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犟」醫生張正偉:紮根基層42年的結防 「戰士」

2020-12-28 上遊新聞

編者按:

肺結核是嚴重影響我國人民健康的重大傳染病之一,在我國法定報告甲乙類傳染病中發病和死亡數排在第2位,僅次於病毒性肝炎。重慶市結核病疫情仍然嚴峻,且分布不平衡,特別是渝東南地區、渝東北地區部分區縣肺結核報告發病率仍然維持在100/10萬以上。2019年,全市免費篩查結核病可疑者9.2萬例,免費治療肺結核患者1.8萬例,成功治療率保持在90%左右。發現並治癒肺結核患者是控制結核病流行的主要措施,具有篩查識別可疑患者並將其轉介到定點醫院進行檢查職責的基層衛生院便是這前沿關口,同時也是治療管理患者的最後一環,重要性不言而喻。由於基層人手缺乏,眾多醫生在基層結核病防治這個崗位上從一頭青絲幹到了滿頭白髮。

璧山區大路街道中心衛生院防疫醫師張正偉就是其中之一,他紮根基層42年,長期從事基層結核病防治工作,連續多年被評為縣級結防工作先進個人,所在單位連續多年被評為防疫工作先進單位。在他的努力下,大路衛生院每年確診的結核患者從近百人下降到了十餘人。

「最近感覺怎麼樣?有沒有咳嗽發熱情況?你要多注意自己的身體,身體不適隨時到衛生院來檢查。」7月3日上午,璧山區大路街道中心衛生院防疫醫師張正偉又碰到前來檢查肺炎的鄒宇(化名),每次到衛生院,鄒宇總會特意到張正偉的辦公室坐坐,順道看望這個「救命恩人」。

鄒宇是張正偉多年前從死神手中搶回來的人,她和張正偉的緣分要從90年代說起。

張正偉在錄入患者信息

「要不是張醫生 我墳頭的草都多高了」

今年56歲的鄒宇是璧山區大路街道人,在鄒宇20歲那年,由於產後受寒,她一直咳嗽不止,因家裡貧困,一直沒有得到很好地救治。

「我記得那是96年,我差點死掉了。」鄒宇嘆了口氣說,咳嗽漸漸加重,她無法下床,長期臥床咳血,找了幾個鄉村醫生,也都沒有找到病因。當時,她是靠著人力滑竿抬著,走了幾小時的山路才到了張正偉所在的團壩鄉(後合併成大路街道)衛生院。

鄒宇逢人便念張正偉的好:「要不是張醫生,我墳頭的草都好高了。」

1992年,世界銀行貸款結核病控制項目帶來了好消息:結核病可享受減免治療。看到眼前奄奄一息的鄒宇,已有經驗的張正偉立即警覺起來:咳嗽、咳痰兩周以上、並伴有咳血,高度懷疑結核病。

於是,張正偉立即為鄒宇開了轉診證明,讓她去定點醫院免費檢查。檢查結果很快出來:鄒宇就是結核病。

鄒宇的家在山上,到衛生院需步行一個半小時。由於鄒宇病情嚴重,無法行走,張正偉每隔兩天就會帶上藥品,為她送藥、打針。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了2個月,直到鄒宇可以下床走路。

「那個時候還是要定期去城裡檢查,我家窮到連車費都付不起,張醫生每次都給我出車費,讓我坐車、吃飯,我內心很感謝他。」說起張正偉對她的幫助,鄒宇多次流淚。最終,經過治療,鄒宇肺上的病灶鈣化,她的身體也漸漸好了起來。「雖然我現在有肺炎、支氣管炎,心臟也不太好,但是沒有張醫生,我肯定那一年就死了,現在墳上的草都多高了,他是救命恩人……」

張正偉(左)向群眾劉成發放結核病宣傳單

因為結核病 他和張正偉成了好朋友

今年52歲的劉成(化名)對張正偉印象極好,因為自己的病情,他和張正偉成了好朋友。

劉成一直在新疆承包工程,1994年6月由於身體不適便回家休養。

「每天下午4、5點鐘就開始咳嗽、發燒,總以為是感冒,治療了好多天也不見好轉。」劉成說,那個時候他請了好幾位鄉村醫生看病,都沒有效果。「想到8月份又要去新疆開工,心裡有些著急。」

張正偉了解一這情況後立馬為劉成開了轉診證明。「現在國家有減免政策,你去看一哈,萬一確診就在家裡休息半年,要先把病養好,錢可以慢慢賺……」

聽了張正偉的話,劉成去到了定點醫院,結果也被確診為結核病患者。「那些年聽到結核病就行像癌症一樣,心裡還是有些擔心。每隔兩天我就要到衛生院拿藥、打針,張醫生就會趁機開導我,說這個病肯定能治療好,國家政策又好,要我遵醫囑吃藥,半年後就沒有大問題了。」

長時間的接觸,讓劉成覺得張正偉人品很好,不僅是一個好醫生,更是值得深交的好朋友。生意上有不順利的地方、拿了一個好項目,家裡出了什麼小問題……劉成都願意跟張大哥「擺一擺」。20多年過去了,兩個人關係更好了。

張正偉在整理患者病歷

進村入戶靠走路 他一年穿壞了 4膠鞋

「結核病預防是關鍵,要預防好結核病,宣傳工作必須做到位。」從90年代接手結核病防治工作開始,張正偉就十分重視宣傳工作,經常趁著村裡開大會或者趕集去給老百姓普及知識。有些偏遠的住戶離衛生院有20公裡,在車馬不便的年代,張正偉只有步行往返。 「單獨跑一趟划不來,還會給沿途一些村講解相關知識,發一些宣傳單,最後才到老百姓家裡。一般早上6點過就出發,晚上7、8點才能回家。」張正偉說,「要給老百姓講明白,有症狀就要就醫,國家有減免政策,並且這個病可以治好,要打消他們的後顧之憂。對於正常人,要告知他們,結核病可傳染,看見有人隨地吐痰,儘量遠離。」

張正偉說,90年代交通不便、通信也不發達,到哪裡都要走路。「要麼就在村裡搞宣傳,要麼就去了患者家裡,有段時間經常在下村,出太陽就戴草帽,下雨就走路。山路又不好走,特別費鞋,人家一雙膠鞋要穿一年兩年,我一年要穿壞4雙膠鞋。特別是下雨天,下一趟村回來腳底全部泡白了……」

長時間和老百姓打交道,也讓張正偉有了一股 「農民味」:曬得黝黑的皮膚,稀疏花白的頭髮,講話實在、樸實。

張正偉(右)詢問患者鄒宇治療情況

「見人說人話 基層工作要講方法」

20多年的基層工作讓張正偉總結出了一套適合跟老百姓打交道的「法寶」:見風使舵,因人而異。

「很多人一開始對結核病有牴觸情緒,擔心別人用異樣眼光看待,還有一些人吃藥無法堅持。」張正偉說,由於服用抗結核藥物後,會有肝腎功能異常或胃腸道反應,吃不下飯,噁心乾嘔。有些人看見自己情況好轉便不再服藥,而對醫生謊稱已經服用。但是不久後去醫院檢查才發現結核病又復發,這時才承認自己沒有按時服藥。

張正偉說,20多年的基層工作他遇到了各種患者,但大部分都很配合。「基層工作要講方法,面對不同的患者,就要有不同的態度。」有些患者要好言好語,態度要謙和。熟人就可以開玩笑,告訴他們夫妻要分床睡,至少不能睡一頭。對於有些很犟的病人直接吼回去:你要死自己去,不要拖累老婆娃兒,離他們遠些……但這些話語中,都融入了結核病防治相關知識。

隨著農村交通的便利以及網際網路的發達,張正偉的工作相比之前也輕鬆了不少。他不僅利用QQ、微信、微博等陣地,積極傳播結核病的基本知識,更是帶領志願者積極參與到結核病的防治工作中。 在「百千萬」志願者結核病防治知識傳播行動開展以來,他是當地第一個報名參加的結核病宣傳志願者,現在,在他的帶動下,當地鄉鎮已經發展了近100名結核病防治知識宣傳的志願者。

「犟拐拐」方法很古板 效果很明顯:患者大幅減少

廖維是璧山區疾控中心結核病項目負責人,在他眼裡張正偉非常仔細,經常打電話與廖維溝通業務知識。同時,他認為張正偉也很「固執」,上面發下來統計表格他多次提出意見,希望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訂。張正偉認為:表格上只有居住地,現在人口流動大,不便於管理,應該把戶口所在地也加進去,這個人離開了居住地好有個交接。

此外,對於老人的結核病宣傳工作他也提出了「死板」的方法:醫生給患者家屬講清楚用藥方法,同時請鄰居幫助錄視頻備案,確保患者得到正確治療。對於有些患者他更是不放心,讓他們服藥的時候跟自己視頻通話,或者把服藥情況拍成視頻……

張正偉20多年的「一根筋」換來的是大路鎮結核病患者越來越少。

「我原來是團壩鄉衛生院的衛生員,後來鄉鎮合併,現在的大路街道由原來的5個鄉鎮合併而成,其中就包括團壩鄉。」張正偉說,90年代大路鎮每年有肺結核患者70多例左右,20多年來他管理了上千名患者。通過規範化管理和宣傳,近幾年每年僅有10多例結核病患者,規範管理率更是達到了95%以上。

實際上,早在2017年張正偉就到了退休年紀,由於缺乏專業人手,單位又將他返聘回來,希望他可以培養接班人。

「之前培養的一個『徒弟』被調去了其他單位,現在又在培養另外一個。」張正偉說,雖然自己想好好休息,享受生活,但是只要單位需要他,他就會一直幹下去。「好多專家80多歲還在發光還熱嘛,我還早。」 張正偉笑著說。

往期回顧

結防路上的「螺絲釘」

相關焦點

  • 致敬守門人,百名醫生入選「2020年度最美基層好醫生」
    2020年12月9日,由人民網•人民健康聯合中國醫師協會鄉村醫生分會共同主辦,好醫生集團獨家支持的「2020最美基層好醫生推薦展示活動總結會暨2021年度活動啟動儀式」在北京成功舉辦。
  • 「警星閃耀」紮根基層的社區民警——薛典卓
    薛典卓瑤海分局花衝派出所社區民警個人簡介薛典卓,男,1984年6月參加工作,2004年12月參加公安工作,中共黨員,現任合肥市公安局瑤海分局花衝派出所社區民警,二級警長。曾榮獲三等功6次,連續8次被評為優秀公務員,多次受到嘉獎 。
  • 滄州疾控抗疫人員先進事跡——張正偉
    張正偉:堅定戰鬥的80後黨員 隨著疫情的逐步擴散,滄州市疾控中心全員備戰,衛生應急隊們更是積極響應組織號召,服從組織工作安排,奔赴到各條抗疫戰線 張正偉,80後黨員,是理化檢驗科的一名普通工作者,疫情出現後,他積極響應組織安排,加入疫情處置組,跟隨隊伍奔赴各縣區,進行流行病學調查。
  • 紮根基層36年的「摩託書記」——記湘鄉市棋梓鎮紀委副書記魏錫慶
    紮根基層36年的「摩託書記」——記湘鄉市棋梓鎮紀委副書記魏錫慶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劉燕娟 通訊員 張璐要聽懂魏錫慶的湘鄉話,不是件容易的事,記者問的多了,他便「嘿嘿」一笑。在紮根基層的36年裡,湘鄉市棋梓鎮紀委副書記魏錫慶先後獲得全國性表彰獎勵6次、省級表彰5次、市縣級表彰45次。而這些工作和成績大多是他騎著摩託車跑來的。1999年以來,魏錫慶先後買了兩臺摩託車,總裡程約10萬多公裡,他也因此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為「摩託書記」。
  • 為了「急」字奔波的醫師 紮根基層24年
    即墨區第二人民醫院的梅亦民就是這樣一位心裝大愛,把病人當親人,把奉獻當責任的好醫生。 無限延長下班時間,手術做到凌晨三點 即墨區第二人民醫院地處偏遠鄉鎮,梅亦民在這裡已經工作了24年。24年裡,他紮根基層,堅守對醫學事業的初心,勤勤懇懇、默默無聞把濃濃深情融入每一位患者的心田。
  • 點讚勞模丨餘水園:醫術高醫德好 紮根基層的名中醫
    30多年來,他紮根基層,淡泊名利,用自己精湛的技術和高尚醫德,贏得了本地和周邊群眾的信任和讚譽。從1990年以來,他每年都是單位的先進工作者,連續多次被縣、市級評為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2004年在市行風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開展的「千名病人看醫風」活動中被評為「病人滿意醫務人員」,2005年被紹興市衛生局評為「十佳優秀醫務工作者標兵」,2014年被評為市級勞模。
  • 日照赤腳醫生紮根農村42年 做鄉親們的健康守護人
    大眾網·海報新聞實習記者 孫銘良 通訊員 宋年升 日照報導2020年12月11日早上,迎著冬日裡的晨光,李曰進醫生開始了一天的工作,為患者看病、開藥、打針。他紮根鄉村42年,就診病人無數,成了村民心目中的「赤腳華佗」。五蓮縣街頭鎮鎮頭村地處偏僻,李曰進是村裡唯一的一名鄉村醫生。42年來他的足跡遍布鎮頭村的每一寸土地,每個村民的家他都不知道走過多少個來回。「70年代的赤腳醫生很辛苦,買不起自行車,只能靠步行。背著一個藥箱,裡面裝著老三樣(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計)。」
  • 【戰「疫」先鋒】馬明濤:紮根基層獻青春 默默耕耘鑄警魂
    【戰「疫」先鋒】馬明濤:紮根基層獻青春 默默耕耘鑄警魂 2020-03-27 18: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紮根基層服務群眾 做領路人貼心人
    她紮根社區十餘年,引導群眾主動參與社區建設,獲得2016年深圳市三八紅旗手、2017年度黨群服務先進個人等榮譽。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她帶頭衝在一線,守嚴守牢社區防線,獲評寶安區疫情防控先進個人。 「這個事你對接下吧!」「我們制定個解決方案出來。」……臨近約定的採訪時間,尹華穎仍在忙著交代各種瑣事。「確實閒不住!」
  • 孟美岐的《犟》與「犟」
    作者/舍兒5月初,孟美岐攜新專輯《犟》接受了QQ音樂自製綜藝節目《樂見大牌》的專訪,在說到專輯名字的含義時,她引用了自己的歌詞回答「誰也不是生來倔犟,只是為了夢想寸步不讓」。在大眾的認知裡,「犟」這個字通常帶一點貶義,就像字形一樣,「頑固到連一頭強壯的牛都拉不回來」。
  • 【人民警察節·典型在身邊】自貢所 曹保昭:他就是個「犟拐拐」
    「老曹這個人,就是個『犟拐拐』!做任何事情都要一犟到底,追求完美。」這就是同事嘴中的曹保昭。 但他的經歷卻濃縮了一個鐵警人紮根基層、勤學上進、專注鑽研的樸實情懷和簡單平凡。 三十五年來 他以自己的一股「犟」勁 踐行著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 【砥礪奮進鑄平安】他們是紮根基層的藏藍行者
    【砥礪奮進鑄平安】他們是紮根基層的藏藍行者 2021-01-06 11: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90後紮根基層譜寫「青」而不「澀」「小康...
    宿遷網訊(記者 裴凌曼)對於青年一代來說,基層是了解國情、走進群眾的最好課堂,是磨礪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熱熔爐,也是施展才華、奮發進取的廣闊天地。在宿遷,有一群青年人,用對基層工作的執著與熱愛,用青春的汗水和熱情譜寫紮根基層、服務群眾的小康之歌,在基層演奏出了最動人的旋律,也譜寫出了最絢爛的青春。
  • 江蘇選調生張瑜:以真誠服務人民,紮根基層,向陽而生
    選調生既是選擇一種深入基層的辛苦,更是選擇一份為民奉獻的情懷。只有懷抱著這樣的情懷,我們才能真正走出機關大門,敲開百姓家門,走入百姓心門。基層幹部是群眾與政府之間的橋梁,作為即將深入基層的選調生,我希望能把這座橋建的寬敞一些、明亮一些、美麗一些,懷抱著對人民的感恩、對家鄉的熱愛,以容為大,做一個有情懷的基層幹部。
  • 湖南省結防所健康管理中心順利完成今年秋季新生入學體檢工作
    為應對新冠疫情防控下結核病篩查工作的新要求,進一步保護學生健康,切實加強校園傳染病預防與控制,湖南省結防所健康管理中心積極響應省衛生健康委與省教育廳對各級各類學校的新生入學健康體檢結核病篩查專項的要求,於近日順利完成了全省大、中、小各級10餘所學校5萬餘名學生的秋季新生入學體檢和結核病篩查工作
  • 一個人的牙科 富陽這位「鄉村牙醫」十年堅持紮根基層
    10年前她成了一名「鄉村牙醫」萬市的牙科門診會這麼火爆,出乎大家的意料,包括牙科醫生張珂自己。路途遙遠的萬市,她一待就是10年,這期間萬市社衛中心發生了很多變化,比如有多位年輕醫生選擇了離開,比如牙科門診就診人數增多、開始實行每日限號。張珂記得,起初牙科門診病人不需到窗口掛號,而是直接到診室找醫生看病,那時病人少,這種操作模式也沒有問題。兩三年後,她每天一上班就發現很多人擠在她診室門口,爭搶著將市民卡塞到她手中,就診秩序亂鬨鬨的。
  • 新排長,讀懂基層讀懂兵
    堅定信念信心,紮根基層大有可為習主席在給「王傑班」全體戰士回信中指出:「推進強軍事業,基層大有可為。」基層是部隊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是建功軍營成長成才的最好平臺。大家要堅定紮根基層信念,在火熱基層腳踏實地幹出成績,實現理想抱負。鍛鍊意志大有可為。
  • 全國勞動模範舒燕:紮根基層17年的「職工貼心人」
    紮根基層17年的全國勞動模範舒燕。在她和班子帶領下,中建五局廣西分公司保持持續快速發展,截至2019年,公司職工人數987人,五年裡合同額、營業額、利潤總額等關鍵經濟指標實現了年均85%的快速增長,累計完成產值171億元,累計投資額近200億元,累計交稅達2.65億元,安排進城農民工就業近一萬人。
  • 【脫貧攻堅中的清華人】王偉忠:深耕西北大地,紮根基層沃土
    而2018年,當這個自稱「性格偏小孩子」的年輕人帶著「北京市優秀畢業生」「清華大學畢業生啟航金獎」等一系列榮譽從清華大學法學院碩士畢業時,王偉忠做出的人生選擇卻絲毫不帶孩子氣——他毅然決定通過選調投身西北農村建設。作為當年唯一一位前往甘肅的清北選調生,王偉忠成為了甘肅省金昌市金川區寧遠堡鎮龍景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也成為了脫貧攻堅戰中的又一名清華「戰士」。
  • 「縣勞模」曠文俊:紮根基層初心不改
    紮根基層27年,他始終不忘初心,以做好本職工作為己任,以實際行動踐行共產黨員的職責與擔當。他就是衡山縣開雲鎮副鎮長——曠文俊。要想推進項目建設,首先做好徵地拆遷。5年來,負責的重點項目近30個,徵地2000多畝,拆遷房屋近200棟,遷墳500多座。相關閱讀:【來源:衡山手機報】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