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梅花的詩句: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2021-01-18 太平洋親子網

  出自南宋詩人陸遊的《卜算子·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賞析

  這首《卜算子》以「詠梅」為題,詠物寓志,表達了自己孤高雅潔的志趣。 這正和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頤)以蓮花自喻一樣,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陸遊曾經稱讚梅花「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絕俗,出於眾花之上,可是「如今」竟開在郊野的驛站外面,破敗不堪的「斷橋」,自然是人跡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從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園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長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應有的護理,更談不上會有人來欣賞。隨著四季的代謝,它默默地開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孑然一身,四顧茫然──有誰肯一顧呢,它可是無主的梅呵。「寂寞開無主」一句,作者將自己的感情傾注在客觀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語,這句已是情語了。

  日落黃昏,暮色朦朧,這孑然一身、無人過問的梅花,何以承受這悽涼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獨自愁」,這與上句的「寂寞」相呼應。驛外斷橋、暮色、黃昏,原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悽風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層。「更著」這兩個字力重千鈞,前三句似將梅花困苦處境描寫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風和雨」似一記重錘將前面的「極限」打得崩潰。這種愁苦仿佛無人能承受,至此感情渲染已達高潮,然而儘管環境是如此冷峻,它還是「開」了。它,「萬樹寒無色,南枝獨有花」(道源);它,「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楊維楨)。上闋四句,只言梅花處境惡劣、於梅花只作一「開」字,但是其倔強、頑強已不言自明。

  上闋狀物寫景,描繪了風雨中獨自綻放的梅花。 梅花長在偏僻的「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它不是由人精心栽種的,它寂寞地開放著。「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在這樣的暮色黃昏中,獨自挺立開放的梅花難免會有著孤苦無依的愁苦,更何況環境如此惡劣,風雨交加,倍受摧殘。這實在令人深深嘆息。

  下闋抒情, 主要抒寫梅花的兩種美 德。「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它的其一美德是樸實無華,不慕虛榮,不與百花爭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開放,它的與世無爭使它胸懷坦蕩,一任群花自去嫉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它的其二美德是志節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淪落到化泥作塵的地步,還香氣依舊。這幾句詞意味深長。作者作此詞時,正因力主對金用兵而受貶,因此他以「群花」喻當時官場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表達了雖歷盡艱辛,也不會趨炎附勢,而只會堅守節操的決心。這首詞以清新的情調寫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堅貞不屈,筆致細膩,意味深雋,是詠梅詞中的絕唱。

  上闋集中寫了梅花的困難處境,它也的確還有「愁」。從藝術手法說,寫愁時作者沒有用

  人、詞人們那套慣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寫得像這像那,而是用環境、時光和自然現象來烘託。況周頤說:「詞有淡遠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為高手。」(《蕙風詞話》)就是說,作者描寫這麼多「景物」,是為了獲得梅花的「神致」;「深於言情者,正在善於寫景」(田同之《西圃詞說》)。上闋四句可說是「情景雙繪」。讓讀者從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環境下的心緒──愁。也讓讀者逐漸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闋託梅寄志。梅花,它開得最早。「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齊已);「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張謂)。是它迎來了春天。但它卻「無意苦爭春」。春天,百花怒放,爭麗鬥妍,而梅花卻不去「苦爭春」,凌寒先發,只有迎春報春的赤誠。「苦」者,抵死、拼命、盡力也。從側面諷刺了群芳。梅花並非有意相爭,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們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們去嫉妒吧。在詞中,寫物與寫人,完全交織在一起了。草木無情,花開花落,是自然現象。其中卻暗含著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無恥行徑。說「爭春」,是暗喻人事;「妒」,則非草木所能有。這兩句表現出陸遊性格孤高,決不與爭寵邀媚、阿諛逢迎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毀、堅貞自守的崚崚傲骨。

  最後幾句,把梅花的「獨標高格」,再推進一層:「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闋的寂寞無主、黃昏日落、風雨交侵等悽慘境遇。這句七個字四次頓挫:「零落」,不堪雨驟風狂的摧殘,梅花紛紛凋落了,這是第一層。落花委地,與泥水混雜,不辯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這是第二層。從「碾」字,顯示出摧殘者的無情,被摧殘者的悽慘境遇,這是第三層。結果呢,梅花被摧殘、被踐踏而化作灰塵了。這是第四層。看,梅花的命運有多麼悲慘,簡直不堪入目令人不敢去想像。讀者已經融入了字裡行間所透露出的情感中。但作者的目的決不是單為寫梅花的悲慘遭遇,引起人們的同情;從寫作手法上來說,仍是鋪墊,是蓄勢,是為了把下句的詞意推上最高峰。雖說梅花凋落了,被踐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塵灰了。「只有香如故」,它那「別有韻致」的香味,卻永遠「如故」,仍然不屈服於寂寞無主、風雨交侵的威脅,只是儘自己之能,一絲一毫也不會改變。即使是凋落了,化為「塵」了,也要「香如故」。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處境,風雨侵凌,凋殘零落,成泥作的悽涼、衰颯、悲戚,一股腦兒拋到九霄雲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見勁節」(卓人月《詞統》)。而這「勁節」得以「想見」,正是由於該詞十分成功地運用比興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謝來形容自己,已將梅花人格化。「詠梅」,實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給人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為一首詠梅的傑作。

  此文章主要表明了詠梅的高階情操,體現出詠梅堅強不屈的精神,值得讀者們的學習。

相關焦點

  • 單身汪 |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聲聲慢》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晏幾道《臨江仙》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黃昏裡的夕陽,黑暗的晚上。我還停留在那天,我們開心的時光。青春和歲月都老去,我們還是最遠在身旁。那種惆悵,就像——2. 不知從何時起,我愛上了冬日裡的黃昏。當日漸黃昏的時候,家門前的茶館人來人往。夕陽落在茶館的角落暗香浮動,稀薄的空氣被染上一層素淡的溫煦,多少有些月黃昏的味道。被照到的那塊土地,無數飛舞的瑩塵羽化成了天邊幾抹微紅的霞光。人們盡興地攀談流動在了那些年的日光裡,浮在??
  • 每日國學|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此詞以梅花自況,詠梅的悽苦以洩胸中抑鬱,感嘆人生的失意坎坷;贊梅的精神又表達了青春無悔的信念以及對自己愛國情操及高潔人格的自許。 詞的上半闋著力渲染梅的落寞悽清、飽受風雨之苦的情形。梅花如此清幽絕俗,出於眾花之上,可是「如今」竟開在郊野的驛站外面,緊臨著破敗不堪的「斷橋」,自然是人跡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令人憐惜了。
  •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記得以前有幾個朋友不知道曲子的名字,聽著也能猜出曲子名字應該類似 黃昏 夕陽之類的,可謂聽音點題。曲子是E小調, 大至可分為3個樂句段 分別為 A(主旋律)B(過渡樂句)C(副歌 俗稱 高潮) 曲子樂句段落順序為:A-A-B-A-C-B-A 的順序。編曲的樂句段落順序和編排次數是個很有意思的東西,它極大的影響了曲子和歌曲的味道和所強調的情感韻味。
  • 十首梅花詩詞,驚豔了整個冬天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一提起梅花,這些詩句總會不知不覺地浮現在我們的腦海中。可能連我們自己都意識不到,「梅花」作為一種中華文化的象徵,早就深深烙印在我們的記憶中,梅花那高潔的品性,清高的靈魂也成為了我們生命的一部分。下面就跟著詩詞君一起來看看吧!
  • 陸遊梅詞的審美價值:「已是黃昏獨自愁」之內蘊與寓意
    晚間伴燈閒讀,拿過枕邊書,信手翻過,恰是陸遊《卜算子·詠梅》,忍不住把這幼時就熟背的詞又重溫,目光落在「已是黃昏獨自愁」不忍游離,更把「愁」字反覆咀嚼,細想這「愁」字與李後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有什麼不同呢?又與李清照「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有什麼差異?
  • 詠梅 |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陸遊「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我嫌它太悽涼。 王安石「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又似乎太過清冷。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太俗氣。 陸凱「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支春」,未免矯情。 在所有詠梅的詩句中,我最喜歡王維那一首小詩。
  • 關於梅花的詩句經典名句賞析及白話文意思
    1、步轉迴廊,半落梅花婉娩香。——蘇軾《減字木蘭花·春月》 白話文意思:九曲迴廊,舞步旋轉,樹上梅花,一半凋零,酒香梅香,和美醇清。 2、風光人不覺,已著後園梅。
  • 描寫梅花的古詩詞(十二首)
    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梅花 / 梅 作者:王安石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雪梅·其一 作者:盧梅坡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 關於花的詩句大全集
    猶恨東風無意思,更吹煙雨暗黃昏。  6、《梅》  宋·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足雪,為有暗香來。  7、《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一首》  宋·王安石  華發尋春喜見梅,一株臨路雪倍堆。  鳳城南陌他年憶,香杳難隨驛使來。
  • 夜闌臥聽風吹雨 | 古風歌
    古人學問無遺力 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讀書示子聿》) 驛外斷橋邊 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 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 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 只有香如故(《卜算子·詠梅》) 小樓一夜聽春雨 深巷明朝賣杏花(《臨安春雨初霽》)逢人問道歸何處 笑指船兒此是家(《鷓鴣天·懶向青門學種瓜》) 風卷江湖雨暗村 四山聲作海濤翻溪柴火軟蠻氈暖 我與狸奴不出門僵臥孤村不自哀 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
  • 專家說:梅花與陸遊是梅花鹿?
    今日聽聞某專家說出這樣的言論,真是讓人笑掉大牙,真是瞎說,但是陸遊和梅花確實有著很多的故事,讓我們來看看吧.陸遊簡介】陸遊(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陸遊一生鍾情於梅花,常常用梅花來比擬自己,抒發情志。梅花迎風鬥雪,傲寒怒放,花朵豔麗,芳香清幽,是志向堅貞,品行高潔的象徵。卜算子·詠梅[宋] 陸遊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 林鄉物語 | 芳香之語——梅花之詠梅十首
    松、竹、梅合稱「歲寒三友」,梅、蘭、竹、菊合稱「四君子」,無論是「歲寒三友」還是「四君子」,梅花都在其中,文人為何如此看重梅花?
  • 過年我已經聞到窗外梅花的芳香了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春遲。為誰憔悴損芳姿。夜來清夢好,應是發南枝。玉瘦檀輕無限恨,南樓羌管休吹。
  • 疏影橫斜水清淺 暗香浮動月黃昏
    李嘉茵 攝《山園小梅》 林和靖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譚錦恩 攝《西江月·梅花》 蘇軾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麼鳳。素麵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 清冬品詩|試問梅花何處好?(冬日詩詞鑑賞與感悟系列)
    首聯寫梅花佔盡天時地利,嚴嚴寒冬,百花凋零,梅花獨自鮮妍,無花堪與爭鋒。山園別無芳菲,冰天雪地之間她是唯一的焦點。然而,梅花之美絕非勝在缺少競爭對手,她本身也是天然的美人胚子。頷聯「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被譽為千古絕唱,將梅花的風情展現得淋漓盡致。
  • 讀《同元明過洪福寺戲題》有感,春殘已是風和雨,更著遊人揭落花
    春殘已是風和雨,更著遊人揭落花。這首詩約作於元祐四年(1089)。黃山谷於「三月中同呂元明、畢公叔同至洪福寺,元明壁間舊題」,有感而發。洪福寺在汴京,算得上是一個花繁木茂的好地方,蘇東坡曾有「玉仙洪福花如海」的詩句。詩人不去寫春天迷人的色彩,醉人的芬芳,只是以元明的「舊題塵壁」作為抒發情志的素材,表現出別有會心。
  • 花,花,花,帶有花字的詩句
    ____晏殊《破陣子·春景》33、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____杜耒《寒夜》34、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____蘇軾《江神子·江景》35、黃昏庭院柳啼鴉,記得那人,和月折梨花。____陳亮《虞美人·東風蕩颺輕雲縷》36、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____陸遊《卜算子·詠梅》37、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硯梨花雨。
  • 古詩詞裡的黃昏,說不完的悲傷悽涼,道不盡的孤獨寂寞
    樂遊原是唐代遊覽勝地,李商隱在這首詩中極力讚嘆樂遊原黃昏晚景之美,卻隱含了深深的哀傷和慨嘆,比如家國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錯綜複雜,交羅網織,所悵萬千,殆難名狀。李商隱擅長創作用典多、晦澀難懂的無題詩,但此詩卻是少有的明白如話,毫無雕飾,卻感喟深沉,意蘊無窮。
  • 解讀花草:小寒時節說梅花
    小寒過後就是三九,就進入最寒冷的天氣,而各地大雪紛飛,梅花也在雪中綻放,可是,我們這裡沒有雪,寒風中也只有臘梅綻放。梅花還沒有動靜。 梅花對於我們這些生長在新中國的60後來說,太熟悉了。熟悉得陌生。我們當年所接觸的第一首有關梅花的詩歌就是毛澤東的《卜算子 詠梅》。「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