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後來的我們》腦海中只想到一句話:後來的我們,不甘做朋友,不敢做戀人。成為了世間最熟悉的陌生人,這大概才是世間最遙遠的距離。你對於我來說就像是我拿著一杯熱水,雖然很渴,但覺得燙手還是放下了 。
那些電影中的情節,熟悉又陌生,依稀,在哪見過,哦,原來,像極了曾經的我們。我也終於明白,為什麼這麼多年他一直保持單身,一次又一次地拒絕朋友間的介紹,當你認真喜歡一個人,深愛一個人,你會發現自己很難再愛上另一個人。可惜她留給他的也只有那一句:「我們還是好朋友」先動情的人最慘。
不甘做朋友,不敢做戀人。有多少人,以朋友的名義,愛了一個人很多年,「除了喜歡她這件事,我什麼都可以跟她講。」你可曾體會過,當你願意為一個深愛的人付出所有,她只願意對你說出,我們可以做朋友時的感受?
不甘朋友,不敢戀人,所以友誼萬歲是盡頭進一步沒資格,退一步捨不得。有一萬個想見你的理由,卻沒有一個見你的身份。後來的我們,只有我,沒有我們。
《後來的我們》中有一首插曲《愛了很久的朋友》,其中一句歌詞道出了所有有情人的愛而不得:
「本來想著以後,有了什麼就夠。到後來我只能夠,想想你們的以後。」
有多少人,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也許是火車上眉眼間的第一次相遇,也許是雪地裡不經意間的一次攙扶,又或者是她在他面前毫無顧忌地爆了一句粗口……林見清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方小曉。
「據說在北京待夠五年,就可以紮根了,我新年第一個願望,就是要嫁個北京人!」這是方小曉的新年願望。林見清很想對她說,我可以實現你的願望,但是現實是:我們總是在最無能為力的年紀,遇上一個想照顧一生的人。林見清眼看著方小曉身邊不斷更換著男友,他只能以朋友的名義,守護在她身旁。
曾經很幸運,遇到了很幸福的愛情:始於心動,擁之則安,伴之則暖。而今很不幸,又遇到了你,遇到了最心酸的愛情:想而不能,愛而不得,朋友不甘,戀人不敢。我對你有愛意,我對自己無能為力,不管多麼喜歡你,也只能到此為止。我們明明不止這樣,卻也只能這樣。多麼慶幸遇見你,卻又多麼遺憾只是遇見你。
心裡萬分不舍,卻又不得不各奔東西。不管多麼牽掛,也不得不各安天涯。如果有來生,希望早點遇到你。遇到你,才知道還有一種感覺叫:愛而不得,念而不見,痛而不忘。既使再見你,也只能以好久不見的名義抱抱你,有些人,註定是生命的過客。我們,終於輸給了緣份。
我們跨越了朋友的界限,可用盡一生也走不到愛人的終點。
就像電影中的另一句歌詞:「我連傷感都是奢侈的,我一想念你就那麼近,但終究你都不能陪我到回不去的遠方。」
進一步沒資格,退一步捨不得。人世間恐怕沒有比這還要漫長而艱辛的路程了吧?
八月長安在《最好的我們》中寫道:
「當時的你是最好的你,而現在的我才是最好的我,最好的我和最好的你之間隔著一整個青春,奔跑著都無法跨越。」
年輕的時候總是在想,自己怎麼樣都無所謂啊,但是一看到TA,突然覺得自己什麼都沒有,什麼都給不了TA,就是這樣。原來喜歡一個人,第一感覺是自卑。於是,我終於讀懂了方小曉和林見清在多年後再次相遇時痛哭流涕時說出的那段話:
「Imissyou.」
「我也想你。」
「不,我說的是我錯過你了,Imissedyou。」
即便朋友做得再不甘心,但是也沒有因為不敢相愛到底,傷得那般刻骨銘心。
「緣分這事能不負對方就好,想不負此生真的很難。」這是電影中林見清的父親去世前寫給兩個年輕人的一句話,而彼時林見清已經娶妻生子,和方小曉離散在天涯。
電影的最後,林見清和方小曉隔著整個青春,給了彼此一個擁抱。這一次他們終於可以好好地向彼此告別了。願此生再見,終不負遇見。
就像劉若英那首歌,後來中唱的,「你都如何回憶我,帶著笑或是很沉默」:
白髮蒼蒼膝下滿堂,你是否會恍惚間惋惜人生這條路原來,弄丟了一個如此重要的人。
如果有機會,請見面給對方一個微笑,一句好久不見,一個淺淺卻滿懷深情的擁抱,也不負青春一場…
一起來紀念我們的那些年,你是否有一個不甘做朋友,不敢做戀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