺,這個拍人像特寫或上身比較常用。如果更喜歡拍全身和環境人像,35mm也是很多人的選擇,但是我覺得它沒有50性價比高,不信你看價格,所以更建議升級或換視角玩的同學考慮。
假如你預算7000左右,可以考慮入手尼康佳能中端單反系列,我七年前入手的是尼康d90,現在都到7500了。
相比之前說到的3000左右的小單反,這兩個就是正常單反的感覺,不是我這樣的人,日常家用也就足夠了。
以上為2019年雙十一推薦的一些機身鏡頭組合,我覺得性價比已經很高了。如何進一步提高性價比?只需要購買舊一些的機身即可,比如買尼康D7500的前身7200,多出來的錢就可以買個50定焦。
一定不要為了機身放棄基本變焦定焦的鏡頭搭配,要不到時又會問,咦?我的相機怎麼不能虛化呢?
我用50定焦拍的:
假如你預算10000左右,這也是廠商們奮力爭奪的陣地。
這個價位微單可以買到索尼A7系列,富士的XT系列,也可以買到很好用的半畫幅單反及鏡頭。從性價比的角度,我推薦買舊款的全畫幅單反及入門全畫幅鏡頭,直接上全畫幅,畫質優先。
說到A7,今年索尼A7R4都推出了,而主打性價比的A7m系列,A7m3出了,一代面臨停產,A7m2是我覺得這個時候比較推薦的微單相機。雙鏡頭套裝差不多9k,比當時我買A7一代機身還便宜了。買的時候注意,把套機和50定焦分開買,似乎要比直接買雙鏡頭套裝更便宜,注意查看。
接著說單反,這個價格差不多可以夠得著全畫幅。能上全畫幅當然上全畫幅,我不會去買中端單反配更好的半畫幅鏡頭,而會考慮舊款的全畫幅機身配全畫幅鏡頭,如果按照佳能和尼康,我會分別這樣搭配:尼康我會選擇D610搭配一款2000多的50或者85,都全畫幅機身了還是告別小痰盂吧。如果要出去旅行,再去搭配個2000多的廣角鏡頭,加起來1萬之內都能拿下了。
我現在用的就是d610機身,常用鏡頭是1萬左右的人像王85,全畫幅的質感我相信是人們買相機一個很大的動力,雖然機身已經比較舊了,但看起來效果,反正我還是可以的~
廣角的風景是這個樣子:
佳能的話,我會推薦6D套機搭配一個50或85定焦。24-70是全畫幅最常見的掛機焦段,方便構圖。尼康也有這個焦段,但鏡頭價格太貴了。有個變焦能拉近拉遠構圖,有個定焦能夠虛化,對於只想花1萬買相機的同學,我覺得畫質和功能性已經足夠滿足。
現在有個問題就是,這些舊款機身經常沒貨,估計也到了停產的邊緣了吧。其實全畫幅機身更新還是比較慢的,我覺得還是比較保值。
也許你入了全畫幅機身,就不想買便宜鏡頭。我們來看看不入門的,勸退款式……
這價格是不是看起來很爽。如果我有1萬5,我會買一個5000的舊全畫幅機身去配1萬的鏡頭,而不是買1萬的機身配兩三千的鏡頭,因為前者更出來效果。記得我買右邊那個尼康85鏡皇的時候,價格就是這麼高了,而那時候機身也差不多1萬,而現在機身降價到5000左右徘徊,鏡頭還是原價。
最後一步是購買的地方。線下推薦品牌的旗艦店,具體位置可以去各大品牌官網找到地址,買之前推薦去現場感受下。
線上推薦品牌的京東自營和天貓旗艦店。雖然同學總是能發現更便宜的,甚至還有想要直接入二手的,但是相信我,如果自己不諳此道,被宰的概率還是很高。相機如果摔了、進水或者其它問題,走官方正規渠道還是更為放心。
如何買到性價比高的相機?魚老師總結如下:
1根據自己拍攝喜好,確認鏡頭焦距
2根據負重能力,決定微單或單反
3根據錢包能力,決定機身鏡頭組合
4在正規的地方,合適的時間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