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投入重金助推源頭創新

2021-01-18 SZNEWS

深圳商報記者 陳姝 王海榮

3月22日,全球知名學者匯集到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出席「非人靈長類腦科學未來發展態勢國際研討會」。這是先進院-MIT麥戈文聯合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自2014年籌建以來,首次集中展示其建設進展和學術沉澱,體現深圳在全球生物技術領域,尤其是腦科學領域的重要地位。

以前提到深圳創新,總會有人說這裡缺少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近年來,隨著先進院、清華研究院、華大基因等一批創新載體的崛起,令外界對深圳的源頭創新刮目相看。這些機構打通了市場與科研、科研與產業、創新與資本、產業與資本的通道,不僅為我國科研機構改革探索了一條新的路徑,還成為深圳創新的核心力量。

日前召開的深圳市委常委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促進科技創新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提出要加快建設各類高水平創新載體、高水平大學、新型科研機構。相關專家認為,這將吸引更多的國內外機構和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來深圳設立各類創新載體,為深圳加快建設科技和產業創新中心提供支撐。

深圳已有各類創新載體1283家

創新載體在深圳的科學研究、特別是基礎研究、應用技術研發及產品創新開發,以及成果轉化及創新服務、項目孵化和產業化發展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成為創新創業活動的重要承載基地,有效整合了人才、資金等創新資源,為深圳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基礎和科技儲備做出了重要貢獻,又對相應學科和產業發展起到了帶動和輻射作用。

記者從深圳市科創委了解到,截至2015年底,深圳擁有各類創新載體1283家。其中重點實驗室242家,工程中心286家,技術中心213家,工程實驗室331家,公共技術服務平臺137家,孵化器70家。這些創新載體主要分布在電子信息、網際網路、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科學、環境科學、材料科學、新能源、新材料、光機電等學科領域。初步建立一個基礎研究為引領,產業及市場化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的開放合作、民辦官助為特色的創新載體體系。構建起以重點實驗室為核心的「基礎研究體系」,以工程實驗室、工程中心、技術中心組成的「技術開發創新體系」,以科技創新服務平臺、行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組成的「創新服務支撐體系」,共同構成了深圳科技創新體系支點。

加快建設各類高水平創新載體

如何更快更好地促進創新載體建設?在此次通過的《若干措施》裡提到,要加快建設各類高水平創新載體與改革財政科技資金管理制度、完善成果轉化激勵機制、構建高效的科研體系、建設高水平大學和新型科研機構、實施關係全局和長遠的重大創新項目。

根據相關內容,深圳未來對於創新載體的扶持將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支持承擔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等國家級重大創新載體及其深圳分支機構建設任務,予以最高3000萬元支持;對承擔國家實驗室建設的,按照國家規定予以足額經費支持;二是支持承擔省、市工程實驗室、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技術中心、公共技術平臺等各類創新載體建設任務,予以最高1000萬元支持;三是支持以著名科學家命名並牽頭組建,或者社會力量捐贈、民間資本建設科學實驗室,予以最高1億元支持。

建設高水平大學和新型科研機構

依託創新載體和新型研發機構,深圳的原始創新能力有了源頭活水,重大自主創新成果密集湧現。

2015年,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佔 GDP比重達4.05%,投入強度比肩全球排名第二的韓國,僅次於以色列,總量實現5年翻番。PCT國際專利申請量深圳已經超越英法等國,達1.33萬件,佔全國46.9%,連續12年居全國首位。在超材料、基因測序、3D顯示、無人機等領域的源頭創新能力躋身世界前沿。2015年,深圳斬獲14項國家科技獎、摘得34項廣東省科技獎,還獲得中國專利金獎4項。

《若干措施》裡提出,要建設高水平大學和新型科研機構。具體內容包括,集中優勢資源、整合各類辦學力量,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重點學科。對大學的科研條件平臺和基礎研究予以相對穩定科研經費支持;支持各類主體創辦新型科研機構。鼓勵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團隊發起設立專業性、公益性、開放性的新型研發機構,予以最高1億元支持。對經認定的廣東省新型研發機構予以支持;中央直屬企業、國內行業龍頭企業、知名跨國公司、國家科研機構、國家重點大學、廣東省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在深圳設立獨立法人資格、符合深圳產業發展方向的研發機構和研發總部,引入核心技術並配置核心研發團隊的,予以最高3000萬元支持。

中國科技開發院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餘定誠認為,新型科研機構群體已成為深圳市創新資源聚集、加快應用技術開發與推廣應用、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力量。對新型研發機構的政策傾斜體現了深圳市科研體制改革將繼續堅持「市場為導向、企業化運營」的方向,通過政府的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吸引更多的國內外機構和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來深圳設立新型研發機構,為深圳加快建設科技和產業創新中心提供支撐。

相關焦點

  • 深圳龍崗區激活源頭創新
    龍崗區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出臺一系列政策推動科技與產業融合,在助推企業做大做強的同時,綜合創新生態體系不斷完善,如今已成為企業成長發展的一片沃土。深圳雲天勵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人工智慧領域的頭部企業,公司的動態人像識別系統「深目」目前已在全國近100個城市落地。
  • 打造深圳創新名片 2020深圳創新榜發布
    打造深圳創新名片 2020深圳創新榜發布   12月17日,以「新時代,新使命,新擔當」為主題的2020深圳創新榜榜單發布盛典圓滿落幕。本次頒獎盛典是深圳雙創周的系列活動之一。
  • 深圳奏響文化創新進行曲
    今年一月,由深圳市委宣傳部負責制定的《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實施方案)》(以下簡稱2020方案)應運而生,描繪未來五年的美好文化藍圖,夯實基礎、補齊短板、謀劃長遠、創新發展,打造與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相匹配的文化強市。 文化,因創新而發展,因發展而興盛。
  • 回收寶榮獲深圳創新榜:「2020深圳最具投資價值企業50強」
    12月17日,以「新時代 ,新使命,新擔當」為主題的2020深圳創新榜獎盛典在天安雲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活動中,回收寶榮獲「2020深圳最具投資價值企業50強」。據了解,本次頒獎盛典是深圳雙創周的系列活動之一,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指導,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深圳市龍崗區人民政府主辦,通過每年一次對創新創業和創投行業資源進行梳理和評選,發布深圳最強創新創業榜單
  • 深圳:提升科技創新優勢 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
    導讀  近年來,深圳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投入力度,不斷完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生態鏈,加快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此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中提出,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發揮關鍵作用。國家五部委發文,意味著深圳已經成為我國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國家科技領域競爭的重要平臺,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基礎平臺。
  • 王睿:應積極為醫藥源頭創新做外部賦能
    近日,在深圳舉行的一場生物醫藥論壇上 王睿表示,工程生物學作為一個非常有能量的技術平臺,在藥物創新領域發揮非常大的價值。希望有更好更多平臺型的技術能推動醫藥研發方面的創新,對國家發展和社會起到推動作用。
  • 2020深圳創新榜榜單揭曉 發掘下一個行業「獨角獸」
    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副總編輯於德江、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市金融辦)黨組成員、深圳市新興金融行業黨委專職書記賴群陽、深圳市工商聯專職副主席謝振文、深創投副總裁張鍵等領導嘉賓,與現場300多位深圳創新創業優秀企業代表和創投機構代表,共同見證榜單正式發布。「深圳創新榜」活動自2017年在龍崗發起,已經成功舉辦了三屆。
  • 深圳松崗:基層黨建助推高質量發展
    深圳松崗:基層黨建助推高質量發展 2020-12-24 1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深圳智慧教育創新在路上:寶民小學引進科大訊飛人工智慧創新教育應用
    南方網訊(記者/黃琦妮)6月18日,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大訊飛」)與深圳寶民小學籤訂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建設人工智慧創新教育應用中心,打造人工智慧創新教育示範學校。K12學校使用,位於粵港澳大灣區要塞的深圳更從未停止對教育創新的探索。
  • 鬥山創新(深圳)有限公司和山東瑞泰正乾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籤約合作
    本報訊 (記者 楊飛)1月6日,鬥山創新(深圳)有限公司、山東瑞泰正乾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合作籤約儀式在泰安舉行。 儀式上,鬥山創新(深圳)有限公司總經理徐秋實與山東瑞泰正乾智能裝備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建忠籤訂合作協議。
  • 澤氏馬茶藏茶種植基地正式投入運營 從源頭把控產品質量
    不久前,澤氏馬茶藏茶種植基地茸安站建成,進入投入運營階段。茸安鄉隸屬四川省阿壩縣,澤氏馬茶藏茶種植基地茸安站建成,標誌著阿壩藏區首個藏茶種植基地建成,也是澤氏馬茶藏茶種植基地第一站,未來將在阿壩縣柯河、垮沙等鄉(鎮)相繼建設藏茶種植基地,覆蓋土地1000畝左右。
  • 「2020 深圳數字經濟產業·鯤鵬創新大賽」圓滿收官
    3月27日,由鯤鵬產業源頭創新中心主辦,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深圳灣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深圳市軟體行業協會承辦的「2020中國(深圳)數字經濟產業·鯤鵬創新大賽」圓滿落下帷幕。本次大賽以「訓賽結合,以訓促賽」的方式進行,歷時12天。
  • 國高企業或超1.8萬家,2020年深圳創新成績單來了
    2020年1-11月,深圳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25454億元,同比增長3.3%;預計2020年全社會研發投入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4.93%,保持全國領先;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有望突破1.8萬家,是「十二五」末期的3倍,居全國城市第2位…… 日前,在深圳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深圳通報了2020
  • 鵬觀者說 | 赴深圳幹部的學思踐悟
    作為青島網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體悟實訓對我來說,不僅要對標深圳企業發現差距,更要把學習體悟心得、創新技術、先進的管理經驗及時回傳公司,讓特區的「創新之風」吹回公司,承擔起支點的作用,撬動網信公司各層面掀起「學趕深圳」的熱潮。 我所在的實訓單位平安科技公司隸屬於赫赫有名的平安集團。
  • 創新如何助推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看家電業的奧克斯樣板
    從各方的發言和論斷中可以看到,以網際網路思維和科技創新為根本,堅持「品質是基石,創新是靈魂」理念的奧克斯。   喬華||撰稿   當前,「高質量發展」已上升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戰略。國家層面推出「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指導綱領,更是為中國製造加速從重速度向重質量的發展模式轉型,插上動力引擎。
  • 邁瑞醫療:堅持研發創新之路 成為深圳高質量發展縮影
    回望「十三五」的五年間,深圳經濟持續穩定增長,2019年經濟總量達到2.7萬億元規模。在經濟增長亮眼成績的背後,是深圳對高質量發展的不懈追求,是深圳的廣大企業在市場大潮中堅持自主創新、自立自強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
  •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改革創新研究特輯
    講好深圳故事既是時代所需,也是中國學者的責任。為了總結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改革探索的經驗,為深圳改革探索提供學者的觀察和視角,深圳市社科院組織市內外的專家學者對深圳經濟特區40年經濟社會發展的路徑進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十部著作,作為《深圳改革創新叢書》的特輯出版。《深圳改革創新叢書》作為深圳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重要成果,此前已經出版了六個專輯,在國內引起了一定的關注。
  • 廣東創新表現亮眼 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位列全球第二
    廣東創新表現亮眼 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位列全球第二金羊網  作者:丁玲  2020-12-10 中國在131個經濟體中位列第14名
  • 中騰信:發揮技術優勢,助推金融行業加速數位化
    12月,央行投資的中匯金融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在深圳成立,旨在打造銀行間市場交易社群的網際網路流量入口和開放平臺。這是央行今年繼7月成立成方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後,投資的第二家金融科技公司。不僅央行持續透露出利好訊號,各地的十四五規劃中,金融科技更是頻頻露臉,成為熱門詞彙。
  • 泗洪雙溝:喚醒沉睡資源 助推鄉村振興
    同時,不斷創新閒置資源處置模式,融入雲計算、網際網路+、大數據等高新科技,實現供需信息共享、交易技術互聯互通、交易數據共用,從源頭上緩解資源閒置問題。優質項目集聚落地,讓沉睡資源迸發全新活力,助推發展質量和效益雙提升。內涵挖潛,引入產業升級「新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