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麼?它是一種體會,一種感覺,一種知足的心境……不同人會有不同的答案。對於現在的阿不拉一家人來說,幸福就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明天,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明媚與美好。
從烏雲壓頂到陽光燦爛
六年前,阿不拉一家三口日子可以說是舉步維艱,妻子患有嚴重的支氣管炎,需要每天吃藥長期治療,在縣城上高中的女兒每月又需要幾百元的生活費,這一切好似烏雲壓頂,讓日子本就不富裕的阿不拉愁容不展,對生活幾乎失去了信心。
今年3月,我又見到了阿不拉,他臉黑了,身體更加強壯,笑呵呵地拉著我們的手邀請我們去他家中做客。 不去還不行,否則他跟你急。不難看出,他現在的生活很幸福。
走進他家,庭院乾淨整潔,院後的1畝棉花地裡,套種著核桃和香梨。院內養殖了15隻羊,房頂養了100隻鴿子,一派興旺的景象。2015年國家補貼的抗震安居房早已裝修完,瓷磚潔白如新,一對大紅的燈籠高掛在門前,喜慶的對聯上寫著「聽黨話家業興旺,跟黨走致富路寬」,橫批是「共產黨好」。阿不拉指著對聯興奮地說,這是工作隊幫我寫的。
阿不拉說:「現在的生活真是好呀!這幾年,我們村柏油路有了、抗震安居房住上了,喝上了自來水、看上了電視,種糧國家給錢、看病能報銷,巴郎子上學不花錢、還能免費吃飯。現在我的老婆在合作社幹活,有穩定的收入,我參加了養牛、養鴿合作社,還有一點土地可以種點麥子,麵粉就有了嘛。現在想買點啥就買點啥,這樣的日子過去想都不敢想,這樣的日子亞克西!」
過去阿不拉家裡唯一的收入來源就是家裡的4.5畝土地,每年日子都很緊,有時連種地買種子的錢都沒有。好不容易東拼西湊地把莊稼種上了,由於土質不好收成差,年年入不敷出,除去本錢再還還帳也就不剩什麼啦。哎!說到這裡阿不拉難免要嘆上一口氣。
能過上好日子的阿不拉,最感激的就是工作隊:「這些知識分子、國家幹部,有思想、有文化,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從最初的建房修路、開溝挖渠、架電接水到解決夫妻矛盾、鄰裡糾紛等,只要是工作隊能做的,都會想盡全力幫助化解。」
幸福來得太突然
「說實話,當初工作隊來村裡時我對他們是不抱什麼希望的。我們村底子太差,全村300多戶1300餘人,才3000來畝地,每人平均才2畝多地,農民沒有地靠什麼發展,怎麼實現增產增收、脫貧致富,這不是開玩笑嗎?這幫子知識分子,不懂得農民田裡的那些事。」說到這兒,阿不拉有點難為情。
記得那天外面下著小雪,村民基本都躲在家裡不出來,可是工作隊一行3人,個個頭上蒙了一層白雪,第一次踏進了阿不拉的家門,進屋後簡單抖了抖身上的雪,就開始「問長問短」,問家裡的困難、問對他們工作的意見建議等等。臨走時還對阿不拉說,你家房子都開裂啦,很危險,今年計劃開春要建安居房……當時阿不拉也沒放在心上,可是2個月後就有人到他家裡開始測量,緊接著動工建房,不到3個月時間,他們一家三口就住上了漂亮的新房子。
阿不拉講道,因為家中經濟收入較低後來我們被納入了低保貧困戶,聽說為我們家中每個人都制定了專門的計劃,要讓每個人都富裕起來。2017年我們獲得了國家免息貸款5萬元,買了馬、驢發展養殖業;政府又發放了1萬元的創業金,我們買了1頭牛,現在年人均收入都1萬多元。家裡的幾畝地經過近幾年的改良,產量提高了很多,而且每年發放的農作物補貼就有兩三千元。本想女兒上學認幾個字、找個好婆家嫁了就行啦,看著工作隊帶領大家一步步脫貧致富,我的想法也變了,人還是要有文化才行,無論再苦再難也一定要讓她完成學業,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現在女兒在縣城職業學校學習裁縫專業,原本我還為女兒學費發愁,現在黨的政策越來越好啦,不但免學費,住宿費也免了,只需要吃飯錢就行啦。孩子明年就畢業啦,等畢業了我就讓她來我們家門口的製衣廠上班。
「2018年在黨和國家的扶持下,我們加入了養牛、養鴿合作社,政府幫我們建起了蔬菜大棚,給我安排了護林員的工作,現在妻子身體也漸好轉,她可以照看蔬菜大棚,我們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阿不拉滔滔不絕地講著。
「黨和國家為我們提供了那麼好的條件,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用雙手去奮鬥呢,只要我們奮鬥,幸福就會向我們招手。」這是阿不拉現在逢人最喜歡說的一句話。
新時代的朝陽已躍升在地平線上。為了讓阿不拉這樣的人民群眾能過上好日子,無數像新和縣依其艾日克鎮加依村「訪惠聚」工作隊這樣的基層一線人員在默默付出著。今後,「訪惠聚」工作隊員將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緊緊圍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努力為鄉村振興和大美新疆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朱紀偉,阿克蘇地區民政局康寧醫院駐新和縣依其艾日克鎮加依村「訪惠聚」工作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