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奇藝「迷霧劇場」第四彈《在劫難逃》第一季,開播就評分破8,可謂來勢洶洶。
第一集開始還不到十分鐘,反派就已經現身警局要投案自首了。
官微也在線劇透,「第一集就把所有主演都弄死了」。
張海峰,看似平平無奇。
但他的真實身份卻是長假在休中的刑警隊隊長。
喪女,離異。
張海峰在兩年前遭遇了一系列家庭方面方面的重大變故,整個人才陷入渾渾噩噩的自我麻痺狀態中去。
沒想到在不問世事的邋遢日子裡,他又跟一起兇殺案扯上了關係。
兇手去警局自首,說自己叫付吉亮,兇器是從一家河粉店裡拿的,但剩下的作案細節卻點名要張海峰來和自己對話才肯交代。
對方擺明了衝著自己來,張海峰卻壓根不想搭理這找上門來的是非。
即便付吉亮預告很快還有人要會死,他也不為所動,只想轉身就走。
沒想到十二點一過,原本一副挑釁態度的付吉亮突然開始痛哭流涕,並且把之前的供詞全部推翻,說自己沒有殺人,說真兇綁了他女朋友才被迫入局撒謊……
付吉亮還帶來一個讓張海峰情緒動蕩的消息:
兩年前他女兒朵朵的死,可能並不是意外……
鹿晗演的是那種典型的高智商罪犯。
他先狂妄自大,再推諉服軟,後來竟然在警局裡口吐起白沫,急得警察們一邊大叫讓他挺住,一邊忙不迭地地把這位不斷翻供的自首嫌犯送去醫院。
但這根本就是典型的「金蟬脫殼」。
因為刑警隊的主要警力都信了他的「命案預告」,匆匆趕去付吉亮所說的地點,才發現人早就遇害了。而且這次的死者才是真正的付吉亮。
那,這個從一開頭就衝著張海峰而來,能說出他女兒並非死於意外的神秘人到底是誰?
張海峰分明不認識這個自稱是趙彬彬的人,為什麼趙彬彬拿出一副要置他於死地的架勢——
綁架了張海峰的前妻、要他到和平大廈樓頂相見,還逼其在前妻和刑警隊同事們中間做「1 VS 1」的選擇。
這就是寧可賠上自己一條性命,也要求一個同歸於盡的結局。
帶著這些疑問,第一集結束——
是的,你沒看錯,本人大透特透也不過剛剛點到了《在劫難逃》前30分鐘的內容,而這部網劇和和「迷霧劇場」其它幾部一樣,是全長十二集的篇幅規模。
然後時間再度回到張海峰在河粉店裡的那個夜晚,一切從頭來過。
他的刀又要再次被偷走,隔壁小區停車場的女人也逃不脫被殺害的命運。
然後趙彬彬又要裝作付吉亮去警局自首,並再次把消沉中的張海峰捲入到兇殺案中來……
已經預知未來會發生什麼的張海峰,當然會本能阻止所有悲劇的發生,但他真的可以改變事情的走向嗎?
《在劫難逃》給出的破解方式,不是穿越時空,而是讓張海峰進入一段段時間旋渦——
在這個時空裡,正在辦案的刑警們還沒有把「長在休假的老隊長」和「突然發生的兇殺案」聯繫到一起,他就突然出現在案發現場指揮大家抓捕一個從沒聽過名字的趙彬彬……
回到過究竟能不能真的改變人的命運,能具體改變誰的命運,能改變幾分之幾的命運……誰都沒法開啟上帝視角去預估到最後答案。
張海峰以為自己做好了完全的準備,讓大家可以免於一死,沒想到還是沒算過趙彬彬。
「你覺得這一次,我還能再殺了你嗎?」
「你覺得這一次,你還能再殺了我嗎?」
Boom……
時間再度流轉,這次跨度更大,直接回到了兩年前。
這時候的張海峰還是那個意氣風發的刑警隊長,女兒朵朵也好端端地活在這個世界上,一家三口沒有發生任何離散。
但越往下看,你會覺得事情走向似乎和想像中的不太一樣。
2019年的時空中,張海峰在與趙彬彬的正面交鋒中得出了「朵朵是目睹了趙彬彬殺人現場後想要逃跑而意外墜崖」的結論。
但回到2017年的場景去看,如果不是張海峰因為擔心出事而一直急著聯繫朵朵媽媽的話,孩子根本不可能有落單的機會。
也就不可能恰好被趙彬彬「救」下來了。
那導致朵朵離世這一意外發生的,究竟是趙彬彬的陰謀詭計,還是張海峰的頑固執著?
想要回到過去修補遺憾,卻無意中推動著悲劇靠近,這到底是喜還是悲?
沒到結局,一切無法定論。
坦白說,「西西弗斯」式的無限循環在劇作設定裡並不是什麼新鮮玩法。
但《在劫難逃》仍然是能給人以驚喜的,畢竟影視作品是太過綜合的呈現,不僅僅是和故事結構有關。
導演五百曾經有過《心理罪》《古董局中局》等輝煌答卷,包括「迷霧劇場」的開篇作《十日遊戲》也是由他監製的。這次把故事設在「綠藤市」,延續了個人前作鋪墊的陰暗弔詭之風,順手把各種非常規的視覺語言運用到了《在劫難逃》裡。
比如第一集裡,趙彬彬在小區停車場作案後點燃千紙鶴的鏡頭是呈90°傾斜的。
他化名「付吉亮」去自首並接受張海峰審訊時,畫面也不是水平的。
時空元素在《在劫難逃》裡就是晃動扭曲的,藏滿危險。
而在這種隨時變化和「時間循環」的概念,也讓《在劫難逃》被一部分人定義為輕科幻懸疑劇。
它看似是講架構,但說到底還是在挖掘人性。
我們在猜趙彬彬為什麼會如此針對張海峰的時候,其實也是在反推這個看似人畜無害的「兒科實習醫生」到底有什麼不得已的苦衷或者遭遇,才會走上犯罪不歸路。
同樣,張海峰迴到兩年前,不僅只是要解決阻止女兒的意外離世,還要解決個人在婚姻態度和家庭關係上的潛在危機……
張海峰和趙彬彬的視角信息差,構築了人物之間的對壘和誤解,也逐漸積累起了劇情懸念和情節矛盾。
必須要說一句,《在劫難逃》沒有IP原作打底。
它是一個純原創的國產懸疑劇本。
層層反轉,不斷跳躍,逐步挖掘……貓鼠遊戲的追逐,從來都不好演。
而《在劫難逃》的演員陣容又足夠強大:
王千源是東京影帝,還有金雞最佳男配和上影節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佳男主角獎盃在手。
齊溪是孟京輝眼裡「最冷的明明」,初涉影壇演《浮城謎事》,又拿了金馬、亞洲電影大獎和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的新演員獎,而且在坎城備受好評。這幾年足夠活躍的吳越,早就拿過金鷹獎百合獎……
更不要說這裡頭還有位來頭不小的特別出演,蔡明亮的御用男演員、金馬影帝李康生。
所有的質疑其實只針對一個人,鹿晗。
也不怪路人對鹿晗態度苛刻,只是在這樣的主題架構面前,啟用非科班出身的「流量小生」出演反派,本來就是一步險棋。
而五百導演的觀念我覺得很有意思,他認為「人只要活著就會演戲,我們每天都在演戲」,創作本質是在不斷暴露和表達自己。
而這句話也恰好適合劇中那個外表白淨、文質彬彬,實則綁架割喉毫不手軟的趙彬彬。
究竟哪一面的戲對應了本我,什麼樣的表演才算是突破?
善與惡的絕對分割線是否存在,而過去現在、天堂地獄是否定義於我們的一念之間?
在不斷循環的時空當中,每個人或許都在尋求最終的解答。
原創不易,轉載本文請務必註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