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導,蝙蝠可以吃掉大量的飛蛾,這是因為它們可以在黑暗中通過回聲定位。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一些飛蛾已經進化出吸音皮毛,這能作為一種被動的防禦手段,同時這似乎還能激發人類技術的進步。
雖然許多種的飛蛾都是聾子,但有些已經進化出耳朵,它們可以通過聆聽蝙蝠的超聲波叫聲來躲避蝙蝠。
而當布里斯托大學的Thomas Neil博士檢查那些沒有耳朵仍是聾子的飛蛾時發現,它們的胸部和翅膀關節覆蓋了一層「隱形的聲音」皮毛--這可能會阻止蝙蝠的叫聲傳回去。
在測量物體回聲強度的實驗室測試中,Neil發現了兩種聾蛾的胸毛吸收了高達85%的傳入聲音能量。相比之下,兩種不會被蝙蝠捕食的蝴蝶只能吸收不到20%的傳入聲音能量。另外,當從飛蛾身上取下胸部皮毛的時候,它們被蝙蝠發現的風險增加了38%。
Neil表示:「胸部皮毛在所有生態相關的超聲波頻率中提供了實質性的聲學隱身效果。飛蛾胸部的皮毛可以充當一種輕質的多孔吸聲器,它有助於聲學偽裝並且在面對蝙蝠的時候具有顯著的生存優勢。」
Neil認為,這種皮毛的聲學特徵可以應用到超薄吸聲材料等技術中。
這位科學家於本周在加拿大維多利亞舉行的第176屆美國聲學學會大會上公布了這一研究成果。
看到這裡,不禁讓我們聯想到美國的B-2飛機,該飛機的大部分表面都被一層特殊的彈性材料覆蓋,使表面保持均勻的電導率以減少來自接頭或接縫處的雷達波反射。而在設計中不能依靠外形進行隱身的部位(如進氣口)就要塗上雷達吸波材料(RAM)了,其組成成分至今仍是高度機密。
一個是防聲波的探測,一個是防電磁波的探測,有異曲同工之妙!大自然真是奇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