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根王妃自從生完小王子以後,就很少拋頭露面了。
但據傳說,她會在7月14號再次復出,為的是參加新版《獅子王》在倫敦的首映禮。
△哈利王子和梅根王妃前兩天剛給小王子在溫莎小教堂裡接受了洗禮
理由也很甜,因為自己的老公哈利王子喜歡看《獅子王》。
哈利王子曾經在一個採訪裡說,自己小時候最愛看動畫版的《獅子王》,一共看了20多遍,能記住電影裡的每句臺詞和歌詞。
△幼年小哈利(中)
更誇張的是,他去年婚禮晚宴上的迎賓曲目選的都是《獅子王》的插曲《Circle of Life》。
還特意請來Elton John給到場的600位嘉賓現場演唱。
△Elton John在哈利王子婚禮現場
大部分的童話,最後結局都是王子和公主從此開心地生活在了城堡裡。
那麼,本來就生活在城堡裡的真正的王子和公主從小看什麼童話呢?
其中一個答案,就是「獅子王」。
前年,記者採訪威廉王子,問到喬治小王子喜歡看什麼故事時,他回答:「《獅子王》。喬治已經在家看了N遍這個故事了。」
去年,凱特王妃的妹妹Pipa Middleton也在採訪裡說,自己家裡設了個專門的電影放映室,她未來會給小孩在裡面循環播放《獅子王》。
還不止是王室圈,我發現成功人士都特別愛認領自己和孩子愛看《獅子王》這件事。
比如這次給新版《獅子王》電影配音的Beyonce。
△Beyonce給成年後的Nala配音
製片人說自己上門邀約的時候,Beyonce本來手上既有專輯要錄,還有演唱會要開,手頭還有一堆合作邀約,但一聽說是《獅子王》要重拍,二話不說馬上同意,其它事情可以暫時先擱一擱。
理由不用我說你們也能猜到:
Beyonce說自己從小就特別愛看《獅子王》,想要自己的女兒Blue Ivy以後也看到這部電影。
△Beyonce還在ins上曬過Blue Ivy哼唱「Circle of Life」的視頻
太多人想認領,以至於新電影製作時還有些「不請自來」的明星。
比如Chance the Rapper。他號稱《獅子王》是對自己人生影響最大的影片,本來自己想去給新版的辛巴配音,結果試音失敗了。。。後來還不死心,又毛遂自薦換來了一個顧問的職位。
△Chance the Rapper昨天把一家老小都帶去了首映禮
除此以外,還有一堆明星也在推特上自發認領過喜歡獅子王這件事,就好像愛看《獅子王》不僅是個嗜好,還是個品味的象徵。
總之,如果以後有人問你愛看什麼故事,那回答《獅子王》絕對是比較出彩的答案。
雖然這部電影經典得幾乎人人都看過,但畢竟它的首映時間在1994年,距離現在已經太久遠了,很多人已經不記得關於它的很多細節了。
在這部新版電影上映之前,我們今天就要再用它背後的細節和故事來簡單聊聊:
一部可以用來教育王子的童話究竟需要具備哪些特點呢?
01、世界並不是城堡,而更像是草原
這裡先簡單介紹一下獅子王的劇情(沒看過也不想被劇透的讀者可以跳過這段,等電影結束後再看這篇文章):
故事並不複雜。說的是一個名叫辛巴的小獅子,在親眼目睹了自己的叔叔殺了自己作為國王的爸爸,篡奪了王位後,先是不敢面對事實,最後才終於成長為新一代國王的故事。
其實《獅子王》在1994年剛上映的時候,最開始收到了一些批評的聲音。因為在那以前,大部分童話都只展現世界美好的一面。
即使有陰暗一面,至少也不會讓孩子們看見關於背叛和欺騙之類這麼血淋淋的現實。而《獅子王》則完全打破了這個傳統。
所以著名影評人Roger Ebert當年看完電影給的評語就是:「過於殘酷而不適合小朋友觀看「。
但結果,後來這部電影的票房(總共9億多美元,還是上世紀90年代的數字)和口碑向他證明了,小朋友都挺愛看。
△直到今天,《獅子王》的爛番茄新鮮度還是93%
「關於不適合小孩觀看」這件事,後來很多教育學家也都出來為這部電影平反了:
《紐約時報》當時就找來哈佛大學專門研究兒童文學的專家Maria Tatar出來解讀,原文是這麼說的:
「其實童話故事的本質是為孩子們提供一種看待世界的方法,甚至包括死亡以及一些成年人認為對孩子來說是禁忌的話題。如果我們讓孩子們看得更多,他們就會掌握得更多,他們遠比我們想像得要聰明。」
這段話很適合家長們反覆品味。
世界本身並不是一座城堡,更像是一望無際、沒有任何遮擋的草原。
威廉王子就曾經說過,自己是那種會在家給五歲孩子看非常殘酷的攀巖紀錄片,以讓他了解真實世界的人。
所以就像專家們說的那樣,一直為小朋友灌太多蜜糖,讓他們誤以為自己活在「城堡」裡,雖然可以讓家長放心,但其實並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02、無憂無慮並不是最酷的事
當我們提到對於小朋友們的期望時,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希望他們開心快樂地成長。
《獅子王》裡面也有一首相當有名的歌曲,叫做《Hakuna Matata》,這句話是一句非洲諺語,意思是「從此以後無憂無慮,夢想成真」。
但這部故事的主旨並不是提倡Hakuna Matata,卻是告訴小朋友們,天天只會想著Hakuna Matata,無憂無慮,是不完全正確的。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如果一個人不去承擔自己的責任,那麼就一定會有人為此付出代價。
△因為辛巴的逃避,自己的叔叔刀疤掌權,所有的人民都陷於災難裡
獅子王爸爸木法沙在電影裡有一段臺詞,哪怕放進《權利與遊戲》裡都不違和:
「Everything you see exists together in a delicate balance. ……And we are all connectrd in the great circle of life.」
「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是平衡共生的……我們每個人都身處在這個偉大的圈子裡,相互影響。」
其實《獅子王》的劇本原型來自《哈姆雷特》。如果這麼一想,你就會明白了,其實這就是那個經典的「To be or not to be.」的關於責任的問題。
所以,電影開頭就唱出了哈利王子在婚禮上選的那首名曲《Circle of Life》。
這首歌中文譯作「生生不息」。寓意著「只有當每個人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時,社會才能生生不息」。
這麼看來,哈利王子在婚禮上選這首歌來作為表演曲目,不僅顯得很有品位,還顯得很有擔當,真是特別機智。
03、我們不是生來完美,即使王子也是一樣
這部動畫片剛上映時,辛巴這個角色的性格其實也很有爭議性。
在傳統童話裡,大部分主角都聰明英勇,可以成為騎士去屠龍那種。
但《獅子王》的主角辛巴,作為一個王子,卻完全不屬於那種優秀的類型。他不僅容易被騙,還在遇到了挫折後,就立刻逃跑到一個新的地方,躲起來,假裝什麼事情都沒發生。
孩子們都渴望成為王子和公主,但對於王子和公主來說,坐在這個位置上就真的意味著比別人更優秀了嗎?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說法,如果你常年誇獎孩子聰明和美麗,那麼他們很可能在遇到一點挫折以後就傾向於怪罪外部世界,從而變成逃避性人格。
而《獅子王》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非常真實的道理,即使你是王子,你也可能有很多缺點,你也可能有不勇敢的時候。但這不耽誤你可以努力負擔起責任,成長為一個更好的人。
電影裡有一句非常重要的名臺詞是:「You are more than what you have become.」
意思是,你遠遠可以比現在的自己更好。
仔細品味一下,這句話其實說得很有藝術性:
它既提醒著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這件事很合理,但又告訴我們可以做得更好,非常充滿激勵意義,同時它還隱隱地暗示我們並不需要和別人比,我們的競爭對手只有自己。
04、愛是需要雙方努力的事
和所有童話一樣,每個童話都要有個愛情故事。
很多故事裡都有幾個反派角色要阻撓主角的愛情,最後兩人戰勝了敵人,終成眷屬。
但《獅子王》的故事完全不是這樣。
在電影裡面,「男」主角辛巴和「女」主角娜娜兩個人感情唯一的障礙只來自於他們對彼此的理解,後來感情的升溫也完全靠雙方相互的成長。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一個孩子從小是靠看這部動畫片形成的愛情觀,那麼就會傾向於認為愛情也是兩個人自己的事,需要雙方共同努力。
這更貼近事實,也更加健康。
整部電影裡最有名的一首歌叫做《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感興趣的可以回去重新看一下這首歌的歌詞,不僅相對於動畫片的主題曲,就算相對於市面上80%的愛情歌曲來說,這首歌都顯得很深。
據說導演為了讓歌詞完美,一共逼著作詞人改了18個版本,裡面很多詞最後都是參照莎士比亞的劇本寫的。
所以如果要學英語的話,這部電影也是很好的選擇,因為裡面的很多臺詞都和莎士比亞對的文章一樣充滿韻律。
曾經有人用一句話總結《獅子王》這部故事說了什麼:
「Love, Responsibility, Knowing who you are and taking your place in the circle of life.」
「愛,責任心,以及知道你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
你看,基本上,作為一個成年人需要知道的事情都在裡面了。
05、看動畫片也要那種可以進入藝術品拍賣行的審美
就算《獅子王》的故事很有教育意義,但這也不能完全解釋,為什麼它能在上世紀90年代總共收到將近10億美元的票房。
賣座的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這部電影的畫面實在太美,每一幀都感覺在看油畫。
早在1995年的時候,蘇富比藝術品拍賣行就曾經給《獅子王》出過一本藝術畫集,這應該是其它動畫片完全沒有的待遇了吧?
所以,如果孩子們對藝術不感興趣,轉而看《獅子王》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除此以外,裡面還有很多現在看來依然很新的搞笑和創意畫面。
因為其實這部動畫片當初並不是迪士尼的首推項目,裡面的製作人員都是新人。
△獅子王裡有很多新穎的構圖,搞笑畫面也比之前的動畫片裡都多
因為當時迪士尼工作室同時在製作兩部電影,一個是沒人聽過的《獅子王》,一個是根據真實歷史故事改編的《風中奇緣》。
可想而知,據《獅子王》當年的導演Rob Minkoff回憶說:「工作室幾乎所有人都願意參與《風中奇緣》的創作」,所以我們團隊剩的大多都是新人。
△《獅子王》團隊很多年輕人
不過大概也正因為是這樣,這部電影才能這麼成功:
因為其實在80年代-90年代初期,迪士尼已經進入了創作的瓶頸期,一直在重複製作類似的動畫故事。
但整個《獅子王》新人團隊沒什麼包袱,就非常放飛自我。
他們當時想到了很多以前從來不敢用的創意和技術,所以發揮出了遠遠超出當時前輩的藝術創造力。
△為了畫獅子,就真的請來獅子畫
後來,《獅子王》就因為在「文化上、歷史上或藝術上的重要性「被美國國會圖書館永久收藏了。
06、科技本身並無對錯,只在於怎麼用它
前面說過,哈利王子和梅根王妃要在這周日去參加新版《獅子王》的首映。
問題是,既然以前的畫面是靠著藝術性取勝的,那為什麼還要製作新的版本呢???
其實迪士尼最近幾年一直在重拍過去的經典電影,比如《小飛象》、《美女與野獸》,還有前段時間討論很多的《花木蘭》。
但唯獨這部電影是最難做成真人版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這部電影裡根本就沒有人啊。。。
想像一下,如果要製作成真獅版,那也不可能請一堆獅子羚羊來演,但如果全部用以前的3D動畫技術來製作的話,那最多只能叫3D動畫版,也沒什麼意義,還容易毀童年。
所以,選擇2019年重新推出這部電影的最重要原因是:
二十五年過去後,人類的技術終於已經達到新的高度。已經可以製作完全是虛擬的,但看起來卻和真實世界沒有兩樣的電影了。
其實我昨天已經提前去看了新版《獅子王》的首映。
至於感受,就這麼說吧,在場沒人敢相信眼前看到的東西居然全是假的,做出來的
關於拍攝方法,我查了下資料,據說是輔助用最先進的VR技術拍攝的。
神奇的是,據說VR技術團隊是根據原來的動畫場景創作出了一個完全虛擬的世界,裡面的每個動物則請到了迪士尼動物樂園的動物科學部來指導製作。
然後導演Jon Favreau就可以「進入」這個世界裡拍攝(我也不太明白具體的原理,但想像「黑鏡」,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吧)。
△順便插一嘴,這部電影的導演Jon Favreau就是《蜘蛛俠》裡的哈皮
所以最後成片的效果確實可以說是拍出來的,只不過是在VR世界裡拍出來的,而且在這個世界裡可以任意選擇從任意角度拍攝。
推薦你們一定要去電影院看大熒幕,之前的動畫突然變成實景特別震撼。我昨天去看首映的時候,影片結束後,電影院還響起了久久的掌聲。
至於製作成本究竟多少,迪士尼沒有公開,但根據1994年動畫版《獅子王》製作成本就花了4500萬美元這件事來看,你們可以自己推算下今天這個數字有多驚人。
其實在1994年《獅子王》誕生的那個時候,因為電腦技術誕生,曾讓很多傳統的動畫製作人員認為電腦會毀掉傳統的動畫技藝,對於動畫片的未來很擔憂。
但《獅子王》團隊為了製作這部史詩級的動畫片,通過很多當時最先進的技術,再結合傳統繪畫法一切製作,最終創作出了比以往都要好的動畫效果。
△當年角馬峽谷那場「戲」,因為動物太多,怎麼畫也畫不完,製作團隊就動用了計算機技術,先畫幾個角馬,再用電腦批量複製,還製成出了一個程序,用來模擬角馬無規則的動作
《獅子王》動畫版在90年代發布以後,這些技術後來就被廣泛運用,從而又推動了更多更好看的動畫作品誕生。
所以,技術本身並沒有對錯,一切只取決於你怎麼用它。
那麼久期待今年新版的VR技術也能給我們開啟一個新世界吧。
最後,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哈利王子即將在7月14號才在倫敦看到新版本的首映,但我們內地的公映時間是12號,據說是全球最早上映的一個國家,比美國本土還早好幾天。
想想1994年《獅子王》上映時香港還沒回歸呢,不得不感慨,二十多年過去,很多事情都變了。
昨天在現場看首映的時候,還聽到另一個比較令人sad的變化,據說自從1994年《獅子王》上映以後,世界上獅子的總數已經銳減了兩倍之多。其實相對於人類歷史的漫漫長河來說,這總共也才過去20多年而已。
所以,這大概也是為什麼迪士尼又重新花巨款把這部本來不適合真「人」化的獅子電影拿出來翻拍的另一原因。
△據說這部電影的大部分收入會捐給援助獅子的基金會
用賺來的錢再去反哺對自己有幫助的人和物,也算是很符合「Circle of life」的主旨。
最後的最後,我昨天去現場看新版《獅子王》首映的時候收到了一個雙肩包,是首映專屬的禮物(應該在迪士尼商店買不到,還挺有紀念意義)。
所以我又多爭取了5個背包,想留給同樣喜歡《獅子王》的讀者,可以在評論裡分享下你們對這部電影的印象,我將會抽5位送上。
晚安。
微博:@freshboy
微信:@byFRESH
Ins:@Freshb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