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策劃:林琰旻
攝影: 張唯
採寫:張旦珺
微信:胡夢婕
註:記錄提煉中間難免疏漏,如有錯誤,請原諒!
2015年中國全媒體高峰論壇4月25日14:00開始的三場高峰對話在黃龍飯店流霞廳和鑽石宮4、鑽石宮5分別召開!本公號今天一、二、三、四條推送內容分別對應不同的地點和主題,請大家自行關注和查看!
鑽石廳4
第一場:高峰對話——移動時代的主流價值傳播創新
浙江日報數字採編中心總編輯檀梅
移動互聯時代 浙報集團的主流新聞傳播創新
傳統媒體在新聞客戶端的探索,不僅僅是採編流程的基因重組,這種新平臺帶來的變革力量使媒體人不得不直面話語體系的重塑:用戶概念清晰化、懂得用戶溝通、使用生動的話語。
創造是一個浪漫的事情,同時也是一個具體的過程,它是靈逸奔放和老老實實的結合。
檀梅總編的發言之後是主題為主流價值傳播創新的主題沙龍,由浙江在線無線中心副主任唐瀟瀟主持,荊楚網總編輯、總經理張先國,安徽新媒體集團副總經理孫邦坤,大眾網總編輯朱德泉,新浪網副總編孟波參與討論。
主持人:各位在媒體轉型過程中遇到過什麼問題?
朱:轉型中關鍵是人才的培養,新聞的傳播方式改變了,任何產品的競爭是人的競爭,人的競爭是思想的競爭。
孫:依舊是人的問題。理念要更新,思維方式要改變,流程要再造,產品要迎合用戶的需求。
張:主要的問題有三個:人才、技術、體制機制。
孟:自己現在也還在轉型,人的意識問題是最重要的。網站的轉型和意識的轉型,是一種生和死的問題,不轉型可能意味著死。早一點轉型不一定能成功,但是晚一點轉型一定不成功。
主持人: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怎麼讓用戶接受主流價值的話語體系?
朱:要在海量的信息中,更加尊重個性化的表達,形成一個更宏觀的視角,真實全面的輿論場情緒。
孫:要弘揚主旋律。主流價值傳播創新,要寫與讀者貼近的,讓讀者看得懂,看的清,看的透的新聞。
張:體會是三個字,說人話。解除話語體系的隔閡。實現渠道創新,內容創新和形式創新。
主持人:最後用一句話說說未來新聞傳播的方式。
孟:每個人都是記者,編輯,是時代的掌握者。
張:傳播無處不在。
孫:用戶的選擇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朱:和用戶融合在一起。
第二場:高峰對話——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傳媒教育
參與對話的嘉賓是:無界傳媒執行總編主編張鳳安、搜狐新聞副總監李彬、財經副主編馬克、中國新聞網副總編輯齊彬、中科大新媒體研究院院長周榮庭、中新社副總編輯張明新、今日頭條副總編輯徐一龍、浙江大學傳媒學院教授何揚鳴。陳剛主持本場對話。
無界傳媒執行主編張鳳安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傳媒教育
如今的畢業生在新媒體端可施展的空間很小,大量的新媒體都沒有資本支持,任何一個參加新媒體的人應該是一個獨立體,而不是組織下的,但是學生單打獨鬥的能力較弱。
搜狐新聞副總監李彬
第一份工作要不要去新媒體
傳統媒體人的優勢有三個:
1.作品有署名權導致的心態變化,使得對自己的報導負責,投入一種感情;
2.傳統媒體人有專業的培訓,而新媒體比較缺失
3.傳統媒體人術業有專攻
新媒體人的優勢:最大優勢是有新媒體思維所以「第一份工作要不要去新媒體」其實是一個偽命題。
財經副主編馬克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傳媒教育
作為招聘方,我們主要考察應屆畢業生的知識結構;考察有若干年經驗記者的行業人脈和行業判斷力,邏輯思考能力;考察編輯的行業判斷力,溝通協調能力,項目管理能力。
中國新聞網副總編輯齊彬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傳媒教育
齊彬對傳媒教育提出了三條建議:
1.新聞教育應該開放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去實踐,去實習
2.新聞教育不能再和以前一樣,今天的新聞是一種產品,運營、設計、技術各佔四分之一。新聞教育必須適應這種轉變,學生要掌握產品的設計、創意、傳播的基本知識。缺的是懂設計懂技術懂新聞的符合性人才。
3.無論是新舊媒體,新聞的專業操作不可缺少,基本的新聞理念要加強而不是削弱。
中科大新媒體研究院院長周榮庭
全媒體融合時代的科學教育
如今學習方式在發生很大的變化,移動化學習成為發展趨勢,要敢於投入數位化教材例如多媒體數字教材何副媒體數字教材。
中新社副總編輯張明新
移動網際網路對通訊社的影響與機遇
傳媒教育最大的問題是曾經的媒體教育是一種經驗性的教育,而現在老師和學生需要一起學習甚至老師向學生學習,舊式的教育方法在當今已遭到挑戰。
今日頭條副總編輯徐一龍
移動網際網路將採訪、寫作、策劃逼到極致。
如今我們需要用最少的文字表達最重要的內容。傳統媒體是冷兵器時代,新媒體是熱兵器時代,新聞專業人員需要學習真正的技術。
浙江大學傳媒學院教授何揚鳴
新媒體時代廣播變化和融合的特點
我並不否定新媒體對舊媒體有很大的影響,但是這種影響並非都是負面的。新媒體的發展擴大了廣播電視的宣傳效果、受眾面,激發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新媒體也應該嘗試把在新媒體上傳播的內容在舊媒體上傳播,新舊媒體的融合是相互的。
主辦單位:
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
浙江日報報業集團
承辦單位
浙江大學數字未來與媒介社會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
諾華集團(中國)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