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一家人》的第二部——電視劇《溫州兩家人》昨天上午舉行劇本創作研討會。會上透露,該劇計劃今年10月開機,明年此時與大家見面。
2012年,由高滿堂編劇的電視劇《溫州一家人》,被中宣部、國家廣電總局列為迎接黨的十八大的重點影視作品和獻禮劇,在黨的十八大召開期間登錄央視一套黃金時段熱播。該劇通過溫州農民周萬順一家人的曲折創業故事,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為宣傳溫州起到極大推動作用。播出後,收視率屢創新高,獲得飛天獎長篇電視劇一等獎。
去年4月,《溫州兩家人》正式啟動創作工作。該劇由高滿堂、李濤、曲怡琳聯合編劇,導演孔笙,也是《溫州一家人》的導演。目前,44萬字的劇本分鏡頭提綱已經出爐。
儘管是第二部,《溫州兩家人》在故事情節、人物等方面,都與《溫州一家人》沒有任何延續性。劇情會從2003年開始,講述製鞋的黃家和製衣的侯家,在面臨金融危機、企業轉型等難題時,這兩家人、兩代人,如何創新、振作、回歸發展的故事,展現新時代背景下的溫州精神。包括請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當代言人、反傾銷訴訟等不少市民熟悉的溫商故事,都會在劇中呈現。
來自我市有關部門和協會的領導、專家,以及企業界和溫二代代表,與《溫州兩家人》主創人員和聯合攝製單位代表一起,就劇本的修改進行討論。有專家建議,在劇本裡加入一些體現華僑在海外為提振信心所做的努力;也有專家認為,劇本裡有太多北方的語言,應該多滲透一些溫州生活化的語言;來自企業界和溫二代代表,也從自己的領域出發,對劇本中一些溫商行為的描述等,提出修改建議。
據介紹,主創人員將綜合各方意見,並繼續進行採訪,對劇本進行修改完善,計劃在6月份完成40集的劇本創作。
《溫州兩家人》究竟要說什麼?兩家人的故事靠什麼來吸引人?創作過程中經歷了哪些曲折?昨天,該劇編劇高滿堂和李濤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做了些「劇透」。
1 《溫州兩家人》更貼近這十幾年的溫州人
記者:作為第二部,《兩家人》和《一家人》有什麼延續嗎?《兩家人》要說的是什麼故事?
高滿堂:《溫州兩家人》以兩個家庭的矛盾為基點,打開、延伸,完全是新的故事。《溫州一家人》講述的是周萬順這一家人的創業故事,講(溫商)如何掘得「第一桶金」,(這個故事)已經結束了。第二部是創意的故事,氣勢更大,國際性更強,也更貼近這十幾年的溫州人。
金融危機爆發以後,溫州經濟發展碰到了一些困難,一些人喪失了自信心,但溫州人以生命為代價,重新找回了誠信二字。我們要通過《溫州兩家人》證明,溫州精神沒倒,溫州永遠站在改革的最前沿。
李濤:故事從2003年開始,一直到2013年。這兩家人,一是製鞋行業起家的黃瑞挺一家,二是服裝行業起家的侯三壽一家。兩家是世家,但又有競爭之類的矛盾衝突。行業上,從溫州傳統產業切入,但隨著劇情發展,這兩家人進入LED、光伏等新產業,轉型了。從創二代角度來講,劇本一開始,黃瑞挺和侯三壽的孩子大學剛畢業,與父輩們面臨繼承還是自主創業的矛盾,以及他們自己的成長、選擇等矛盾衝突。就目前的劇本,創二代的故事篇幅佔了三分之一多,我自己認為比較成功,比較酷,比較炫,有趣。
2 如作為第一部的延續,會給人很假的感覺
記者:為什麼捨棄了《溫州一家人》的人物設定?
李濤:原來考慮過作為《一家人》的延續,但是好多問題解決不了,會給人很假的感覺。周萬順這個人是已定型的,你讓他去說英語、國際談判,會碰到很多問題。也曾經想過,把《一家人》裡的某個人物拉出來,用這個人物去串,後來發現也有問題。比如我們把阿雨或麥狗拉出來,但這會削弱兩代人的一些內容。所以最後決定,創作新的兩家人。
3 溫州是故事的寶藏,我們要打造一部震驚全國的優秀作品
記者:有人說,大部分電視劇的續集很難超越第一部的成功。在創作《溫州兩家人》時,你們是否也有這樣的壓力?
高滿堂:《溫州一家人》這麼受歡迎,給我們帶來喜悅的同時也帶來了壓力。我(原來)有個觀點,當你超不過第一部(電視劇)的時候應該要放棄(續集)。但隨著深入的搜索和採訪,我到生活裡去尋找故事,又有了信心。2000年以後,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後,溫商面臨新的更大的挑戰。事實證明,溫州人沒有倒下去,溫州精神沒有丟失。
溫州故事太多,溫商一個故事就可以做一部電視劇,溫州是故事的寶藏,關鍵看我們怎麼挖掘。我們想為溫州打造一部震驚全國的優秀作品。
李濤:我們的故事,要呈現在危機重重之時,溫州人所表現出來的堅韌不拔的精神。劇本裡的其中一家人,他們全家都經歷了非一般的痛苦和苦難,這種苦難非常虐心。我和高老師兩個人,經常在討論劇本時,說著說著眼淚就下來了。不僅僅是為他們所經歷的苦難,而是為他們在苦難中表現出來的精神。
這種精神恰恰是我們想要表現的中國精神,溫州人的境界和情懷。這部戲給人們的啟示會更大,會更震撼、更入心、更提氣。
4 四下溫州,採訪了100多人;分場大綱寫了44萬字,有點勒不住了
記者:到目前為止,《溫州兩家人》的劇本創作情況如何?
高滿堂:這部電視劇,從策劃到現在,也將近兩年。其間,我們四下溫州,開了兩次大型的座談會,又採訪了一百多人。劇本第一稿已經出來,後面幾集還只是簡單地寫了寫,寫到南非的時候我們確實沒有底,所以要到南非去採訪。
李濤:第一稿高老師做了劇本大綱,17萬字。我是在劇本大綱和創作團隊討論一周的基礎上,再寫分場大綱。原計劃是按25萬字來做,我自己有點勒不住了。我發過去44萬多字,高老師也愣了。勒不住的原因就是溫州的故事太多,體現溫州精神的東西太多。
5 第一部裡的主演都不會再出演,會選有一些影響的演員
記者:演員確定了嗎?會不會有第一部裡的主演?
高滿堂:這個現在保密。
李濤:還沒選好。有這麼一個方向,應該會選有一些影響但不一定是一線的演員。第一部裡的主演都不會再出演。
6 很多事件很多人物都是大家熟悉的,比如請柯林頓當代言人等
記者:不少人看《溫州一家人》的時候,都說「那是我的故事」。《溫州兩家人》會出現哪些大家熟悉的故事?
李濤:這部電視劇中,很多事件大家都是經歷過的,很多人物大家也可能在新聞報導中見過。比如法派請柯林頓當形象代言人、歐盟反傾銷的官司、李躍勝牽頭設立「中小企業轉貸臨時周轉金」救市等。還有一些大家可能並不是太了解,比如溫產教玩具在國內市場的份額佔80%以上等,都會在劇本當中涉及。
記者:我有點擔心,這部片子會不會太正面?宣傳味太重?
李濤:這也是我們一開始擔心的問題。但現在這個擔心已經沒有了。因為它的故事太精彩了。
比如,父子之間出現衝突後,兒子離家出走了,到最後父子攜手,這個過程情感跌宕起伏。比如,創二代們的愛情,黃小威留學的時候狂追日本女孩之類的。你還會看到80後的成長故事,他們的成熟和擔當。所以,這些故事一定不會讓人感覺到很濃的宣傳味。