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俠(Iron Man)是美國漫威漫畫旗下的超級英雄,初次登場於《懸疑故事》第39期(1963年3月),由斯坦·李、賴瑞·理柏、唐·赫克和傑克·科比聯合創造。
全名安東尼·愛德華·託尼·斯塔克(Anthony Edward Tony Stark),是斯塔克工業(STARK INDUSTRIES)的CEO,因一場陰謀綁架,胸部遭彈片穿入,生命危在旦夕,為了挽救自己的性命,在同被綁架的物理學家何·銀森(Ho Yinsen)的協助下託尼製造方舟反應爐(Arc Reactor)從而逃過一劫,利用方舟反應爐作為能量運轉的來源,暗中製造了一套裝甲(Mark1)殺出重圍後逃脫,後參與創立復仇者聯盟。
在漫威電影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簡稱MCU)中,鋼鐵俠由美國著名演員小羅伯特·唐尼扮演。
自五十九期(1964年11月)開始,鋼鐵俠與美國隊長分別領銜於改版為一書兩故事形態的《懸疑故事》漫畫。《懸疑故事》最後一期(第99期,1968年3月)出版後,該漫畫改名為《美國隊長》;鋼鐵俠則出現於單篇漫畫《鋼鐵俠與深海人》第一期中,隨即首次出現於專屬於自己的漫畫《所向無敵的鋼鐵俠》第一期。
在漫威漫畫中,官方給出的能力數值為,智力:6(超級天才),速度:5(超音速),力量:3(常人極限:能夠承受自身2倍重量的問題),耐力:3(增強的),能量發射:5(在長時間內釋放遠射程的單一能量),戰鬥技能:3(受過一些訓練)。所有能力數值的滿級為7。
電影裡的「鋼鐵俠」託尼·史塔克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傲嬌,嘴賤,自大,偏執,幽默風趣,玩世不恭,渾身帶刺,甚至把惹惱所有人當作樂趣。
可以說正是小羅伯特·唐尼的顛覆性演繹,讓這名超級英雄更能為大眾所接受,並讓無數影迷所喜愛與追捧,在漫畫裡,鋼鐵俠可不是這副吊兒郎當的模樣。
雖說因電影的大火,讓如今漫畫中託尼·史塔克的形象與性格與電影越來越接近,不過再怎麼接近,漫畫裡的託尼仍然大部分時間相當正經,甚至嚴肅。
漫畫裡的託尼是個深思熟慮的現實主義者,任何事情都從理性出發,內心極為強大與堅韌,始終承受著常人難以想像的痛苦,他做的任何決定都是縝密思考而得出,即便那個決定從他個人情感而言是種折磨,但他依舊要按照「最合理的方向」去執行,他痛苦,且隱忍,就算明白會造成巨大犧牲,他也會去做。
同時,漫畫的託尼自控力驚人,在經歷某次嚴重事故後,他將自我控制與時間管理視作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他會將理性思考與責任義務放在個人情感之前,甚至理性到即便良心不安也要為了大局去犧牲他人。
電影裡的託尼則自控力很差,習慣於放縱,成為鋼鐵俠後雖收斂了許多,但也不能掩蓋他放縱的本質。並且,電影版託尼顯得任性得多,做事行事極少考慮後果,他做事率性而為,往往從感性出發,覺得自己是對的便偏執執行,從不考慮他人感受,一些看似理性的做法也欠缺詳密思考,更像是「天才科學家」而不像漫畫裡的「精英政客」。
所以,電影裡的託尼很善良,卻也因他的偏執,常常好心辦壞事還不肯承認對他人的關心,顯得故作堅強但其實很脆弱。
這也是為什麼電影裡的託尼更讓人喜愛與理解,甚至心疼。
在漫威漫畫中,可以說所有的大事件當中都有鋼鐵俠的身影,比如:復聯,光照會,內戰,秘密戰爭等等。
但是在漫畫人氣這方面,鋼鐵俠實實在在是排在二線的超級英雄。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當年漫威賣影視改編權的時候,賣的為什麼是蜘蛛俠,神奇四俠,x戰警,而不是包括鋼鐵俠在內的復仇者角色呢?因為蜘蛛俠等角色是一線甚至是超一線的超級英雄,而鋼鐵俠只是二線罷了。如果2008年漫威手上有蜘蛛俠或者x戰警的影視改編權的話,那麼MCU的開端很有可能輪不到鋼鐵俠。
相信很多人會更加關心鋼鐵俠的戰衣,在這裡就不做介紹了。之後我會專門寫一期關於鋼鐵俠戰衣的介紹。
想了解關於漫威超級英雄在漫畫的設定和故事的話,記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