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龍巖恐龍足跡群發現地:三層保護24小時監控

2021-01-17 金臺資訊

12日,隨著新聞發布會的召開,上杭縣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的消息瞬間引爆了朋友圈。遺蹟會被人潮圍觀嗎?發現地目前情況如何?帶著種種疑問,昨日下午,記者赴上杭縣進行實地探訪。

上杭恐龍足跡群發現地位於臨城鎮城南社區龍翔大道上杭實驗中學項目建設工地附近。滿眼赭紅色的破碎砂巖組成的小山丘,在周遭蘆葦的映襯下,雖不似遠山的蒼翠蔥鬱,卻分外顯出「龍翔千裡」的不凡氣勢。

在現場,記者看到,發現恐龍足跡群的地方已經用圍擋圍了起來,並由保安看守,現場還安裝了24小時監控設備進行不間斷監控,以滿足發掘、保護的需要。

據了解,對被發現的恐龍足跡群,採取了三層特殊保護:最底層是土工布,用於控溫,以保持適當的溫度;中間層蓋了模板,以防踐踏;最上層是防水彩條布,不僅用於防水,還可以起到緩衝和保溫作用。這三層保護層還可以隔離光照。

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應急保護措施能有效避免足跡群現場巖層流失與風化,為進一步發掘打下基礎。

對於家門口恐龍足跡群的一夜成名,周邊群眾說,他們也是當天才得知消息的,以往只是覺得這些小土丘與周邊的大山不太一樣。「現在知道了有這些寶貝,一旦發現有用的線索,我們大家肯定會積極向政府部門報告。」一名村民告訴記者。

相關焦點

  • 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
    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 距今8000萬年、240餘枚,該大型恐爪龍類行跡為我國首次發現,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今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福建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新聞發布會。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已發掘至少八種恐龍足跡
    工作人員在清理龍巖上杭龍翔村恐龍足跡群化石現場。新華網發(上杭縣委宣傳部供圖)  新華網福州1月12日電(蔣巧玲 劉默涵 肖和勇)福建省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發現地點位於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已發掘至少八種恐龍足跡。  福建省政府新聞辦12日召開新聞發布會,龍巖市副市長黃慶輝通報了相關情況。
  • 福建龍巖上杭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近年來,龍巖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加強規劃引導,統籌推進遺產保護利用傳承與經濟發展、城鄉發展、民生改善的關係,努力使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龍巖市副市長黃慶輝在會上介紹,2020年11月7日,在福建省直有關部門的倡議和指導下,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發起,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組成聯合科考隊,在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發現了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
  • 關於上杭恐龍足跡群,你想知道的我們這裡都有!
    此次發現的恐龍足跡點面積約1600平方米,產出年代早於江西贛州、廣東河源等地的恐龍化石點,多樣性遠高於黑龍江嘉蔭、安徽黃山、廣東南雄、雲南楚雄、四川昭覺、浙江東陽等地的晚白堊世足跡點。目前,考察隊已在泥質粉砂巖或粉砂質泥巖層面上清理出恐龍足跡240餘枚,包括植食性蜥腳類,大、中、小型鳥腳類,肉食性大型三趾型獸腳類,兩趾型恐爪龍類,小型獸腳類等至少八種造跡者(恐龍)。
  • 福建龍巖已發現240多枚恐龍足跡 至少8種造跡者
    福建消費網—福建新消費訊(張軒宇)近日,經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1月12日,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介紹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的有關情況。
  • 福建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距今8000萬年 240餘枚超8個種類
    據@福建發布消息,在1月12日召開的福建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新聞發布會上通報,近日經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福建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 福建上杭首次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240餘枚足跡超8個種類
    福建上杭首次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240餘枚足跡超8個種類 杭州網  發布時間:2021-01-13 09:58    央視新聞訊 1月12日,福建對外發布一項重大考古發現。在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距今約8000萬年,目前已清理出恐龍足跡240餘枚,這不僅是福建省內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記錄,也是中國迄今發現的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 福建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 240餘枚足跡超8個種類
    人民網福州1月12日電 (陳歡歡)12日,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這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據初步勘察,該化石產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現已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其中包括植食性蜥腳類、大、中、小型鳥腳類、肉食性大型三趾型獸腳類、兩趾型恐爪龍類、小型獸腳類等至少8種造跡者。該化石產地呈現出面積較大、多樣性較高、保存較好等特點。
  • 四川現60釐米巨型恐龍足跡 盤點史前十大恐龍(組圖)
    近日,瀘州市古藺縣桂花鄉恐龍足跡數量第三次得到刷新。記者了解到,繼前兩次發現500餘個恐龍足跡後,桂花鄉在小地名石廟溝、雷背、石花灣三個地點,又發現了70餘個恐龍足跡。中國地質大學博士生邢立達為探訪恐龍足跡第三次來到桂花鄉,據邢立達介紹,此次發現含蜥腳類、鳥腳類和獸腳類三類恐龍腳印。通過對腳印走向和大小的細緻勘察,發現了1億年前食草恐龍成群活動的證據和分布密集的中小型肉食恐龍足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足跡化石現場還出現了「龐然大物」的痕跡,其留下的腳印直徑約60cm,厚度達20cm。該腳印特別巨大,令專家們震撼,屬恐龍足跡的重大發現。
  • 重大發現!福建首現恐龍足跡,八千萬年前的腳印,您仔細品!
    1月12日,福建省政府新聞辦 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 福建發現大規模 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位於龍巖市上杭縣 臨城鎮城南社區龍翔西側2020年11月7日,福建省恐龍資源聯合考察隊在上杭縣龍翔大道旁一個不起眼的小山坡進行勘探時,從坡面覆蓋的紅褐色風化土層下,意外發現了一枚三趾型恐龍足跡。
  • 恐龍出沒請注意!山東發現恐龍足跡,Toread熱推「恐龍衣」
    就在昨天中美澳恐龍足跡考察隊的專家學者在山東郯城李莊發現了一個大型恐龍足跡點有300多個、7種類型的恐龍足跡其中包括熱映電影《侏羅紀世界2》中迅猛龍「布魯」所屬的恐爪龍類恐龍足跡且是四道平行足跡證明了其群居特性
  • 重慶中心城區發現侏羅紀早期最強肉食恐龍證據
    新華網 發  新華網重慶6月1日電(韓夢霖)近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消息,2019年3月攀巖愛好者在重慶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東部沙人防空洞發現的一堆「雞爪印」,經該局組織的古生物學專家團隊初步鑑定,確定為誕生於一億九千萬年前下侏羅統珍珠衝組獸腳類恐龍足跡群。
  • 240餘枚足跡!超8個種類!福建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記錄!
    1月12日,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 福建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位於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城南社區龍翔西側!
  • 福建首次發現!
    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 今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福建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新聞發布會。記者在會上獲悉,近日,經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我省龍巖市上杭縣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
  • 重慶城區發現侏羅紀早期大型肉食恐龍出沒證據:正在「小跑」
    208地質遺蹟保護研究院研究人員現場描繪恐龍足跡什麼是卡巖塔足跡(Kayentapus)?卡巖塔足跡(Kayentapus)最初指的是一種較大的(長約為35cm)三趾型兩足行走的獸腳類恐龍足跡的屬名,這種獸腳類恐龍最早發現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下侏羅統地層。
  • 四川一位小男孩發現恐龍足跡,才5歲
    近日,四川一位5歲小男孩發現恐龍足跡,成為國內最小年紀恐龍發現者,讓網友直呼「了不起」。 5歲小男孩發現恐龍足跡 當場斷定並說出類別 國慶期間,四川小朋友睿睿和父母回通江老家度假,無意中聽外公說起老家背後的山石上有不少「雞腳印」,從小喜歡恐龍的睿睿一下很有興趣。
  • 重慶竟有恐龍遺蹟?還是全球最全的恐龍足跡,綦江博物館就能看到
    「恐龍」這一名稱來源於西方,最開始並非是專有名詞,而是「恐怖的蜥蜴」。最早提出這一名稱的是英國科學家理察·歐文,他在1841年研究的時候發現了樣子像蜥蜴骨頭的史前化石,便因此命名。目前我國一共發現了174種已經命名的恐龍,川渝一帶發現了28種位居全國第二,不過有一個地方卻以恐龍足跡聞名,更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保留有全部恐龍足跡類型的地方,這便是位於重慶市綦江區綦江國家地質公園。
  • 「別人家的孩子」發現恐龍足跡,才5歲……
    近日,四川一位5歲小男孩發現恐龍足跡當場斷定並說出類別國慶期間四川成都一名5歲的小男孩楊哲睿
  • 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 隱藏著大自然什麼秘密? -四川新聞...
    巴中市通江縣毛浴鎮一個小山坡的石板上發現了疑似恐龍腳印,經過古生物專家、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現場鑑定,這些腳印確係白堊紀早期恐龍足跡,距今約1.3億年。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留下腳印的恐龍連同那個遠古時代,究竟是怎樣的存在?透過1.3億年的腳印,我們能洞悉大自然的哪些秘密?
  • 臨沂發現「群居恐爪龍」足跡!
    考察隊發現了罕見的馳龍類腳印,在全球數千個足跡化石點中,僅發現過8處馳龍類足跡。同時,發現了鸚鵡嘴龍這一類可愛的史前小恐龍足跡。這批新發現的足跡大大彌補了對應地層缺乏恐龍化石的遺憾。►在山東諸城曾發現過這些「恐龍足跡」1964年末,一群地質工作者偶然發現恐龍化石後,諸城便開始上演一個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