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
這一年,濟南市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牢牢把握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等機遇,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績。
這一年,濟南市政協努力加強專門協商機構建設的探索,以協商民主凝聚起助推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建設的強大正能量。這一年,濟南市政協全媒體「商量」平臺不斷深化提升,以新成效、新樣子擦亮「泉城商量」「全程商量」「全城商量」品牌。
這一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曾2次點讚「泉城商量」。去年8月,在全國地方政協工作經驗交流會上,濟南市政協作為唯一的副省級和省會城市政協代表,作了《商以凝心、量出實效》的大會發言,交流開展「商量」工作的做法,並得到了與會人員的充分肯定。
堅持為民「商量」讓群眾當主角
協商於民,協商為民。近年來,市政協認真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為民協商,在「商量」選題上,把著力點放在人民群眾關心的民生實事、難事以及事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大事上。真正讓「商量」成為圍繞中心、問計於民的平臺,讓群眾當主角,落腳點放在解決問題上。
小切口、高關注,「商量」扎到群眾中找話題。近年來,濟南市政協積極拓寬協商渠道,不斷向基層延伸。「商量」的選題,一方面來自市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民生實事,另一方面,通過網站、手機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等向社會徵集話題意見。
公共衛生體系如何建設?怎麼解決農村企業發展遇到的金融瓶頸?中醫藥怎樣傳承創新發展?如何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縱觀去年開展的11個專題「商量」,這些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事,都是「商量」的大事。
每專題「商量」均是一個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激烈思想碰撞的過程。其間,市政協組織相關領域的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和有關部門負責人,帶著問題多次深入一線與基層群眾展開溝通交流,了解具體情況。
記者了解到,去年全市共有500餘名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和60多位黨政職能部門相關負責人參與到「商量」中。他們或深入田間地頭、村居社區,或走進企業車間、生產一線,或步入醫院診所、商圈店鋪,與基層群眾開展面對面商量,在「共商共量」中訴說心聲,各抒己見,增進共識,推動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妥善解決。
同時,濟南市政協著重強化市區兩級政協聯動,在2019年打造了「商量在區縣」的基礎上,2020年又出臺《建立商量工作室推進「商量」工作與社會治理深入融合的意見》。市、區縣、街鎮、界別紛紛掛牌成立商量工作室,形成了「商量」由市級到基層廣泛開展的良好局面。
一年來,各區縣圍繞基層社會治理等主題開展近百次「商量」。各區縣或依託農村產業成立商量工作室,或圍繞社會治理難題開展商量,以民主協商、凝聚智慧全方位助力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政協制度優勢較好地轉化為社會治理效能。
堅持務實「商量」建言精準有效
去年以來,市政協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組織調研組聚焦省會改革發展痛點堵點難點問題開展「商量」,推動商量成果有效轉化為黨政部門的政策舉措。一年來的實踐證明,商量的過程已成為建言資政、解決問題的過程;成為思想引領、凝聚共識的過程;成為民主監督、推動落實的過程。
「我們是科技型企業,沒有固定資產,所以現在只能靠信用貸款。」去年2月中旬,在第二十二專題「商量」中,山東潤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利達傾訴。針對這一問題,市工信局迅速回應,邀請市工商銀行與劉利達直接溝通,並迅速達成貸款協議。第一批貸款資金200萬元已於4月發放到位,後續400萬元貸款資金也於5月發放到位。
事實上這只是「商量」中的一個普通案例,自去年2月中旬起,市政協全體主席會議成員帶領「商量」調研組分赴各區縣,利用近一個月時間,圍繞「積極推進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和達產」,深入100多家中小微企業和多個商圈開展監督式調研,發現困難問題,收集意見訴求,市直部門現場辦公、積極回應、立說立行,幫助解決信貸融資、外來員工返崗等燃眉之急。
去年6月,在「玫好生活、瑰麗綻放——做大平陰玫瑰產業」專題「商量」中,多位政協委員和專家學者認為,把玫瑰產業的發展納入濟南市產業結構調整的整個大盤子中來考慮,並建議把玫瑰列為濟南第二市花。而這一建議也受到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並得到了有效推動。目前,增選玫瑰為濟南第二市花的活動投票階段已經結束。同時,本次「商量」中提到的相關建議也在市發改委編制的全市「十四五」規劃綱要(徵求意見稿)中得到體現。
「金融如何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專題「商量」結束後,濟南農商銀行新增涉農貸款5億元,增幅70%,為近三年來最高;截至2020年11月末,萊蕪農商銀行已開展整村授信村莊769個,覆蓋率71.6%,授信金額為14.81億元,較「商量」開展時增加2.69億元。
……
回顧一年來的11個專題「商量」,每專題「商量」凝聚的成果均在不同程度上得以轉化和落實。這背後是一次次腳下沾泥土的深入調研和無數次思想碰撞後的觀點統一。這也是市政協堅持務實「商量」的最好體現。
堅持開放「商量」凝聚廣泛共識
去年以來,市政協以開放的思維、開放的眼界、開放的手段不斷探索創新「商量」,觸角向更廣、更深層次延伸。「泉城商量」在「全程商量」中逐漸實現「全城商量」。
一年來,市政協在11個專題「商量」開展之前,均圍繞專題「商量」主題,通過網站、手機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等多種渠道,面向社會徵集相關意見建議,並直播現場商量過程,有效擴大了市民參與面。
「商量」過程通過多個新媒體平臺與網民全程互動。同時,為了在更大範圍內凝聚共識,市政協還組織駐濟20多家中央和省市媒體矩陣公共媒體,以及人民網、學習強國等中央媒體和客戶端打造「商量」宣傳矩陣,面向社會廣泛傳播「商量」共識。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等中央媒體深度報導了部分專題「商量」內容,新華網、學習強國等新媒體紛紛為「商量」點讚。
市政協堅持開放「商量」,不僅體現在拓寬協商渠道,擴大參與面上,還體現在一次又一次的創新中。從2018年首次使用網絡與港澳委員、海外僑胞開展「公交線網優化」遠程商量,到如今遠程商量已成為常態化手段;從2019年提出各區縣打造「商量在區縣」,到目前的各個區縣有序有效開展「商量在區縣」……「商量」在堅持開放中不斷完善成熟。
去年,市政協還創新打造了「青春版商量」,將「商量」的觸角延伸到校園和青少年中。這次「商量」讓青少年作為「模擬政協委員」開展履職活動,在參與「商量」的實踐中體驗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堅定製度自信,增強「有事好商量」的意識。
據了解,目前,「商量」平臺已經延伸到多個學校,其中10所學校掛牌成立了商量工作室。這也意味著,協商文化正逐漸走進校園,來到青少年身邊。
徵程萬裡風正勁,重任千鈞再揚鞭。回顧2020,碩果纍纍;邁入2021,豪情滿懷。在新的一年,濟南市政協將深入貫徹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乘風破浪、揚帆遠航,進一步擦亮「商量」品牌,更好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為加快打造「五個濟南」,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原標題:「商」以凝心「量」出實效 ——市政協2020年「商量」工作綜述
值班主任:李歡
【來源:舜網-濟南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