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不想和母胎單身的人談戀愛」文章發出後,評論區又掀起了熱烈的討論。
想和什麼樣的人談戀愛,說到底還是個非常personal的問題。有人覺得和沒情感經歷的人談戀愛會有心理負擔,需要自己一點點去教,心累甚至可能大於甜蜜。但也有人喜歡他們的簡單和純粹:比起你由過往經驗累積起來的熟練和得體,我更欣賞你的懵懂和直率。
大家的偏好不同,也不必去互相judge,覺得自己的選擇更好,策略更優。
那這一期呢,就來聽聽上一期大家關注的焦點:母胎單身的人,他們心裡的想法是怎樣的?
一起聊一聊這些問題:
一、母胎單身的時間有多久?
二、覺得自己單身的原因是?
三、不同年齡階段,心態有發生什麼變化嗎?
四、會因為單身多年這個問題遭受到身邊人的質疑嗎?
五、現階段對脫單的態度:急於脫單/佛系隨緣/有目標但不急切?
六、回首過往的經歷,有過什麼遺憾嗎?或者有什麼經驗可以和大家分享嗎?
①母胎單身三十周年。但認真臉,其實我大學談過兩個月的,雖然現在周圍小夥伴們都不認可,直接定義我母胎單身。②喜歡我的我不喜歡,我喜歡的不喜歡我,好不容易遇到相互有好感的又因為其他原因(不涉及違反公序良俗)沒有在一起(不過不管理由是什麼,
最終原因還是對方不喜歡或者是沒那麼喜歡我)。③心態沒什麼太大的變化,基本以前是怎麼樣現在還是怎麼樣。比如對於相親,從不排斥,一直都覺得這是認識人途徑的一種,如果介紹人靠譜那就更棒啦,其實大一的時候就有學姐給我介紹,我也有很認真準備見面和約會。再比如一直都覺得我可能遇不到相互喜歡的人,只不過以前覺得這個可能性可能是60%,現在大概是99%。雖然我心態如此喪,但其實我行動蠻積極,遇到覺得不錯有好感的男生會主動聊天邀約,主動參加活動拓展交際圈。④不會因為單身問題遭受身邊人的質疑,畢竟身邊人都清楚我的具體狀況,不過家人確實會比較著急。但三十歲母胎單身這個問題是經常會遭受新認識的人的質疑的,比如會投來嘲笑的眼神,惡意的攻擊,貼上負面標籤,同時帶著色情的揣測。⑤對脫單的態度:現階段正努力尋找中,遇到對的人當然幸福,如果遇不到,就佛系隨緣。盡人事,聽天命。⑥過往經歷的遺憾之一是沒有在大學談一段甜甜的校園戀愛。雖然幾乎母胎單身,但是我自詡理論經驗豐富,還是很可以分享下脫單經驗的:如果沒什麼興趣愛好和才藝的,建議培養一個自己的愛好,並為之堅持一年以上;雖然說以誠交心,但男女相處還是需要一點套路和技巧。主要原因,大家都在春心萌動的時候我在學習,等到自己終於開竅的時候才發現條件和自己差不多的都早早名草有主了,剩下的條件不錯的要麼處於自己接觸不到的社交圈子、要麼屬於富有經驗的高端玩家,能看上我這種0級傻白甜選手的可能性無限趨近於零。自己又倔強的「不想將就」,於是單到現在。 另一方面很真實的原因就是,從「不屑於撩漢」到「總是很害羞想撩也不好意思主動」到「放下矜持和羞恥心想要主動出擊」再到「努力想學習技巧但還是玩不轉」的心路歷程,感覺自己是個不太會「玩」的人,比較擅長反饋而不是製造機會,所以可能需要「被帶節奏」,但問題是又對事對人都比較認真,無形中也就錯失了很多機會吧。再有就是一個讓我哭笑不得的原因,自從25歲開始會注意穿著打扮和自己形象後,身邊人、不熟悉的同學等等,大家一律以為我有男朋友,每次解釋自己母胎單身的時候都能驚掉一地下巴,哈哈。 所以總結一下就是陷入了「越單身就越單身」的循環裡hhhh。 20歲以前幾乎一直沉浸在「喜歡他時的我自己」之中,不想、不敢也不懂如何開始一段和異性的親密關係,也因為學業繁忙的關係幾乎完全忽略了這件事。 20到25歲之間主要受限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比如出國比如讀研讀博等,以及大量時間被學業所佔據,但已經開始慢慢醒悟,產生了一點「我想找個人一起分享生活的美好」這種渴望。 26歲及之後開始在心態上劇烈變化、波動著,嘗試各種辦法和機會,一次次充滿希望又一次次失望,在尋找「有緣人」的路上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漸漸到2020年的新年之後開始平靜下來,重新審視自己的動機,發現那些焦慮、苦惱、被打擊感等等大多來源於外在和自己的腦補,開始與自己和解,與生活和解,覺得努力過好自己的生活也沒什麼不好,不會那麼焦慮了,因為認識到「有無伴侶」並不是值得評價自我的重要指標。 ④會。但身邊比較熟悉的同學主要質疑的是「你怎麼可能單身」或者「你怎麼可能母胎單身啊」,只有一些不熟悉的人,比如參加活動見到的異性或者朋友介紹的人會質疑「是不是你不想找啊」「是不是要求太高啊」「是不是你自己有問題啊」等等,對於稍微熟悉一點的身邊人來說,這些質疑都不存在的哈哈,大家還是很可愛地祝福著我早點遇見那個他。 不過就我自己來說,還是會因為沒有經驗而非常缺乏自信,這種自卑不是對自己的各方麵條件,無論以「結婚對象」標準還是「戀愛對象」標準來看,自卑的是源於不知道所謂「正確」的經驗是什麼樣子的,全是理論沒有實踐,會害怕自己「做錯」。當然,已經在最近幾個月的「疫情冷靜期」裡慢慢努力戰勝這種心情,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有個「實習」機會,哈哈。 ⑤脫單態度也是一直變化的。最近兩年是在「急於脫單」和「佛系隨緣」之間瘋狂搖擺,「急於脫單」的時間可能佔比大一點,然而並沒有什麼效果哈哈,反而會帶來很多苦惱,最近幾個月漸漸平和了一點,就叫「主動型隨緣」吧。 ⑥如果說有什麼遺憾,那大概是有點後悔自己在年紀小的時候受限於家長和老師等因素,沒有主動嘗試著建立一些與異性的關係,在毫無經驗也毫無天賦的情況下,瞬間被年紀甩入了諸多富有經驗者們的遊戲場,便更加的手足無措和自卑。現在覺得經驗和練習還是很有必要的,不一定是親密關係,哪怕是普通朋友關係也是有助於了解異性的一種有效渠道,是練習溝通技巧以及打磨自身性格的機會,畢竟不是人人都能裸考過GRE的對吧。 另外一大遺憾可能是覺得自己在最美好的年紀,沒有一個可以和我分享這些美好的親密同齡人吧,畢竟快樂分享出去是不只雙倍的快樂呀。不過我還是蠻有信心把這個「最美好的年紀」延長很久的,哈哈。 經驗嘛,不知道是提給目標受眾是誰的經驗呢?因為單從「建立一段良好的親密關係」這門課的角度講,我就是個還在想盡辦法先選上課的人……可能值得分享給同樣曾經因為「脫單」這件事飽受折磨的小夥伴們的是,不要像我過去某一段時間那樣,因為急於「脫單」而偏離了本質,自己鑽牛角尖覺得沒有像其他女孩子一樣有個伴侶就是人生的一種「失敗」,一個人如果淪落到要靠異性的肯定和愛來證明自己要麼說明他或她很可憐,要麼說明他或她被蒙蔽了雙眼,沒有看到自己其他那麼多方面的光彩。沒有人規定單身或者母胎單身就是失敗者,恰恰相反,單身可能只是木桶上最短的那一片而已,還是不影響容量只影響表象的那種。 ②單身原因很多,但真不是傳說中的「誰都看不上」。生活的規劃不穩定、沒有積極拓展朋友圈增加生活變數是主要原因。這會導致在一段crush裡停留比較久。④比較多的是關心,會幫你介紹。質疑還是很少。畢竟親近的朋友也知道成長經歷,不覺得是什麼事。而外人一般也不會無事生非。各有各的生活嘛。二是在乎一些很虛的東西,也很可能導致錯過了一些好對象。三是行動力太低,如果重來一次,會加快認識新朋友、拓展生活面的節奏,這是最後悔的吧。建議大家把自己的標準梳理一遍,有的真的是很虛的,不要堅持了,有的對於自己的幸福體驗很重要,就繼續堅持,但對自己要有中肯的評價,有舍才有得。甘蔗沒有兩頭甜,都想要是不可能的。好處是因為脫單,努力行動已經認識了很多新朋友,生活狀態與同齡人比相對豐富。感謝HIMMR讓我認識到社會如此多元,這麼多同齡單身朋友的生活如此精彩。我想如果早早在學校就戀愛,工作後結婚,就錯過了這一切,會非常遺憾!②老實說,經歷和性格影響挺大的。以前一直愛遊戲、動漫等,直到本科畢業也沒怎麼接觸女生,真的開化較晚。工作之後,忙碌 + 佛系 + 性格偏內向 + 提升情商等方面進境緩慢,再加上喜歡我的我不喜歡,我喜歡的不喜歡我,就這麼滴過來了~另外還被朋友教育過,對不夠吸引自己的,不願意去嘗試接觸一下,這應該是重要原因。③一直都很佛,心態一直很淡定。不過到今年,覺得不能再這麼磨磨嘰嘰下去了,需要認真、積極、主動地對待這件事,爭取今年把這件事搞定了!如果今年實在搞不定,那明年繼續努力。總之之後必須要認真對待,是時候開啟新的人生模式了。首先,我自認待人還算真誠,身邊的人都很友善;其次,我的觀念裡,母單與否不算什麼事,質疑的目光可能直接被我忽略;最後,感謝身邊的朋友們,是他們每天調侃我「妹妹多」給了我迷之自信,估計他們對我能脫單這事兒也是有信心的哈哈哈哈。但現在也不佛系隨緣了,遇到了感興趣的,也會盡力爭取(但隨著年紀增長,這份「盡力」可能也越來越包含著「冷靜」和「理智」);剛才也說過了,今年一定努力把自己給交代了;如果今年不行,那明年繼續努力;嗯,有信心。⑥遺憾大概是以前太佛系,沒有早點努力去認真脫單;真的不要太過佛系,很容易佛著佛著就變成大齡單身狗了。應該積極主動推進脫單大業,年輕的時候試錯成本低一些(可以多浪幾段哈哈哈)。不要偏見和固執(該掛牌就掛,不要不好意思——沒錯,那誰誰,說的就是你 )
下周討論話題:520要到了,你曾經都收到過什麼(奇葩/感人/令人印象深刻的)禮物?
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
在哪裡可以看到大家的留言成果呢?歡迎移步抖音帳號:陌上花開HIM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