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上午,伊拉克首都廣場人來人往。
突然,人群中發出「轟」的一聲,隨即火光沖天!
原來一名自殺式襲擊者引爆了身上的炸彈。
廣場裡的人們四處逃竄,還沒跑到安全地帶,緊接著又是「轟」的一聲。
第二個自殺式襲擊者也引爆了身上的炸彈。
原本熱鬧的廣場瞬間變得滿目瘡痍,人們尖叫著,吶喊著,奪路而逃。
這次襲擊事件造成38人死亡,100多人受傷,百姓們叫苦不迭。
他們指責伊拉克ZF沒有能力保護百姓,因為在前不久,巴格達西北部地區剛發生了爆炸事件。
雖然伊拉克戰爭早已結束,可內戰依然不斷。
長年的戰爭讓伊拉克千瘡百孔。
經濟衰退,難民叢生。
尤其是孩子們,在戰爭的炮火下,生活得膽戰心驚。
她叫瑪拉克。
在人來人往的難民中,她的身影顯得格外瘦小。
「你的父親呢?"
「他死了,在戰爭中。」
當記者問她想不想吃東西時,原本女孩子微笑的臉龐瞬間抽搐了。
多日的戰爭早已使她飢腸轆轆。
她太餓了。
可是失去父母后,沒人關心她。
現在記者突如其來的一句關心,讓女孩壓抑在內心的委屈瞬間釋放。
這樣的孩子太多了。
童年是什麼?
對於他們來說,是戰亂,更是饑荒。
在敘利亞,因戰亂不斷,貧民區的孩子不得已在垃圾堆找吃的。
他們會在垃圾堆裡找一些食物殘渣和麵包。
但因為垃圾堆裡玻璃太多,他們的手腳經常被割破。
沒有創口貼,只能在垃圾堆裡找個紙巾包住。
記者問他們,為什麼要在垃圾堆裡找東西吃。
「因為我們的爸媽沒有工作。」
是啊,一個千瘡百孔的國家,怎麼還能找到工作,更何況他們是難民。
包好傷口後,他們又繼續在垃圾堆裡翻找。
在貧民窟的另一邊,兩個孩子正在地上撿著東西。
撿到一點,就塞進嘴裡。
有個記者看到,問他們:
「你們在幹什麼?」
「我們在撿麵包吃。」
原來有些人把吃剩的麵包丟在這裡。
他們就在石頭堆裡摳搜著這些麵包屑,如獲珍寶。
別人丟棄的垃圾,吃剩的食物殘渣,卻是他們活下去的希望。
未來在哪裡,他們不知道。
能苟且度日,已是莫大的榮幸。
在電影《何以為家》裡有這樣一個場景。
主人公贊恩一家是敘利亞難民。
全家租住在一棟破舊的公寓,房東叫阿薩德。
在擺攤賣東西時,贊恩看見妹妹哈薩的褲子上有血跡滲透。
糟糕,妹妹來了月事!
圖來源:電影《何以為家》
他趕緊拉著妹妹來到廁所,讓她脫下內褲。
他邊洗內褲邊說:
「千萬別讓媽媽知道,不然她就要把你賣給阿薩德。」
「我覺得他挺好的,他經常給我吃甘草糖和方便麵,還不收錢。」
妹妹一臉懵懂,她顯然不知道來月事意味著什麼。
贊恩只讓她按他說的做。
圖來源:電影《何以為家》
只可惜,妹妹還是被阿薩德要走了。
他以漲房租為由,逼迫贊恩一家交出小妹妹。
迫於貧窮,贊恩的父母答應了。
之後,11歲的小妹妹懷孕大出血。
因為沒有身份證,無法就醫,悲慘死去。
電影展現的「童婚」現象不過是敘利亞的冰山一角。
圖來源:知乎 中南屋
在敘利亞,童婚現象泛濫成災。
原因有三。
一,不可撼動的家庭榮譽。
難民營裡性暴力犯罪居高不下。
為了能讓女兒嫁人前保持處女之身,家人會早早把她們嫁人。
二,貧困。
嫁女兒可以緩和家裡的口糧危機。
三,戰爭。
敘利亞和伊拉克許多武裝團體利用童婚、強迫婚姻以及性暴力作為戰爭武器。
很多女孩因此淪為犧牲品,甚至淪為性奴。
戰爭之下,敘利亞的童婚比例已經上升至42%。
尤其是在難民營。
才上小學的她們,早早承擔起妻子和母親的角色。
很多女孩,更不知道婚姻為何物。
在敘利亞,一個剛滿13歲的女孩嫁給了50歲的男子。
圖來源:知乎 中南屋
「母親告訴我,丈夫會給我買玩具,並把我當女兒一樣照顧我。」
她不知道嫁人是什麼意思。
只知道嫁人後,能得到玩具,僅此而已。
戰爭不僅給孩子帶去了災難,饑荒。
還帶來了死亡的恐懼。
敘利亞阿勒頗,在炮火的轟炸下,幾乎成為一座空城。
殘垣斷壁之間,掛著一張張床單。
在這些空城裡,埋伏著各種狙擊手。
床單就是為了阻擋狙擊手的視線。
一些孩子總是被潛伏的狙擊手誤殺。
在這座了無生氣的城市裡,暗藏著各種殺機。下一次的殺戮不知何時來臨。
「我已經沒什麼感覺了,人命已經不值錢。」
11歲的穆罕默德頹喪地說。
圖來源:戰火中的童年
常年的戰爭,早已抹去了他們對生活的希望,甚至荼毒了他們的心靈。
「你想成為一名聖戰者還是人肉炸彈?」
「一個聖戰者。」
這個滿臉稚氣的孩子叫尤尼斯。
小小年紀的他已是伊斯蘭國的童子軍。
在中東地區,童子軍已是軍隊中不可抹去的身影。
並且越來越多。
比如,一些敘利亞武裝分子會誘惑青少年報名參軍。
他們開出3000美金薪酬。
承諾隨時可以和家人取得聯繫。
並且可以獲得免費的香菸、食物和住房。
這對於饑寒交迫的敘利亞少年簡直是生活的另一種希望。
於是他們褪去青澀,扛起了沉重的武器在街頭巡邏。
圖來源:環球時報
他們被武裝分子送到訓練營。
被灌輸極端思想,練習如何用槍、殺人,甚至在必要時會充當人肉炸彈。
童子軍,是武裝分子作戰的另一種武器。
因為他們內心純淨潔白,沒有雜念。
一但灌輸極端思想,童子軍的作戰將比任何一個成年人都要兇狠!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民族的未來。
他們本可以享受著自在的童年。
可以在教室裡讀書,在操場上打球,在藍天白雲下自由飛翔。
如今,他們亡命天涯,饑寒交迫,甚至成為殺人的武器。
圖來源:環球時報
我們擁有的快樂,是他們不敢奢望的格林童話。
我們享受的安定,是他們遙不可及的天方夜譚。
亞里斯多德曾說:「戰爭的目的必須是為了和平」。
可如今,戰爭已淪為掠奪物資、蓄意破壞和平的毒瘤。
兩國交戰,除了勞民傷財。受苦的就是百姓和孩子。
財富誠可貴,生命價更高。
希望中東地區能早日停止交戰。
也希望世界和平,各國安定。
還這些無辜的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
參考資料:
電影《何以為家》
https://v.qq.com/x/page/q0031poot4r.html
聯合國 《戰火中的童年》男孩:人命已經不值錢了
https://v.qq.com/x/cover/q27om3p3o5aco8a/l0322dvpvfv.html
揭秘「伊斯蘭國」童子軍
http://www.le.com/ptv/vplay/21101361.html
界面新聞 15歲的離異新娘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351000894254439744661267
知乎 中南屋 敘利亞難民:14歲的我,只能選擇結婚
https://zhuanlan.zhihu.com/p/148232577
環球時報 外媒:土耳其支持的敘反對派武裝被指招募兒童兵赴利比亞作戰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6199435621885057&wfr=spider&for=pc
微博@戰爭下的孩子
作者: 淡心,佛系女青年一枚,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本文首發雜誌之旅(ID:zazhizj)轉載請通過後臺聯繫小編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