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期間,在宜昌發生了「宜昌大撤退」、棗宜會戰、反攻宜昌戰和宜昌石牌保衛戰等影響重大的抗戰歷史事件。「宜昌大撤退」,完成了150餘萬人、100餘萬噸戰略物資從宜昌到重慶的轉移,保住了中國民族工業的命脈和大批人才,被譽為「東方的敦刻爾克大撤退」。鄂西大會戰的核心戰役宜昌石牌保衛戰,是中國八年抗戰少有的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挫敗了日軍入峽西進的美夢,粉碎了日軍攻打重慶的部署,遏制住了日軍肆意踐踏的鐵蹄,是中華民族抗日戰爭重大軍事轉折點,被譽為「中國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這段歷史因其獨特的地位和影響,「宜昌抗戰」先後受到眾多影視公司的關注,都希望以其為題材拍攝大型抗戰電影或電視劇,認為將這段歷史搬上熒幕,對進一步弘揚抗戰精神、傳承抗戰文化,激發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力前行,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一座英雄的城市,兩度書寫二戰傳奇。對宜昌來說,把這一題材搬上螢屏,更將凸顯宜昌英雄之城和宜人之地、昌盛之城的城市形象,推動宜昌在現代化特大城市的建設進程中創造新的傳奇。
期間,市領導馬旭明、廖達鳳多次赴中央電視臺、省委宣傳部、省廣播電視臺匯報。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黃楚平主持召開專題會,研究推進宜昌保衛戰題材影視片的拍攝製作工作。時任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高度重視該劇的拍攝工作,親自聽取匯報,並將該劇命名為《宜昌保衛戰》。
宜昌保衛戰片花
宜昌保衛戰片花
通力協作,終於使夢想成真
2015年5月25日上午,隨著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黃楚平,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湖北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王茂亮等領導為開機揭幕,抗戰史詩大劇《宜昌保衛戰》在宜昌濱江公園正式開機。從2015年5月到8月,該劇共經歷了4個月的實景拍攝期。
從前期籌備到拍攝,宜昌各級各部門給予了大力支持。2015年3月,籌備專班來宜,市委宣傳部安排常務副部長牽頭統籌協調,安排一名分管副部長具體協調,從市文聯、市廣電局抽調專人,組成協調專班,做好相關協調和服務工作。
2015年4月中旬,市領導廖達鳳、王應華主持召開協調會,就主場景搭建、道具、群眾演員、長江邊置景、食宿、交通、安全等拍攝相關的眾多問題進行了安排部署和明確分工。
拍攝期間,攝製組在市委宣傳部協調專班配合下,分赴宜昌城區、點軍區、夷陵區、五峰、長陽等地考察,最終確定了宜昌城區濱江公園大門口及長江江灘、西陵區石板森林公園、點軍區十裡紅岸邊、三峽人家景區、夷陵區百裡荒景區、夷陵區姜家廟八○九老廠區、宜都市熊壩水電站大橋、五峰柴埠溪大峽谷等8個主要拍攝場景。
在宜昌完成大部分拍攝任務後,攝製組又到紅安縣影視城進行補拍,2015年9月殺青,經過近半年的後期製作,於2016年6月底完成全部加工製作。
2016年7月24日,該劇在四川影視文藝頻道首播,9月初,以收視率第一的佳績完美收官。隨後在徐州電視臺、南京電視臺、常州電視臺等地方臺相繼開播。9月19日,《宜昌保衛戰》將登陸央視八套黃金檔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